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情感模拟和系统优化-《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封瑶那句用徐卓远的“语言”说出的“恶意软件”和“冗余进程”,如同一道精准的核心指令,瞬间穿透了徐卓远逻辑网络的表层防御,直接激活了他更深层的情感处理单元。他不再仅仅是将她的家庭压力源标记为一个抽象的“威胁参数”,而是开始尝试构建一个更具体、更具动态响应能力的“家庭交互协议优化”模拟环境。

  【新任务构建:创建“家庭交互协议优化”模拟环境。】

  【输入参数:基于“封瑶-历史核心日志”提取的高频否定语句、情感勒索模式、非语言抵触反应(基于过往观察:肩颈紧绷度提升、语音频率异常波动)。】

  【模拟目标:训练封瑶V2.0系统在模拟压力环境下的稳定响应,提升“心理边界感”与“自我价值感”核心参数输出强度,降低应激反应峰值。】

  夜深人静,徐卓远在宿舍里,对着空白的代码界面,罕见地陷入了长达数分钟的停滞。他可以轻易模拟出粒子对撞的轨迹、流体动力学的涡旋,甚至是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但模拟人类情感交互,尤其是这种掺杂着亲情名义的“毒性”互动,对他尚处于开发迭代阶段的“情感协处理器”而言,无疑是一次极限压力测试。逻辑链条在这里常常断裂,情感反馈的非线性特征让模型构建异常艰难。

  他意识到自己缺少关键性的背景数据——那些话语具体是如何像滴水穿石般侵蚀封瑶的自我认知的?除了已知的“废物”、“乱花钱”这类直接攻击,还有哪些更隐蔽、更披着“为你好”外衣的否定与操控?直接询问封瑶,无异于让她主动调取并重温创伤记忆数据,风险过高。他需要一个外部数据源,一个既能提供理论框架,又能保持客观视角的节点。

  他的内部数据库迅速检索,锁定了“苏晓”这个节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涉及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基础,更重要的是,她曾多次表现出对封瑶状态的敏锐观察力与真诚的善意。

  【决策:接触外部节点“苏晓”,尝试获取非侵入性背景数据支持,以完善模型参数。】

  第二天,徐卓远以“探讨心智模型构建中,家庭环境微观互动对个体认知图式形成的长期影响”这一严谨的学术议题为由,约苏晓在图书馆僻静的讨论区进行了简短交流。他措辞极其谨慎,全程围绕理论模型和普遍现象,避免任何可能指向封瑶个人隐私的表述。

  苏晓听完他条理清晰却略显冰冷的提问,若有所思地推了推她那副标志性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带着审视与理解。“徐同学,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发展心理学和心理创伤干预的交叉领域。”她的声音平和而清晰,“从临床观察和理论研究来看,长期的语言否定和情感忽视,其伤害性往往不在于单次事件的强度,而在于其‘慢性’和‘弥散性’。它不像一次性的外伤,更像一种低剂量、持续摄入的毒素,缓慢却顽固地破坏个体的自我认知架构、情绪调节能力以及人际信任基础。”

  她顿了顿,观察着徐卓远专注记录(虽然是在脑中)的神情,继续补充:“常见的模式,除了你提到的直接贬低,还可能包括更复杂的形态。比如,‘情感绑架’——利用内疚感进行控制,典型话语是‘我们都是为了你,你怎么能不听话?’;‘过度干涉与否定’——无论个体做出何种选择,总能被找到理由批评,剥夺其自主感和成就感;以及‘制造内疚’——将父母自身的情绪困扰或不幸福,直接归因于子女的行为,形成情感上的枷锁。”

  徐卓远眼中无形的数据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闪烁、交叉验证。【新数据包录入:情感绑架、过度干涉与否定、制造内疚。伤害模式数据库更新:从“急性冲击模型”部分修正为“慢性侵蚀模型”。应对策略库需同步更新,侧重“长期防护机制构建”与“实时毒素过滤算法”。】

  “感谢。这些结构化信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徐卓远诚心道谢,他的“社交协议”模块判断此刻应表达感激。

  苏晓看着他依旧平静但格外专注的神情,微微一笑,带着点探究:“徐同学,你如此深入地研究这个,是为了封瑶吧?”

