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不打扰给他赚钱-《四合院:东旭说媒秦淮茹》

  “咳咳.......”

  贾东旭狠狠地吸了一口烟。

  然而,由于他没有把握住,引起了一阵剧烈的咳嗽。

  他缓了缓,才开口回答宋晨光的话:“这活儿其实并不难,就是得早起。”

  宋晨光笑了笑,说:“当厨师也得早起啊,但习惯了就好了。

  要是生意好的话,等上午把肉都给卖完,中午吃完饭就能睡个好觉。

  而且赚得也不少。

  一天的收入都能顶上别人半个月的工资呢,甚至比学徒工一个月的工钱还多。”

  宋晨光说着片汤话,忽然想起,在后世的话,虽然那个时候的利润相对来说比较少,但一个普通的肉摊子每天也能轻轻松松赚到上千块钱。

  “确实是这样。”

  何大清随声附和了一句,然后突然看到有顾客走了过来,他连忙热情地迎上去招呼着。

  对于顾客的挑选,他都非常随意,只要不涉及到搭骨头就没问题。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破坏规矩,这是何大清一贯坚持的原则。

  宋晨光又和他们聊了几句后,便告辞了。

  他过来只是看看情况,还有其他事情需要去处理,比如去粮店抽查一下账目什么的。

  等出了市场,在门口的时候,宋晨光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晨光哥!”

  他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有个熟悉的身影正在向他招手。

  原来是于莉!真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她,这可真是赶巧了。

  宋晨光是和他的老妈一起来的。

  于海棠还在床上没起来呢。

  他笑着回应道:“于莉,你也在啊.........”

  于莉也笑着走过来,说:“是啊,晨光哥,真巧啊!”

  宋晨光转而又向于莉的母亲问好:“婶儿好,你们也是来买菜的吗?”

  于母热情地回答道:“是啊,宋会计,你也来买菜啊?”

  于母已经打听到了宋晨光是做什么工作的。

  知道他是街道的会计,而且还是七级办事员,是干部呢。

  宋晨光摆了摆手,解释说:“不是,我是来找一个熟人的。

  呃,就是雨水他爸,他在这个市场上卖肉,今天出摊,就在前面那个摊位。我过来看看。”

  接着,他又说:“婶儿,你要是想买肉的话,可以去找他,报我的名字,他能给你按成本价算。”

  “好嘞,宋会计,真是太感谢您了!改明儿要您有空啊,一定要到家里来坐坐!”

  于母心里其实挺高兴的,能跟宋会计这样的干部搭上关系,以后说不定还能有不少好处呢!

  所以她这客气话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真心实意的想让宋晨光上门。

  “哈哈,您太客气啦!等我有空了,肯定上门叨扰。”

  宋晨光笑着回答,他也明白于母的意思,不过互相走动一下也是很正常的。

  聊了几句之后,宋晨光便准备撤了。

  “于莉,你要是有空了,也记得来院里找雨水玩,她可天天念叨着你们呢!”

  “嗯嗯,知道可晨光哥!”

  于莉乖巧地点点头,她今年十二岁,虚岁十三,小学毕业之后就没再继续读书了。

  于莉的妹妹于海棠今年十岁,是四二年出生的,比雨水还要大一岁。

  在这个时候,孩子什么时候读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年龄,完全看家长的安排。

  宋晨光跟于母又寒暄了几句,然后就转身离开了。

  今天是七月三十一号,再过三天就是发工资的日子了,呃,不对,三号正好是周末,得等到四号发。

  而且,他媳妇下个月月底就要生了,他得提前做好准备才行。

  就在这个时候,他骑着自行车朝着饭店去了。

  刚刚走到门口。

  傻柱一眼就看到了他,满脸笑容地说:“哟,你来啦!我就说嘛,你肯定会来吃包子的。

  这几个包子可是我特意给你包的!”

  傻柱一边说着,手上的动作也不停,只见他迅速地将馅料放入面皮中,然后熟练地捏出一个个漂亮的包子。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

  包包子,老何家是专业的。

  “哈哈,那感情好,呃,对了,傻柱,我跟你说一声,今天中午,晚上我就不过来了。”

  他随后端起包子,又说,“最近吃得太油腻了,今天在家里简单吃点清淡的。”

  确实,他这几天天天都吃大鱼大肉,肠胃都有点受不了。

  “哦,不来啦?行吧,反正你也不缺这口吃的。”

  傻柱心直口快,完全没有在意自己的言辞。

  宋晨光也不介意,端起包子就找了个空位坐下,这就开吃了。

  这样子,他就不打扰傻柱给他赚钱了。

  .............

  方家胡同。

  位于安定门内大街粮站附近。

  与南锣鼓巷相距不过一公里多大点。

  如今,这里已不见昔日粮店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粮站。

  且归公家所有。

  据说,粮站即将开始出粮票了,就是近期的事儿。

  “”窝脖儿们,都过来啦,卸货咯!”

  随着一声吆喝,一群身着坎肩,缩着脖子的苦力闻声而动,迅速聚拢了过去。

  都很自觉地在卡车后面排起了整队伍。

  这些被称为\"窝脖儿\"的人,其实就是扛大个的苦力。

  在川渝地区,他们有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棒棒\"。

  不过,两地的干活的方式有所不同。

  川渝的棒棒是用棒子挑,走哪里都扛着根棍子。

  而这里的窝脖儿则是直接扛在肩上。

  “”我叫强子,给我来两袋!”

  人群中,一个声音嚷嚷了一声,就摆好了架势。

  “好嘞,下一个!”

  负责卸货的人应了一声。

  同时在旁边有人帮忙登记,先将名字记下,数量则在后面累加就成了。

  紧接着,又有一人喊着:“”我叫蔡全无,给我来四袋!”

  就在这个时候,李美玲也赶到了这里。

  她家的粮食终究还是没能撑到三号。

  尽管已经尽量节省着了,但耐不住婆婆实在太能吃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正当她想着这事情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大喊。

  四袋粮食?

  她不由的转眼一看,竟然真是扛四袋粮食!

  这可真是不轻啊,得是什么样的体力才能扛得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