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尽,周振华已经踩着那辆老旧的“大凤凰”牌三轮车,吱呀吱呀地驶出了渔村。
车斗里,垫着厚厚的干稻草,上面稳稳地放着四个他精挑细选出来的西瓜。
这四个瓜,是前几天李志走后,他又细细“听诊”过的,是瓜田里的“尖子生”。
个头匀称,都在十五六斤左右,瓜皮翠绿光滑,墨绿条纹清晰深邃,瓜蒂新鲜弯曲,散发着生命的气息。
用草绳仔细地捆扎固定好,确保一路颠簸也不会磕碰。
去县城的路不算近,坑坑洼洼的土路颠得三轮车吱呀作响。
周振华却蹬得格外有劲。
清晨凉爽的风拂过他汗湿的鬓角,带着田野的清新。
他脑子里反复盘算着待会儿的说辞,手心因为紧张和期待,微微有些出汗。
国营饭店,在他这个普通农民、渔民眼里,那是城里人才去得起的高档地方! 窗明几净,服务员穿着白制服,饭菜飘香,听说连县长都去那儿吃过饭。
自己带着几个泥腿子地里长出来的西瓜,去敲人家的门,能行吗?人家看得上眼吗?会不会连门都不让进?
忐忑像小虫子一样啃噬着他的信心。但一想到前几天李志尝瓜时那惊艳的表情,想到自己空间灵泉水的神奇,想到那实实在在揣在怀里的一千块钱,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又顶了上来。
怕啥?瓜好才是硬道理!他用力蹬了几下踏板,三轮车吱呀一声,仿佛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决心,加速朝着县城的方向驶去。
太阳渐渐升高,县城那远比渔村高大的房屋轮廓出现在视野里。
车水马龙,自行车铃声、汽车喇叭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汽油味、早点摊的香气和一种属于城市的喧嚣。
周振华小心地避让着行人和车辆,按照之前打听好的方向,七拐八绕,终于看到了那座气派的建筑——国营饭店。
灰白色的三层小楼,门脸很宽,擦得锃亮的玻璃门,门口站着穿着干净白衬衫、戴着红袖章的门卫。
进进出出的人,穿着打扮都透着城里人的“讲究”。
周振华把三轮车停在饭店侧面的巷子口,离正门远远的,生怕碍着人家的事。他抹了把汗,整理了一下洗得发白但还算干净的汗衫,深吸一口气,朝着那扇对他而言充满未知和威严的大门走去。
刚踏上台阶,门卫警惕的目光就扫了过来。那眼神带着审视,在他沾着泥点的裤腿和粗糙的双手上停留了片刻。
“同志,你找谁?”
门卫的声音还算客气,但带着公事公办的疏离。
周振华心里一紧,连忙堆起笑容:
“同志您好!我……我是西河周小庄的,我姓周。我……我带了点自家地里种的新鲜西瓜,想问问……问问咱们饭店需不需要?”
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诚恳自信,但微微的颤抖还是暴露了他的紧张。
“西瓜?”
门卫愣了一下,眉头微蹙,
“我们饭店有专门的采购渠道,一般不收零散的。”
他的目光越过周振华,瞥了一眼巷子口那辆寒酸的三轮车,意思不言而喻。
周振华的心沉了一下,但没放弃,赶紧补充道:
“同志,我这瓜不一样!是农科站技术员指导种的沙地西瓜,特别甜!前几天县里李志李工他们单位都开车去我们村收了一千斤呢!您看……”
他急切地想证明自己的瓜有“来头”。
“李工?” 门卫似乎知道李志的单位,态度缓和了一点,但依然没松口,“
收瓜那是他们单位的事。我们饭店后厨有规矩,食材采购都是统一管理的。你这……不好办啊。”
周振华正有些无措,一个穿着白色厨师服、围着围裙、身材微胖、看起来像是老师傅模样的人,正好从里面推门出来,手里还拎着个空菜筐,像是要去后门卸货。
他听到了两人的对话。
“老张,啥事儿?”
