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洗心洞总渗着些潮气,像陈年的宣纸吸饱了水。玄元靠在洞壁上,指尖无意识地划过白玉岩——这岩石被岁月磨得光滑,映出他的身影:鬓角竟悄添了些霜色,可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像盛着洞顶漏下的天光,连瞳孔里的纹路都清晰可见。一灵独耀的境已能守住片刻,可妄念总像岩缝里的水,防不胜防地渗进来,刚堵上这边,那边又浸出一片湿痕。
这日寅时,晨露还凝在草叶上,玄元刚入静,识海里便闯进来片火海。是三年前见过的那场山火,烈焰舔着松枝,噼啪作响,连空气都带着焦糊味——当时他随尹喜下山采买,亲眼见火舌吞掉半片松林,浓烟遮得日头都成了暗红的球。此刻那火竟烧进识海,火星溅在“一灵”的灵光上,烫得那团光猛地一缩,险些被火舌吞了去。
“念起是病,不续是药。”玄元急中生智,不再去想火有多烈,也不去怕烧着自己,只凝神“看”着那念头像火星般迸起。火海里的焦糊味渐渐淡了,露出底下湿润的泥土——那是山火过后,被雨水润过的新生地,草芽正从焦黑的土里钻出来,嫩得能掐出水。
他忽然懂了:妄念从不是凭空来的,像这山火,烧得再烈,底下也藏着新生的根。
妄念如潮,刚灭了这头,那头又起。有时是丹房的药香,勾得他想起尹喜熬药的身影——师父总在石灶前守着陶罐,竹勺搅得药汁咕嘟作响,蒸汽里混着苍术与当归的味,暖得能化开冬雪。这念头像只小猫,蹭得他神念发痒,差点就顺着香味“走”回丹房。
有时是村落的吆喝,让他记起张屠户家的儿子总光着膀子跑,喊着“卖肉咯”穿过青石板路,木屐敲得地面哒哒响。那吆喝声里裹着清晨的雾,混着油条铺的油烟,竟让他神念一晃,差点跟着那声音“跑”进村落。
甚至有次,竟冒出想学鸟叫的念头。那日山雀在洞顶筑了巢,叽叽喳喳吵得热闹,他神念一动,喉间都跟着发紧,舌尖卷了又卷,差点真发出“啾”的声。这念头像颗野枣,酸溜溜的,藏着对自由的贪——想像山雀那样,翅膀一振就飞,不用守着这洗心洞。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玄元渐渐摸到窍门。妄念刚冒头时,便用那“一灵”的光去照它,像用阳光晒露珠。那光一照,妄念便显了形:
药香的背后,是想念师父掌心的暖——尹喜总用温热的手试药温,指腹的茧蹭过他手背,比药汁更能安神。
吆喝声的底下,是挂着人间的温——张屠户的儿子会给乞丐递肉骨头,木屐声里藏着烟火气的善。
连想学鸟叫的念,都藏着对自由的贪——却忘了自己守着的“一灵”,本就比翅膀更自由。
他不再刻意压制,只让灵光静静照着。照得久了,妄念竟像被晒透的棉絮,渐渐轻了,飘了,最后散在虚白里,连点痕迹都没留。
一日静坐,洞外飘来阵桂花香。那香极浓,像化不开的蜜,勾得他下意识想让阳神出去寻桂树——是村口那株百年桂树开了?还是后山新移的幼苗?枝桠上该缀满金粟般的花了吧,风一吹定像下金雨。念头刚动,灵光忽然亮了亮,像在提醒。
玄元猛地觉出,这“想”里藏着“贪”——贪那花香的浓,贪那寻花的趣,贪那片刻逃离静坐的闲。他定了定神,不去管桂香从哪来,也不去想桂树有多茂,只守着灵光,让香来香去,如风吹过岩。
