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插曲众人也没有在乎。
“姜小子,这武将说完了,那这谋臣呢?”
“谋臣啊,伊挚”。姜泽的回答再次让众人吃了一惊。说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说伊尹就知道了。
“这倒是出人意料,姜小子你说说,这是为什么呢?”
“旬夫子曾说过‘殷之伊尹、周之太公,可谓圣臣矣。’我华夏历史上的治世能臣数不胜数,但是很多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伊尹这位曾经为奴的‘圣臣’”。
伊尹自幼被贩卖到有莘国,成为有莘国君的奴隶。当时,有莘之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是伊尹的躬耕地,商汤曾多次在有莘之野访聘伊尹,劝说伊尹投靠商人。
后伊尹作陪嫁男奴到商国,商汤任用伊尹为小臣。因其精通治国之道,后被商汤授以国政。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灭亡夏王朝,建立了商朝。
商朝建立初期,伊尹帮助商汤制定典章制度。后仲壬崩逝,伊尹立太甲为新的商王。太甲即位三年,为政昏乱暴虐,违背法度,败坏道德,因此伊尹放逐太甲于桐宫,伊尹自己摄政当国。太甲居于桐宫三年,开始悔悟,伊尹复还政于太甲。沃丁八年(前1550年),伊尹病死。
伊尹在世时主持建造偃师商城,规范使用甲骨文,政治上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强调“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经常用“明德则天下存,失德则天下亡”教育商王,对商的创立及巩固起了重大作用。世传《伊尹》51篇,《伊说》27篇。
对于姜泽的回答,众人虽有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伊相的‘明德则天下存,失德则天下亡’确为治世之名言”。在座的帝王不会没有人不知道这位帮助商汤灭夏的从而建立商朝的功臣。
伊尹的思想直到今天他依旧是正确的。
“姜小子,若是按照各个朝代来看呢?”刘彻此时也来了兴趣,按照姜泽对霍去病的喜欢程度,他大汉的武将应该是固定了,就是不知道这谋臣会是谁。
“按照朝代来看的话,大秦的武安君和商君”。白起和商鞅,这两人可谓给大秦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大秦能够一统六国,这俩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特别是商鞅。
“兄长,为何是商君啊?”
“这个问题我用我们后世一位伟大之人对商君的评价来回答你吧。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
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暗、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
姜泽说完扶苏有些不可思议。
“兄长你不觉得商君所行之律法太过严苛吗?”对于扶苏,姜泽很是无语。
“没有商君之变法哪来的大秦之强大?难道你以为商君的变法只影响大秦吗?后世各朝各代甚至现在都在受到商君变法的影响。我们后世有这么一句话‘年轻的战士们渴望建立功勋’。建功立业是多少男儿的梦想,而不是像你一样跟着那几个酸儒一样整天知乎者也,一点实事不干”。
看来上次的话还没有把扶苏说醒。
“扶苏公子,姜小子说得对,商君之律法虽严苛,但惩治坏人来保护良善之百姓这点确是没有错的。
其次扶苏公子你要正视法家,正视律法。你这样只认为儒家才是治国唯一的思想,那你根本不配在始皇帝百年之后登上皇位”。
李世民也是有些瞧不上这扶苏,一点也不没有始皇帝的魄力和能力。
扶苏听着李世民的话之后也不再说话了,嬴政则是冷着眼看着扶苏。
“政哥你也别生气,要不咱让我家老大来教导一下你家扶苏?”朱元璋也是适时的开口缓解了一下这有些略显紧张的气氛。
听到这个提议,姜泽倒是觉得可行。朱标素有仁义之称,但是他可不是扶苏这种。
“叔父,我认为可行,老叔的太子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太子,和扶苏交流一下应该会对扶苏有所影响”。
姜泽不像朱元璋一样说教导,而是说交流。
“既然如此,老朱,多谢了”。嬴政想了想,觉得这个提议不错。
“多大个事儿啊,咱这就让咱标儿过来”。说着朱元璋拿出手机准备发消息。
“那这段时间扶苏和标哥就住在我这儿吧”。姜泽想着既然要交流还是住在他这儿更方便一些。
系统也没说各时空之间能不能相互串门。
“好,那就交给你了”。嬴政也是一口答应下来。
“好了,既然此事解决了,那姜小子你是不是该说说大汉的谋臣武将了”。
“大汉的我最喜欢的武将那当然是冠军侯”。姜泽的回答如众人所猜测的一样,冠军侯霍去病。
“那谋臣呢?”
“彻叔不妨猜一猜我会说出谁的名字?”姜泽既然这么说了那肯定就是在他统治时期或者是之前的谋臣。在他之后他也不会认识,姜泽也就不会问他了。
“姜小子,你这让我如何猜啊?”
“彻叔,提醒你一下,太祖曾评价过他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姜泽这已经不是提醒了,这已经算是明示了。
刘彻这要还是猜不出来,那姜泽可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姜小子,这武将说完了,那这谋臣呢?”
