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风裹着雪籽,像撒盐似的往丹房窗上砸,"沙沙"的声响裹着寒意,从窗缝往里钻。窗纸被打得微微颤,把院中的竹影抖成了模糊的淡墨画。玄元坐在梨木桌边,手里捏着半截蒸山药,是尹喜用灶膛余火煨的,皮剥得干干净净,露出乳白的肉,还冒着点热气。
他咬了一口,山药的粉糯在齿间散开,却没尝出往日的清甜。往日觉得像沾了蜜的口感,此刻竟淡得像嚼着块白蜡,连舌尖的津液都没激出多少。玄元皱了皱眉,把剩下的半截放回青瓷盘里——盘沿还沾着点蒸山药的黏液,亮晶晶的,像层薄霜。
"世味该厌了。"尹喜的声音从灶台那边传来,他正用粗布擦着药罐上的雪,罐沿结着层薄冰,擦过的地方露出深褐色的陶,带着细密的冰裂纹。"阳气满了,就像田里的苗够壮了,不用再施浓肥,淡味反倒养人。"他把擦干净的药罐倒扣在案上,盆底的水珠坠下来,落在青砖上,"嗒"地一声,瞬间冻成了小小的冰粒。
玄元望着盘中的山药,忽然惊觉自己竟没觉得饿。这才想起,从霜降至今已有半月,他每日只在辰时和申时各喝一小碗小米粥,就着半碟腌萝卜,却比往日顿顿饱食更有力气。前日在后山扛那捆晒干的艾草,往日要歇三回才能到丹房,那日竟一气呵成,肩上的勒痕都比往常浅了些。
夜里的变化更明显。往日亥时一过,眼皮就沉得像坠了铅,此刻却常常坐在蒲团上到天明。神念护着黄庭里的金珠,像守着盏不熄的油灯,光转得匀匀的,连带着脑子都清清爽爽,倒比睡过更精神。尹喜说这是"阳气溢了",像水缸满了往外淌,不用靠睡眠补,自个儿就能生劲。
更奇的是身上的味。前日去后山采茯苓,刚钻进松林,就撞见只野鹿。那畜生通身栗红,尾巴像团火,往常见人就蹦着逃窜,那日竟站在三步外,歪着头往他身上嗅,鼻尖几乎要碰到他的衣襟。玄元起初吓了一跳,后来见它眼神温驯,竟大着胆子往前挪了挪,野鹿也没跑,反倒用尾巴轻轻扫着他的裤腿,毛乎乎的,像掸子扫过。
"这是体发异香了。"尹喜正在翻晒茱萸,听见他说这事,笑得眼角堆起褶子,"不是兰花香,也不是桂花香,是阳气透出来的暖香,混着你气脉里的药味,山里的畜生最灵,闻着就知道是好东西,自然亲近。"
玄元将信将疑,回房后往手心呵了口气,果然闻到股淡淡的暖香。像晒了整夏的艾草混着新米的甜,还有点说不清的清苦,是常年泡在药罐边染上的味,混在一起竟格外舒服。他摸了摸衣襟,那里还沾着点野鹿尾巴扫过的毛,细细软软的,像团云絮。
这日雪下得紧,玄元忽然想试试尹喜说的"不冷不热"。他推开丹房门,雪籽打在脸上,像撒了把碎冰,却没往常那般刺骨。试着往雪地里站,脚底板踩着冰碴,起初有点凉,片刻后竟有股暖从涌泉穴往上冒,顺着小腿的气脉往丹田钻,把雪籽都烘化了,在脚边积成小小的水洼,映着他的鞋影。
"怎么样?"尹喜披着件旧棉袄,站在廊下看他,手里拎着个布袋,里面装着晒干的茱萸,红得像串小灯笼。"气脉自己能调了,就像灶膛里的火,旺了能自己减,弱了能自己添,不用再靠棉絮裹着、炭火烤着了。"他把布袋往玄元腰间一系,茱萸的辛香混着身上的暖香漫开来,"这玩意儿辟邪,也助着阳气收束,别让它散得太急。"
玄元摸了摸腰间的布袋,忽然想起去年冬天,他冻得缩在炉边都直哆嗦,手脚生了冻疮,又红又肿,尹喜用辣椒水给他泡了半月才好。如今站在雪地里半个时辰,竟连鼻尖都没红,身上的旧棉袄敞着怀,也不觉得寒,倒像揣了个小炭炉,暖得恰到好处。
夜里静坐时,玄元忽然觉出呼吸慢了。先前一呼一吸间,黄庭里的金珠转两圈,此刻转三圈才换口气,像钟摆被人拨慢了半拍。吸气时,光顺着气脉往里沉,像船进了港;呼气时,光慢慢浮上来,像船出了湾,中间总有片刻的停——那就是尹喜说的"气停"。
