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转战纽约
回到酒店,李文斌和郑家明仍沉浸在球赛的兴奋中。在房间里,林彦将小七放在沙发上,与两人商量起接下来的安排。
“可以去纽约看看,”林彦提议,“至于滑雪,现在才十一月,可以再等等。太浩湖最好的滑雪季节是十二月。”
这个建议得到了两人的赞同。李文斌对帝国大厦很感兴趣,立刻表示想去。行程就此定下:先去纽约。
当晚,林彦便通过空间印记联系了查尔斯,命他连夜带人御剑先行返回纽约进行安排。
第二天上午,伊桑安排好车辆,送林彦他们前往机场。登机前,林彦对伊桑吩咐道:“到了纽约有查尔斯在,你就不用跟着了,去找亚历山大汇合吧。”
“是,少爷。”伊桑躬身领命。
飞机在纽约拉瓜迪亚机场降落。林彦一行人走出航站楼,一眼便看到查尔斯已抱着小七在出口处等候。
林彦自然地接过小七,带着李文斌和郑家明坐上了等候在旁的林肯大陆。随行的仆人则手脚利落地将行李装上车队。
车队启动,向着曼哈顿驶去。林彦在上东区的别墅离这里很近,从机场过去,车程大约半小时。
林肯大陆驶出拉瓜迪亚机场,汇入纽约的车流。对于第一次来到纽约的李文斌和郑家明而言,车窗外的景象充满了新鲜感。
“这就是纽约啊,楼可真密。”李文斌看着窗外掠过的一栋栋建筑说道,语气里带着初到陌生大城市的张望。
郑家明也点头附和:“感觉比香港更……规整一些,气势也不一样。”
约半小时后,车辆驶入一片氛围明显更为安静、街道也更显整洁的区域。
“两位少爷,这里就是上东区了。”坐在副驾的查尔斯回头向郑家明和李文斌介绍道。
李文斌和郑家明好奇地打量着窗外那些风格统一、外观保养得体的联排住宅和公寓楼,觉得这里的环境确实与他们之前经过的地方不同,透着一种沉稳和秩序。
车辆最终在其中一栋独立的宅邸前停下。查尔斯率先下车,为林彦等人打开车门。
众人下车,查尔斯引着他们走向大门。李文斌看着眼前的房子,对林彦说:“阿彦,你家这房子位置真不错,看起来很安静。”
郑家明也打量着建筑外观,评论道:“这种石质立面看起来很厚重,有历史感。”
走进门厅,挑高的空间和开阔的布局让两人都点了点头。
“这玄关真宽敞,感觉很好。”李文斌说道,他家的条件也很好,更多是欣赏这种空间设计。
郑家明则注意到内部的陈设,对林彦说:“这些家具的线条很现代,和你这房子的古典外观放在一起,倒挺特别的。”
随着查尔斯引导他们简单参观了客厅、餐厅等区域,两人的反应更多是朋友间做客时自然的赞赏。
“这客厅的采光真好,视野开阔。”李文斌评论道。
看到与厨房相连的一个小日光室时,郑家明说:“这里放些植物,下午在这里喝茶看书应该很舒服。”
当来到屋后那个被高墙围合、绿意盎然的私人庭院时,两人都露出了欣赏的神色。
“在纽约市中心能有这么一块小花园,真是太难得了。”郑家明感叹道。
李文斌也点头:“是啊,在这里透透气比在屋里闷着强多了。”
林彦看着两位好友,笑道:“还行吧?主要是图个清静。你们就当自己家,随便住。”
“这还用你说?”李文斌笑着拍了拍林彦的肩膀,“我们肯定不会跟你客气。”
参观了住处后,李文斌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阿彦,我们什么时候去帝国大厦?我想赶紧去看看纽约的全景!”