  徐卓远没有启动“否认”程序,只是基于事实回答:“优化她的核心系统运行环境,是目前优先级最高的任务之一。”

  苏晓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欣赏:“我注意到了,她最近几个月……气质变化很大。像被拭去灰尘的宝石,更通透,也更能折射出内在的光芒了。这种内在力量的觉醒非常难得。”她稍微前倾身体,语气更加真诚,“如果后续有需要我从旁观察者角度提供一些非正式反馈,我很乐意。有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的数据或许能补充一些盲区。”

  【更新“苏晓”节点档案:潜在协作价值确认。可靠性评估中高。可视为外部观察员与辅助支持节点,纳入潜在资源网络。】

  带着从苏晓处获得的理论框架和模式分类,徐卓远投入到了“模拟系统”的具体开发中。他无法完美复刻人类情感的全部复杂性,但可以基于逻辑和模式匹配,模拟特定对话情境下的压力反馈。他编写了一个文本交互程序,核心引擎是基于规则的模式识别与响应生成。他预设了多种对话树,涵盖了苏晓提到的几种核心模式,并为每种攻击模式设定了数种回应策略:从封瑶V1.0时期典型的“沉默\/内部崩溃\/自责”,到V2.0初步尝试的“建立边界\/表达感受”,再到他基于逻辑与心理学原理推导出的更优化策略,如“温和坚定地表达立场 转移焦点至具体问题 \/ 引导理性对话 \/ 植入自我肯定语句”。

  他将这个功能初步、界面简陋的测试版本命名为【家庭交互压力测试与应对训练平台V0.1】。

  周末,封瑶如常来到徐卓远的宿舍一起自习。空气中弥漫着书本的墨香和主机运行的微弱低鸣。休息间隙,徐卓远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内部风险评估后,还是将这个程序展示给她看。他的语气保持着惯常的平稳,但封瑶敏锐地捕捉到了他指尖在键盘上细微的停顿,以及他眼神中那一闪而过的、类似于“等待校验输出”的紧张。

  “我尝试构建了一个模拟环境,”他解释道,指向屏幕上的命令行窗口,“基于一些认知行为干预和沟通理论模型。它可能非常粗糙,逻辑路径有限,但或许能作为一种……低风险的情景演练工具。”

  封瑶看着屏幕上那些冷静的文字描述和那个等待输入的光标,彻底愣住了。她从未想过,徐卓远会以这种方式——如此笨拙,却又如此极致地运用他的天赋——试图为她搭建一个可以安全试错、积累经验的“数字防护墙”。心底涌上的不是被窥探或被冒犯的不适,而是一股汹涌的、几乎让她鼻酸的暖流。他正在用他唯一精通的方式,为她铸造抵抗风暴的铠甲。

  她接过鼠标,深吸一口气,仿佛即将踏入一个熟悉的战场,但这次,身边有了最可靠的盟友。“好,我试试看。”

  模拟对话开始:

  【模拟母亲: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女孩子最终还是要嫁人生子。看看隔壁家小丽,没读什么大学,现在一个月赚得也不少,早早就给家里寄钱帮忙了!】

  旧版封瑶的反应可能是瞬间被羞愧和自我怀疑淹没。但此刻,封瑶沉吟片刻,指尖在键盘上敲下:“妈妈,读书是为了拓宽我自己的视野和未来可能性。小丽有她的人生轨迹,我尊重她的选择。我也在为我自己的选择和未来负责,这包括经济上的独立。”(回应策略:建立边界,表达自我负责,避免横向比较)

  【模拟母亲:你就是翅膀硬了!不听老人言!我们辛辛苦苦白养你这么大了!一点都不懂得体谅父母!】

  封瑶的手指微微一顿,模拟的情绪压力让她的心跳通过手环同步在徐卓远的监测端显示为速率升高。她继续键入:“我感谢你们的养育之恩,这份辛苦我记在心里。但‘体谅’和理解,应该是双向的。我希望我的选择也能得到基本的尊重。我们现在情绪都有些激动,可以稍后再心平气和地讨论吗?”(回应策略:承认部分事实\/情感基础,拒绝情感绑架,提议暂停\/降级冲突)

  徐卓远在一旁沉默地观察,记录着她的每一次输入选择、响应时间,以及同步监测的生理指标变化(心率、皮电活动)。数据清晰地显示,在面对某些特定类型的指责(尤其是涉及“孝道”和“内疚”触发点时),她的生理应激反应(心率升高,皮电反应增强)依然会迅速出现,这表明植根于情感记忆的身体反应比认知改变更为滞后。然而,她的认知回应策略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充满了V2.0系统的韧性与清晰的目标感。

