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兰带着一身清爽的夜风和满脑子关于周振华、大黄以及自家那只“叛变”藏獒小灰灰的趣事,脚步轻快地回到了家。
刚推开院门,就听见堂屋里传来爷爷周大海洪亮却带着明显怒火的咆哮声:
“一万块钱?!你抢钱啊?!国家特级厨师掌勺一桌席面也没敢开这个价!坐地起价,你这是宰熟客呢?当我周大海冤大头?!……不用说了!这厨子,我请不起!爱谁请谁请去!”
“砰!” 一声闷响,是老式电话听筒被狠狠摔在座机上的声音。
周晓兰脸上的轻松笑意瞬间敛去,快步走进堂屋。
只见老书记周大海背着手,在屋里焦躁地踱着步子,花白的头发似乎都气得竖起了几根,脸色涨红,胸口起伏着,显然气得不轻。
“爷爷,怎么了这是?生这么大火气?谁惹您了?”
周晓兰赶紧上前,扶住爷爷的胳膊,关切地问道。
周大海看到孙女回来,那股邪火才稍微压下去一点,但脸上的怒容未消,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指着桌上的电话:
“还不是为你哥结婚的事!你哥是咱家第一个大学生,又在县里工作,这婚宴咱想办得体面点,让人家女方家里也高看一眼不是?我就想着,豁出这张老脸,托人找找关系,看能不能请到市里退下来的、有国宴背景的老师傅来掌勺,那多有面子!”
他顿了顿,语气又变得愤懑起来:
“嘿!你猜怎么着?人倒是联系上了,架子大得很!开口就要一千块!还不包材料!说是什么‘手艺值这个价’!简直狮子大开口!国家特级厨师也没这么贵的!这不是存心拿捏咱们吗?太不给面子了!气死我了!”
周大海越说越气,胡子都一翘一翘的。
周晓兰听完,也是有些愕然。一千块在九十年代的乡村,确实是笔不小的数目,抵得上普通工人几个月的工资了。
她理解爷爷想办体面的心情,也觉得对方开价确实离谱。
“爷爷,消消气,不值当为这种人生气。”
周晓兰扶着爷爷坐下,给他倒了杯水,“其实……咱们何必舍近求远呢?就在咱们乡里找个好厨子不就行了?又近便,人情往来也熟悉,还省得看人脸色。”
“乡里?”
周大海端起水杯,眉头拧成了疙瘩,一脸的不信任,
“晓兰啊,不是爷爷看不起咱乡里的人。这婚宴,少说得十几二十桌,要场面,要味道,要压得住阵!咱乡里那些红白喜事掌勺的,做做家常菜还行,弄这种大场面,味道、品相能行吗?别到时候弄得不伦不类,让人笑话!”
老书记的顾虑很实际,他丢不起这个人。
看着爷爷愁眉不展的样子,周晓兰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周振华在灶台前那行云流水的身影,还有那满桌色香味俱全、令人惊艳的全鱼宴。
那清蒸草鱼的极致鲜甜、奶白鱼汤的醇厚浓郁、油焖茄子的酱香软糯……仿佛还在舌尖萦绕。
一股强烈的信心涌了上来。她眼睛一亮,脸上绽开一个笃定又带着点小狡黠的笑容,拍了拍爷爷的手背:
“爷爷!您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吧!人选我都给您物色好了!就在咱们乡里,绝对靠谱!”
“哦?”
周大海狐疑地看向孙女,
“谁啊?我怎么不知道咱们乡里还藏着这么尊大佛?”
“就是今天帮我找到小灰灰的那位周振华同志!”
周晓兰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推崇,
“您是没尝过他做的菜!那手艺,绝了!我敢打包票,不比您想请的那什么国宴大厨差,甚至……在某些地方,我觉得还更胜一筹!”
“周振华?那个……钓鱼的?”
周大海显然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印象显然还停留在“普通村民”的层面,眼神里充满了怀疑,
“他……他会做席面?还能比国宴大厨强?晓兰,你可别为了安慰爷爷瞎说啊。”
“爷爷!我哪能骗您!”
周晓兰急了,生怕爷爷不信,立刻绘声绘色地描述起来,语气里充满了回味和惊叹:
“您是没看见!今天晚上,人家就用刚钓上来的鱼,不到一个钟头,变魔术似的弄出了一桌‘全鱼宴’!清蒸草鱼,人家就放了几片姜几根葱,蒸出来那个鲜甜劲儿,鱼肉嫩得像豆腐,一点腥味没有,纯粹得不得了!那汤熬得,奶白奶白的,鲜得我舌头都快吞下去了!还有那油焖茄子,酱汁浓稠透亮,茄子软糯入味,比肉还香!还有香酥的小鱼,爆炒的鱼杂……我的天,我们几个,还有那个一直阴阳怪气的李干事,最后都吃得头都抬不起来!”
