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我真是个谈判鬼才-《满地机甲,你说这只是技校军训?》

  按之前摸底,那套系统,从车到炮,加上两发配套弹药,总成本能压到三百万龙币上下。原本打算一千万达成整套打包走人。可谁想到阿卜杜勒上来就把单枚火箭炒到了一百三十万美金,快顶一千万龙币了。这么一算,光一颗弹的钱,就已经快追上他们原先整套系统的报价了。缪远山一下懵了:这炮车还怎么开价?低了,血亏。高了,又怕吓退客户。他想了半天,嘴张了又闭,最终眼神飘向靳允,写满了“你来救场”。靳允看着他,无奈摇头。这东西虽然是飞翔军工厂名下的产品,定价权理论上归他。可这单子牵扯太大,不光是钱的事,还关系到龙国在中东今后十年的话语权。他哪敢随便拍板?两人沉默着,谁也没吭声。另一边,阿卜杜勒等不住了。他知道,今天这场爆炸一出,全世界的眼睛都会盯上这款电磁发射系统。到时候,订单排队都排不上。龙国一定会涨价,甚至开始挑客户。机会窗口,就在这几天。必须趁他们还没反应过来,把价格钉死。不过,钱这事儿其实没让他们太犯愁。他们头巾骆驼国最不缺的就是油钱换来的钞票。真让他们犯嘀咕的是另一码事——怕龙国接了单子却交不上货。要是产能跟不上,那批电磁火箭炮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列装部队。琢磨了一阵,阿卜杜勒靳储决定换个打法,先下手为强。“两位啊,要不这样?”“我报个数,你们听一听。”“不合适咱们再磨合,怎么样?”他说话的时候,语气放得挺软,带着点试探的味道。这话一出,缪远山和靳允对视一眼,眼睛都亮了。其实刚才还在愁怎么开口谈价钱,现在对方主动提,正中下怀。“阿卜杜勒靳储,都是熟人了,你直说就行。”“好!”阿卜杜勒应了一声,顿了顿才缓缓开口:“不瞒二位,这次搞军购之前,我们原本打的是自由国海马斯的主意。”“可谈了几轮,没敲下来。”“这才想到用竞价这招,逼他们着急。”缪远山和靳允默默点头。这事儿他们心里门儿清。本来这场买卖就没他们啥事,纯粹是来凑个热闹。要不是飞翔技校这款火箭炮实在太能打,眼下坐在这谈合同的早就是自由国代表了。“虽然跟自由国没成,但我们也摸清了他们的底细。”“一套完整的海马斯系统,报价大概在550万美元左右。”“当然,我也明白,贵国这款电磁炮甩开海马斯几条街。”“贵一点天经地义。”“我这边想着,700万美元一套,你们觉得咋样?”阿卜杜勒说得小心翼翼,生怕把人吓跑。在他看来,这价已经压到底线了。想想看,自由国一枚普通战斧导弹都卖到150万美金起步了。龙国这两发火箭弹的威力根本不输那种高端货,两枚就值300多万。再加上发射车、控制系统这些家伙事儿,700万真的不黑。只是他吃不准,对面会不会嫌少。话音刚落,缪远山当场愣住。扭头瞅了眼靳允,眼神里全是震惊。他是陆军总装部的老将,经手过的军火买卖一抓一大把。哪怕夹在自由国和白熊国两大巨头之间,也能杀出一条血路。但像这种单价炸裂的订单,还是头一回碰。他原先估的价位是1000万龙币左右,结果人家一张嘴就是700万美元!他差点就想拍板答应了。可就在他准备点头时,靳允先开了口:“阿卜杜勒靳储,说实话,这个价有点低了。”“你也知道,咱们龙国军工底子不如自由国厚实,制造成本高得多。”“按你说的这个数,我们连本都捞不回来。”靳允说得云淡风轻,脸都不红一下。啥?!700万都敢说没利润?!这利润怕是要翻二十倍往上,你还哭穷?你这是要把人家从头宰到脚啊!缪远山听得心惊肉跳,没想到靳允出手这么狠,一点情面不留。可阿卜杜勒靳储听完不仅没恼,反而嘴角微微上扬。果然,他也觉得自己开得太低了。但他就是要试试对方的反应。现在靳允说没钱赚,那就等于告诉他——再往上加点就能成交。哈,我真是个谈判鬼才!阿卜杜勒暗自得意,觉得自己这波操作堪称商业典范。常言道,生意场如战场。有他这样的高手坐镇,以后谁也别想坑他们头巾骆驼国的钱!“刚刚那个价确实不够意思。”“这样吧,我再加100万美金。”“这回总该差不多了吧?”阿卜杜勒笑呵呵地说道,满脸写着“我很豪爽”。他也清楚,军火这一行本就是暴利买卖。但它跟别的出口货不一样。别的商品看成本,军火只看需求。你想要,它就值这个价;你不稀罕,再便宜也没人买。比如自由国的F-16战机,造起来花不了几个钱,可照样卖得比别人贵好几倍,订单还排队抢。再比如当年卖给他们的东风快递,造价也就三百来万。可那种级别的玩意儿,全球独一份,就算标价一亿美金,他们也照掏不误。这就是军火市场的规矩。所以这次多加一百万,在阿卜杜勒看来并不过分。可一旁的缪远山已经懵了。啥情况?这才几秒钟啊,价格又跳了100万?!!一套电磁炮卖750万美金,换算成龙币,快六千万了!咕咚——他喉咙一滚,忍不住咽了口口水。自从几十年前那次三十五亿的大单之后,他还真没见过这么贵的单项武器采购。“这个价我们可以考虑。”“不过,贵国打算订多少台?”此时,缪远山一开口,连带着对头巾骆驼国的叫法都亲热了几分。“嗯……”阿卜杜勒靳储听完,眉头微微一皱,陷入了琢磨。其实缪远山就是随口那么一提,可落在阿卜杜勒耳朵里,意思就变了。他觉得对方是嫌他们订得太少,怕走量不够,划不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