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周振华便已起身。昨夜家庭会议通过的兴奋感仍在胸中激荡,让他比往常更早地投入到新一天的规划中。他没有立刻惊动家人,而是先提着工具,独自来到了院子东边那块他早已看好的坡地。
这片地相对独立,地势略高,排水良好,背后靠着一个小土坡,能挡掉不少冬季的西北风。夏日里,则有几棵老树提供荫蔽。地上长着些半人高的杂草和低矮的灌木,确实荒废了些时日,但土质看起来不错。
他拿着早就准备好的长绳和几根削尖了的木棍,开始在地上比划、测量。他的脚步沉稳而精准,目光如炬,脑海中已然勾勒出未来鸡场的清晰蓝图:哪里是坐北朝南、通风透光的鸡舍主体,哪里是可供鸡群白天活动、啄食砂土、晒太阳的运动场,哪里是堆放饲料和工具的小棚子,哪里需要开挖简单的排水沟……
他选定位置,将木棍用力楔入泥土作为标记,然后用长绳连接起来,圈定出大致的范围。绳子围出的区域不小,显示出他虽说着“先小规模试试”,但内心实则是有着长远打算的。
太阳完全升起时,家人也都陆续起来了。看到周振华已经在坡地上忙活开,高大壮第一个嚷嚷着冲过来:“振华!这就开始干啦?怎么不叫我!”他看着地上清晰的标记,摩拳擦掌,满脸兴奋。
“正好,哥,你来帮我把这一片的杂草和灌木先清理掉。”周振华也不客气,递给他一把磨得锃亮的柴刀,“根茎也得尽量刨出来,免得以后又长。”
“好嘞!看我的!”高大壮接过柴刀,朝手心啐了两口唾沫,便如同猛虎下山般扑向那些杂草灌木,唰唰地砍伐起来,力气之大,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高老汉背着手,慢悠悠地踱步过来,仔细查看了周振华用绳子圈出的范围和那几个关键点的木桩,点了点头:“地方选得不错,朝向也好。这鸡舍地基打算怎么弄?是挖浅基还是打桩?”
“爹,我想着,咱们这地方也不算特别潮,鸡舍不用像人住的屋子那么讲究,但地基也得牢固,不然怕不稳当。我打算沿着画出来的线,挖一条浅沟,然后用碎石混着石灰夯实,再砌上砖脚,这样既防潮又结实。”周振华显然早已思考过细节,说得头头是道。
“嗯,在理。”高老汉眼中露出赞许的神色,“石灰窖那边我去说,能便宜些。砖头家里还有些旧的,应该够砌脚了,不够再去邻村收点旧砖。”
“谢谢爹!”周振华心中一暖。
高红梅和高大娘送来了早饭和开水。看着已经开始挥汗如雨的两个男人,高大娘忙道:“先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高红梅则拿出毛巾,递给丈夫和哥哥擦汗,看着初具轮廓的场地,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简单吃完早饭,全家人都动了起来。周振华和高大壮继续清理场地,砍掉的杂草灌木堆到一边晒干,以后可以当柴火。高老汉则去张罗石灰和确认旧砖的数量。高大娘和高红梅忙完家里的活,也过来帮忙将砍下的细小枝条归拢到一起。
清理完地表,接下来就是平整土地。这是一个力气活。坡地并不完全平坦,有些地方需要铲平,有些低洼处则需要填土夯实。周振华和高大壮挥动着铁锹和镐头,汗水很快浸透了他们的衣衫。
“嘿哟!嘿哟!”高大壮喊着号子,将一锹锹泥土甩到低洼处。
周振华则更细致地用耙子将土地耙平,又搬来一个石碾子(原本是碾谷用的),来回滚动,将地面压实。
大黄和小灰灰也来凑热闹,它们在刚刚平整好的土地上跑来跑去,留下密密麻麻的脚印,偶尔还会因为发现一只惊慌失措的蚱蜢而兴奋地扑腾一番,弄得尘土飞扬,倒是平添了几分热闹。
午后的阳光更加炙热,但劳动的热情丝毫未减。地基的浅沟挖好了,高老汉也带着借来的板车,拉回了石灰和足够的旧砖。