她越说越激动,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香气四溢的小院:
“您是不知道,他那灶台上的功夫,那叫一个利落!杀鱼刮鳞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几个灶眼同时开火,蒸煮煎炒焖样样精通,指挥得井井有条,那份从容劲儿,一看就是真本事!连咱们乡里那几个见多识广的干事,都吃得赞不绝口,说他的手艺开饭店绝对爆满!”
周晓兰看着爷爷依然有些将信将疑的表情,最后使出了杀手锏,她凑近爷爷,压低声音,带着点神秘和笃定:
“爷爷,您知道最绝的是什么吗?人家用的就是最普通的鱼,最家常的调料,可做出来的味道,就是那么惊艳!感觉……感觉他特别懂怎么把食材本身的‘鲜’和‘香’给逼出来!这本事,我觉得比那些靠名贵调料堆砌的大厨,高明多了!而且他为人也实在,踏实肯干,请他来,绝对错不了!”
周大海听着孙女眉飞色舞、言之凿凿的描述,尤其是听到“清蒸无调味草鱼”、“奶白鱼汤”、“油焖茄子”这些具体的菜式和评价,再看着孙女那发亮的眼睛和回味无穷的表情,他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神中的怀疑慢慢被好奇和一丝希望取代。
他沉默了片刻,端起水杯喝了一口,似乎在消化孙女的话。
半晌,他放下杯子,看着周晓兰,终于松了口,语气带着点迟疑又带着点期待:
“真……真有你说的那么好?连李干事那小子都吃服了?”(李干事的“服气”似乎成了某种奇怪的佐证)
“千真万确!”
周晓兰用力点头,拍着胸脯保证,
“爷爷,您信我一次!要是周振华做的席面不能让您满意,不让宾客们交口称赞,您拿我是问!”
看着孙女如此笃定自信的模样,周大海心中的阴霾终于被驱散了大半。
他脸上露出了今晚第一个舒心的笑容,大手一挥:
“行!就冲我孙女这么力荐,咱就请这个周振华!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弄他一般做的饭,给我尝尝看。我也好心里有个数”
老书记的语气里,已经带上了一丝急切和好奇。
他倒要看看,能让自家眼高于顶的孙女如此推崇的乡野厨子,到底有何等神奇的手艺!
周晓兰见爷爷终于被说服,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带着点小得意的笑容:
“没问题,爷爷!包在我身上!明天就给你拿一盘周振华做的菜给你尝尝。”
她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明天该怎么去找周振华“谈生意”了。想到又能吃到那令人魂牵梦绕的手艺,她的心情也变得无比雀跃起来。
刚推开院门,就听见堂屋里传来爷爷周大海洪亮却带着明显怒火的咆哮声:
“一万块钱?!你抢钱啊?!国家特级厨师掌勺一桌席面也没敢开这个价!坐地起价,你这是宰熟客呢?当我周大海冤大头?!……不用说了!这厨子,我请不起!爱谁请谁请去!”
“砰!” 一声闷响,是老式电话听筒被狠狠摔在座机上的声音。
周晓兰脸上的轻松笑意瞬间敛去,快步走进堂屋。
只见老书记周大海背着手,在屋里焦躁地踱着步子,花白的头发似乎都气得竖起了几根,脸色涨红,胸口起伏着,显然气得不轻。
“爷爷,怎么了这是?生这么大火气?谁惹您了?”
周晓兰赶紧上前,扶住爷爷的胳膊,关切地问道。
周大海看到孙女回来,那股邪火才稍微压下去一点,但脸上的怒容未消,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指着桌上的电话:
“还不是为你哥结婚的事!你哥是咱家第一个大学生,又在县里工作,这婚宴咱想办得体面点,让人家女方家里也高看一眼不是?我就想着,豁出这张老脸,托人找找关系,看能不能请到市里退下来的、有国宴背景的老师傅来掌勺,那多有面子!”
他顿了顿,语气又变得愤懑起来:
“嘿!你猜怎么着?人倒是联系上了,架子大得很!开口就要一千块!还不包材料!说是什么‘手艺值这个价’!简直狮子大开口!国家特级厨师也没这么贵的!这不是存心拿捏咱们吗?太不给面子了!气死我了!”
周大海越说越气,胡子都一翘一翘的。
周晓兰听完,也是有些愕然。一千块在九十年代的乡村,确实是笔不小的数目,抵得上普通工人几个月的工资了。
她理解爷爷想办体面的心情,也觉得对方开价确实离谱。
“爷爷,消消气,不值当为这种人生气。”
周晓兰扶着爷爷坐下,给他倒了杯水,“其实……咱们何必舍近求远呢?就在咱们乡里找个好厨子不就行了?又近便,人情往来也熟悉,还省得看人脸色。”
“乡里?”