渐渐的,那香竟不那么浓了。起初像团蜜堵在神念里,后来化作细细的线,缠在灵光边缘,最后竟融进了灵光里,成了淡淡的一味,不扰,不滞。玄元忽然笑了:这桂香,不就像妄念么?你越想抓,它越黏人;你若不管,它反倒成了陪衬。
“心本虚灵不昧。”玄元对着洞壁轻叹。洞壁映出他的影,鬓角的霜色在光里泛着银,眼神却愈发澄澈。原来不是要把心修成顽石,是要让它像琉璃——再烈的光穿过来,都成了剔透的彩,不伤,不碎。
夜深时,山雨敲打着洞顶的岩。起初是疏疏的“滴答”声,后来连成一片,像有人在洞顶抖着湿棉絮。玄元听着雨声,忽然“见”到灵光里浮出句话:“妄心欲动时,即伏之不动;妄心已动时,即制之不动。”
这哪里是“制”,分明是“容”——容它来,容它去,容它如过客,自己如客栈。住了,走了,客栈依旧是空的,梁上的燕巢还在,阶前的青苔还在,只等着下一波客人,或是下一场雨。
他忽然想起尹喜说过的话:“妄念这东西,你跟它较劲,就像跟影子打架,你越跳,它越欢。”当时不懂,此刻方觉精妙。
雨势渐小,洞外传来虫鸣,叽叽啾啾,混着雨滴落进石缝的轻响。玄元的神念彻底松下来,灵光在识海里轻轻浮着,像荷叶上的露。他“看”到那些曾让他心烦的妄念——山火、药香、吆喝、鸟叫,此刻都成了灵光边缘的星子,亮着,却不刺眼。
洗心洞的潮气似乎也淡了,白玉岩上的水痕慢慢收干,映出的影子愈发清晰。玄元抬手,指尖与岩上的影相触,冰凉的触感里,竟藏着一丝温润——那是妄念被照透后,沉淀下的静。
“惺惺破妄,破的从不是妄,是‘怕’。”他对着空无低语,“怕火就被火缠,怕念就被念困。原来容得下,才守得住。”
洞外的桂香又飘了些进来,这一次,玄元的神念没再晃。他甚至“闻”出香里混着的泥土味——那是桂树扎根的土,带着雨后的腥甜。
灵光在识海里轻轻转了转,像在点头。
这日寅时,晨露还凝在草叶上,玄元刚入静,识海里便闯进来片火海。是三年前见过的那场山火,烈焰舔着松枝,噼啪作响,连空气都带着焦糊味——当时他随尹喜下山采买,亲眼见火舌吞掉半片松林,浓烟遮得日头都成了暗红的球。此刻那火竟烧进识海,火星溅在“一灵”的灵光上,烫得那团光猛地一缩,险些被火舌吞了去。
“念起是病,不续是药。”玄元急中生智,不再去想火有多烈,也不去怕烧着自己,只凝神“看”着那念头像火星般迸起。火海里的焦糊味渐渐淡了,露出底下湿润的泥土——那是山火过后,被雨水润过的新生地,草芽正从焦黑的土里钻出来,嫩得能掐出水。
他忽然懂了:妄念从不是凭空来的,像这山火,烧得再烈,底下也藏着新生的根。
妄念如潮,刚灭了这头,那头又起。有时是丹房的药香,勾得他想起尹喜熬药的身影——师父总在石灶前守着陶罐,竹勺搅得药汁咕嘟作响,蒸汽里混着苍术与当归的味,暖得能化开冬雪。这念头像只小猫,蹭得他神念发痒,差点就顺着香味“走”回丹房。
有时是村落的吆喝,让他记起张屠户家的儿子总光着膀子跑,喊着“卖肉咯”穿过青石板路,木屐敲得地面哒哒响。那吆喝声里裹着清晨的雾,混着油条铺的油烟,竟让他神念一晃,差点跟着那声音“跑”进村落。
