第244章 没有一块好玻璃-《我的修炼人生:从得到空间开始》

  大年初三,北京城

  鞭炮声从清早就开始陆陆续续响起,比前两日更为密集。更引人注目的是,街道上出现了许多自发组织的队伍,敲着欢快的锣鼓,舞动着虽然简陋却充满热情的龙狮,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叫好,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带着宣泄意味的欢腾。

  “咦?今儿个都初三了,怎么比初一初二还热闹?庙会头天也没这阵仗啊?”林刚看着街上的景象,有些纳闷,顺手拉住一位正笑得合不拢嘴的大妈,“大娘,打听一下,这是有啥喜事啊?这么热闹?”

  大妈一拍大腿,声音洪亮,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小伙子,你没看今早的报纸啊?报上说了,小鬼子家遭大灾了!他们那个什么银行的金库叫人给端了,听说金子丢海了去了!还有他们那什么山,炸了!喷火啦!还地龙翻身!哎呀呀,听说死了不老少人呢!该!死了好!死了干净!真是老天爷开眼,报应啊!天杀的小鬼子!” 大妈的语气里没有丝毫怜悯,只有积压了许久的国仇家恨得以宣泄的快意。

  林刚恍然,赶紧回到东兴隆街的小院向林彦报告。

  “少爷,看来日本那边的事儿,已经被国家的情报人员传回来了,还上了报纸!这会儿大街上简直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比过年还过年!老百姓都在拍手称快呢!”

  林彦站在院中,听着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欢庆声,嘴角缓缓勾起笑容。他原本只是想去放个“烟花”,顺带捞点外快,没想到竟阴差阳错地给了国人这样一份特殊的“年礼”,点燃了如此汹涌的民族情绪。

  “哦?”他轻声道,“没想到,我这是给咱中国人提前送了份这么大的‘年礼’。”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既然气氛都烘托到这儿了,年礼也不能只送一半。那就再添一把火,给这喜庆的日子,来个彻底的‘大扫除’!”

  他转头对林刚吩咐:“让林三来见我。”

  “是,少爷!”

  片刻后,林三快步走来。

  “林三,”林彦负手而立,目光仿佛穿透院墙,看到了那些隐藏在欢庆氛围下的污秽,“传令给我们在国内所有的兄弟。让他们从今天起,多在当地的大街小巷走动走动。”

  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用神识,把那些藏在阴沟里的老鼠——主要是日本、台湾派来的特务,都给我仔仔细细地‘筛’出来!锁定他们的窝点、惯常活动路线和接触人员。”

  “信息汇总后,由各地负责人进行整理。记住,”林彦特别强调,“让他们根据当地公安的警力情况和行动能力,制作一个优先级表格。先把危害大、容易抓的匿名举报上去,那些藏得深的、需要长时间布控的,往后排。细水长流,免得一下子信息太多,把咱们的公安同志给累着了,或者让他们忙中出错。”

  “是,少爷!我明白,这就去安排!”林三心领神会,这是要借官方之手,系统地清理潜伏的敌人,还能让公安机关屡建“奇功”。

  “至于你们,”林彦看了看身边的林一、林二、林刚,“也别闲着。今天天气不错,咱们也上街去‘沾沾喜气’。大家分开行动,各自找热闹的地方去,也用你们的本事,‘看看’有没有自己撞上门的‘惊喜’。”

  “明白!”几人齐声应道。

  很快,一道无形的指令悄然发出。分布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上千名筑基修士,在节日的喧闹掩护下,如同一个个精准的扫描仪,开始了对城市阴影的梳理。他们的神识无声地掠过街巷,那些试图隐匿在人群中的敌对分子,其隐藏的武器、秘密的通讯,在修真者的感知下几乎无所遁形。

  信息开始汇聚,经过整理评估后,又通过种种匿名方式,精准地投送到各地公安机关。

  这场由富士山喷发和金库失窃引发的全民欢庆,在林彦的推动下,悄然变成了一场席卷全国、涤荡污垢的无声风暴。这个春节,是一个中国公安注定要累成狗的春节。

  在林彦“添把火”的指令下,林一、林二、林刚以及众多筑基修士们,如同融入水中的盐,悄无声息地散布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他们的神识化为最精密的雷达,穿透墙壁,扫过人群,那些自以为隐藏得很好的敌特分子,在其感知下几乎无所遁形。

