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那还不乱套?-《满地机甲,你说这只是技校军训?》

  试用期一过,靳允干脆把技校和军工厂的日常事务全甩给她管了。机械厂那边有马蒂厄顶着,基本不用他操心。当然,沈月不光办事靠谱,身材长相也是顶尖的。天天看着这么个大美人上班,靳允心情自然舒畅。特别是她那双腿,一穿黑丝,更是让他心花怒放。“厂长,可以开始了!”眼看靳允盯着自己大腿愣神,沈月脸上一红,小声提醒。“啊?哦,对,开会开会。”靳允挠了挠鼻子,赶紧正色看向会议室里的众人。其实,这些搞火箭炮的专家,他大多数都不认识。之前只把几项核心参数交给项目负责人,后面就没再插手。要不是系统任务催得紧,他也不会现在把人全叫过来。这项目组总共十五个人,大多是从陆军火箭炮研究院和其他研究所抽调来的工程师。这些人多多少少都经手过火箭炮项目,但没一个是各所的台柱子。毕竟飞翔技校是私企,军方能匀点人过来帮忙已经不错了。真要把主力全调走,那底下各个研究所还不炸锅?再说,靳允搞的不少项目,其他研究所也在同步推进。不可能因为他技术牛,就把别人手里的项目全停了,专门来伺候他这摊子。那还不乱套?尤其在火箭炮这块,龙国陆军的研究院本来就是世界一流的。说白了,他们和靳允是明面上的合作,暗地里的对手。要不是罗老出面协调,这些人——还是非主力的——根本不会被派到飞翔军工厂来。不过,虽然人不是顶尖主力,但架不住靳允手里有硬核技术。再加上他亲自压阵,整个研发过程还算顺畅。而且跟着他搞项目,这些专家提升得飞快。等这电磁火箭炮一搞定,他们里头不少人,怕是要在火箭炮圈子里站上c位了。“咳咳。”“都安静一下。”人都到齐了,靳允也不废话,直接开讲。一听厂长要说话,会议室立马鸦雀无声,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集中过来。靳允顿了顿,语气平平地开口:“你们都是咱们电磁火箭炮项目的核心成员。”“今天叫你们来,就是想问问进度,看看卡在哪儿了。”“这研发速度……是不是太慢了点?”“到底出了啥问题,大伙儿都说说。”话音刚落,一个年轻专家立马举手。沈月轻轻俯身,在他耳边低语:“这位是原来陆军火箭炮研究院的徐兵。”“刚进院就参与了wm-80火箭炮的开发。”“是我们这批人里,军方最看重的技术骨干。”“现在是咱们项目的组长。”靳允点点头。这年轻人有点料啊,这么年轻就上了wm-80项目。只要肯沉下心干,未来火箭炮这块,少不了他一个名字。“徐专家,你说。”靳允看着这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天才”,笑着示意。“好。”徐兵站起来,嗓门亮,底气足。“靳厂长,您给的电磁驱动方案和小型电源技术,确实先进。”“我们看了你们厂那门电磁轨道防空炮,性能很强。”“但问题是,您这套技术直接搬到火箭炮上,有些地方水土不服。”“我之前一直在陆军火箭炮研究院,还当过缪院士的助手,专攻wm-80。”“要说火箭炮,今天在座的,没人比我更熟。”“您给的方案里,炮管材料还是照搬了电磁高射炮的配方,我觉得这不合适。”“火箭炮打的是火箭弹,那玩意儿块头本来就大,对电磁推力的要求自然也更高。”“所以我们特地搞出了一种新材质的炮管,这种材料更‘抓地’,能在通电时激发出更强的电磁场。”徐兵话音刚落,靳允的脸色就沉了下来。这小子一张嘴就是“你们飞翔军工厂”,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还大言不惭地说在座的没人比他更懂火箭炮。年轻人有点本事可以理解,但这态度也太飘了。“换炮管材料,其实对提升电磁输出没啥大用。”“再说,我之前给的技术文档你们没看吗?”“我早就在炮弹材料上下了功夫,现在的弹体完全扛得住高强度的电磁推进。”靳允压着火,语气还算平和,想好好讲道理。可徐兵一听,嘴角一扬,根本不买账。“靳厂长,你这话下结论也太早了吧?”“新型材料的性能数据你都没看过,怎么就知道它没效果?”“这可是我带队熬了两个多月才搞出来的东西。”“虽然还没做实测,但从理论模型来看,能让炮弹飞出去的动能提升两个点,甚至三个点!”说着,他把手里那份报告“啪”地一声拍到靳允面前,脸上写满了得意。徐兵是龙国顶级国防大学毕业的尖子生,毕业成绩第一,直接进了陆军火箭炮研究院,人送外号“天才”。这几年靳允搞出不少震惊蓝星的大项目,被三军称为“科研怪物”。但在徐兵眼里,靳允之所以能出头,靠的不是一个人的本事,而是背后有一堆专家撑着。他认为自己能力一点不比靳允差,缺的只是一个平台。所以这次被任命为电磁火箭炮项目的负责人,他打定主意要干一票大的。不光没按靳允提供的核心技术路线走,还自作主张搞什么新材料研发。就想靠这个一炮打响,让大家看看,谁才是真正的领军人物。可靳允才翻了两页那份所谓的“新型材料分析报告”,眉头立马拧成了疙瘩。“你这材料里掺了一大堆铜和镁?”“对啊,这样能大幅增加摩擦力,电磁轨道启动时能量转化效率更高。”“这两个月我几乎没合过眼,才把这配方搞出来。”徐兵一脸骄傲。“两个月?就为这玩意儿?!”靳允声音一沉,眼里寒光一闪。“你这材料确实能让摩擦强那么一丁点。”“但你说实话,这管子能用几次?是不是比原来我给的配方短命得多?”“还有,铜、镁这些东西加这么多,成本至少涨了两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