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时暮春尽,归时已深秋。
萧景夜身穿一袭银纹软甲。
他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身姿挺拔如松,行止在马队最前端,墨发被玉冠束起,仅几缕碎发垂在颊边。
陆临渊则身披银色铠甲,骑在宝马上,伴在萧景夜的侧后方。
最惹眼的是他腰间佩剑,今日竟多了个饰物。
是苏青浅绣的剑穗。
先前在前线时,他一直将这剑穗放在胸膛处,怕厮杀打斗时弄脏,只有闲下时,才会悄悄拿出来摩挲片刻。
今日归京回府,他特意将剑穗系在剑柄上,只盼着进府时,苏青浅能第一眼便瞧见。
她送的东西,他有多宝贝,有多喜欢。
朱阙大街早已挤满了百姓。
城墙下,金装千甲卫列着整齐的仪仗。
城门口马蹄声由远及近,萧景夜和陆临渊轻夹马腹,缓缓前行。
“太子哥哥!临渊哥哥!”
一道清脆如银铃的声音从城门高台上传来。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萧灵儿穿一身鹅黄色宫装,站在高台边缘挥手。
今日来迎接太子凯旋的,除了萧灵儿,还有端王萧景川。
他站在萧灵儿身侧,身穿藏青色锦袍,腰间系着玉带,脸上神色却有些复杂。
似在担忧着什么,目光时不时扫过马队后方,像是在寻找什么人。
其余皇室宗亲与重臣,皆在皇宫文和殿等候……
萧灵儿挥了好一会儿手,见马队离城门越来越近,便迫不及待地转身跑下台阶,侍女们连忙跟上,想上前搀扶,却被她笑着推开。
萧景川也跟着缓步走下城楼。
萧景夜抬头望见高台上的萧灵儿,唇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抬手朝她挥了挥。
马队行到城门近前,稳稳停下。
萧灵儿快步跑下最后几级台阶,停在萧景夜的马前,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的。
“太子哥哥,你可算回了!这半年你在前线,母后天天在佛前为你祈福,念叨着你有没有吃饱穿暖…灵儿也天天想你!”
萧景夜见她一脸娇憨的模样,侧身下马,伸手揉了揉她的发顶。
打趣道:“我们灵儿又长高了些,也越来越漂亮了。说吧,当真是想太子哥哥?”
萧灵儿被他说得脸颊一红,跺了跺脚,转过身去,目光落在陆临渊身上,脸上的羞涩瞬间被欢喜取代。
阳光下,陆临渊眉眼间虽带着战场留下的凌厉,却丝毫不减英气,他的临渊哥哥,永远都是这么英俊威武。
她快步走到陆临渊马前,仰着头问:“临渊哥哥,你在前线没受伤吧?我听父皇说,打得很凶险,我担心了好些天呢!”
陆临渊侧身下马。
他对着萧灵儿颔首:“劳公主挂心,不过是些小伤,早已痊愈,不妨事。”
萧灵儿的目光扫过陆临渊的剑柄,瞥见那抹悬着的穗子,心头猛地一跳——像极了自己先前送他的平安荷包。
她的手指微微收紧,眼底漫开欣喜。
正要开口相问,视线凝定细看,却见穗子的纹样与流苏长短都不对,并非她送的那荷包。
方才燃起的暖意瞬间淡了下去,一丝失落像细针般轻轻刺了下心口。
这时,萧景川也走了过来,脸上挤出一抹笑容,对着二人拱手道:“此次北伐大获全胜,收复失地,辛苦太子与陆将军了。”
萧景夜上前一步,与萧景川并肩时,略侧了侧身,语气亲和。
“大皇兄过誉了。此次北伐能胜,全靠将士们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每一寸收复的土地,都是他们用性命换来的。”
“更有父皇在京中坐镇,稳定朝局,大皇兄你在后方帮衬着处理政务,我才能在前线无后顾之忧。”
“哪敢独揽这份功劳?倒是要谢大皇兄特意来接,一路辛苦了。”
陆临渊也对着萧景川抱拳行了个礼,再转向萧景夜。
“端王殿下、太子殿下,末将不敢当辛苦二字。”
“保家卫国本就是臣的本分,此次大捷,全赖太子殿下亲自督战、调度得当,将士们才心齐如一人;又有陛下的圣谕指引方向,臣只是遵令行事,不敢居功。”