气停的刹那,丹房里的动静听得格外清。雪籽打在窗上的"沙沙"声,炉子里炭火偶尔的"噼啪"声,甚至对面床上传来的尹喜的咳嗽声,都像在耳边,却又不扰神,像隔着层薄纱看景,清楚得很,又远得很。
"这是静中气停的兆头。"尹喜的声音从暗处传来,带着点刚醒的沙哑,却藏着笑意,"心像潭水,不晃了,才能照见水底的石。等哪日气停得久了,连自己的心跳都听不见,就离大定不远了。"
玄元没睁眼,只"嗯"了一声。金珠的光在气脉里转得更稳了,像磨盘碾着谷,一圈圈,不疾不徐。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在村口看的磨坊,磨盘转得快了,谷粒就碾不细,转得匀了,粉才白。这气脉里的光,怕是也一样。
雪停时,天已微亮。玄元起身推开窗,院里的竹枝压着层薄雪,像披了件白裘。远处的山头浮在雾里,白得像云。他忽然明白——所谓身异,不是突然长出三头六臂,也不是腾云驾雾的神通,是像果子慢慢熟。青的时候涩,黄的时候酸,等红透了,蒂落时自会掉,不用急,也不用盼。
阳气够了,该来的总会来。就像这雪后的晴天,云散了,光自然就透出来了。
尹喜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两个刚蒸好的窝头,冒着热气。"尝尝?"他递过来一个,"今日加了点栗子面,淡得很,你许是能尝出点味了。"
玄元接过窝头,咬了一口。栗子的粉甜在舌尖散开,淡淡的,却比往日的山药多了点滋味。他望着院中的雪光,忽然觉得,这"身异"原是最平常的事——就像人长大了要换牙,树到了春要发芽,不过是阳气推着往前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腰间的茱萸袋随风轻晃,辛香混着身上的暖香漫开来,像在说:别急,慢慢来,该有的,都会有。
他咬了一口,山药的粉糯在齿间散开,却没尝出往日的清甜。往日觉得像沾了蜜的口感,此刻竟淡得像嚼着块白蜡,连舌尖的津液都没激出多少。玄元皱了皱眉,把剩下的半截放回青瓷盘里——盘沿还沾着点蒸山药的黏液,亮晶晶的,像层薄霜。
"世味该厌了。"尹喜的声音从灶台那边传来,他正用粗布擦着药罐上的雪,罐沿结着层薄冰,擦过的地方露出深褐色的陶,带着细密的冰裂纹。"阳气满了,就像田里的苗够壮了,不用再施浓肥,淡味反倒养人。"他把擦干净的药罐倒扣在案上,盆底的水珠坠下来,落在青砖上,"嗒"地一声,瞬间冻成了小小的冰粒。
玄元望着盘中的山药,忽然惊觉自己竟没觉得饿。这才想起,从霜降至今已有半月,他每日只在辰时和申时各喝一小碗小米粥,就着半碟腌萝卜,却比往日顿顿饱食更有力气。前日在后山扛那捆晒干的艾草,往日要歇三回才能到丹房,那日竟一气呵成,肩上的勒痕都比往常浅了些。
夜里的变化更明显。往日亥时一过,眼皮就沉得像坠了铅,此刻却常常坐在蒲团上到天明。神念护着黄庭里的金珠,像守着盏不熄的油灯,光转得匀匀的,连带着脑子都清清爽爽,倒比睡过更精神。尹喜说这是"阳气溢了",像水缸满了往外淌,不用靠睡眠补,自个儿就能生劲。
更奇的是身上的味。前日去后山采茯苓,刚钻进松林,就撞见只野鹿。那畜生通身栗红,尾巴像团火,往常见人就蹦着逃窜,那日竟站在三步外,歪着头往他身上嗅,鼻尖几乎要碰到他的衣襟。玄元起初吓了一跳,后来见它眼神温驯,竟大着胆子往前挪了挪,野鹿也没跑,反倒用尾巴轻轻扫着他的裤腿,毛乎乎的,像掸子扫过。
