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蛰”号拖着残破之躯,如同受伤的野兽,艰难地穿越小行星带边缘,朝着帝国的方向蹒跚而归。其归途的讯号早已传回陇西基地,当那艘遍布灼痕、左侧推进器明显失效、依靠不对称推力勉强维持航向的星槎缓缓驶入秘密船坞时,迎接它的并非凯旋的欢呼,而是一片凝重的沉默。
徐彭岳、嬴雪华早已等候在坞站,看到“幽蛰”号的惨状,两人心头俱是一沉。
舱门开启,浓烈的焦糊味和能量过载的臭氧味扑面而来。顿弱率先走出,他的星航服左肩部位有一片明显的灼烧痕迹,脸色因过度消耗和紧绷而显得苍白,但眼神依旧锐利如刀,只是深处藏着一丝未能捕捉到猎物的不甘与后怕。紧随其后的是钟离眛,他警惕地扫视着周围,手臂上有一道被飞溅碎片划破的伤口,草草包扎着,渗出血迹。其余队员也大多带伤,神情疲惫中带着劫后余生的恍惚。
“将军!”徐彭岳快步上前。
“幸不辱命,样本和数据……带回来了。”顿弱的声音有些沙哑,他将一个密封的、闪烁着微弱能量符文的金属箱递给徐彭岳,“但……我们败了,一触即溃。”
他没有过多描述战斗的细节,但那简短的“一触即溃”四个字,已足以说明对手的可怕。
嬴雪华看着伤痕累累的将士,温言道:“诸位勇士辛苦了,能平安归来,带回关键信息,便是大功一件。速去疗伤休息,详情容后再报。”
将士们被迅速安置。而那个密封的金属箱,则被以最高警戒级别,直接送往格物总院星辉司最核心的解析实验室。
实验室中,徐彭岳亲自带领最顶尖的工匠和数算家,对带回的残骸碎片和能量残留样本进行紧急分析。徐福也闻讯赶来,这一次他没有捣乱,而是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些充满异域风格的金属碎片和那缕被特殊力场束缚、依旧散发着诡异衰败气息的幽蓝能量。
分析结果令人震惊。
残骸金属的构成极其复杂,含有多种未知元素,其晶体结构呈现出一种非自然形成的、近乎完美的有序排列,强度和耐极端环境能力远超帝国目前最好的浮金。更重要的是,工匠们在碎片内部,发现了微小的、类似符阵回路的蚀刻痕迹,但其原理与帝国的星辉符阵截然不同,更加简洁、高效,充满了某种冰冷的逻辑美感。
而那缕能量残留,经过反复测试,确认其并非单纯的破坏性能量,更像是一种……带有强烈“信息抹除”或“存在否定”特性的奇异能量。它并非烧毁目标,而是让物质的原子结构在极短时间内“衰变”崩解,如同加速了亿万倍的时间流逝。
“这绝非自然造物,也非我等所知任何文明的技术路径。”一位负责材料分析的老匠师声音颤抖,“制造这残骸的文明,其科技水平,远在我等之上!”
徐福盯着那缕幽蓝能量,眉头紧锁,罕见地露出了凝重之色:“此能量……贫道感觉极其不适,其中蕴藏着一股‘寂灭’之意,绝非善类。与之相比,贫道以往所炼之丹火雷法,简直如同儿戏。”
与此同时,对“幽蛰”号记录的战斗数据解析也完成了。那艘幽蓝舰船展现出的性能参数——瞬间加速能力、能量武器的凝聚度与射速、以及那诡异的、近乎无视惯性的机动方式——每一项都远超帝国现有星槎的性能极限。
敌人强大得令人绝望。
就在星辉司紧锣密鼓地分析情报时,朝堂之上,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尽管行动高度保密,但“幽蛰”号重伤而归,顿弱及其亲卫队直接进入基地医疗处,如此动静不可能完全瞒过所有人的耳目。尤其是那些本就对星海计划投入巨大抱有疑虑的势力。
数日后的大朝会,公子贞一系的官员率先发难。他们并未直接提及侦查行动,而是以“近来天象有异,荧惑守心,恐非吉兆”为由,引申至“国之用度,当以社稷民生为本,奇技淫巧虽有小得,然倾举国之力于此未知之境,恐招致不测之祸”,隐晦地批评星海计划劳民伤财,且可能引来灾祸。
紧接着,几位军方宿将也表达了担忧:“陛下,星槎之利,在于探索与奇袭。然若敌军亦有此物,甚至更强,则我大秦险关要隘,形同虚设!如今边军武备尚未完全更新,却将大量资源投入虚无缥缈之星海,若北疆有变,或内部生乱,将何以应对?”