甚至有次,竟冒出想学鸟叫的念头。那日山雀在洞顶筑了巢,叽叽喳喳吵得热闹,他神念一动,喉间都跟着发紧,舌尖卷了又卷,差点真发出“啾”的声。这念头像颗野枣,酸溜溜的,藏着对自由的贪——想像山雀那样,翅膀一振就飞,不用守着这洗心洞。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玄元渐渐摸到窍门。妄念刚冒头时,便用那“一灵”的光去照它,像用阳光晒露珠。那光一照,妄念便显了形:
药香的背后,是想念师父掌心的暖——尹喜总用温热的手试药温,指腹的茧蹭过他手背,比药汁更能安神。
吆喝声的底下,是挂着人间的温——张屠户的儿子会给乞丐递肉骨头,木屐声里藏着烟火气的善。
连想学鸟叫的念,都藏着对自由的贪——却忘了自己守着的“一灵”,本就比翅膀更自由。
他不再刻意压制,只让灵光静静照着。照得久了,妄念竟像被晒透的棉絮,渐渐轻了,飘了,最后散在虚白里,连点痕迹都没留。
一日静坐,洞外飘来阵桂花香。那香极浓,像化不开的蜜,勾得他下意识想让阳神出去寻桂树——是村口那株百年桂树开了?还是后山新移的幼苗?枝桠上该缀满金粟般的花了吧,风一吹定像下金雨。念头刚动,灵光忽然亮了亮,像在提醒。
玄元猛地觉出,这“想”里藏着“贪”——贪那花香的浓,贪那寻花的趣,贪那片刻逃离静坐的闲。他定了定神,不去管桂香从哪来,也不去想桂树有多茂,只守着灵光,让香来香去,如风吹过岩。
渐渐的,那香竟不那么浓了。起初像团蜜堵在神念里,后来化作细细的线,缠在灵光边缘,最后竟融进了灵光里,成了淡淡的一味,不扰,不滞。玄元忽然笑了:这桂香,不就像妄念么?你越想抓,它越黏人;你若不管,它反倒成了陪衬。
“心本虚灵不昧。”玄元对着洞壁轻叹。洞壁映出他的影,鬓角的霜色在光里泛着银,眼神却愈发澄澈。原来不是要把心修成顽石,是要让它像琉璃——再烈的光穿过来,都成了剔透的彩,不伤,不碎。
夜深时,山雨敲打着洞顶的岩。起初是疏疏的“滴答”声,后来连成一片,像有人在洞顶抖着湿棉絮。玄元听着雨声,忽然“见”到灵光里浮出句话:“妄心欲动时,即伏之不动;妄心已动时,即制之不动。”
这哪里是“制”,分明是“容”——容它来,容它去,容它如过客,自己如客栈。住了,走了,客栈依旧是空的,梁上的燕巢还在,阶前的青苔还在,只等着下一波客人,或是下一场雨。
他忽然想起尹喜说过的话:“妄念这东西,你跟它较劲,就像跟影子打架,你越跳,它越欢。”当时不懂,此刻方觉精妙。
雨势渐小,洞外传来虫鸣,叽叽啾啾,混着雨滴落进石缝的轻响。玄元的神念彻底松下来,灵光在识海里轻轻浮着,像荷叶上的露。他“看”到那些曾让他心烦的妄念——山火、药香、吆喝、鸟叫,此刻都成了灵光边缘的星子,亮着,却不刺眼。
洗心洞的潮气似乎也淡了,白玉岩上的水痕慢慢收干,映出的影子愈发清晰。玄元抬手,指尖与岩上的影相触,冰凉的触感里,竟藏着一丝温润——那是妄念被照透后,沉淀下的静。
“惺惺破妄,破的从不是妄,是‘怕’。”他对着空无低语,“怕火就被火缠,怕念就被念困。原来容得下,才守得住。”
洞外的桂香又飘了些进来,这一次,玄元的神念没再晃。他甚至“闻”出香里混着的泥土味——那是桂树扎根的土,带着雨后的腥甜。
灵光在识海里轻轻转了转,像在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