胖师傅问门卫,目光也落在了局促不安的周振华身上。
门卫老张简单解释了一下:
“这位老乡,想卖西瓜给咱们饭店。”
胖师傅打量了周振华几眼,又顺着他指的方向看了看巷口三轮车上的瓜,眉头也习惯性地皱着。
他见多了来推销农产品的,但大多品质平平。
“西瓜?这季节西瓜是不少,可我们饭店用的东西,那得是最好的。你这瓜……”
周振华一看这位像是管事的,心又提了起来,但他捕捉到胖师傅话里对“最好”的在意。他立刻抓住机会,语气带着农民特有的质朴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师傅!我这瓜绝对是最好的!您要不信,我现在就切开一个给您尝尝!不好吃,我二话不说,掉头就走,绝不给您添麻烦!”
他拍着胸脯保证,眼神里充满了急切和真诚。那“切开尝尝”的提议,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胖师傅(姓王,是后厨负责冷盘和水果的二灶)看着周振华那黝黑脸上急出来的汗珠和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远处车斗里那几个瓜的品相(远看确实挺周正),再想到他说李志单位都收了,心里也动了一下。
饭店最近确实要上果盘,西瓜是主力。要是真有特别好的货源……
“行吧!”
王师傅一挥手,算是开了点绿灯,但语气还是带着挑剔,
“你推一个过来,到后门这边。
我看看,要是真像你说的那么好,再说。
” 他没说买,只说“看看”。
“哎!好嘞!谢谢师傅!谢谢您!”
周振华大喜过望,连声道谢,像得了圣旨一样,转身飞快地跑向三轮车,小心翼翼地抱了一个他认为品相最佳的西瓜,跟着王师傅绕到了饭店的后门。
后门这里相对杂乱,停着几辆送菜的三轮车,空气中弥漫着蔬菜、油脂和洗涤剂混合的味道。
几个穿着厨师服的年轻人在忙碌地搬运东西。
王师傅找了个干净点的水泥台面:
“放这儿吧。”
振华小心翼翼地把西瓜放下,翠绿的瓜皮在略显昏暗的后巷里显得格外醒目。王师傅凑近了仔细看:
瓜形浑圆饱满,纹路清晰深邃,瓜蒂新鲜,瓜皮光滑紧实,没有虫眼磕碰,品相确实一流。
他伸出手指,屈指在瓜皮上不轻不重地敲了几下。
“嘭…嘭嘭…”
那声音,带着一种独特的闷脆感,回响清晰而富有弹性!
王师傅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下!他是老厨师了,经手过无数西瓜,这声音一听就知道,里面是实心的沙瓤好瓜!绝不是水瓤或者半生不熟的!
“嗯……声音还行。”
王师傅强压着心里的惊讶,脸上不动声色,但语气明显缓和了不少,“切开看看瓤口。”
周振华早有准备,从三轮车工具箱里拿出一把磨得锃亮的西瓜刀。
他深吸一口气,稳住有些颤抖的手(一半是紧张,一半是激动),对准西瓜正中,稳稳地切了下去!
“咔嚓——!”
一声清脆利落的裂响!
随着刀刃深入,鲜红欲滴、如同红宝石般晶莹的瓜瓤瞬间暴露在空气中!沙瓤! 真正的沙瓤!瓜瓤颗粒分明,饱满起砂,仿佛凝聚了阳光所有的精华!饱满乌黑的瓜籽均匀镶嵌其中。
一股清甜馥郁、带着沙地特有清凉气息的瓜香,猛地爆发开来,霸道地驱散了后巷里原有的油腻气味,直往人鼻孔里钻!
“嚯!”
王师傅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眼睛瞪圆了!这颜色!这沙瓤!这香味!绝对是顶级好瓜!
旁边几个搬菜的年轻厨师也被这鲜亮的红色和浓郁的香气吸引,好奇地围了过来。
“老王,这瓜看着真不赖啊!”
“这瓤口,沙瓤的!红得透亮!”
“闻着就甜!”
周振华看着王师傅的表情,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一半。
他赶紧把切开的西瓜掰成几大块,拿起其中一块最大最红的,递到王师傅面前,声音带着期待:
“师傅,您尝尝!尝尝就知道!”
王师傅也顾不上讲究了,接过那块沉甸甸的、汁水丰盈的瓜,入手冰凉沁人。他对着那鲜红的瓜瓤,一口咬了下去!