  林刚晃悠到前门附近的一家老字号茶楼。二楼雅座里,一个穿着体面中山装、戴着眼镜看似知识分子的男子,正悠闲地品着茶,听着窗外的喧闹。然而,在林刚的神识中,此人藏在桌下的手正有规律地敲击着一个微型的发报机按键,茶壶底下巧妙地隐藏着微型天线,电波正将街上民众欢庆的“混乱场面”以及他恶意揣测的“民心不稳”情报向外发送。

  “嘿,还挺会挑地方。”林刚憨厚的脸上露出一丝冷笑。他不动声色地走到茶楼后巷,捡起一块半截砖头,用油纸将写有“前门大街天福茶楼二楼雅座‘眼镜’,桌下有电台,茶壶是天线”的字条包好,捆在砖头上。掂量了一下,看准了附近区公安局值班室的窗户,手腕一抖。

  “哐当——!”清脆的玻璃碎裂声在喧闹的鞭炮声中并不起眼。

  值班的小公安被吓了一跳,探头一看,地上除了碎玻璃,还有一块绑着油纸包的砖头。打开一看,脸色骤变,立刻向上级汇报。

  林一慢慢的溜达到南城一片错综复杂的胡同区。他的神识锁定了一个蹲在胡同口看似晒太阳、实则眼神不断扫视过往行人的暗哨。顺着这条线,神识蔓延进胡同深处一个大杂院,里面竟藏着一个小型武器库和密码本,几个人正在整理情报。

  林一神色不变,走到远处,寻了块趁手的鹅卵石。他将写有详细地址、人员特征和藏匿物品的纸条仔细包好,附在石头上。目光精准测量了距离和角度,屈指一弹。

  “啪嚓!”石头裹着情报,如同长了眼睛般,精准地击穿了该辖区派出所二楼会议室的窗玻璃,落在会议桌上,把正在开会讨论治安情况的几位所长吓了一跳。

  林二到了北海公园。冰面上依旧热闹,但他的注意力却放在了一个独自坐在长椅上、拿着书本看似在阅读的“学者”身上。此人的神识波动与普通游客迥异,更带着一丝警惕和阴鸷。林二“看”到他书本里夹着微缩胶卷,鞋跟里藏着密写药水。

  林二推了推金丝眼镜,走到僻静处,如法炮制。一块裹着情报的瓦片,划破空气,“哐啷”一声,砸进了公园附近公安分局后勤科的窗户,差点掉进正在熬粥的大锅里。

  类似的情景,在这一天,于北京城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

  东城分局、西城分局、崇文分局、宣武分局……甚至是市公安局总部的窗户,都未能幸免。

  有的石头砸穿了户籍科的窗户,有的落进了刑侦队的办公室,有的甚至直接飞进了局长们的办公室。

  内容详实得令人发指:姓名或代号、地址、隐藏身份、活动规律、甚至藏匿的武器、电台、密码本位置都一清二楚。

  起初,公安干警们是震惊和愤怒的——谁这么大胆子敢砸公安局玻璃?但当他们看清纸条上的内容,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一开始还以为是恶作剧,但按照线索去核查,一抓一个准!人赃并获!

  惊喜接踵而至,全城各处的公安局、派出所电话此起彼伏,汇报着类似的“天降情报”和据此取得的战果。办公室里的碎玻璃都来不及打扫,新的“石包信”可能又从哪个意想不到的角度飞了进来。

  一个累得眼圈发黑的老警察,看着刚被一块飞来的瓦片砸出个新洞的窗户,终于忍不住对着空荡荡的街道哀嚎:“这他娘的是谁啊?!送情报就送情报,能不能走正门啊?!我们这玻璃招谁惹谁了?!今天就没一块是好的!这年还让不让人过了?!”

  虽然玻璃碎了不少,但隐藏在京城角落的毒瘤却被精准地剜掉了一大块。这个春节,北京的公安机关在忙碌与惊喜,以及心疼玻璃中度过,而城市的天空,似乎也因此更加清澈了几分。林彦,则深藏功与名,正听着小七啃灵果的咔嚓声,悠闲地品着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