“能随太子殿下得胜归来,不负朝廷与陛下所托,便是末将最大的幸事。”
萧景川闻言,笑着摆了摆手。
“大家就不在这多言了,父皇还在宫中等着你们呢,将士们也还在城外等候,咱们还是速速进宫,莫让父皇久等。”
萧景夜对着萧灵儿温声道:“灵儿,宫里还有母后等着,回宫再说。”
萧灵儿乖巧地点点头,拉着他的衣袖,蹦蹦跳跳地跟在一旁。
萧景川的目光却悄悄扫过马队后方,像是在寻找什么,可看了一圈,都没瞧见那抹他想见的身影,眼底闪过一丝失落,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跟上众人的脚步。
城楼上的钟鼓声骤然响起,浑厚的声响混着百姓的欢呼,漫过长街……
一行人进了宫,直奔文和殿。
殿内更是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身穿朝服。
皇上萧启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上。
他目光先落在殿中缓步走入的萧景夜与陆临渊身上。
随即扫过二人身后被侍卫押解的身影,神色威严。
萧景夜与陆临渊走到殿中,对着龙椅上的皇上跪地行礼,声音铿锵。
“儿臣萧景夜,参见父皇。”
“微臣陆临渊,参见陛下。”
被押在阶下的敌国二皇子沈星辰,双手戴着厚重的镣铐。
他虽身为战俘,却依旧抬着下巴,脊背挺得笔直,目光冷然扫过殿内的文武百官,眼神中满是不屑,自始至终未发一语。
众朝臣瞧见沈星辰容貌时,皆颇为震惊,都下意识朝周遭同袍递了个眼色,眼底藏着难掩的疑惑。
即便他双手锁着冰冷的镣铐,那气质仍如谪仙临尘,这般温润如玉的男子,实在看不出竟能挑动战火。
只有站在一侧的萧景川,在看见沈星辰时,双手不自觉地蜷缩了起来,指节微微泛白,眼眶微微发涩。
他的目光在沈星辰身上短暂停留了一瞬,迅速移开,喉结滚动了一下,不知在想些什么。
皇上抬手:“平身。北伐半载,你二人率军深入北境,收复三城失地,更擒获敌国皇子沈星辰,解我边境之危,辛苦了。”
两人起身,陆临渊率先开口:“托陛下洪福,赖太子殿下在前线居中调度、安抚军心,将士们方能一心奋勇杀敌,无后顾之忧。”
“此番擒获沈星辰,亦是前线将士合力围堵之功,臣身为北伐大将军,不过是尽守土之责,不敢独揽其功。”
皇上微微点头,目光先落在陆临渊身上。
“陆临渊,你本为禁军统领,朕当初授你北伐大将军印,便是信你有领兵之才、将帅之勇。”
“此番你在前线身先士卒,亲率骑兵冲杀敌阵,收复疆土,更擒获敌首皇子,震慑北境,让南燕军威大振!朕没有看错你。”
说罢,他转向殿中百官,朗声道:“传朕旨意!陆临渊,北伐大捷,擒获敌国二皇子沈星辰,功不可没,特晋封镇国大将军,仍兼领禁军统领一职,赐黄金两千两,锦缎二百匹,以彰其功!”
随即,皇上目光转向萧景夜,语气欣慰,甚有骄傲。
“太子萧景夜,以监军之职赴前线,虽未直接领兵作战,却能协调诸将、稳定军心,为大捷奠定根基。”
“特赐黄金一千两,锦缎百匹,御赐‘仁勇储君’匾额一方,其功绩载入东宫起居,以彰储君担当,为百官表率!”
百官齐齐躬身,齐声喊道:“陛下圣明!”。
萧景夜与陆临渊再次跪地。
“儿臣,谢父皇恩典!”
“微臣,谢陛下恩典!”
阶下的沈星辰听到对二人的封赏,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冷笑,眼神中满是嘲讽。
皇上摆手让二人起身,目光落向阶下的沈星辰。
“沈星辰身为北沙皇子,虽系战俘,却身份特殊,不可轻慢,亦不可放纵。”
“着内侍即刻将其带往西苑偏殿安置,加派二十名禁军严守,非朕旨意,任何人不得探视,亦不得擅自出入。”
“待朕与朝臣商议妥帖两国后续事宜,再行定夺其最终处置。”
身旁的侍卫闻言,上前半步,对着沈星辰做了个“请”的手势,沉声道:“请吧,二皇子。”
沈星辰眼底闪过一丝诧异,他愣了一瞬,却依旧未多言,只是抬步,随着侍卫向外走去。
皇上又道:“此次北伐,军中将士皆有功劳,按功行赏。今日设宴庆功,为镇国大将军、太子与众将士接风洗尘,君臣同庆!”
