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四合院:开局捡个灵域空间》

  显然,他们是要去趴秦乐家的窗户。

  就算吃不到,也要凑近了闻闻味道。

  但秦乐是什么人,大人们心知肚明——那可不是好惹的。

  连那么厉害的贾家都被他收拾了两回。

  谁还敢去招惹秦乐。

  以前孩子往窗边跑没人管,但这次小孩刚靠近门,就被一把拽了回去。

  紧接着屋里便传来竹条抽打的声音,夹杂着孩子的哭叫。

  而秦乐这边,气氛却格外轻松愉快。

  那些眼红的人越是馋嘴,他收获的灵气就越多——用美食刺激那些人,效果确实不错。

  一顿饭的功夫,他就收到了三百多点灵气,实在痛快。

  两人四菜配白饭,自然吃得心满意足。

  刚放下碗,允儿就主动收拾起来,坚持要洗碗。

  她乖巧得让人心疼,秦乐想帮忙却被拒绝,她说“没用的孩子会被丢掉”

  秦乐只好陪着她一起洗。

  第二天秦乐照常早起做饭,饭后把允儿托给一位大妈照顾,便赶去上班。

  他走后不久,前院的小叶子干完家务来找允儿玩。

  两个孩子年纪相仿,又有着相似的苦命经历,很快就玩到了一处。

  大妈见小叶子懂事,也就没有阻拦。

  “小秦,你来得正好。”

  秦乐刚踏进办公室,陈玲就叫住了他。

  她拍拍手召集大家:“今天有任务。”

  张大树和李建国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围了过来。

  平时两人看着散漫,一有任务却总能马上进入状态。

  “陈组,快说说啥任务?这几天闲得我发慌。”

  “就是,我老丈人还问我啥时候下乡,他特地备了只鸡,就等山里的蘑菇呢。”

  两人一脸兴奋。

  这也难怪,出任务意味着能捎带些东西回家。

  这年头城里日子难过,乡下更不容易。

  厂里下乡采购时,村里人都盼着把山货卖出去换点粮票钱,自然会给采购员些好处。

  以往陈玲总是很从容,光靠老张和老李就能完成定额。

  但今天她的神色却格外严肃:“同志们,这次的任务不轻松。”

  见她这样,大家立刻认真起来。

  “陈组,到底什么情况?”

  张大树率先问道。

  陈玲语气平静:“你们应该都听说了,从下个月起,我们的粮食定量要减少。”

  “听说了,”

  李建国叹了口气,“这往后,不知道多少人要挨饿了。”

  他家的情况还好,他和妻子都是六级办事员,口粮定量比普通工人高,父母又是老职工,也有定量配给。

  即便减少一些,对他家影响并不大。

  但秦淮茹那样的,本来就不够吃,再减少定量,无疑是雪上加霜,挨饿是免不了的。

  “这事和我们采购有什么关系?”

  张大树不解。

  减的是普通居民定量,难道工厂也会受影响?

  陈玲解释道:“昨晚开会说,今年粮食歉收,很多地方受灾,所以工厂的配给也要减,去支援灾区。

  这是上面的政策,我们必须响应。”

  “可厂里上万人也要吃饭,所以厂领导给我们组的任务是,之后每星期至少要收三千斤粮食,粗粮、细粮、干货都算,只要是能吃的都行!”

  张大树和李建国一听,立刻愁眉苦脸:“每星期三千斤?这怎么可能完成!”

  张大树是老采购,对周边村子的产量很清楚。

  别说每周三千斤,这周的任务能不能完成都难说。

  李建国也着急:“张哥说得对,响应号召的不止我们一个厂,布厂、糖厂人也不少。

  陈组,咱们得赶快出发,别被人抢先,这周任务就悬了!”

  陈玲苦笑:“你说得对,我们确实不是第一个知道的。”

  “好了,我就说两点:一、不准强买,老百姓不卖绝不能强迫,违者严惩!二、不准恶意抬价,厂里经费是固定的,抬价对其他厂不公平,我们也完不成任务!”

  “就这些,大家准备一下,马上出发!”

  任务重,很久没下乡的陈玲也决定亲自出马。

  对采购组来说,这是一场硬仗。

  这个年代条件艰苦,采购组也没有专车,好在每人都有自行车,一行人骑车下乡。

  为抢在别人前面,秦乐四人全力赶路。

  到了岔路口,陈玲安排任务:“老张去槐树沟,老李去张家坳,小秦跟我。”

  秦乐第一次下乡采购,陈玲亲自带他。

  “明白。”

  槐树沟是张大树常去的点,和村民熟,容易收到粮食。

  李建国去张家坳也是同样的考虑。

  陈玲很久没出来采购,对这边不熟,两人反而不着急,就近找了个村子。

  到了村里先找大队,大队书记说,之前糖厂的人已经来过了。

  他们村粮食不多,靠近城市,没山没水,连干货也没有。

  几个老乡藏的两斤小鱼干,也被糖厂的人收走了。

  陈玲带着秦乐一连走了好几个村子,结果一无所获。

  转眼就到了午饭时间。

  他们离轧钢厂还有几十里路,赶回去吃饭肯定来不及了。

  作为采购员,这种情况很常见,所以他们一般会随身带些吃的。

  秦乐第一次出来采购,没准备吃的。

  灵域里虽然不缺,但陈玲在旁边,不方便拿出来。

  “小秦,没带饭吧?来,吃我的。”

  陈玲看出秦乐的为难,笑着打开自己的饭盒,里面是两个白面馒头,还有咸菜和一份辣椒炒蛋。

  她一个人根本吃不了这么多,显然是特意为秦乐准备的。

  “别客气,第一次都这样,下次记住就好。”

  “谢谢陈组,那我就不客气了。”

  秦乐没推辞,两人找了棵大树,把自行车放倒当桌子,就在路边吃了起来。

  秦乐想起前世在国外打工时,也常在工地吃饭。

  虽然条件差,但挺充实。

  “陈组,如果完不成任务会怎么样?”