“谋臣啊,伊挚”。姜泽的回答再次让众人吃了一惊。说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说伊尹就知道了。
“这倒是出人意料,姜小子你说说,这是为什么呢?”
“旬夫子曾说过‘殷之伊尹、周之太公,可谓圣臣矣。’我华夏历史上的治世能臣数不胜数,但是很多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伊尹这位曾经为奴的‘圣臣’”。
伊尹自幼被贩卖到有莘国,成为有莘国君的奴隶。当时,有莘之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是伊尹的躬耕地,商汤曾多次在有莘之野访聘伊尹,劝说伊尹投靠商人。
后伊尹作陪嫁男奴到商国,商汤任用伊尹为小臣。因其精通治国之道,后被商汤授以国政。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灭亡夏王朝,建立了商朝。
商朝建立初期,伊尹帮助商汤制定典章制度。后仲壬崩逝,伊尹立太甲为新的商王。太甲即位三年,为政昏乱暴虐,违背法度,败坏道德,因此伊尹放逐太甲于桐宫,伊尹自己摄政当国。太甲居于桐宫三年,开始悔悟,伊尹复还政于太甲。沃丁八年(前1550年),伊尹病死。
伊尹在世时主持建造偃师商城,规范使用甲骨文,政治上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强调“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经常用“明德则天下存,失德则天下亡”教育商王,对商的创立及巩固起了重大作用。世传《伊尹》51篇,《伊说》27篇。
对于姜泽的回答,众人虽有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伊相的‘明德则天下存,失德则天下亡’确为治世之名言”。在座的帝王不会没有人不知道这位帮助商汤灭夏的从而建立商朝的功臣。
伊尹的思想直到今天他依旧是正确的。
“姜小子,若是按照各个朝代来看呢?”刘彻此时也来了兴趣,按照姜泽对霍去病的喜欢程度,他大汉的武将应该是固定了,就是不知道这谋臣会是谁。
“按照朝代来看的话,大秦的武安君和商君”。白起和商鞅,这两人可谓给大秦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大秦能够一统六国,这俩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特别是商鞅。
“兄长,为何是商君啊?”
“这个问题我用我们后世一位伟大之人对商君的评价来回答你吧。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
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暗、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
姜泽说完扶苏有些不可思议。
“兄长你不觉得商君所行之律法太过严苛吗?”对于扶苏,姜泽很是无语。
“没有商君之变法哪来的大秦之强大?难道你以为商君的变法只影响大秦吗?后世各朝各代甚至现在都在受到商君变法的影响。我们后世有这么一句话‘年轻的战士们渴望建立功勋’。建功立业是多少男儿的梦想,而不是像你一样跟着那几个酸儒一样整天知乎者也,一点实事不干”。
看来上次的话还没有把扶苏说醒。
“扶苏公子,姜小子说得对,商君之律法虽严苛,但惩治坏人来保护良善之百姓这点确是没有错的。
其次扶苏公子你要正视法家,正视律法。你这样只认为儒家才是治国唯一的思想,那你根本不配在始皇帝百年之后登上皇位”。
李世民也是有些瞧不上这扶苏,一点也不没有始皇帝的魄力和能力。
扶苏听着李世民的话之后也不再说话了,嬴政则是冷着眼看着扶苏。
“政哥你也别生气,要不咱让我家老大来教导一下你家扶苏?”朱元璋也是适时的开口缓解了一下这有些略显紧张的气氛。
听到这个提议,姜泽倒是觉得可行。朱标素有仁义之称,但是他可不是扶苏这种。
“叔父,我认为可行,老叔的太子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太子,和扶苏交流一下应该会对扶苏有所影响”。
姜泽不像朱元璋一样说教导,而是说交流。
“既然如此,老朱,多谢了”。嬴政想了想,觉得这个提议不错。
“多大个事儿啊,咱这就让咱标儿过来”。说着朱元璋拿出手机准备发消息。
“那这段时间扶苏和标哥就住在我这儿吧”。姜泽想着既然要交流还是住在他这儿更方便一些。
系统也没说各时空之间能不能相互串门。
“好,那就交给你了”。嬴政也是一口答应下来。
“好了,既然此事解决了,那姜小子你是不是该说说大汉的谋臣武将了”。
“大汉的我最喜欢的武将那当然是冠军侯”。姜泽的回答如众人所猜测的一样,冠军侯霍去病。
“那谋臣呢?”
“彻叔不妨猜一猜我会说出谁的名字?”姜泽既然这么说了那肯定就是在他统治时期或者是之前的谋臣。在他之后他也不会认识,姜泽也就不会问他了。
“姜小子,你这让我如何猜啊?”
“彻叔,提醒你一下,太祖曾评价过他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姜泽这已经不是提醒了,这已经算是明示了。
刘彻这要还是猜不出来,那姜泽可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