萧灵儿站在殿侧的屏风旁,听到陆临渊被封镇国大将军,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她又偷偷朝萧景夜比了个“厉害”的手势,小脸上满是得意,像是自己受了封赏一般。
萧景夜瞥见她的小动作,眼底掠过一丝笑意,与陆临渊一同再次谢恩,随后退至一旁,静候皇上后续吩咐。
……
萧景夜身穿一袭银纹软甲。
他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身姿挺拔如松,行止在马队最前端,墨发被玉冠束起,仅几缕碎发垂在颊边。
陆临渊则身披银色铠甲,骑在宝马上,伴在萧景夜的侧后方。
最惹眼的是他腰间佩剑,今日竟多了个饰物。
是苏青浅绣的剑穗。
先前在前线时,他一直将这剑穗放在胸膛处,怕厮杀打斗时弄脏,只有闲下时,才会悄悄拿出来摩挲片刻。
今日归京回府,他特意将剑穗系在剑柄上,只盼着进府时,苏青浅能第一眼便瞧见。
她送的东西,他有多宝贝,有多喜欢。
朱阙大街早已挤满了百姓。
城墙下,金装千甲卫列着整齐的仪仗。
城门口马蹄声由远及近,萧景夜和陆临渊轻夹马腹,缓缓前行。
“太子哥哥!临渊哥哥!”
一道清脆如银铃的声音从城门高台上传来。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萧灵儿穿一身鹅黄色宫装,站在高台边缘挥手。
今日来迎接太子凯旋的,除了萧灵儿,还有端王萧景川。
他站在萧灵儿身侧,身穿藏青色锦袍,腰间系着玉带,脸上神色却有些复杂。
似在担忧着什么,目光时不时扫过马队后方,像是在寻找什么人。
其余皇室宗亲与重臣,皆在皇宫文和殿等候……
萧灵儿挥了好一会儿手,见马队离城门越来越近,便迫不及待地转身跑下台阶,侍女们连忙跟上,想上前搀扶,却被她笑着推开。
萧景川也跟着缓步走下城楼。
萧景夜抬头望见高台上的萧灵儿,唇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抬手朝她挥了挥。
马队行到城门近前,稳稳停下。
萧灵儿快步跑下最后几级台阶,停在萧景夜的马前,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的。
“太子哥哥,你可算回了!这半年你在前线,母后天天在佛前为你祈福,念叨着你有没有吃饱穿暖…灵儿也天天想你!”
萧景夜见她一脸娇憨的模样,侧身下马,伸手揉了揉她的发顶。
打趣道:“我们灵儿又长高了些,也越来越漂亮了。说吧,当真是想太子哥哥?”
萧灵儿被他说得脸颊一红,跺了跺脚,转过身去,目光落在陆临渊身上,脸上的羞涩瞬间被欢喜取代。
阳光下,陆临渊眉眼间虽带着战场留下的凌厉,却丝毫不减英气,他的临渊哥哥,永远都是这么英俊威武。
她快步走到陆临渊马前,仰着头问:“临渊哥哥,你在前线没受伤吧?我听父皇说,打得很凶险,我担心了好些天呢!”
陆临渊侧身下马。
他对着萧灵儿颔首:“劳公主挂心,不过是些小伤,早已痊愈,不妨事。”
萧灵儿的目光扫过陆临渊的剑柄,瞥见那抹悬着的穗子,心头猛地一跳——像极了自己先前送他的平安荷包。
她的手指微微收紧,眼底漫开欣喜。
正要开口相问,视线凝定细看,却见穗子的纹样与流苏长短都不对,并非她送的那荷包。
方才燃起的暖意瞬间淡了下去,一丝失落像细针般轻轻刺了下心口。
这时,萧景川也走了过来,脸上挤出一抹笑容,对着二人拱手道:“此次北伐大获全胜,收复失地,辛苦太子与陆将军了。”
萧景夜上前一步,与萧景川并肩时,略侧了侧身,语气亲和。
“大皇兄过誉了。此次北伐能胜,全靠将士们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每一寸收复的土地,都是他们用性命换来的。”
“更有父皇在京中坐镇,稳定朝局,大皇兄你在后方帮衬着处理政务,我才能在前线无后顾之忧。”
“哪敢独揽这份功劳?倒是要谢大皇兄特意来接,一路辛苦了。”
陆临渊也对着萧景川抱拳行了个礼,再转向萧景夜。
“端王殿下、太子殿下,末将不敢当辛苦二字。”
“保家卫国本就是臣的本分,此次大捷,全赖太子殿下亲自督战、调度得当,将士们才心齐如一人;又有陛下的圣谕指引方向,臣只是遵令行事,不敢居功。”
“能随太子殿下得胜归来,不负朝廷与陛下所托,便是末将最大的幸事。”
萧景川闻言,笑着摆了摆手。
