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不用国家掏钱-《我用矿泉水换稀世科技》

  “你这下全国家包了,老百姓地里的米,价格不得崩?”

  郁鸿明笑了:“我当然想到这层。”

  “那咱们反着来:粮食发给军校,农业税,直接免掉。

  种高产稻的农户,国家给补贴。

  一进一出,农民收入没少,粮食也消耗了,两边都落着好。”

  这话听着是不错。

  可二领导立刻抬手打断:“小郁,想法是挺好,可现在国家搞基建、搞科技、上大项目,钱哪样不花?国库都快见底了!”

  “你这补贴一开,通胀立马抬头!老百姓工资没涨,米价飞天,谁还买得起房、养得起娃?”

  “这风险,扛不住啊!”

  满屋子的人点头,心里都清楚:通胀这玩意儿,比一亿吨陈米烂在仓库里可怕一百倍。

  可郁鸿明还是笑。

  他甚至放松地靠在椅背上:“补贴,不用国家掏钱。”

  全场一静。

  “什么?!”

  “谁给你买单?”

  “你自己掏?你有这家底?!”

  “别玩玄的!快说重点!”

  郁鸿明不慌,慢慢道:“我说的,不是空话。”

  “咱们的邻居——大毛联邦,现在正饿着肚子呢。”

  “他们工厂多,地盘大,可真正能种粮的土地,加起来还没咱一个省多。”

  “他们吃啥?土豆、黑麦,淀粉管饱,荤腥少得可怜。”

  “咱的大米,对他们是啥?是白米饭、是细粮、是能端上桌的‘奢侈品’!”

  “他们现在靠进口,可供应国全是些气候差、品种烂的盟友。

  一场小冲突,粮船一停,他们就得断顿。”

  “这时候,咱要是卖粮,价格更低、质量更好、供应还稳……”

  他顿了顿,目光一抬:“你们说,换你们是大毛的首脑,选谁?”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没人想到这一步。

  这个时代,龙国连“粮食出口”这四个字都没人认真提过。

  可他一句话,像把刀,劈开了所有人都没敢想的那层窗纸——

  原来,粮多,不只是负担。

  还能是——金砖。

  郁鸿明这么一开口,屋里头的领导们眼睛瞬间亮了,像灯泡“啪”一下全拧开了。

  “嘿,这路子真通!”

  “大毛那边以前是有点不地道,可做生意嘛,谁还跟钱过不去?”

  “不过小郁啊,你咋那么笃定,人家真肯买咱的粮?”

  “咱俩那点老黄历,可没到能搞这么大买卖的地步。”

  老领导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话里带点犹豫。

  郁鸿明咧嘴一笑,一点不慌:“您放心,咱把货色和数量往桌上一摆,大毛那边不抢才怪!”

  “我不会什么国际大棋,我就一卖货的。

  做生意图啥?就图一个——赚得着!”

  “世上没永远的仇家,也没永远的亲家,只有永远的划算账。”

  “你看历史上,咱跟大毛,以前是兄弟,后来因为利反目;跟漂亮国,以前是死对头,结果一谈生意,立马称兄道弟。”

  “这不就明摆着嘛——国与国之间,讲的不是感情,是利益。”

  他这话不花哨,句句踩在实处,还顺手拎了点历史佐证,听得在座的领导连连点头。

  有人甚至盯着他看了好几眼,心里头直嘀咕:这小子要是愿意进衙门,怕不是下个掌舵人的好苗子!

  没人吱声,郁鸿明就知道,成了。

  他趁热打铁:“打通这条路,不光能消化掉积压的粮,还能顺手帮农民兄弟发点补贴,剩下来的,够咱们搞大事!”

  “大毛工业牛啊,咱用粮换他们几条旧生产线,哪怕淘汰货,也比咱们自己从零建强多了!”

  “再搞一波基建,地里的收成上去了,农民就用不着那么多了。

  青壮年进城当工人,拿的不是工资,是粮票——发到手,随他们买米买面买衣裳,想咋花咋花。”

  “粮食堆成山?不是麻烦,是王牌!”

  “几位领导比我都走得多,我这辈子连出国都才一次,还是去漂亮国转了一圈。

  你们心里有数——世界上多少地方连饭都吃不上?”

  “就算大毛以后少吃点,咱还能卖去别的国家,换外汇,修路盖厂,搞航天造高铁!”

  “咱之前卡在死胡同里,没想到拐个弯儿,我这小老百姓就瞎琢磨出个点子。”

  “您几位才是真有见识的人,我就提个醒,能不能用,您们拿主意。”

  这话一出口,几个领导脸上的表情都松了。

  ——你一个小年轻看穿的事,我们这些老家伙居然没悟出来?丢人啊!

  但他这一低头,不争功、不显摆,全把功劳往领导们头上送,反而让人心里暖乎乎的。

  坐在主位的老领导率先拍起手,笑着摇头:“龙国要有十个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还怕不腾云驾雾?”

  “其实我心里也琢磨过这些,就是没说出口,怕人说我不务实。

  看来,大家都一样。”

  “你脑子灵,看得深,本事不虚。”

  “听着啊——往后小郁要办什么事,哪个敢绊脚,直接告诉我!能帮一把,就别装瞎!”

  “年轻人强,国家才有劲儿!”

  这话一出,全场跟着附和。

  谁都不是傻子,这句“能帮就帮”,等于白送了一张金名片。

  从今往后,凡跟郁鸿明沾边的项目,绿灯怕是能一路亮到天边。

  饭局散了,领导们没急着走,反而把郁鸿明留下,一起在国宾饭店吃顿午饭。

  席上,没人端架子,全像亲戚唠嗑。

  一听说他二十出头还是单身,立马有几位老太太型的领导眼睛发亮:“哎哟,这可不行!我闺女刚离婚,贤惠,会持家!”

  “我家侄女是教师,温柔懂事!”

  “快!把照片拿过来!”

  转眼间,七八张照片拍桌上,全是姑娘们笑得甜甜的靓照。

  郁鸿明额头冒汗,心里直喊:祖宗,我只是来谈粮食的啊!

  他这边被围得水泄不通,差点要被安排订婚。

  而在大洋彼岸,大毛联邦。

  弗拉基米尔·普一落地,就把自己锁在书房,连夜写报告。

  这次去龙国,他发现的事儿,跟课本上写的、电视里演的,压根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