接着,周振华开始展示他无师自通的“建筑”才能。他按照心中设计,指挥着高大壮如何拌合石灰、沙土和适量的水做成三合土,如何将砖头浸水后,沿着浅沟一层层、错缝垒砌起来。他则拿着水平尺(自己用透明软管灌水做的简易工具)不断测量,确保砖脚的水平。
高老汉在一旁看着,时不时提点一二,比如砖缝要填满泥浆,转角处要格外注意咬合等等。他惊讶地发现,自己这个女婿,学东西极快,手也极稳,砌出来的砖脚横平竖直,竟十分像样。
砌好砖脚,便是搭建鸡舍的主体框架了。这需要用到木材。周振华早几天就已抽空去后山砍了些合适的杉木和毛竹,已经剥皮晾晒过。
他用锯子、斧头和刨子,熟练地将木材加工成需要的柱、梁、椽。高大壮负责依着他的指示,将粗大的主柱深埋进土里夯实,作为整个鸡舍的支撑。然后架上横梁,再钉上椽子。高大的木质框架逐渐立起,勾勒出鸡舍的基本形态和坡度适宜的屋顶轮廓。
这个过程需要技巧和配合,兄弟俩一个指挥一个出力,默契十足。高老汉则帮着扶稳木材,或者递送工具。女人们忙着准备凉茶和擦汗的毛巾。
框架立起来后,剩下的就是填充墙壁和铺设屋顶。墙壁他们决定采用双层篱笆夹土的方式。先用韧性好的竹片编成篱笆,里外各一层,中间填入混有切碎稻草的黏土,夯实晾干后,既保温隔热,又坚固耐用。屋顶则先铺上一层厚实的防水油毡布,再整齐地覆盖上提前准备好的、干燥的茅草(后来考虑到防火和耐久,周振华还是决定去买了些价格实惠的石棉瓦来代替最初的茅草顶计划),一层压一层,确保下雨绝不会漏水。
同时,鸡舍内部也做了规划。周振华用较细的木料钉制了一排排离地半尺高的栖架,供鸡夜晚休息。又规划好了未来放置产蛋箱的位置,以及通风换气的窗口(还细心地设计了可开关的木窗和钉上防鸟网的纱窗)。
鸡舍主体完工后,便是围绕运动场的围网工程。他们选用的是结实的尼龙渔网(成本相对铁丝网低,且不易伤鸡),用粗长的竹竿作为支柱,深埋固定,然后将渔网紧紧绷直,固定在竹竿上,下方用土压实,防止黄鼠狼等钻入。围网很高,既防止鸡飞出去,也防范外面的天敌。
最后,在运动场的一角,用砖石简单垒了个遮雨棚,下面放置食槽和水槽。还特意挖了一个浅坑,填入干净的细沙和木灰,作为鸡的“沙浴”池,让它们可以自行清洁羽毛,驱除寄生虫。
整个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下过一场小雨,耽误了两天工期;也遇到过挖到顽固石头,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撬出;高大壮还不小心砸到了手指,肿了好几天。但全家人齐心协力,没有抱怨,只有互相鼓劲和欢声笑语。
周振华是整个工程毫无疑问的核心和总工程师,从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思考周密。他的双手磨出了新的水泡,又变成厚茧,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但他眼神中的光芒却日益明亮。
足足忙活了近十天,一个小小的、却功能齐全、结实稳固的养鸡场,终于在这片曾经的荒坡上拔地而起。黄色的土墙,深色的石棉瓦顶,整齐的围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规整,充满了崭新的生机。
一家人站在鸡场外,看着这共同劳动的成果,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虽然疲惫,但成就感满满。
“真好!真像样!”高大娘忍不住赞叹。
“嘿!以后这就是咱家的宝贝疙瘩了!”高大壮叉着腰,得意地说。
高老汉抽着旱烟,满脸皱纹都舒展开来,显然极为满意。
周振华搂着妻子的肩膀,轻声道:“接下来,就该去挑选鸡苗了。”
高红梅靠着他,用力点头,眼中是对未来无限的美好憧憬。
