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雏凤初啼与浮金惊世-《始皇让我搞星际》

  朝堂风波虽平,却给徐彭岳敲响了警钟。他深知,在拿出足够有说服力的实际成果之前,任何过于超前的研究都可能被视为“奇技淫巧”甚至“图谋不轨”。因此,他更加快了将理论论证转化为实体验证的步伐,而突破口,就放在了那被寄予厚望的新型材料上。

  材料分署在“浮空木”的基础上,结合星辉石冶炼的副产品以及徐福那“五色神泥”配方中蕴含的材料学智慧,经过无数次失败的尝试,终于取得了一项突破性进展。他们意外地合成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合金——色泽暗金,质地极轻,入手却异常沉实(密度与强度比值极高),并且对高温和能量冲击展现出惊人的耐受性。徐彭岳将其命名为 “浮金”。

  “侯爷!成了!真的成了!”负责此项研究的老匠师激动得声音发颤,他指着一块刚刚通过极限压力测试却完好无损的浮金板材,“您看!承重远超精铁,重量却只有其三分之一!耐热性更是……更是匪夷所思!”

  徐彭岳抚摸着这块冰凉而坚韧的金属,心中同样激动。这绝对是航空航天领域的理想材料之一!他立刻下令,动用第一批成熟的浮金,结合最新的星辉动力炉小型化成果,秘密打造一个验证性的飞行器模型——不为载人,只为验证“脱离大地束缚”的可行性。

  这个项目被严格保密,代号“雏凤”。设计图由徐彭岳亲自绘制,借鉴了后世飞行器的某些气动原理,但外形更接近一种流线型的、放大了数倍的青铜爵,两侧有可调节的翼面,尾部则是小型化的星辉动力炉喷口。

  制造过程充满了挑战。浮金的加工难度极大,现有的工具很难对其进行精细切割和塑形。工匠们不得不一边改进工具,一边摸索着进行。徐福也掺和进来,坚持要在“雏凤”的龙骨上刻画他所谓的“御风灵纹”,声称可以“安抚高空紊乱之气”。徐彭岳拗不过他,又觉得或许能起到一点心理安慰作用,便随他去了,只是严格规定了刻画的位置和范围,不得影响主体结构。

  就在“雏凤”项目紧锣密鼓进行之时,嬴雪华再次到访格物院。她并非空手而来,而是带来了一份经过她整理和筛选的、来自皇室藏书楼的古老卷宗副本。

  “徐侯,此乃前朝墨家遗徒与公输班后人所着之《奇器臆构》,其中多有关于飞鸢、木鹊乃至‘云梯’之设想,虽多荒诞,然其中关于借风、省力之结构思路,或可有所启发。”嬴雪华将卷宗递给徐彭岳,目光却似不经意地扫过被严格隔离的“雏凤”工坊区域。

  徐彭岳心中一动,知道嬴雪华定然是察觉到了什么。他接过卷宗,感激道:“殿下雪中送炭,此卷宗价值千金!”

  嬴雪华微微一笑,低声道:“‘雏凤’之事,虽秘,然朝中耳目众多,难保万全。徐侯还需早做准备,一旦有所成,当以何种方式,向父皇及朝野展示,方能化惊世骇俗为理所当然,此中分寸,需仔细拿捏。”

  她这是在提醒徐彭岳,不仅要攻克技术难关,还要准备好成果问世时的“剧本”,最大限度地减少阻力,争取支持。徐彭岳深以为然,点头称是。

  数月后,在一个晨曦微露、万籁俱寂的清晨,骊山深处一片被严格封锁的山谷中,“雏凤”迎来了它的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试验。

  徐彭岳、核心工匠团队、以及死缠烂打跟来的徐福,屏息凝神地站在安全距离外。山谷中央,“雏凤”暗金色的流线型躯体在晨光中泛着幽光,尾部的星辉炉已经点燃,发出低沉平稳的嗡鸣,蓝光流转。

  “开始!”徐彭岳深吸一口气,下达指令。

  负责操控的工匠紧张地推动操纵杆。只见“雏凤”先是轻微震动,随后,在星辉动力炉低沉有力的咆哮声中,它开始沿着预设的轨道加速滑跑!速度越来越快,两侧的翼面微微调整角度……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雏凤”的轮子脱离了地面!

  它真的飞起来了!虽然只是离地数尺,飞行姿态也略显笨拙和不稳,但它确确实实依靠自身的动力,摆脱了大地的束缚,在空中划过一道不算优美却足以载入史册的弧线,飞行了约百丈距离后,才因为操控不及和动力持续性等问题,缓缓迫降在谷底的软土上,激起一片尘土。

  尽管飞行短暂,姿态稚嫩,但这一刻,山谷中陷入了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狂热的欢呼!

  “飞起来了!真的飞起来了!”

  “苍天在上!我们做到了!”

  工匠们相拥而泣,激动得难以自已。徐福更是手舞足蹈,对着天空连连作揖:“无量天尊!贫道的‘御风灵纹’果然有效!此乃道法显圣,格物通玄!”

  徐彭岳紧紧攥着拳头,强压下心中的狂喜与激动。他知道,这短短百丈的离地飞行,意味着一个的全新时代已经露出了第一缕曙光!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验证的成功,更是向始皇和所有人证明,“飞天”并非痴人说梦的有力证据!

  他立刻下令封锁消息,全面回收和分析“雏凤”的飞行数据,检查每一个部件的损耗情况。同时,他心中已经开始构思,该如何向始皇汇报,以及下一步,该如何在这“雏凤”的基础上,设计真正能够承载人类、探索星海的“星槎”。

  浮金惊世,雏凤初啼。帝国的星辰之梦,终于拥有了第一块坚实的基石。尽管前路依旧漫漫,但希望之光,已如这晨光一般,刺破了黎明前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