他们的担忧不无道理。星海敌人的出现,意味着威胁来源的多元化,帝国必须重新评估国防战略。
李斯此次没有和稀泥,而是严肃奏道:“陛下,星海发现强敌,此事关乎国运,非同小可。以往对星海之投入,尚可视为长远之策。然今强敌环伺,其意图不明,其实力可怖。臣以为,当重新审议星海计划之规模与节奏,集中力量,优先巩固本土防御,厘清敌情,再图后进。贸然深入,恐有不忍言之祸。”
朝堂之上,要求暂停或大幅缩减星海计划投入,转向巩固传统国防的声音,第一次占据了上风。就连一些原本支持徐彭岳的官员,在听到那“一触即溃”的传闻和对敌人技术的初步评估后,也陷入了沉默和犹豫。
嬴雪华试图辩解,强调获取情报的价值和保持技术领先的必要性,但在“现实威胁”和“资源困境”面前,她的声音显得有些无力。
龙椅之上,始皇面无表情地听着群臣的争论,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谁也无法窥知他内心的想法。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匆匆上殿,呈上一份来自格物总院的加急密奏。
始皇展开,快速浏览。上面是徐彭岳亲笔书写的、关于残骸与能量分析的初步结论,以及基于“幽蛰”号数据推演的、对幽蓝舰船战斗力的评估报告。报告的最后一句话,用朱笔格外标注:
“此敌之技术,非循序渐进可及。停滞即意味着绝对落后,落后之结局,非败即亡。星海,已非选择,而为生死战场。”
大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着始皇。
始皇合上密奏,缓缓抬起眼帘,目光如电,扫过全场。那目光中不再有丝毫犹豫,只有帝王的决断与不容置疑的威严。
“星海之敌,已露獠牙。”始皇的声音不高,却如同惊雷般在每个人耳边炸响,“尔等以为,退缩、固守,便能保帝国无恙?”
他站起身,一股磅礴的气势席卷整个大殿:“敌强,则朕要比它更强!敌有星槎利炮,则朕要有更多、更利之槎炮!传朕旨意——”
“星海计划,非但不止,更要加速!举国之力,优先保障星辉司及星骋军所需!”
“责令徐彭岳,限期攻克能量武器小型化与星槎防护难关!”
“擢升顿弱为星骋军中郎将,统辖所有星海军事宜,扩编星骋军至三千人,加紧操练!”
“凡有再言延缓或停止星海计划者——以乱国罪论处!”
旨意一下,满朝皆惊!谁都没想到,在遭遇如此挫败、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始皇的选择竟是更加激进地投入!
退缩换不来和平,唯有更强的力量,才能赢得生存与尊严。帝国的星海之轮,在遭遇第一次重击后,非但没有减速,反而在始皇的意志下,发出了更加震耳欲聋的轰鸣,向着那片已知危险、却不得不争的深邃星海,全速前进!战争的阴云,从未如此真切地笼罩在帝国上空。
徐彭岳、嬴雪华早已等候在坞站,看到“幽蛰”号的惨状,两人心头俱是一沉。
舱门开启,浓烈的焦糊味和能量过载的臭氧味扑面而来。顿弱率先走出,他的星航服左肩部位有一片明显的灼烧痕迹,脸色因过度消耗和紧绷而显得苍白,但眼神依旧锐利如刀,只是深处藏着一丝未能捕捉到猎物的不甘与后怕。紧随其后的是钟离眛,他警惕地扫视着周围,手臂上有一道被飞溅碎片划破的伤口,草草包扎着,渗出血迹。其余队员也大多带伤,神情疲惫中带着劫后余生的恍惚。
“将军!”徐彭岳快步上前。
“幸不辱命,样本和数据……带回来了。”顿弱的声音有些沙哑,他将一个密封的、闪烁着微弱能量符文的金属箱递给徐彭岳,“但……我们败了,一触即溃。”
他没有过多描述战斗的细节,但那简短的“一触即溃”四个字,已足以说明对手的可怕。
嬴雪华看着伤痕累累的将士,温言道:“诸位勇士辛苦了,能平安归来,带回关键信息,便是大功一件。速去疗伤休息,详情容后再报。”
将士们被迅速安置。而那个密封的金属箱,则被以最高警戒级别,直接送往格物总院星辉司最核心的解析实验室。
实验室中,徐彭岳亲自带领最顶尖的工匠和数算家,对带回的残骸碎片和能量残留样本进行紧急分析。徐福也闻讯赶来,这一次他没有捣乱,而是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些充满异域风格的金属碎片和那缕被特殊力场束缚、依旧散发着诡异衰败气息的幽蓝能量。
分析结果令人震惊。
残骸金属的构成极其复杂,含有多种未知元素,其晶体结构呈现出一种非自然形成的、近乎完美的有序排列,强度和耐极端环境能力远超帝国目前最好的浮金。更重要的是,工匠们在碎片内部,发现了微小的、类似符阵回路的蚀刻痕迹,但其原理与帝国的星辉符阵截然不同,更加简洁、高效,充满了某种冰冷的逻辑美感。
而那缕能量残留,经过反复测试,确认其并非单纯的破坏性能量,更像是一种……带有强烈“信息抹除”或“存在否定”特性的奇异能量。它并非烧毁目标,而是让物质的原子结构在极短时间内“衰变”崩解,如同加速了亿万倍的时间流逝。
“这绝非自然造物,也非我等所知任何文明的技术路径。”一位负责材料分析的老匠师声音颤抖,“制造这残骸的文明,其科技水平,远在我等之上!”