三人的话题很快转向了接下来的游玩计划,对纽约这座城市的期待冲淡了初到陌生住所的拘谨。查尔斯则安静地退到一旁,开始指挥仆人们将行李妥善安置。
临近中午,林彦对侍立一旁的王玉玲吩咐道:“玉玲,中午安排在庭院里吃火锅吧。菜色你用空间里的食材看着准备,给小七也单独备一份。”
“是,少爷。”王玉玲领命,转身便去厨房忙碌。
阳光正好,微风和煦。在庭院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餐桌已经布置妥当。当冒着热气的铜锅和琳琅满目的配菜被端上来时,李文斌立刻欢呼一声:“玉玲姐,太好了!我可太想你做的菜了!” 空气中弥漫着醇厚鲜香的汤底气味,令人食指大动。
王玉玲准备的正是更符合他们口味的广式火锅,汤底清润,着重凸显食材本味。空间出产的牛肉色泽鲜润,脂肪分布如大理石纹路;手打鱼丸洁白弹滑;各类蔬菜水灵灵地透着鲜甜。李文斌吃得津津有味,连连下箸,都顾不上多说话。
席间,郑家明想起一事,放下筷子,很自然地看向林彦问道:“阿彦,说起来,你今年才十六吧?正是该在学校读书的年纪,怎么好像一直有时间到处游玩,不用上学吗?” 他的语气带着朋友间的关心,并无打探之意。
林彦正将一片涮好的牛肉夹到小七专用的小碗里,闻言头也没抬,用一种略带随意又合情合理的语气回答道:“哦,这个啊。之前身体不太好,有点心脏方面的问题,医生建议休学一段时间,好好静养。” 他拿起餐巾擦了擦手,才看向郑家明,嘴角带着一丝无所谓的笑意,“反正嘛,我家的情况你大概也知道,我又不指望靠一张文凭去找工作。索性就趁这个机会多走走看看,想玩多久就玩多久。家里偶尔也会请老师来给我上上课,不算完全荒废。”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郑家明听了,了然地点点头,关心了一句:“原来如此,身体要紧,现在调养好了就好。” 便不再多问,重新将注意力放回到美味的火锅上。
李文斌也从美食中暂时抬头,含糊地插了一句:“就是,能玩是福气!读书哪天不能读?” 说完又埋头苦干起来。
午餐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继续。小七守着自己的小碗,吃得头也不抬,尾巴尖愉快地轻轻晃动。
回到酒店,李文斌和郑家明仍沉浸在球赛的兴奋中。在房间里,林彦将小七放在沙发上,与两人商量起接下来的安排。
“可以去纽约看看,”林彦提议,“至于滑雪,现在才十一月,可以再等等。太浩湖最好的滑雪季节是十二月。”
这个建议得到了两人的赞同。李文斌对帝国大厦很感兴趣,立刻表示想去。行程就此定下:先去纽约。
当晚,林彦便通过空间印记联系了查尔斯,命他连夜带人御剑先行返回纽约进行安排。
第二天上午,伊桑安排好车辆,送林彦他们前往机场。登机前,林彦对伊桑吩咐道:“到了纽约有查尔斯在,你就不用跟着了,去找亚历山大汇合吧。”
“是,少爷。”伊桑躬身领命。
飞机在纽约拉瓜迪亚机场降落。林彦一行人走出航站楼,一眼便看到查尔斯已抱着小七在出口处等候。
林彦自然地接过小七,带着李文斌和郑家明坐上了等候在旁的林肯大陆。随行的仆人则手脚利落地将行李装上车队。
车队启动,向着曼哈顿驶去。林彦在上东区的别墅离这里很近,从机场过去,车程大约半小时。
林肯大陆驶出拉瓜迪亚机场,汇入纽约的车流。对于第一次来到纽约的李文斌和郑家明而言,车窗外的景象充满了新鲜感。
“这就是纽约啊,楼可真密。”李文斌看着窗外掠过的一栋栋建筑说道,语气里带着初到陌生大城市的张望。
郑家明也点头附和:“感觉比香港更……规整一些,气势也不一样。”
约半小时后,车辆驶入一片氛围明显更为安静、街道也更显整洁的区域。
“两位少爷,这里就是上东区了。”坐在副驾的查尔斯回头向郑家明和李文斌介绍道。
李文斌和郑家明好奇地打量着窗外那些风格统一、外观保养得体的联排住宅和公寓楼,觉得这里的环境确实与他们之前经过的地方不同,透着一种沉稳和秩序。
