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海棠依旧9-《老祖宗的后世新体验》

  “周爷爷,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都是有压力的,只是压力的来源不同,,压力的形式有所改变”。

  姜泽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没说。简单来说就是压力有,但是和以前不一样。

  “小姜,我们什么时候去延安啊?”老人也没有纠结这个问题,他也知道姜泽说的是事实。

  “我们下午6点46分从北京出发,明日早上5点02分到达延安”。这是姜泽刚才就看好的,从北京到延安没有高铁,只有绿皮火车。

  一共只有3个车次,K545\/t7\/t41,三个车次除了出发时间、行程时间、到达时间不一样其他的都一样。

  跨夜的车次姜泽买的当然是卧铺,睡一觉就到延安了。姜泽已经有很久的时间没有坐过绿皮火车了。

  傍晚,姜泽和老人踏进人声鼎沸的候车厅,刚好赶上检票,二人也没有在候车厅多待,检完票之后便登上了他们要乘坐的t41次列车。

  “小姜,这是老式的火车”。从外观上看这肯定和高铁完全不一样的,内饰也一样。

  老人说老式火车,是基于高铁的基础来说的。

  我国第一台电气化机车是1958年由株洲机车车辆工厂与湘潭电机厂联合研制的6Y1型电力机车?,1968年改进定型为韶山1型(SS1),成为我国首款批量生产的干线电力机车。

  在1958年12月30日完成试制,于1969年10月正式投入宝成铁路运营。

  而我国第一台内燃机车是1958年9月9日在北京长辛店机车车辆工厂(现北京二七机车工厂)试制成功的‘建设型’内燃电动机车?,该机车基于匈牙利Nd1型内燃机车仿制,自重60吨,最高时速85公里,全部配件国产化,结束了我国不能自行制造内燃机车的历史。

  “周爷爷,是的,这是老式的火车,尽管我们现在拥有技术更加先进、速度更加快、环境更加舒适的高铁。但是这种老式火车我们依然需要,在一些地区的人们出行还是依靠这种老式的火车”。

  首先,他价格更加便宜一些,虽然在速度上是慢了一些,但是能够丰富大家的选择。

  在一些地区,人们依靠绿皮火车将自家种的蔬菜运出去售卖,增加家庭的收入。

  “这种老式的火车票价是不是要便宜一些?”

  “是的,老式火车的票价确实要便宜一些,在很多区间上,老式火车的票价要比高铁便宜好几倍”。

  这就是老式火车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因为他更便宜一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能更好的更全面的为人民服务。

  第二天姜泽和老人准时在5:02分到达延安。临近日出时刻的气温还是很低的,踏出车厢的那一刻姜泽就感觉到了阵阵的凉意。

  现在还很早,姜泽带着老人先到酒店休息一下。

  早晨,吃完早餐,姜泽和老人直奔着杨家岭去。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北杨家岭村,是我党中央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旧址整体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免费对外开放。

  到了杨家岭村,就能感受到延安当年的艰苦岁月,当年的延安的状况是非常困苦的。姜泽也只是从一些影视、文字资料看到过,但是眼前的老人是真正从那个时期走过来。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延安,是革命的圣地。

  “周爷爷,我们我们到了”,姜泽和老人到达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了。

  姜泽和老人并没有走到里面去,而是走到一个人相对较少,视野较为开阔的地方。

  “小姜你看,当年我党就是从这儿走出去的”。

  “周爷爷我知道,1947年我党从延安撤离,去到河北的西柏坡”。

  1947年3月党中央主动撤出延安后,毛、周、任组成前敌委员会,继续留在陕北,代表党中央和军委领导全面工作;组建书记处书记刘、朱及董率领的中央工作委员会,赴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以叶为书记、杨为后方支队司令员的中央后方委员会,转移到晋西北统筹后方工作。

  “小姜你是党员吗?”

  “周爷爷,我是,我在大学就入党了”,姜泽大学就入了党,所以党史他还是知道一些的。

  “小姜,你要记住,无论何时,都要起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还要努力的提升自身,不断的学习才不会落后”。

  老人的谆谆教诲,姜泽肯定是要铭记于心的。

  “周爷爷,您放心,我记住了”。

  老人的眼睛看向不远处,似是在回忆些什么。

  “小姜,你看,毛主席院子里的枣树结的果子是最甜的,每年果子成熟的时候主席那里的果子是最受欢迎的”。

  此时姜泽就在想,不只是果子嘴甜,也不只是果子最受欢迎。

  “周爷爷,您和毛主席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这个应该没有人唱反调吧?有,当然有,怎么会没有呢?

  “小姜,你看那边,那边原本有一小片树木的,现在没有了”。

  “周爷爷,树虽然不在了,但是树留在地里的养分还在,正是有这些养分的存在,才能长成那些郁郁葱葱的草木。

  虽然树不在了,但是历史会记住他们,人民会记住他们”。

  老人是真的在说树,姜泽说的可就不一定是树了。

  “小姜,孩子,你说得没错”。

  老人是何等的才智,能听不出姜泽的言外之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