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调查中断-《重生八零,我离坐牢还有一个月》

  京城,此时在一间小型的放映室内。

  刚刚完成后期制作的影片,庐山情此时正在放映,这是小范围的上映,前来观看影片的都是一些领导同志,对于这样一部作品,有些同志还是有些保守,觉得在作品中展现男女青年亲热的场面实在是过火了。

  等到影片结束,随即,展开了对这部影片的批判和探讨。

  此时一个五十多岁的女同志第一个发言。

  “我认为这部影片不合适,主要是电影里面有一段亲热的情节,电影这个东西是在大众场合里放映的,公开传播这些,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影响实在太坏了,这不是教导年轻人去耍流氓吗!”

  “我觉得也是,如果把这段镜头剪掉,我觉得整部影片还是不错,不过,影片没有传达出更积极的意义,把重点都关注在年轻男女的男欢女爱上,这一点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立意就不太好,没有教育意义吗!”

  “是啊,我也觉得,这部电影缺少了一些教育意义,没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拍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

  一时之间,同志们纷纷发表了关于这部影片的一些负面评价。

  黄导演有些失望,不过此时整个放映室里最大的领导还没有说话。

  “同志们都说完了,那我就说两句,这个电影当初剧本报上来的时候,就有一些争议,不过当时是文化部的一些领导,坚决站出来,支持了老黄同志的工作,现在片子也拍出来了,我看了一下,我觉得很好嘛!几位老同志以前也年轻过,其实,这部电影还是有一些意义的,呼唤两岸,早日统一,我们这一代人完不成就得依靠下一代年轻人了,所以电影里,这一对来自不同背景的恋人,就是很好的象征,至于你们说那个争议的镜头,你们也不要光站在我们的角度,也要站在年轻人的角度,我们年纪大了,可是他们还很年轻,我觉得这种程度的镜头,不但不会给人一种很低俗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很美好……”

  一时之间,刚才被压抑的一些同志也主动开口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评价。

  最终,因为领导的一番支持,影片顺利的通过了。

  接下来,就是选择在沪上和首都一些电影院先小规模的放映,看看效果。

  如果群众反映强烈,那这部电影还是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上映的。

  ……

  龚燕出去拍戏了,回到首都这边之后,给自己在春营场的同事,还有一些同学带了一些南方的特产。

  不过,龚燕是他们班里现在第一个出去拍电影的,别说是同班的同学了,就算是纯银厂,一些比龚燕年龄和资历更深的女同志,可能现在也没有这些机会。

  所以,回来的龚燕,这段时间感觉稍微有点孤独。

  陈青峰去外地出差了,听说是去春城。

  现在没有陈青峰在首都,日子过得有些单调。

  ……

  已经快到冬天,宿舍里大家平时没事的时候,都有各自的爱好,龚燕平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毛衣上。

  她之前也没怎么做过针线活,毛衣这东西是第一次做,一开始总是弄错,所以毛线反反复复拆了很多。

  到后面才逐渐熟悉了一些,现在整个毛衣已经织的差不多了,还差一点点袖口的工作就能完活了。

  这算是她送给陈青峰第一份珍贵的礼物,虽然花的钱不多,但是花的精力可不少。

  ……

  此时远在春城的陈青峰还在追查着案件的事情。

  “老陈,我觉得凶手很有可能就是跑了的这个小子,张大军,这小子现在什么情况咱们也不知道,人也找不着……”

  “古城那边什么消息!”

  “去他家里查了,没查到!”

  “那咱们这案子线索又断了!”

  陈青峰没什么心思的,吃着手中的馒头,此时一碗菜几乎没动。

  这个案子查到现在,所有的线索都集中在那个工会的张大军身上,但是张大军没有潜逃回古城,那这小子人跑哪儿去了?

  这年头不管去哪儿都需要介绍信,所以人要往外地跑,通常是很难的一件事。

  不像以后这样一个大活人,说躲起来就躲起来了。

  张大军在春城工作,不过老家是古城的,这么多年也没有回去。

  陈青峰想了想,他觉得这个案子肯定还有其他的突破口。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陈青峰稍微安了安心。

  紧接着他三口两口吃完了碗里的菜。

  吃完饭之后,陈青峰来到会议室里,重新开始梳理案情。

  案子一开始是火车上发现的一个包,这个包是谁放的?死者又是谁?

  陈青峰拿起照片,然后仔细的观察着尸体的样子,尸体是一个很瘦的人,而且是个女性。

  陈青峰又拿起张大军的照片,照片里的张大军是一个文弱书生的模样,戴着个眼镜,虽然是黑白照,而且只照出了上半身。

  但是基本上可以猜测到这个人的身形还有相貌特征。

  陈青峰看着尸体的照片。

  首先就是尸体的分割,从分割的手法来说,手段比较齐整,也就是说,凶手应该是有经验的。

  突然间,他把注意力转向了那次会议的名单。

  全国青年干部培训会,虽然是团组织举办的,但是选派的都是一些优秀的青年。

  陈青峰开始筛选这些名单,名单上的人很多,有上千名,不过这些人当中,有一些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有工人,有公社的农民,有知识分子,有工程师,有科学家,还有公务员,还有医生!

  可以说各行各业,群星荟萃。

  突然之间,陈青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那几个医生的名字下面。

  参会的代表虽然有一千多名,但是没有一个是来自肉联厂的,陈青峰看着这些人的工作单位,有一些是边疆地区生产兵团的,不过看样子也不像放牧的,其次,就是陈青峰注意到的那几个医生了,有一个居然是春城本地的。

  “春城第一人民医院!李春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