"这是体发异香了。"尹喜正在翻晒茱萸,听见他说这事,笑得眼角堆起褶子,"不是兰花香,也不是桂花香,是阳气透出来的暖香,混着你气脉里的药味,山里的畜生最灵,闻着就知道是好东西,自然亲近。"
玄元将信将疑,回房后往手心呵了口气,果然闻到股淡淡的暖香。像晒了整夏的艾草混着新米的甜,还有点说不清的清苦,是常年泡在药罐边染上的味,混在一起竟格外舒服。他摸了摸衣襟,那里还沾着点野鹿尾巴扫过的毛,细细软软的,像团云絮。
这日雪下得紧,玄元忽然想试试尹喜说的"不冷不热"。他推开丹房门,雪籽打在脸上,像撒了把碎冰,却没往常那般刺骨。试着往雪地里站,脚底板踩着冰碴,起初有点凉,片刻后竟有股暖从涌泉穴往上冒,顺着小腿的气脉往丹田钻,把雪籽都烘化了,在脚边积成小小的水洼,映着他的鞋影。
"怎么样?"尹喜披着件旧棉袄,站在廊下看他,手里拎着个布袋,里面装着晒干的茱萸,红得像串小灯笼。"气脉自己能调了,就像灶膛里的火,旺了能自己减,弱了能自己添,不用再靠棉絮裹着、炭火烤着了。"他把布袋往玄元腰间一系,茱萸的辛香混着身上的暖香漫开来,"这玩意儿辟邪,也助着阳气收束,别让它散得太急。"
玄元摸了摸腰间的布袋,忽然想起去年冬天,他冻得缩在炉边都直哆嗦,手脚生了冻疮,又红又肿,尹喜用辣椒水给他泡了半月才好。如今站在雪地里半个时辰,竟连鼻尖都没红,身上的旧棉袄敞着怀,也不觉得寒,倒像揣了个小炭炉,暖得恰到好处。
夜里静坐时,玄元忽然觉出呼吸慢了。先前一呼一吸间,黄庭里的金珠转两圈,此刻转三圈才换口气,像钟摆被人拨慢了半拍。吸气时,光顺着气脉往里沉,像船进了港;呼气时,光慢慢浮上来,像船出了湾,中间总有片刻的停——那就是尹喜说的"气停"。
气停的刹那,丹房里的动静听得格外清。雪籽打在窗上的"沙沙"声,炉子里炭火偶尔的"噼啪"声,甚至对面床上传来的尹喜的咳嗽声,都像在耳边,却又不扰神,像隔着层薄纱看景,清楚得很,又远得很。
"这是静中气停的兆头。"尹喜的声音从暗处传来,带着点刚醒的沙哑,却藏着笑意,"心像潭水,不晃了,才能照见水底的石。等哪日气停得久了,连自己的心跳都听不见,就离大定不远了。"
玄元没睁眼,只"嗯"了一声。金珠的光在气脉里转得更稳了,像磨盘碾着谷,一圈圈,不疾不徐。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在村口看的磨坊,磨盘转得快了,谷粒就碾不细,转得匀了,粉才白。这气脉里的光,怕是也一样。
雪停时,天已微亮。玄元起身推开窗,院里的竹枝压着层薄雪,像披了件白裘。远处的山头浮在雾里,白得像云。他忽然明白——所谓身异,不是突然长出三头六臂,也不是腾云驾雾的神通,是像果子慢慢熟。青的时候涩,黄的时候酸,等红透了,蒂落时自会掉,不用急,也不用盼。
阳气够了,该来的总会来。就像这雪后的晴天,云散了,光自然就透出来了。
尹喜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两个刚蒸好的窝头,冒着热气。"尝尝?"他递过来一个,"今日加了点栗子面,淡得很,你许是能尝出点味了。"
玄元接过窝头,咬了一口。栗子的粉甜在舌尖散开,淡淡的,却比往日的山药多了点滋味。他望着院中的雪光,忽然觉得,这"身异"原是最平常的事——就像人长大了要换牙,树到了春要发芽,不过是阳气推着往前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腰间的茱萸袋随风轻晃,辛香混着身上的暖香漫开来,像在说:别急,慢慢来,该有的,都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