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春风牌电脑-《重生八零,我离坐牢还有一个月》

  “那现场留下的那些痕迹呢,鉴定出来了吗?”

  “鉴定出来了,有两个鞋印对得上,另外那个轮胎印也能对上!”

  这算是坏消息当中唯一的好消息了。

  不管怎么样,虽然说之前的猜测被推翻了,可是他们对于案件的调查还是更进了一步。

  不过刘伟却皱起了眉头。

  此时陈青峰突然问了一句。

  “有没有可能是实习的学生?”

  “什么?”

  刘伟之前已经把昨天晚上案件新进展的情况告诉了陈青峰。

  现在李大明又跑过来通知他们,说那边没有什么要施工的工程。

  那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校的学生可能拿着工具去那边在练习测绘。

  果然听到这个消息,刘伟原本皱起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了。

  “咱们这边有多少建筑学校?”

  “老刘,不光是建筑院校,大学还有一些单位自己建的子弟学校都要查,这个范围可不小,不过好歹有个范围,而且一定要快,否则时间一长很可能学校方面都记不住他们什么时候组织过学生去那边了……”

  刘伟一听这个再也坐不住了,于是连忙进屋拿起了制服,就跟着李大明一起离开了。

  下午陈青峰去了学校,上完了课之后,学校的领导把他留住了。

  “小陈,听说你前一阵子在广交会那边闹出了大动静!”

  学校的领导把一张杂志摆在了陈青峰的面前。

  学校里的同学都知道陈青峰的老婆是电影厂的一枝花。

  人家采访的是龚燕,上面提到了龚燕的爱人在广交会凭着设计的新发明赚了上百万的外汇。

  这下陈青峰就算想否认也否认不掉了。

  “这个事情……”

  “你不要害怕,虽然说现在报纸上在打击投机倒把,可是你们这样的行为对国家创造了外汇收入,而且粤省那边也对你们的行为高度评价……”

  “领导,其实我最近在外面跟中科院出来的陈教授一起工作!”

  “陈教授,哪个陈教授?”

  “就是以前在中科院研究核物理的陈教授,听说是研究核聚变的,对了,他当教授的那一年是跟陈景润一起评上的!”

  首都的教育圈子就这么大,当年第一批被评上了教授级研究员的一共有六个人。

  比首都这边大学校长的数量还少。

  学校的领导一想立刻就明白了陈青峰说的是谁?

  “你说的是陈先春陈教授吧!我认识他,不过听说他从中科院辞职了,学着那些在外面做生意的个体户,下海创业,怎么,现在你跟陈教授一起在搞什么项目!”

  “是,是计算机的项目,我们倒卖电饭锅其实也是为了这个,不是倒卖,是设计和生产,为国家出口创汇!”

  “这是好事儿啊,学校这边也应该支持你,毕竟大学生嘛,做一些发明创造学校还是鼓励的,而且你之前那篇论文就在咱们公安行业内引起了很多同志的注意!这样吧,要是有什么研究上的困难,或者需要什么帮助,随时来找我……”

  陈青峰猜测学校的领导叫他来也只是了解一下情况。

  再过两天就要去爬长城了。

  所以陈青峰得今天赶紧去联系一下卡车的事情。

  于是从学校出来之后,他就骑着自行车。

  一路来到了服务部这边。

  陈教授当初要搞中国的硅谷,所以一赌气辞职下海了。

  不过他毕竟影响力还在。

  搞计算机的事情,他联系了以前中科院的领导,后来又找核工业部的朋友接触了一下。

  现在整个服务部这边已经不止刚开始那两个研究生了,有电子厂的工程师,前几天他们的电路板已经生产成功。

  因为电路板是陈青峰画的,所以这几天也在等着陈青峰这边过来确认。

  陈青峰拿起来之后放在放大镜下,仔细的查看了一番。

  依稀记得确实是这么个原理。

  不过陈青峰也知道这东西,如果真这么设计,那就只能按照小霸王的方式。

  不管什么程序都得装进类似游戏卡那种读卡软件里才可以实现了。

  不过这样一来也没什么。

  毕竟总比从国外买原型机要好得多。

  电路图是现成的,节省了研发的时间,再加上这个项目的资金又充足。

  所以研发的进度大大加快了。

  就算有什么问题,有中科院的研究生,还有陈教授以及电子厂的工程师这边协调基本上也都解决了。

  于是陈教授把一台崭新的首都牌电视机放在了桌子上。

  讽刺的是这台电视机其实是海津市产的。

  电视机通过数据传输线连接到了他们的计算机上之后。

  很快界面上就出现了编写好的程序。

  陈青峰当然不可能给这款计算机起名叫小霸王。

  不过他起了一个非常温柔的名字。

  那就是春风。

  春是陈先春的春,风是陈青峰的风不过改成了风气的风。

  屏幕上出现了这两个字之后,很快就进入到了操作界面。

  最早来这里的研究生,用手指在裸露的电路板上操作,电路板上有触控的装置。

  很快放在存储文件中的内容就被读取了出来,然后交替的出现在了屏幕上。

  看到这一幕在场的所有人都从紧张当中变成了喜悦。

  一九七五年。

  第一台个人电脑苹果I型诞生在加州的车库。

  而一九八二年的夏天。

  第一台国产的个人计算机,春风牌计算机。也终于诞生在了中科院下属某工厂传达室旁边的简易仓库里。

  陈先春激动的把手拍在了陈青峰的肩膀上。

  陈青峰也很高兴,然后也把手搭在了陈先春的肩膀上。

  “成了,没想到这就成了!”

  “是啊,现在想想这东西也没什么难的,可是就是这么个东西,咱们每年要花几万块,从国外才能买一台,最早的时候要四万多块,四万多块呀,大庆的工人得赚多少石油才能换来四万块,冀省的农民要种多少粮食才能换这么一台回来,现在我们自己也有了,终于不用买别人的了!”

  陈青峰知道,眼前这个东西只是个开始。

  个人电脑的时代还没有真正的到来。

  不过这也算开了个好头。

  “小陈,我这就向院里的领导报告,明天,你也过来,要是验收通过的话,咱们这个项目……”

  陈教授突然有些激动的流出了眼泪,当初他从国外回来之后受了很大的刺激,美国的东西海岸,各有一片学术高地,东海岸的哈佛,麻省理工引领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

  西海岸那边,硅谷那边的斯坦福,更是培养了无数的人才。

  当年他回来雄心壮志要在中关村搞中国的硅谷,甚至连自己的前途都不要了。

  而在这一刻,这一切的抛舍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