车辆最终在其中一栋独立的宅邸前停下。查尔斯率先下车,为林彦等人打开车门。
众人下车,查尔斯引着他们走向大门。李文斌看着眼前的房子,对林彦说:“阿彦,你家这房子位置真不错,看起来很安静。”
郑家明也打量着建筑外观,评论道:“这种石质立面看起来很厚重,有历史感。”
走进门厅,挑高的空间和开阔的布局让两人都点了点头。
“这玄关真宽敞,感觉很好。”李文斌说道,他家的条件也很好,更多是欣赏这种空间设计。
郑家明则注意到内部的陈设,对林彦说:“这些家具的线条很现代,和你这房子的古典外观放在一起,倒挺特别的。”
随着查尔斯引导他们简单参观了客厅、餐厅等区域,两人的反应更多是朋友间做客时自然的赞赏。
“这客厅的采光真好,视野开阔。”李文斌评论道。
看到与厨房相连的一个小日光室时,郑家明说:“这里放些植物,下午在这里喝茶看书应该很舒服。”
当来到屋后那个被高墙围合、绿意盎然的私人庭院时,两人都露出了欣赏的神色。
“在纽约市中心能有这么一块小花园,真是太难得了。”郑家明感叹道。
李文斌也点头:“是啊,在这里透透气比在屋里闷着强多了。”
林彦看着两位好友,笑道:“还行吧?主要是图个清静。你们就当自己家,随便住。”
“这还用你说?”李文斌笑着拍了拍林彦的肩膀,“我们肯定不会跟你客气。”
参观了住处后,李文斌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阿彦,我们什么时候去帝国大厦?我想赶紧去看看纽约的全景!”
三人的话题很快转向了接下来的游玩计划,对纽约这座城市的期待冲淡了初到陌生住所的拘谨。查尔斯则安静地退到一旁,开始指挥仆人们将行李妥善安置。
临近中午,林彦对侍立一旁的王玉玲吩咐道:“玉玲,中午安排在庭院里吃火锅吧。菜色你用空间里的食材看着准备,给小七也单独备一份。”
“是,少爷。”王玉玲领命,转身便去厨房忙碌。
阳光正好,微风和煦。在庭院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餐桌已经布置妥当。当冒着热气的铜锅和琳琅满目的配菜被端上来时,李文斌立刻欢呼一声:“玉玲姐,太好了!我可太想你做的菜了!” 空气中弥漫着醇厚鲜香的汤底气味,令人食指大动。
王玉玲准备的正是更符合他们口味的广式火锅,汤底清润,着重凸显食材本味。空间出产的牛肉色泽鲜润,脂肪分布如大理石纹路;手打鱼丸洁白弹滑;各类蔬菜水灵灵地透着鲜甜。李文斌吃得津津有味,连连下箸,都顾不上多说话。
席间,郑家明想起一事,放下筷子,很自然地看向林彦问道:“阿彦,说起来,你今年才十六吧?正是该在学校读书的年纪,怎么好像一直有时间到处游玩,不用上学吗?” 他的语气带着朋友间的关心,并无打探之意。
林彦正将一片涮好的牛肉夹到小七专用的小碗里,闻言头也没抬,用一种略带随意又合情合理的语气回答道:“哦,这个啊。之前身体不太好,有点心脏方面的问题,医生建议休学一段时间,好好静养。” 他拿起餐巾擦了擦手,才看向郑家明,嘴角带着一丝无所谓的笑意,“反正嘛,我家的情况你大概也知道,我又不指望靠一张文凭去找工作。索性就趁这个机会多走走看看,想玩多久就玩多久。家里偶尔也会请老师来给我上上课,不算完全荒废。”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郑家明听了,了然地点点头,关心了一句:“原来如此,身体要紧,现在调养好了就好。” 便不再多问,重新将注意力放回到美味的火锅上。
李文斌也从美食中暂时抬头,含糊地插了一句:“就是,能玩是福气!读书哪天不能读?” 说完又埋头苦干起来。
午餐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继续。小七守着自己的小碗,吃得头也不抬,尾巴尖愉快地轻轻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