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西瓜装车-《回到80年代,乡村幸福快乐生活》

  “好家伙!”

  李志忍不住出声,对着旁边正弯腰检查另一个瓜成熟度的周振华说道,

  “周师傅,你这瓜……单个份量可不轻啊!我刚才抱的这个,怕不得有十五六斤?那个大的,我看奔着二十斤去了!”

  周振华直起身,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把汗,笑了笑:

  “嗯,今年天帮忙,地也争气,加上种子好,瓜是长得壮实些。平均下来,十五六斤是有的。”

  李志看着田埂上越码越高的“绿长城”,又扫了一眼望不到头的瓜田,心里飞快地盘算起来。

  他之前和单位后勤报备,说的是按“个”采购,预估一千个左右,作为职工福利分发下去。

  他当时是按照市面上常见的中等个头西瓜(约8-10斤)来估算的,觉得一千个数量合适,既体面又不会造成太大负担。

  可眼前这瓜,普遍都十五六斤往上!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如果他真按原计划收一千个,总重量将达到惊人的一万五六千斤!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预估!不仅单位冷藏库可能放不下,分发运输也是个大麻烦——职工们总不能每人抱着一个十几斤重的大西瓜挤公交吧?而且成本也远超预算了!

  李志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讪讪的,他搓了搓手,带着明显的歉意和不好意思,对周振华开口道:

  “周师傅,这个……实在有点不好意思。我之前跟单位报的是要一千个瓜。可……可没想到你这瓜长得这么好,个头这么大!” 他指了指田埂上的瓜,

  “这一个就得十几斤,要是一千个,那得一万好几千斤了!我们单位小车库怕是都堆不下,职工拿回去也费劲啊。”

  他顿了顿,脸上带着商量的神情,试探着问:

  “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改一改,不按个数了,按重量收。

  我们要……一千斤!你看成不成?”

  说完,他有些紧张地看着周振华,生怕对方觉得他出尔反尔,坐地压价。

  毕竟这瓜的品质摆在这里,拉到市场上根本不愁卖,而且是单位主动上门采购,临时变卦确实有点不地道。

  周围的几个工人也停下了手里的活,看向周振华。

  田埂边树荫下纳凉的几个村民(被热闹吸引来的)也竖起了耳朵,想看看周振华怎么应对这临时的变故。

  周振华听了李志的话,先是微微一怔,随即脸上非但没有出现李志预想中的不悦或为难,反而露出了一个更加爽朗、甚至带着点豁达的笑容!

  他大手一挥,声音洪亮而干脆,没有一丝犹豫:“没问题!李工!*按斤算就按斤算!一千斤是吧?好说!”

  这爽快的回答,不仅让李志心头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松了口气,脸上重新堆满了笑容,连周围的工人和看热闹的村民都感到有些意外。

  按常理,瓜农都希望按斤卖,尤其是个头大的,按斤卖单价可能相对低一点。但周振华似乎毫不在意这点“吃亏”。

  周振华接着解释道,语气真诚:

  “李工,你们大老远开车过来,是看得起我老周种的瓜。这瓜能入你们的眼,我就很高兴了!至于按个还是按斤,都好商量!总不能因为瓜长得好、个头大,反倒给你们添麻烦不是?一千斤,保证给你挑最好的!”

  他这番话,朴实无华,却透着庄稼人的厚道和通情达理。

  没有斤斤计较,只有对买家困难的体谅和对自家产品的绝对自信。

  李志听得心里暖烘烘的,对周振华的好感度直线上升,连声道谢:

  “哎呀,周师傅,太感谢了!您真是爽快人!理解万岁!理解万岁!”

  “小王!” 李志立刻招呼负责记录的年轻工人,“改一下!按重量收,一千斤!单价……” 他看向周振华,征询意见,“周师傅,您看这价格……”

  周振华心里早有盘算,他报了一个比当地集市零售价略高、但远低于城里精品超市价、且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这个价格既体现了对自己优质产品的信心,也考虑到了对方是单位批量采购和路途成本。

  李志对这个价格非常满意,觉得物超所值,立刻拍板:“好!就按周师傅说的价!” 他转头对工人们喊道,“兄弟们,听见没?一千斤!都给我打起精神来,仔细挑!挑最大最熟相最好的!动作麻利点!”