“咔嚓!”
清脆的果肉断裂声。
紧接着,是牙齿陷入沙瓤那独特的、细腻颗粒感的奇妙触觉。
然后,极致的清甜!那甜味纯粹而浓郁,带着沙地西瓜特有的、仿佛被晨露浸润过的甘冽,瞬间在口腔里炸开!汁水丰沛得如同爆浆,顺着嘴角流下,带来冰爽的畅快感!没有丝毫的酸涩或水味寡淡,只有纯粹的、令人愉悦的甜!
更难得的是,吃完后,口腔里还残留着一股淡淡的、清新的瓜香,回味悠长。
“唔……好!”
王师傅顾不上擦嘴边的汁水,又狠狠咬了一大口,边嚼边含糊不清地赞叹,
“甜!真甜!沙瓤!水分足!好吃!” 他三两口就把一大块瓜吃完了,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之前的挑剔神色一扫而空。
他又拿起一块,递给旁边一个眼巴巴看着的小徒弟:
“小刘,你也尝尝!开开眼,啥叫好西瓜!”
那小徒弟接过,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顿时眼睛瞪得溜圆,含糊地叫道:
“哇!王师傅!这也太甜了吧!比咱以前买的强太多了!”
其他几个尝了瓜的厨师也纷纷点头称赞:
“好吃!”“真甜!”“这瓜绝了!”
王师傅擦擦手,看向周振华的眼神完全变了,充满了欣赏和热切:
“老乡!哦不,周师傅!你这瓜,是这个!” 他竖起了大拇指,“种得好!绝对的好瓜!我们饭店要了!”
“这瓜是专门送给您的,王师傅!”
周振华满脸笑容地说道,他手里提着一个装满西瓜的大篮子,看起来沉甸甸的。
“我家地里还有好多瓜呢,都长得特别好,又大又甜。我想着您这儿人多,肯定能吃得完,所以就给您送过来啦。”
周振华顿了顿,接着说:
“王师傅,您看能不能派些人手去我家地里拉瓜呢?我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啊。”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恳切,似乎真的很需要王师傅的帮助。
车斗里,垫着厚厚的干稻草,上面稳稳地放着四个他精挑细选出来的西瓜。
这四个瓜,是前几天李志走后,他又细细“听诊”过的,是瓜田里的“尖子生”。
个头匀称,都在十五六斤左右,瓜皮翠绿光滑,墨绿条纹清晰深邃,瓜蒂新鲜弯曲,散发着生命的气息。
用草绳仔细地捆扎固定好,确保一路颠簸也不会磕碰。
去县城的路不算近,坑坑洼洼的土路颠得三轮车吱呀作响。
周振华却蹬得格外有劲。
清晨凉爽的风拂过他汗湿的鬓角,带着田野的清新。
他脑子里反复盘算着待会儿的说辞,手心因为紧张和期待,微微有些出汗。
国营饭店,在他这个普通农民、渔民眼里,那是城里人才去得起的高档地方! 窗明几净,服务员穿着白制服,饭菜飘香,听说连县长都去那儿吃过饭。
自己带着几个泥腿子地里长出来的西瓜,去敲人家的门,能行吗?人家看得上眼吗?会不会连门都不让进?
忐忑像小虫子一样啃噬着他的信心。但一想到前几天李志尝瓜时那惊艳的表情,想到自己空间灵泉水的神奇,想到那实实在在揣在怀里的一千块钱,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又顶了上来。
怕啥?瓜好才是硬道理!他用力蹬了几下踏板,三轮车吱呀一声,仿佛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决心,加速朝着县城的方向驶去。
太阳渐渐升高,县城那远比渔村高大的房屋轮廓出现在视野里。
车水马龙,自行车铃声、汽车喇叭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汽油味、早点摊的香气和一种属于城市的喧嚣。
周振华小心地避让着行人和车辆,按照之前打听好的方向,七拐八绕,终于看到了那座气派的建筑——国营饭店。
灰白色的三层小楼,门脸很宽,擦得锃亮的玻璃门,门口站着穿着干净白衬衫、戴着红袖章的门卫。
进进出出的人,穿着打扮都透着城里人的“讲究”。
周振华把三轮车停在饭店侧面的巷子口,离正门远远的,生怕碍着人家的事。他抹了把汗,整理了一下洗得发白但还算干净的汗衫,深吸一口气,朝着那扇对他而言充满未知和威严的大门走去。
刚踏上台阶,门卫警惕的目光就扫了过来。那眼神带着审视,在他沾着泥点的裤腿和粗糙的双手上停留了片刻。
“同志,你找谁?”
