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满地机甲,你说这只是技校军训?》

  海陆空三军的技术都要覆盖到,所以飞翔技校的相关军工课程也必须涉及这些领域。“看来得和部队那边沟通一下,请专家过来的事情要尽快安排。”靳允自己小声说道。正在他想着的时候,古军发敲了敲门,一脸不高兴地走进来。靳允看了看手表,有些惊讶地问:“缪连长,我记得今天是你第一次给我们技校的学生上军训课啊?现在还没到下课时间,你怎么就过来了?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听了这话,古军发的脸色更不好看了。他开口说:“校长,我来找你就是想建议一件事。”“以后贵校的军事训练课能不能停掉算了?”“那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太强了,我们根本带不动。”他说着,眉头皱得更深了。靳允听后若有所思。其实他早就知道,在何白睦的帮助下,这群学生的体能每天都进步飞快。但他没想到进步竟然这么快,连在部队里都数一数二的古军发都觉得自己赶不上学生了。这虽然是好事,但也让靳允有些头疼。毕竟古军发是军方派来的教官,合作关系得维护好才行。而学生们比他还能打,确实容易让人难堪。想了想,靳允眼睛一亮,笑着说:“能被缪连长认可,我对学生们的表现也很开心。不过他们将来是要进军队的,体能再好也只是基础。武器训练也得跟上才行。”“你们这边能不能申请让这帮孩子学习用枪?毕竟之前没和部队有合作,他们在武器操作这方面还没怎么接触过。”古军发听了先是一愣,随后想了想觉得挺合理。他在部队可是有名的神枪手,用枪这一块他最擅长,完全可以胜任授课任务。于是点头答应:“行吧,靳校长。回头我就跟我们领导商量下,看看能不能给你们开个武器训练课。”虽然一般情况下这类课程只出现在军校里,但如今靳允和军方关系密切,再加上部队本来就有意将飞翔技校朝着军校的方向发展,这件事并不难实现。……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个月过去。在这期间,靠着强大的财力支持,仅用了25天左右的时间。一座占地面积150亩的军工工厂已经建成了。这再次验证了一个道理——只要钱到位,效率也能拉满。当然,相比国内动辄几百甚至上千亩的大型军工企业来说,这座厂的确只能算中等偏下的规模。但它的发展方向并不是普通厂那样的批量制造,而是专攻技术高端的产品研发。目标非常明确:追赶甚至超越国外知名公司——洛克希德。这家公司可是地球上最大的私营军工巨头,主营项目包括飞机、导弹、火控系统、电子设备以及航天产品等多方面。特别是在飞机方面,像F-16、F-22、F-35战斗机,还有c-130运输机系列,都是它旗下的明星产品。至于U-2侦察机、SR-71“黑鸟”高空侦察机也都出自这里。另外,在火箭发射与卫星业务领域,这家公司的影响力同样巨大。比如“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几乎全靠他们生产;自由国大部分军用通信、侦察和气象卫星,也都由它完成制造与发射。这样的军工企业,正是靳允想要打造的目标。哪怕厂房面积不大,但只要够专业,能够产出真正顶尖的装备就行。因此这个新厂取名叫作飞翔军工。整个厂内部设置了13个各自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负责不同的研究方向。之所以这样设置,是因为这座工厂的合作对象不仅仅是空军或海军单独一个军种,而是同时面向三个军种开展工作。可以想象,未来也许上午还在研究新型战机,下午就得投入海军舰艇的设计。为防止三方技术人员发生矛盾或者混乱情况出现,每个独立区域都会提供完备的支持环境,涵盖实验室、居住宿舍、食堂厨房甚至小型车间和测试场地。研究人员可以在其中长时间驻扎,并完成从设计方案到样品试制等一系列流程,等于一个小型的研发单元。而未来整个军工厂最重要的核心部分,也就是这些独立的研究区块了。这种模式其实是借鉴自洛克希德公司旗下一个着名的实验机构,名为“臭鼬工厂”。虽然名字听起来像个生产加工的地方,但实际上这是这家公司在高端飞行器开发方面的秘密基地。几十年前,一次军方招标需要短时间内拿出新型喷气战机,设计师蔡斯逊临危受命,带领二十几名工程师迅速组建小组。当时没有任何专门的办公区,就在风洞附近用箱子搭了个简陋的工作间,连续奋战143天之后完成了战机p-80的设计,成为军工史上的一段传奇故事。这种灵活高效、团队间相互独立的科研运作方式已经被实践证实很成功。靳允也打算将飞翔军工建设成一个效率极高的秘密研发基地。从这一刻起,蔡斯逊和他们的团队正式开启了挑战一个个航空奇迹的任务。臭鼬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拥有高度自主权的研发队伍。所有事务均由项目经理全权决策,实行小型化、扁平化的管理架构,并且让客户早期就介入到项目讨论中。这种方式摆脱了琐碎冗长的行政事务,使研究人员能够专注目标,带来了极大自由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对于频繁跟陆海空三军打交道的飞翔军工而言,这样的组织结构再适合不过。未来,他可以根据不同军种的需求建立专业团队,每支研究小组只需聚焦于各自擅长的领域。比如刚加入进来的空军建制下的战斗机研究所周院士和他的专家团队,将专门负责五代战机的研发任务。当到了关键时刻,靳允只需亲自介入技术难点,为各个专家组提供核心指导即可。这样一来能有效缓解他的压力。说到底,他是人又不是神仙,不可能每个项目都全程深度参与,否则还没等成果出来,他自己先累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