这个由全家人的汗水与智慧凝结而成的小小养鸡场,仿佛已经能看到日后鸡群喧闹、蛋肥鸡壮的兴旺景象了。
这片地相对独立,地势略高,排水良好,背后靠着一个小土坡,能挡掉不少冬季的西北风。夏日里,则有几棵老树提供荫蔽。地上长着些半人高的杂草和低矮的灌木,确实荒废了些时日,但土质看起来不错。
他拿着早就准备好的长绳和几根削尖了的木棍,开始在地上比划、测量。他的脚步沉稳而精准,目光如炬,脑海中已然勾勒出未来鸡场的清晰蓝图:哪里是坐北朝南、通风透光的鸡舍主体,哪里是可供鸡群白天活动、啄食砂土、晒太阳的运动场,哪里是堆放饲料和工具的小棚子,哪里需要开挖简单的排水沟……
他选定位置,将木棍用力楔入泥土作为标记,然后用长绳连接起来,圈定出大致的范围。绳子围出的区域不小,显示出他虽说着“先小规模试试”,但内心实则是有着长远打算的。
太阳完全升起时,家人也都陆续起来了。看到周振华已经在坡地上忙活开,高大壮第一个嚷嚷着冲过来:“振华!这就开始干啦?怎么不叫我!”他看着地上清晰的标记,摩拳擦掌,满脸兴奋。
“正好,哥,你来帮我把这一片的杂草和灌木先清理掉。”周振华也不客气,递给他一把磨得锃亮的柴刀,“根茎也得尽量刨出来,免得以后又长。”
“好嘞!看我的!”高大壮接过柴刀,朝手心啐了两口唾沫,便如同猛虎下山般扑向那些杂草灌木,唰唰地砍伐起来,力气之大,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高老汉背着手,慢悠悠地踱步过来,仔细查看了周振华用绳子圈出的范围和那几个关键点的木桩,点了点头:“地方选得不错,朝向也好。这鸡舍地基打算怎么弄?是挖浅基还是打桩?”
“爹,我想着,咱们这地方也不算特别潮,鸡舍不用像人住的屋子那么讲究,但地基也得牢固,不然怕不稳当。我打算沿着画出来的线,挖一条浅沟,然后用碎石混着石灰夯实,再砌上砖脚,这样既防潮又结实。”周振华显然早已思考过细节,说得头头是道。
“嗯,在理。”高老汉眼中露出赞许的神色,“石灰窖那边我去说,能便宜些。砖头家里还有些旧的,应该够砌脚了,不够再去邻村收点旧砖。”
“谢谢爹!”周振华心中一暖。
高红梅和高大娘送来了早饭和开水。看着已经开始挥汗如雨的两个男人,高大娘忙道:“先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高红梅则拿出毛巾,递给丈夫和哥哥擦汗,看着初具轮廓的场地,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简单吃完早饭,全家人都动了起来。周振华和高大壮继续清理场地,砍掉的杂草灌木堆到一边晒干,以后可以当柴火。高老汉则去张罗石灰和确认旧砖的数量。高大娘和高红梅忙完家里的活,也过来帮忙将砍下的细小枝条归拢到一起。
清理完地表,接下来就是平整土地。这是一个力气活。坡地并不完全平坦,有些地方需要铲平,有些低洼处则需要填土夯实。周振华和高大壮挥动着铁锹和镐头,汗水很快浸透了他们的衣衫。
“嘿哟!嘿哟!”高大壮喊着号子,将一锹锹泥土甩到低洼处。
周振华则更细致地用耙子将土地耙平,又搬来一个石碾子(原本是碾谷用的),来回滚动,将地面压实。
大黄和小灰灰也来凑热闹,它们在刚刚平整好的土地上跑来跑去,留下密密麻麻的脚印,偶尔还会因为发现一只惊慌失措的蚱蜢而兴奋地扑腾一番,弄得尘土飞扬,倒是平添了几分热闹。
午后的阳光更加炙热,但劳动的热情丝毫未减。地基的浅沟挖好了,高老汉也带着借来的板车,拉回了石灰和足够的旧砖。
接着,周振华开始展示他无师自通的“建筑”才能。他按照心中设计,指挥着高大壮如何拌合石灰、沙土和适量的水做成三合土,如何将砖头浸水后,沿着浅沟一层层、错缝垒砌起来。他则拿着水平尺(自己用透明软管灌水做的简易工具)不断测量,确保砖脚的水平。