“大家就不在这多言了,父皇还在宫中等着你们呢,将士们也还在城外等候,咱们还是速速进宫,莫让父皇久等。”
萧景夜对着萧灵儿温声道:“灵儿,宫里还有母后等着,回宫再说。”
萧灵儿乖巧地点点头,拉着他的衣袖,蹦蹦跳跳地跟在一旁。
萧景川的目光却悄悄扫过马队后方,像是在寻找什么,可看了一圈,都没瞧见那抹他想见的身影,眼底闪过一丝失落,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跟上众人的脚步。
城楼上的钟鼓声骤然响起,浑厚的声响混着百姓的欢呼,漫过长街……
一行人进了宫,直奔文和殿。
殿内更是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身穿朝服。
皇上萧启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上。
他目光先落在殿中缓步走入的萧景夜与陆临渊身上。
随即扫过二人身后被侍卫押解的身影,神色威严。
萧景夜与陆临渊走到殿中,对着龙椅上的皇上跪地行礼,声音铿锵。
“儿臣萧景夜,参见父皇。”
“微臣陆临渊,参见陛下。”
被押在阶下的敌国二皇子沈星辰,双手戴着厚重的镣铐。
他虽身为战俘,却依旧抬着下巴,脊背挺得笔直,目光冷然扫过殿内的文武百官,眼神中满是不屑,自始至终未发一语。
众朝臣瞧见沈星辰容貌时,皆颇为震惊,都下意识朝周遭同袍递了个眼色,眼底藏着难掩的疑惑。
即便他双手锁着冰冷的镣铐,那气质仍如谪仙临尘,这般温润如玉的男子,实在看不出竟能挑动战火。
只有站在一侧的萧景川,在看见沈星辰时,双手不自觉地蜷缩了起来,指节微微泛白,眼眶微微发涩。
他的目光在沈星辰身上短暂停留了一瞬,迅速移开,喉结滚动了一下,不知在想些什么。
皇上抬手:“平身。北伐半载,你二人率军深入北境,收复三城失地,更擒获敌国皇子沈星辰,解我边境之危,辛苦了。”
两人起身,陆临渊率先开口:“托陛下洪福,赖太子殿下在前线居中调度、安抚军心,将士们方能一心奋勇杀敌,无后顾之忧。”
“此番擒获沈星辰,亦是前线将士合力围堵之功,臣身为北伐大将军,不过是尽守土之责,不敢独揽其功。”
皇上微微点头,目光先落在陆临渊身上。
“陆临渊,你本为禁军统领,朕当初授你北伐大将军印,便是信你有领兵之才、将帅之勇。”
“此番你在前线身先士卒,亲率骑兵冲杀敌阵,收复疆土,更擒获敌首皇子,震慑北境,让南燕军威大振!朕没有看错你。”
说罢,他转向殿中百官,朗声道:“传朕旨意!陆临渊,北伐大捷,擒获敌国二皇子沈星辰,功不可没,特晋封镇国大将军,仍兼领禁军统领一职,赐黄金两千两,锦缎二百匹,以彰其功!”
随即,皇上目光转向萧景夜,语气欣慰,甚有骄傲。
“太子萧景夜,以监军之职赴前线,虽未直接领兵作战,却能协调诸将、稳定军心,为大捷奠定根基。”
“特赐黄金一千两,锦缎百匹,御赐‘仁勇储君’匾额一方,其功绩载入东宫起居,以彰储君担当,为百官表率!”
百官齐齐躬身,齐声喊道:“陛下圣明!”。
萧景夜与陆临渊再次跪地。
“儿臣,谢父皇恩典!”
“微臣,谢陛下恩典!”
阶下的沈星辰听到对二人的封赏,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冷笑,眼神中满是嘲讽。
皇上摆手让二人起身,目光落向阶下的沈星辰。
“沈星辰身为北沙皇子,虽系战俘,却身份特殊,不可轻慢,亦不可放纵。”
“着内侍即刻将其带往西苑偏殿安置,加派二十名禁军严守,非朕旨意,任何人不得探视,亦不得擅自出入。”
“待朕与朝臣商议妥帖两国后续事宜,再行定夺其最终处置。”
身旁的侍卫闻言,上前半步,对着沈星辰做了个“请”的手势,沉声道:“请吧,二皇子。”
沈星辰眼底闪过一丝诧异,他愣了一瞬,却依旧未多言,只是抬步,随着侍卫向外走去。
皇上又道:“此次北伐,军中将士皆有功劳,按功行赏。今日设宴庆功,为镇国大将军、太子与众将士接风洗尘,君臣同庆!”
萧灵儿站在殿侧的屏风旁,听到陆临渊被封镇国大将军,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她又偷偷朝萧景夜比了个“厉害”的手势,小脸上满是得意,像是自己受了封赏一般。
萧景夜瞥见她的小动作,眼底掠过一丝笑意,与陆临渊一同再次谢恩,随后退至一旁,静候皇上后续吩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