  几轮模拟对抗后,封瑶长舒一口气,向后靠在椅背上,脸上带着一种奇特的、混合着精神疲惫和挑战成功的兴奋神情。

  “阿远,”她转过头,眼睛亮晶晶的,像落入了星子,“这感觉……真的很奇怪。像是在玩一个我知道所有boSS攻击模式和弱点的角色扮演游戏。虽然被攻击时还是会紧张、会心跳加速,但我知道它们只是程序设定的模式,我知道我背包里有应对的工具,我知道……我能找到方法通关。”

  徐卓远看着她的眼睛,那里不再有往日的阴霾与闪烁不定,只有属于挑战者的清澈与坚定光芒。他的“情感协处理器”产生了一股强烈且稳定的、被核心系统标记为【欣慰与骄傲】的数据流,这股暖流甚至暂时覆盖了后台持续运行的逻辑线程。

  【观察结论:模拟训练显示显着效果。目标(封瑶)对“家庭压力源”的认知评估已发生部分重构,从“不可战胜的绝对威胁”转变为“可分析、可应对的挑战”。自我效能感参数显着提升。生理应激反应虽存在,但恢复基线速度加快。】

  “你的应对策略效率很高,”他以他特有的方式给予肯定,指向数据记录,“尤其是在运用‘提议暂停’和‘转移焦点至具体问题’策略时,有效中断了负面情绪交互的恶性循环,阻止了认知资源被过度消耗。”

  封瑶笑了,带着点狡黠和如释重负:“那也是跟你学的。面对过于复杂、难以实时解析的情感数据流,先进行缓存,避免系统当场宕机,争取重新校准的时间。”

  她顺手拿起桌上另一台平时用于学术演示的平板电脑,打开绘图软件,纤细的手指飞快地在屏幕上滑动。几分钟后,她将平板转向徐卓远。

  屏幕上是一幅简洁却充满力量的简笔漫画:

  左边是一个小小的、外表有些残破、线路暴露在外的机器人,标记着“V1.0”,它被几根粗壮的、标着“否定”、“控制”、“内疚”的黑色电缆紧紧缠绕,动弹不得,眼神黯淡。

  右边是一个明显经过升级、结构更坚固、周身散发着柔和微光的机器人,标记着“V2.0”。它身边多了一个设计精密、线条流畅优雅的辅助机器人。这个辅助机器人正稳稳地举着一面巨大的、铭刻着复杂逻辑回路的“屏障”,标着“逻辑盾牌”,为V2.0挡住了大部分黑色电缆的攻击。而V2.0机器人自己,则伸出已经变得灵巧有力的手,正在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地拆卸、剪断那些曾经缠绕它已久的黑色电缆,动作谨慎而坚定。

  漫画上方,是一行手写体的标题:《系统优化与联合防御协议 v1.0》。

  徐卓远凝视着这幅画,核心处理器的运行似乎出现了千分之一秒的凝滞。所有那些复杂的算法分析、模拟环境构建、冰冷的数据记录与生理指标监控,在这幅简单而直接的视觉表达面前,仿佛瞬间被赋予了最生动、最温暖、最易于理解的情感形态。它超越了一切代码,直抵核心。

  他伸出手指,指尖轻轻点在平板上那个代表他自己的辅助机器人图像上。

  “协议已确认,”他抬起头,目光沉静如水,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将提供持续的算力支持与逻辑防护屏障,确保核心系统(封瑶)在优化升级过程中,保持稳定、安全,并持续朝向更高阶的形态演进。”

  他的声音依旧平稳,没有过多的起伏,但封瑶能清晰地听出那平静语调之下涌动的、名为“守护”的坚定情感。她知道,这不是冰冷的程序响应,这是他独有的、最郑重的承诺。

  窗外的阳光恰好越过窗棂,洒在两人身上,也落在那面画着《联合防御协议》的平板屏幕上,将屏幕上的线条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清理“冗余进程”、卸载“恶意软件”的道路依然漫长且可能反复,但此刻,在这个堆满书籍和电子设备的空间里,他们都知道,他们不再是孤独的个体面对强大的旧有模式。系统优化的蓝图,已然铺开,而他们,是彼此最可靠的同行者与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