门卫的声音还算客气,但带着公事公办的疏离。
周振华心里一紧,连忙堆起笑容:
“同志您好!我……我是西河周小庄的,我姓周。我……我带了点自家地里种的新鲜西瓜,想问问……问问咱们饭店需不需要?”
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诚恳自信,但微微的颤抖还是暴露了他的紧张。
“西瓜?”
门卫愣了一下,眉头微蹙,
“我们饭店有专门的采购渠道,一般不收零散的。”
他的目光越过周振华,瞥了一眼巷子口那辆寒酸的三轮车,意思不言而喻。
周振华的心沉了一下,但没放弃,赶紧补充道:
“同志,我这瓜不一样!是农科站技术员指导种的沙地西瓜,特别甜!前几天县里李志李工他们单位都开车去我们村收了一千斤呢!您看……”
他急切地想证明自己的瓜有“来头”。
“李工?” 门卫似乎知道李志的单位,态度缓和了一点,但依然没松口,“
收瓜那是他们单位的事。我们饭店后厨有规矩,食材采购都是统一管理的。你这……不好办啊。”
周振华正有些无措,一个穿着白色厨师服、围着围裙、身材微胖、看起来像是老师傅模样的人,正好从里面推门出来,手里还拎着个空菜筐,像是要去后门卸货。
他听到了两人的对话。
“老张,啥事儿?”
胖师傅问门卫,目光也落在了局促不安的周振华身上。
门卫老张简单解释了一下:
“这位老乡,想卖西瓜给咱们饭店。”
胖师傅打量了周振华几眼,又顺着他指的方向看了看巷口三轮车上的瓜,眉头也习惯性地皱着。
他见多了来推销农产品的,但大多品质平平。
“西瓜?这季节西瓜是不少,可我们饭店用的东西,那得是最好的。你这瓜……”
周振华一看这位像是管事的,心又提了起来,但他捕捉到胖师傅话里对“最好”的在意。他立刻抓住机会,语气带着农民特有的质朴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师傅!我这瓜绝对是最好的!您要不信,我现在就切开一个给您尝尝!不好吃,我二话不说,掉头就走,绝不给您添麻烦!”
他拍着胸脯保证,眼神里充满了急切和真诚。那“切开尝尝”的提议,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胖师傅(姓王,是后厨负责冷盘和水果的二灶)看着周振华那黝黑脸上急出来的汗珠和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远处车斗里那几个瓜的品相(远看确实挺周正),再想到他说李志单位都收了,心里也动了一下。
饭店最近确实要上果盘,西瓜是主力。要是真有特别好的货源……
“行吧!”
王师傅一挥手,算是开了点绿灯,但语气还是带着挑剔,
“你推一个过来,到后门这边。
我看看,要是真像你说的那么好,再说。
” 他没说买,只说“看看”。
“哎!好嘞!谢谢师傅!谢谢您!”
周振华大喜过望,连声道谢,像得了圣旨一样,转身飞快地跑向三轮车,小心翼翼地抱了一个他认为品相最佳的西瓜,跟着王师傅绕到了饭店的后门。
后门这里相对杂乱,停着几辆送菜的三轮车,空气中弥漫着蔬菜、油脂和洗涤剂混合的味道。
几个穿着厨师服的年轻人在忙碌地搬运东西。
王师傅找了个干净点的水泥台面:
“放这儿吧。”
振华小心翼翼地把西瓜放下,翠绿的瓜皮在略显昏暗的后巷里显得格外醒目。王师傅凑近了仔细看:
瓜形浑圆饱满,纹路清晰深邃,瓜蒂新鲜,瓜皮光滑紧实,没有虫眼磕碰,品相确实一流。
他伸出手指,屈指在瓜皮上不轻不重地敲了几下。
“嘭…嘭嘭…”
那声音,带着一种独特的闷脆感,回响清晰而富有弹性!