  “好嘞!” 工人们齐声应和,干劲更足了。他们心里也高兴,这瓜品质好,东家(周振华)人又实在,干活都舒心。

  周振华也加入了挑选的行列。他经验丰富,眼疾手快。只见他穿梭在瓜田间,目光如炬,手指熟练地在瓜皮上轻敲几下,侧耳倾听那细微的回声差异,再观察瓜蒂的新鲜度、瓜皮的色泽和纹路清晰度、以及瓜身接触地面的颜色(黄熟均匀)。他挑瓜的动作又快又准,被他选中的瓜,无一不是品相绝佳、成熟度恰到好处的上品。

  “这个好!声音闷脆,熟透了!” 他抱起一个瓜,递给旁边的工人。

  “这个也行,纹路清晰,分量足!”

  又一个。

  “哎,这个瓜蒂有点干了,再养两天更好,先不要。” 他果断地放下一个看起来也很不错的瓜。

  他的专业和认真,让李志和在场的工人更加佩服。

  很快,在周振华的指导下,一千斤西瓜被精挑细选出来,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田埂上。

  李志指挥工人开始小心翼翼地往货车上装运。

  为了防止运输颠簸磕碰,周振华还特意提供了家里储备的许多干稻草,让工人们在车厢里和西瓜之间仔细垫好。

  看着一个个承载着自己心血的西瓜被稳妥地装上车,周振华脸上的笑容更加舒展。他一边帮忙,一边和李志闲聊着:

  “李工,这瓜拉回去,放阴凉地儿能存个几天。切开吃,沙瓤脆甜,绝对不忽悠!”

  “哈哈,放心周师傅!我们食堂有冷库,今天拉回去,明天就给职工分了!保证让大家尝尝这沙地西瓜的鲜甜!”

  李志笑着回应,对这次采购非常满意。他掏出准备好的现金(厚厚一沓),当着周振华的面点清,爽快地递了过去。

  周振华接过那叠带着油墨香、沉甸甸的一千块钱(按约定单价一千斤)。

  “之前算七毛钱一斤,我现在给你算一元一斤。毕竟是我失约在先。”

  李志有些抱歉道。

  “数数,周师傅!” 李志提醒道。

  周振华摆摆手:

  “不用数了李工,信得过您!”

  话虽这么说,他还是象征性地捻了捻厚度,便小心地揣进了贴身的衣兜里。

  那鼓囊囊的感觉,踏实无比。

  装车完毕,货车车厢被饱满翠绿的西瓜填得满满当当,散发着清新的瓜香。李志再次热情地和周振华握手:

  “周师傅,太感谢了!合作愉快!明年要是还有这么好的瓜,一定还找您!”

  “没问题!欢迎李工常来!” 周振华用力回握,笑容灿烂,像头顶的烈日。

  货车引擎轰鸣,满载着丰收的喜悦和清甜的希望,缓缓驶离了瓜田,也带走了周振华悬着的心,留下了一个崭新的开始。

  不远处,那个隐蔽的土坡上,王芳不知何时已经挣扎着爬起来,或者根本没晕多久。

  她脸色灰败,如同枯槁,死死盯着那辆满载西瓜、象征着财富和成功的蓝色货车远去,目光最后定格在周振华小心翼翼揣钱的动作和他脸上那发自内心的、充满希望的笑容上。

  她清晰地看到了周振华接过的那厚厚一沓钱!那厚度,那分量,像一记记重锤,狠狠砸在她因嫉妒而扭曲的心上!

  她算计着自家地里那还没成熟的麦子玉米,就算全卖了,又能值几个钱?够买几斤肉?而周振华,仅仅半天功夫,就在这块她亲手推出去的“绝户地”上,轻松拿到了她可能辛苦一年都未必能挣到的现金!

  巨大的落差,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她彻底淹没。

  她喉咙里发出一声压抑到极致的、如同受伤野兽般的呜咽,身体晃了晃,再也支撑不住,颓然地跌坐在滚烫的尘土里,彻底失魂落魄。

  她所有的算计、所有的诅咒、所有的精神支柱,都在那沓厚厚的钞票和周振华满足的笑容面前,彻底化为了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