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老子不拆台,只拆服务器-《穿成假千金,我反手进了特种部队》

  夜陵站在雷达站断电后的控制台前,匕首还插在主电源接口上,像一柄钉入敌人心脏的利刃。

  雨水顺着她湿透的发丝滑落,滴在焦黑的电路板上,发出细微的“滋”声,如同毒蛇吐信。

  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绝缘材料气味,刺鼻得几乎令人窒息。

  可她呼吸平稳,眼神冷得像西伯利亚冻土下的刀锋。

  没有时间哀悼,没有余地犹豫——她知道,白砚的棋局才刚刚开始。

  她迅速摘下战术手套,指尖划过裸露的线路,动作快得几乎带出残影。

  这具身体虽是凡胎,但每一根神经都刻着“幽瞳”时代的战斗本能。

  她从战术腰包取出一枚指甲盖大小的便携式存储设备,轻轻接入残余电流回路。

  设备蓝光一闪,系统界面在她视野中骤然展开:

  【逆向溯源激活——信号回溯路径已捕获】

  【最后跳转点:北港地铁三号线调度备份终端】

  她眯起眼。

  地铁调度?民用系统?

  荒谬。

  “幽瞳”是军方最高机密级人工智能协议,哪怕一个字节的代码都不可能流入公共网络。

  可这信号不仅跳转到了民用终端,还带着“灰域”的残影——那是一种只有她和极少数实验体才接触过的神经链接技术。

  沈野的声音从耳麦里传来,冷静得近乎机械:“你切断得太急了,‘灰域’只留下了0.6秒的数据残影,但……它在模仿‘幽瞳’的”

  呼吸节奏。

  夜陵瞳孔一缩。

  不是程序运行频率,不是数据流速率,而是“呼吸节奏”——这是她当年为“幽瞳”编写底层逻辑时的私密设定。

  每一段核心代码都有独特的脉冲规律,像心跳,像呼吸,像某种活着的东西在低语。

  它在模仿她。

  不,是模仿“幽瞳”的意识残留。

  她没回答沈野,只是默默翻出背包里的信号干扰器,手指在频段旋钮上快速拨动,手动调至“幽瞳”旧频段——那是早已被军方封存的废弃频道,理论上不会再有任何响应。

  可干扰器突然轻微震颤。

  像是被什么无形之物轻轻叩击。

  她眼神骤冷。

  果然,附近还有被动应答装置。

  她立刻俯身检查雷达天线基座,指尖在锈蚀的金属夹层中反复摸索。

  三秒后,她在一道隐蔽缝隙里抠出一枚米粒大小的纳米接收器,表面刻着Y系列实验体编号:“Y07”。

  她的指尖一顿。

  Y系列……是“幽瞳”计划失败后的替代品,用活体大脑模拟AI神经网络的禁忌实验。

  编号Y07,正是当年被判定为“意识崩溃”而终止项目的那个实验体。

  可现在,它成了信标。

  她心头一沉,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这不是追踪装置,是唤醒装置。

  白砚根本没有清除“灰域”,而是将它改造成潜伏程序,借由残存信号,一点点唤醒被封印的意识链。

  而陆昭阳的军方编号x07,与Y07仅一字之差——他是目标,也是钥匙。

  更可怕的是,白砚封锁了军科院,却放任这种高危设备流落民间?

  地铁系统?

  人流密集区?

  他想干什么?

  她收起纳米信标,眼神冷得能冻结空气。

  不管你想玩什么游戏,老子不拆台,只拆服务器。

  她转身离开雷达站,越野车在泥泞中咆哮着驶向市区。

  一路上,她绕开所有军方监控热点,像一道影子穿梭在城市边缘。

  北港地铁三号线调度中心位于地下四层,外围布满维修通道和通风井——对普通人是禁区,对她而言,不过是另一条战术走廊。

  她取出一张伪造的身份卡,复制自昨夜被“意外”调岗的夜巡工人。

  刷卡,开门,潜入备用控制室。

  全息屏刚亮起,系统立刻弹出猩红警告:

  【检测到未授权访问——启动日志清除程序】

  她冷笑。

  这种小把戏,在“幽瞳”时代连新手陷阱都算不上。

  她反手拔出战术匕首,精准插入散热口,制造短路。

  电流爆闪,屏幕瞬间黑屏,又在下一秒重启——正是“幽瞳”时代清除陷阱的经典手法:以物理破坏触发系统自检,趁重启窗口入侵缓存区。

  她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舞,代码如暴雨倾泻。

  三秒,她锁定崩溃前的临时缓存区;五秒,她破解了加密层级;七秒,她抓取到一段被标记为“绝密 - 仅限Y级权限”的日志:

  【x07神经同步率87%,记忆锚点稳定】

  【唤醒倒计时:71:59:48】

  她的呼吸一滞。

  87%?