高老汉在一旁看着,时不时提点一二,比如砖缝要填满泥浆,转角处要格外注意咬合等等。他惊讶地发现,自己这个女婿,学东西极快,手也极稳,砌出来的砖脚横平竖直,竟十分像样。
砌好砖脚,便是搭建鸡舍的主体框架了。这需要用到木材。周振华早几天就已抽空去后山砍了些合适的杉木和毛竹,已经剥皮晾晒过。
他用锯子、斧头和刨子,熟练地将木材加工成需要的柱、梁、椽。高大壮负责依着他的指示,将粗大的主柱深埋进土里夯实,作为整个鸡舍的支撑。然后架上横梁,再钉上椽子。高大的木质框架逐渐立起,勾勒出鸡舍的基本形态和坡度适宜的屋顶轮廓。
这个过程需要技巧和配合,兄弟俩一个指挥一个出力,默契十足。高老汉则帮着扶稳木材,或者递送工具。女人们忙着准备凉茶和擦汗的毛巾。
框架立起来后,剩下的就是填充墙壁和铺设屋顶。墙壁他们决定采用双层篱笆夹土的方式。先用韧性好的竹片编成篱笆,里外各一层,中间填入混有切碎稻草的黏土,夯实晾干后,既保温隔热,又坚固耐用。屋顶则先铺上一层厚实的防水油毡布,再整齐地覆盖上提前准备好的、干燥的茅草(后来考虑到防火和耐久,周振华还是决定去买了些价格实惠的石棉瓦来代替最初的茅草顶计划),一层压一层,确保下雨绝不会漏水。
同时,鸡舍内部也做了规划。周振华用较细的木料钉制了一排排离地半尺高的栖架,供鸡夜晚休息。又规划好了未来放置产蛋箱的位置,以及通风换气的窗口(还细心地设计了可开关的木窗和钉上防鸟网的纱窗)。
鸡舍主体完工后,便是围绕运动场的围网工程。他们选用的是结实的尼龙渔网(成本相对铁丝网低,且不易伤鸡),用粗长的竹竿作为支柱,深埋固定,然后将渔网紧紧绷直,固定在竹竿上,下方用土压实,防止黄鼠狼等钻入。围网很高,既防止鸡飞出去,也防范外面的天敌。
最后,在运动场的一角,用砖石简单垒了个遮雨棚,下面放置食槽和水槽。还特意挖了一个浅坑,填入干净的细沙和木灰,作为鸡的“沙浴”池,让它们可以自行清洁羽毛,驱除寄生虫。
整个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下过一场小雨,耽误了两天工期;也遇到过挖到顽固石头,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撬出;高大壮还不小心砸到了手指,肿了好几天。但全家人齐心协力,没有抱怨,只有互相鼓劲和欢声笑语。
周振华是整个工程毫无疑问的核心和总工程师,从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思考周密。他的双手磨出了新的水泡,又变成厚茧,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但他眼神中的光芒却日益明亮。
足足忙活了近十天,一个小小的、却功能齐全、结实稳固的养鸡场,终于在这片曾经的荒坡上拔地而起。黄色的土墙,深色的石棉瓦顶,整齐的围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规整,充满了崭新的生机。
一家人站在鸡场外,看着这共同劳动的成果,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虽然疲惫,但成就感满满。
“真好!真像样!”高大娘忍不住赞叹。
“嘿!以后这就是咱家的宝贝疙瘩了!”高大壮叉着腰,得意地说。
高老汉抽着旱烟,满脸皱纹都舒展开来,显然极为满意。
周振华搂着妻子的肩膀,轻声道:“接下来,就该去挑选鸡苗了。”
高红梅靠着他,用力点头,眼中是对未来无限的美好憧憬。
这个由全家人的汗水与智慧凝结而成的小小养鸡场,仿佛已经能看到日后鸡群喧闹、蛋肥鸡壮的兴旺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