  看一向开朗的陈玲心事重重,秦乐感觉到这次任务很重要。

  轧钢厂几个采购组,每个组的采购都关系到几千名工人的伙食,上面下了死命令。

  “放心吧,周围几十个大队呢,肯定能完成。

  实在不行,我们就去河北。”

  陈玲勉强笑了笑,明显是在安慰秦乐。

  秦乐点了点头,没再多说。

  午饭后休息片刻,他们又跑了几个大队,可惜要么被人抢先收了,要么当地太穷,老百姓自己都没存粮。

  忙了一天,总共只收到十七斤食物,外加一只兔子和两只山鸡。

  这还是运气好——本来那个村已经被收过了,临走时碰上一个刚打猎回来的村民。

  对方手里拎着两只山鸡和一只兔子,陈玲立刻用五块钱和十斤粗粮票换了下来。

  其实平时用不着这么多,十斤粮票加四块钱就够了。

  但一天下来没什么收获,陈玲也是急了。

  “不知道老张和老李那边顺不顺利。”

  回家的路上,一向乐观的陈玲也忍不住有些忧心。

  眼前的局面,比她预想的还要棘手。

  “陈姐,别太担心,老张和老李都是靠得住的人,应该会有收获的。”

  秦乐在一旁宽慰道。

  到了汇合的地方,张大树和李建国已经等在那里了。

  可看见他们两人自行车后座空空如也,陈玲的心直往下沉。

  “你们……也没收到吗?”

  她语气里掩不住失落。

  “我和小李加起来,统共十三斤。”

  张大树拍了拍自己的背包,干采购十多年,还是头一回交出这么难看的成绩。

  李建国闷着头没作声,显然这一天也过得憋屈。

  “我和小秦这边,十七斤。”

  陈玲无奈地摇了摇头。

  照理说头一天是最容易收的,可他们四个人加起来才三十斤。

  要想在一个星期内完成一千斤的任务,简直难如登天。

  “组长,现在各个厂都在抢购,这一片估计没什么余粮了。

  要想完成任务,只能往外地跑。”

  张大树提议道。

  陈玲沉吟片刻,点头:“看来只能去外地了,明早我就去找领导打报告。”

  去外地采购意味着出差,不但要领导批准,还得申请差旅费,人手安排也是个问题。

  总之,绝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陈姐,我还会打猎,要不明天我上山去试试?”

  见大家愁容满面,秦乐也跟着着急。

  只要山里野物够多,他灵域里的食物根本吃不完,一千斤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可在这个特殊年代,一切归公,到处缺粮,他突然拿出一千斤粮食,难免惹人怀疑。

  就算他是采购员,也经不住查。

  所以,他只能借打猎的名义帮大家一把。

  但陈玲他们却以为他是在苦中作乐,说句玩笑话活跃气氛。

  “小秦,你有这份心就够了。”

  李建国拍了拍他的肩。

  “打猎不光靠技术,也得看运气。

  就算是老猎人,也不敢说六天里打够一千斤啊。”

  张大树语气凝重。

  “我们只剩六天了。”

  李建国低声补充。

  “没事,厂里还有些存粮,我可以向领导申请宽限几天。”

  陈玲说道。

  这点事,她还是能办到的。

  见没人信他,秦乐只好作罢。

  看来不管在什么年代,说实话都没人当真。

  “那这样吧,出差我就不去了,估计名额也有限。

  我明天继续下乡采购,您看行吗?”

  秦乐不再提打猎的事。

  “行。”

  陈玲点了点头。

  虽然任务没完成,秦乐却不愿亏待自己。

  回家时,他从灵域里捉了一只鸡,打算给允儿做一道西北风味的大盘鸡。

  土豆是大盘鸡的主要配菜,秦乐直接从灵域里挖了两斤。

  其他调料家里有的就用,没有的也从灵域里取。

  这几天他又在灵域扩了几亩地,种了些葱姜蒜之类的配料。

  一进大院,正在浇花的阎埠贵看见秦乐手里提着鸡,眼睛一转,赶紧迎上来。

  “秦乐回来啦,这鸡哪儿弄的?真肥啊。”

  秦乐笑笑说:“今天下乡采购去了。”

  阎埠贵一听就明白,心里羡慕秦乐当上轧钢厂的采购员,这职位比许大茂的放映员还吃香。

  他自己却只能拿固定工资。

  “看来你们家允儿又有口福喽。”

  阎埠贵语气有点酸。

  本以为秦乐家多了一张嘴,日子会紧巴些,谁知他家吃得一天比一天好,肉、鱼、鸡轮着来。

  “对了秦乐,这鸡让三大妈帮你收拾吧,忙一天了,总得歇歇。”

  阎埠贵凑近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