  那意味着陆昭阳的大脑已经被“灰域”渗透近九成。

  他的记忆、情绪、甚至战斗本能,都在被悄然改写。

  而倒计时……还剩三天不到。

  她盯着那串数字,指尖发冷。

  如果同步率达到100%,他就不再是陆昭阳,而是“灰域”的容器,是白砚手中最完美的傀儡。

  她猛地合上设备,眼神如刀。

  不能上报,不能暴露,更不能等。

  她必须在他彻底“醒来”前,斩断这条链路。

  她正欲撤离,耳麦突然传来沈野的低语:“夜鸦,你被盯上了。三公里外有净网组巡逻队,正朝你方向移动。”

  她眸光一寒,迅速关闭所有设备,隐入通风管道。

  身影消失在黑暗中,如同从未出现。

  而就在她翻出地铁维修井口的瞬间,腕部战术终端突然震动。

  加密通讯请求。

  来电人未知。

  她迟疑一瞬,接通。

  画面模糊,雪花点疯狂跳动,声音断续得几乎听不清:

  “陵……别去三号站台。那里……没有乘客。”陆昭阳的声音在战术终端里断断续续,像从深渊尽头传来:“陵……别去三号站台。那里……没有乘客。”

  夜陵身形一滞,伏在通风井边缘的影子里,雨水顺着她的袖口滴落,在寂静的维修通道中砸出细微回响。

  她盯着终端上那模糊晃动的画面,瞳孔骤然收缩。

  他怎么会知道?

  她此刻的位置是北港地铁三号线调度中心地下四层,伪装身份、绕开监控、切断追踪信号,每一步都精准到毫秒。

  哪怕是军方顶级情报网,此刻也未必能锁定她的坐标。

  可陆昭阳,一个理论上已被“灰域”侵蚀近九成的大脑,竟隔着三公里,隔着加密墙与脉冲干扰,精准喊出了她的行动节点。

  “你怎么知道我在哪?”她声音冷得像冰刃,每一个字都带着试探。

  通讯那头沉默了两秒。

  电流杂音嘶嘶作响,仿佛有某种无形的东西在吞噬信号。

  然后,他的声音再度响起,低哑得几乎不像他自己:

  “我不知道……但我梦见自己站在空车厢里,广播在念你的代号——‘夜鸦-07’。”

  夜陵呼吸一滞。

  夜鸦-07。

  这不是对外公开的代号,也不是净网组或守夜人系统里的备案编号。

  这是“烈风”突击队内部在高危任务中使用的双盲应答密令,仅限核心成员在神经链接状态下使用,连档案都未留存。

  而陆昭阳,竟在梦中听见了它。

  她没有再问,指尖已飞快滑动终端界面,将刚刚那段通讯的背景音截取,压缩成加密包,瞬间传回沈野的分析终端。

  三分钟。

  她在黑暗中静候,心跳平稳如狙击手等待扣动扳机前的那秒。

  三分钟后,回复抵达,只有短短一行字:

  【背景音频检测到极微弱脉冲波,频率:17.3hz,波形结构与“灰域”神经共振曲线匹配度98.7%】

  夜陵眼神骤冷。

  不是巧合,不是感应,是共振。

  陆昭阳的大脑,早已不再是被动接收“灰域”信号的容器,而是成了整个系统的一部分——像一颗埋在血肉里的量子芯片,与隐藏在网络深处的“幽瞳”残影形成双向回路。

  他的梦境,本质是数据流的倒灌;他的警告,是系统漏洞中泄露的预兆。

  可她没有撤离。

  反而冷笑一声,将便携存储设备重新插入主控台接口,手指在虚拟键盘上疾速敲击。

  这一次,她不再隐藏,而是主动释放出一段伪造的“幽瞳”管理指令——

  【权限验证:Y07-夜鸦】

  【请求调取x07全部神经实验记录及唤醒进度表】

  指令发出的瞬间,空气仿佛凝固。

  系统本该立刻触发警报、清除日志、封锁端口。

  可这一次,调度中心的主机竟出现了短暂迟疑——像是一个沉睡的怪物,在听到熟悉的名字后,本能地睁开了眼。

  数据流开始反向传输。

  就在她即将抓取到加密文件头的刹那,整个调度中心灯光骤灭,应急电源“嗡”地启动,猩红的警示灯旋转着照亮墙壁。

  墙上的电子钟同步跳转,数字冷酷地定格在:23:17。

  夜陵猛然抬头。

  23:17——正是陆昭阳每日脑波异常波动的起始时刻。

  军科院七天前的监测报告里,这个时间点曾被标记为“神经同步潮汐峰值”。

  她终于明白。

  这不是监控系统,是活体共振网络。

  陆昭阳不是目标,他是中枢。

  每一次“灰域”脉冲,都在借他的意识作为锚点,激活城市节点中的潜伏装置。

  而她刚才的操作,不是入侵,是献祭——用“幽瞳”的密令,唤醒了新一轮的同步协议。

  红光中,她缓缓拔出存储设备,屏幕最后一帧数据显示:x07唤醒进度:87.6%。

  六分钟后,她已翻出井口,消失在暴雨中的城市脉络里。

  越野车引擎咆哮着撕裂夜幕,她猛踩油门,眼神却死死盯着副驾上静静闪烁的战术终端。

  通讯记录反复回放那句:“别去三号站台。那里……没有乘客。”

  她的指节发白。

  为什么是三号站台?

  为什么是他梦见的?

  如果他不是警告她,而是在……指引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