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夜游南京-《老祖宗的后世新体验》

  “我说你小子怎么总盯着人家姑娘看”,朱元璋早就发现了,姜泽这小子走在路上,那眼睛总是往人家姑娘身上看。

  “怪不得你小子总是戴个墨镜呢,合着是怕偷看人家姑娘被发现啊?”朱元璋和李世民直接把姜泽的老底给翻了过来。

  墨镜众人是认识的,姜泽此前就给众人介绍过,还给每人都买了一副,花了姜泽不少钱,不过他也不心疼。

  众人也皆是一笑,这要是在他们那个朝代肯定是不允许的,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下来,他们也渐渐接受了后世的民风。

  “阿泽啊,你原来也是个好色之徒啊”,虽然这话听着不像是好话。不对,这话就不是好话,但是听得出来卫子夫这是在调侃姜泽。

  “咳咳,我这是在欣赏,美好的事物总是会吸引人嘛,再说了我一个单身的大小伙子看看也没什么嘛”。

  “哈哈哈哈哈”。

  “走,我带大家到学校的食堂去尝一尝,再不过去等我这群学弟学妹军训完,咱们什么吃的都捞不到”。说到这儿,姜泽还是很怀念当初在学校的日子啊。也不知道那几个逆子最近在干什么。

  想到这儿,姜泽索性将学妹们军训的照片发了一张到宿舍群里面去。

  众人来到食堂,姜泽将大家带到以前尝吃的窗口,给每人来了一份。

  果不其然,姜泽等人刚坐下开始吃,就看见学弟学妹们像过境的蝗虫一样,将各个窗口扫荡一空。

  “看到没,得亏我们早来一步,这要是晚来一步我们都吃不上饭”。这可是大学三年得出来的经验啊。如果你要问为什么是三年,那是因为有一年姜泽自己就是饕餮。

  吃完饭后姜泽又买了一些水果,吃完大家又在学校里面逛了起来。不得不说今天的天气不错,没有太阳,但是闷热是真的很难受。

  下午时分,逛得差不多了姜泽通知酒店的车到学校来接他们。

  来到酒店,虽然大家在不同的房间,但是现在大家还是聚在一起聊天。

  “叔,我们晚上出去走走?”主要是想带朱元璋、朱标等人感受一下如今得南京城。

  “行啊,咱也想去仔细得看看如今得南京城”。姜泽可不敢再提去孝陵看看。

  时间来到晚上,吃过晚饭后姜泽带着众人溜达到了南京古城墙下,买了票众人登上城楼。

  晚上开放得得区域刚好毗邻玄武湖和鸡鸣寺。

  “叔,几百年前你是否也一样站在这个位置眺望玄武湖啊?”不过玄武湖在明朝叫做‘后湖’,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存放全国户籍册(黄册)的场所,属于皇家禁地。

  姜泽得话让朱元璋一愣,但他只是笑了笑。

  “哇,阿兄,好漂亮啊”,城阳看着眼前的场景,不禁发出了一声声的惊叹。

  晚上的城墙上有灯光的衬托,变得更加的漂亮浪漫,特别是中华门那一段。

  姜泽觉得来晚了,应该早点来,玄武湖的日落也是非常好看。

  “来,我给你拍照”,姜泽招呼大家站在一起拍一张合照。

  他先给大家拍了一张,然后又麻烦旁边的一对小情侣帮他拍了一张大合照。

  拍完照之后大家便在城墙上闲逛了起来。

  一边走姜泽一边在思考明天要不要带他们去哪个地方。姜泽早就预约上了,他是等预约上了才去联系老师的。因为暑假已经过去,所以预约没有之前暑假那么难。

  “你小子,想什么呢?”朱标看姜泽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有些好奇。

  “我在想明天带你们去什么地方好”,姜泽确实在想这个事,但是很明显朱标理解错了。

  “我说,你小子不会真要去我爹的陵墓吧?”朱标说这话的时候将声音压得很低,而且他感觉说这话的时候好像有些不一样的感觉。

  “标哥,难不成你想去?”姜泽那一肚子坏水,他能放过这个好机会?不趁机调侃朱标一下那哪行啊。

  “你小子可别瞎说啊,这要是让我爹知道没我好果子吃”。

  “放心吧,你可不是四哥,叔是舍不得打你的,不过你真想去啊?”姜泽看朱标那表情就是想去的样子。

  “那里可不止有叔的陵墓,还有你的”,姜泽这句话瞬间让朱标哑火了。

  “你们两个在那儿窃窃私语什么呢?”朱元璋朝两人喊道。

  “嘿嘿,没啥”,朱标一脸纯粹的笑容,看上去就很让人信赖。

  但是朱元璋怎么就有点不信呢,但是他也没继续再问。

  众人走下城墙来到玄武湖边,这边的人可就要比城墙上的人多了。

  姜泽对这样的情况已经是习以为常了,而刘彻、李世民等人经过几次的外出也习惯了这样的场景。

  到了这样人多的地方,就没有再让朱雄英、城阳几个孩子瞎跑。朱雄英直接被朱标攥在手里。

  “这南京城是要比兰州城繁华”,虽然才来到南京不到一天,但是刘彻能感受到南京城的繁华。

  “南京城作为六朝古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是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肯定会比兰州要繁华一些”。

  姜泽的话大家是认同的。

  “兰州毕竟偏远一些,不如南京城繁华也实属正常”,毕竟这南京城可是他朱元璋定下的都城所在。

  不过随着国家的开发战略和政策的倾斜,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在快速的发展。

  因为酒店离得也不远,众人是怎么溜达出来的,就怎么溜达回去。

  “阿泽,你们后世书肆不少啊”,因为这一会儿刘彻都看见好几个了。那书架上一排排的书他能看不见?

  “是有不少,除此之外我们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图书馆,让民众免费借阅书籍学习”。

  图书馆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先秦时期称‘盟府’、‘守藏室’,汉代称为‘石渠阁’、‘兰台’,魏晋至唐宋被称为‘秘阁’、‘崇文院’,明代则称为‘文渊阁’。

  “每个人都可以借阅书籍?”

  (登金陵凤凰台

  [唐]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