周大海端起水杯,眉头拧成了疙瘩,一脸的不信任,
“晓兰啊,不是爷爷看不起咱乡里的人。这婚宴,少说得十几二十桌,要场面,要味道,要压得住阵!咱乡里那些红白喜事掌勺的,做做家常菜还行,弄这种大场面,味道、品相能行吗?别到时候弄得不伦不类,让人笑话!”
老书记的顾虑很实际,他丢不起这个人。
看着爷爷愁眉不展的样子,周晓兰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周振华在灶台前那行云流水的身影,还有那满桌色香味俱全、令人惊艳的全鱼宴。
那清蒸草鱼的极致鲜甜、奶白鱼汤的醇厚浓郁、油焖茄子的酱香软糯……仿佛还在舌尖萦绕。
一股强烈的信心涌了上来。她眼睛一亮,脸上绽开一个笃定又带着点小狡黠的笑容,拍了拍爷爷的手背:
“爷爷!您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吧!人选我都给您物色好了!就在咱们乡里,绝对靠谱!”
“哦?”
周大海狐疑地看向孙女,
“谁啊?我怎么不知道咱们乡里还藏着这么尊大佛?”
“就是今天帮我找到小灰灰的那位周振华同志!”
周晓兰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推崇,
“您是没尝过他做的菜!那手艺,绝了!我敢打包票,不比您想请的那什么国宴大厨差,甚至……在某些地方,我觉得还更胜一筹!”
“周振华?那个……钓鱼的?”
周大海显然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印象显然还停留在“普通村民”的层面,眼神里充满了怀疑,
“他……他会做席面?还能比国宴大厨强?晓兰,你可别为了安慰爷爷瞎说啊。”
“爷爷!我哪能骗您!”
周晓兰急了,生怕爷爷不信,立刻绘声绘色地描述起来,语气里充满了回味和惊叹:
“您是没看见!今天晚上,人家就用刚钓上来的鱼,不到一个钟头,变魔术似的弄出了一桌‘全鱼宴’!清蒸草鱼,人家就放了几片姜几根葱,蒸出来那个鲜甜劲儿,鱼肉嫩得像豆腐,一点腥味没有,纯粹得不得了!那汤熬得,奶白奶白的,鲜得我舌头都快吞下去了!还有那油焖茄子,酱汁浓稠透亮,茄子软糯入味,比肉还香!还有香酥的小鱼,爆炒的鱼杂……我的天,我们几个,还有那个一直阴阳怪气的李干事,最后都吃得头都抬不起来!”
她越说越激动,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香气四溢的小院:
“您是不知道,他那灶台上的功夫,那叫一个利落!杀鱼刮鳞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几个灶眼同时开火,蒸煮煎炒焖样样精通,指挥得井井有条,那份从容劲儿,一看就是真本事!连咱们乡里那几个见多识广的干事,都吃得赞不绝口,说他的手艺开饭店绝对爆满!”
周晓兰看着爷爷依然有些将信将疑的表情,最后使出了杀手锏,她凑近爷爷,压低声音,带着点神秘和笃定:
“爷爷,您知道最绝的是什么吗?人家用的就是最普通的鱼,最家常的调料,可做出来的味道,就是那么惊艳!感觉……感觉他特别懂怎么把食材本身的‘鲜’和‘香’给逼出来!这本事,我觉得比那些靠名贵调料堆砌的大厨,高明多了!而且他为人也实在,踏实肯干,请他来,绝对错不了!”
周大海听着孙女眉飞色舞、言之凿凿的描述,尤其是听到“清蒸无调味草鱼”、“奶白鱼汤”、“油焖茄子”这些具体的菜式和评价,再看着孙女那发亮的眼睛和回味无穷的表情,他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神中的怀疑慢慢被好奇和一丝希望取代。
他沉默了片刻,端起水杯喝了一口,似乎在消化孙女的话。
半晌,他放下杯子,看着周晓兰,终于松了口,语气带着点迟疑又带着点期待:
“真……真有你说的那么好?连李干事那小子都吃服了?”(李干事的“服气”似乎成了某种奇怪的佐证)
“千真万确!”
周晓兰用力点头,拍着胸脯保证,
“爷爷,您信我一次!要是周振华做的席面不能让您满意,不让宾客们交口称赞,您拿我是问!”
看着孙女如此笃定自信的模样,周大海心中的阴霾终于被驱散了大半。
他脸上露出了今晚第一个舒心的笑容,大手一挥:
“行!就冲我孙女这么力荐,咱就请这个周振华!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弄他一般做的饭,给我尝尝看。我也好心里有个数”
老书记的语气里,已经带上了一丝急切和好奇。
他倒要看看,能让自家眼高于顶的孙女如此推崇的乡野厨子,到底有何等神奇的手艺!
周晓兰见爷爷终于被说服,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带着点小得意的笑容:
“没问题,爷爷!包在我身上!明天就给你拿一盘周振华做的菜给你尝尝。”
她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明天该怎么去找周振华“谈生意”了。想到又能吃到那令人魂牵梦绕的手艺,她的心情也变得无比雀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