徐福盯着那缕幽蓝能量,眉头紧锁,罕见地露出了凝重之色:“此能量……贫道感觉极其不适,其中蕴藏着一股‘寂灭’之意,绝非善类。与之相比,贫道以往所炼之丹火雷法,简直如同儿戏。”
与此同时,对“幽蛰”号记录的战斗数据解析也完成了。那艘幽蓝舰船展现出的性能参数——瞬间加速能力、能量武器的凝聚度与射速、以及那诡异的、近乎无视惯性的机动方式——每一项都远超帝国现有星槎的性能极限。
敌人强大得令人绝望。
就在星辉司紧锣密鼓地分析情报时,朝堂之上,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尽管行动高度保密,但“幽蛰”号重伤而归,顿弱及其亲卫队直接进入基地医疗处,如此动静不可能完全瞒过所有人的耳目。尤其是那些本就对星海计划投入巨大抱有疑虑的势力。
数日后的大朝会,公子贞一系的官员率先发难。他们并未直接提及侦查行动,而是以“近来天象有异,荧惑守心,恐非吉兆”为由,引申至“国之用度,当以社稷民生为本,奇技淫巧虽有小得,然倾举国之力于此未知之境,恐招致不测之祸”,隐晦地批评星海计划劳民伤财,且可能引来灾祸。
紧接着,几位军方宿将也表达了担忧:“陛下,星槎之利,在于探索与奇袭。然若敌军亦有此物,甚至更强,则我大秦险关要隘,形同虚设!如今边军武备尚未完全更新,却将大量资源投入虚无缥缈之星海,若北疆有变,或内部生乱,将何以应对?”
他们的担忧不无道理。星海敌人的出现,意味着威胁来源的多元化,帝国必须重新评估国防战略。
李斯此次没有和稀泥,而是严肃奏道:“陛下,星海发现强敌,此事关乎国运,非同小可。以往对星海之投入,尚可视为长远之策。然今强敌环伺,其意图不明,其实力可怖。臣以为,当重新审议星海计划之规模与节奏,集中力量,优先巩固本土防御,厘清敌情,再图后进。贸然深入,恐有不忍言之祸。”
朝堂之上,要求暂停或大幅缩减星海计划投入,转向巩固传统国防的声音,第一次占据了上风。就连一些原本支持徐彭岳的官员,在听到那“一触即溃”的传闻和对敌人技术的初步评估后,也陷入了沉默和犹豫。
嬴雪华试图辩解,强调获取情报的价值和保持技术领先的必要性,但在“现实威胁”和“资源困境”面前,她的声音显得有些无力。
龙椅之上,始皇面无表情地听着群臣的争论,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谁也无法窥知他内心的想法。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匆匆上殿,呈上一份来自格物总院的加急密奏。
始皇展开,快速浏览。上面是徐彭岳亲笔书写的、关于残骸与能量分析的初步结论,以及基于“幽蛰”号数据推演的、对幽蓝舰船战斗力的评估报告。报告的最后一句话,用朱笔格外标注:
“此敌之技术,非循序渐进可及。停滞即意味着绝对落后,落后之结局,非败即亡。星海,已非选择,而为生死战场。”
大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着始皇。
始皇合上密奏,缓缓抬起眼帘,目光如电,扫过全场。那目光中不再有丝毫犹豫,只有帝王的决断与不容置疑的威严。
“星海之敌,已露獠牙。”始皇的声音不高,却如同惊雷般在每个人耳边炸响,“尔等以为,退缩、固守,便能保帝国无恙?”
他站起身,一股磅礴的气势席卷整个大殿:“敌强,则朕要比它更强!敌有星槎利炮,则朕要有更多、更利之槎炮!传朕旨意——”
“星海计划,非但不止,更要加速!举国之力,优先保障星辉司及星骋军所需!”
“责令徐彭岳,限期攻克能量武器小型化与星槎防护难关!”
“擢升顿弱为星骋军中郎将,统辖所有星海军事宜,扩编星骋军至三千人,加紧操练!”
“凡有再言延缓或停止星海计划者——以乱国罪论处!”
旨意一下,满朝皆惊!谁都没想到,在遭遇如此挫败、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始皇的选择竟是更加激进地投入!
退缩换不来和平,唯有更强的力量,才能赢得生存与尊严。帝国的星海之轮,在遭遇第一次重击后,非但没有减速,反而在始皇的意志下,发出了更加震耳欲聋的轰鸣,向着那片已知危险、却不得不争的深邃星海,全速前进!战争的阴云,从未如此真切地笼罩在帝国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