王师傅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下!他是老厨师了,经手过无数西瓜,这声音一听就知道,里面是实心的沙瓤好瓜!绝不是水瓤或者半生不熟的!
“嗯……声音还行。”
王师傅强压着心里的惊讶,脸上不动声色,但语气明显缓和了不少,“切开看看瓤口。”
周振华早有准备,从三轮车工具箱里拿出一把磨得锃亮的西瓜刀。
他深吸一口气,稳住有些颤抖的手(一半是紧张,一半是激动),对准西瓜正中,稳稳地切了下去!
“咔嚓——!”
一声清脆利落的裂响!
随着刀刃深入,鲜红欲滴、如同红宝石般晶莹的瓜瓤瞬间暴露在空气中!沙瓤! 真正的沙瓤!瓜瓤颗粒分明,饱满起砂,仿佛凝聚了阳光所有的精华!饱满乌黑的瓜籽均匀镶嵌其中。
一股清甜馥郁、带着沙地特有清凉气息的瓜香,猛地爆发开来,霸道地驱散了后巷里原有的油腻气味,直往人鼻孔里钻!
“嚯!”
王师傅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眼睛瞪圆了!这颜色!这沙瓤!这香味!绝对是顶级好瓜!
旁边几个搬菜的年轻厨师也被这鲜亮的红色和浓郁的香气吸引,好奇地围了过来。
“老王,这瓜看着真不赖啊!”
“这瓤口,沙瓤的!红得透亮!”
“闻着就甜!”
周振华看着王师傅的表情,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一半。
他赶紧把切开的西瓜掰成几大块,拿起其中一块最大最红的,递到王师傅面前,声音带着期待:
“师傅,您尝尝!尝尝就知道!”
王师傅也顾不上讲究了,接过那块沉甸甸的、汁水丰盈的瓜,入手冰凉沁人。他对着那鲜红的瓜瓤,一口咬了下去!
“咔嚓!”
清脆的果肉断裂声。
紧接着,是牙齿陷入沙瓤那独特的、细腻颗粒感的奇妙触觉。
然后,极致的清甜!那甜味纯粹而浓郁,带着沙地西瓜特有的、仿佛被晨露浸润过的甘冽,瞬间在口腔里炸开!汁水丰沛得如同爆浆,顺着嘴角流下,带来冰爽的畅快感!没有丝毫的酸涩或水味寡淡,只有纯粹的、令人愉悦的甜!
更难得的是,吃完后,口腔里还残留着一股淡淡的、清新的瓜香,回味悠长。
“唔……好!”
王师傅顾不上擦嘴边的汁水,又狠狠咬了一大口,边嚼边含糊不清地赞叹,
“甜!真甜!沙瓤!水分足!好吃!” 他三两口就把一大块瓜吃完了,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之前的挑剔神色一扫而空。
他又拿起一块,递给旁边一个眼巴巴看着的小徒弟:
“小刘,你也尝尝!开开眼,啥叫好西瓜!”
那小徒弟接过,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顿时眼睛瞪得溜圆,含糊地叫道:
“哇!王师傅!这也太甜了吧!比咱以前买的强太多了!”
其他几个尝了瓜的厨师也纷纷点头称赞:
“好吃!”“真甜!”“这瓜绝了!”
王师傅擦擦手,看向周振华的眼神完全变了,充满了欣赏和热切:
“老乡!哦不,周师傅!你这瓜,是这个!” 他竖起了大拇指,“种得好!绝对的好瓜!我们饭店要了!”
“这瓜是专门送给您的,王师傅!”
周振华满脸笑容地说道,他手里提着一个装满西瓜的大篮子,看起来沉甸甸的。
“我家地里还有好多瓜呢,都长得特别好,又大又甜。我想着您这儿人多,肯定能吃得完,所以就给您送过来啦。”
周振华顿了顿,接着说:
“王师傅,您看能不能派些人手去我家地里拉瓜呢?我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啊。”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恳切,似乎真的很需要王师傅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