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工业体系雏形-《始皇让我搞星际》

  北方的战事暂告段落,徐彭岳回到咸阳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整顿军工生产。看着各地送来的战报,他意识到必须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支撑起统一战争的巨大需求。

  "我们要建立从采矿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徐彭岳在军械监大会上宣布。他铺开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标注着各地的资源分布。

  三个月后,当徐彭岳巡视新建的产业链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哭笑不得。

  在铁矿区,矿工们唱着号子开采矿石,一切都井井有条。但当他走进冶炼厂时,发现高炉旁边堆满了......火铳零件?

  "这是怎么回事?"他问厂长。

  厂长理直气壮:"大人不是说要把所有工厂都纳入产业链吗?我们觉得直接在这里生产零件更省事!"

  来到木材加工厂,情况更离谱。原本应该生产枪托的车间,正在大批量制造......水车轮子?

  "我们觉得水车更重要!"工头振振有词,"反正都是用木头嘛!"

  最夸张的是火药作坊。徐彭岳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香味,只见徐福正在指挥工匠往火药里加香料。

  "这是最新研制的'芳香型火药'!"徐福得意地介绍,"点燃后不仅有威力,还能净化空气!"

  徐彭岳差点晕过去:"师兄!火药是拿来打仗的,不是空气清新剂!"

  为了推行标准化零件,徐彭岳设计了新的流水线。这下可把老工匠们乐坏了——他们终于不用戴着老花镜一个个地测量零件了。

  "太方便了!"石锤拿着两个完全相同的零件,激动得热泪盈眶,"我这双老眼终于可以退休了!"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由于所有零件都能互换,经常发生这样的对话:

  "你这个扳机好像装反了?"

  "不可能!这都是标准件!"

  "可是它卡不住啊......"

  "那是你的问题!标准件怎么会错!"

  徐福更是把标准化用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方。某天徐彭岳走进他的实验室,发现这位师兄正在给丹药分类:

  "这颗直径合格,是标准丹!"

  "这颗太小,是不合格品!"

  "这颗形状不规则,要回炉重造!"

  徐彭岳:"......师兄,丹药不是零件。"

  产能爆发式增长带来了新的烦恼。仓库里堆满了火铳,多到连走路的地方都没有。士兵们来领取装备时,不得不排起长队。

  "我要领一支火铳!"

  "先取号!前面还有三百人!"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由于产量太大,负责登记的文书忙到崩溃,最后发明了"自助领装备系统"——其实就是个大转盘,转到哪个编号就领哪支火铳。

  某天蒙恬来视察,看到士兵们在转盘前排队,目瞪口呆:"徐监丞,你们这是在搞抽奖吗?"

  徐彭岳老脸一红:"这是......新型装备配发系统。"

  就在这混乱中,徐福又有了新发明。他改造了一台水轮机,说是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生产"。试运行那天,所有人都来围观。

  只见原料从一端进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水力传动,最后从另一端出来的竟然是......烤熟的面饼?

  "意外!这是意外!"徐福急忙解释,"我本来想让它自动组装火铳的......"

  徐彭岳忍无可忍,下令对所有生产线进行整顿。经过一个月的调整,产业链总算步入正轨。铁矿专心炼铁,木材厂专注木工,火药作坊也不再生产"芳香型火药"。

  只是偶尔还是会出些小插曲。比如有士兵领到的火铳上刻着"赠品"二字,还有的火铳扳机上挂着个小牌子:"质检员:徐福"。

  最让徐彭岳无语的是,某天他在仓库角落里发现了一批"特别版"火铳——铳身上画着符咒,还系着红绳。不用问,这肯定是徐福的杰作。

  "师兄,"徐彭岳找到正在给火铳"开光"的徐福,"咱们这是军工生产,不是庙会。"

  徐福理直气壮:"我这是在提升产品附加值!"

  看着井然有序的生产线,徐彭岳终于松了口气。虽然过程曲折,但大秦终于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只是他暗下决心:得尽快制定《工业标准化管理条例》,特别是要加上"禁止在军工产品上画符咒"这一条。

  至于徐福......看来得给他找个专门的实验室,免得他总在生产线上下功夫。毕竟,谁也不想在战场上拿着一支会冒香味的火铳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