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那日的风里已经带了点暖意,丹房窗台上的迎春花盆里,几簇嫩黄的花骨朵鼓得像缀在枝头的小灯笼,外皮泛着层透亮的光,仿佛下一秒就要炸开。玄元站在丹房中央,神念牵着气脉里的金珠,刚过尾闾穴,指尖还残留着疏通后的轻麻感——那是昨日一点点挖开淤塞后,气脉重新流转的暖意,像初春的溪水,虽浅却鲜活。
金珠顺着脊椎气脉往上走,起初顺畅得让玄元有些意外。过命门时甚至带着点雀跃的光,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踩着气脉壁一路蹦跳,光尾扫过之处,气脉里的滞涩都被轻轻推开,留下淡淡的暖痕。玄元跟着神念往前,心里正松快,忽然觉得金珠猛地一顿,像撞在了堵看不见的墙上。
“嗯?”他凝神细探,才发现气脉到了夹脊关的位置,忽然收窄了大半,原本能容金珠轻松通过的通道,此刻窄得像根被捏扁的竹管,壁上还沾着层灰黑色的滞涩,摸上去冰冰凉凉,像结了层薄冰,细看竟还泛着细碎的裂纹,显是积了多年的老淤。
金珠显然也没料到这关如此棘手,愣了瞬才蓄力往前撞——“咚”的一声闷响,气脉都跟着颤了颤,金珠却被弹回来半尺多远,光都晃得明暗不定,像被打懵了的小兽,委屈地在气脉里打了个转。
玄元皱起眉,这夹脊关他早有耳闻,却没料到淤塞比尾闾重这么多。他试着让神念凝成细探,顺着气脉壁往窄口深处摸,才发现那层灰黑色的滞涩远比看上去厚,表面虽像薄冰,底下却像冻住的泥块,硬邦邦的还带着股陈腐气,显然是常年久坐、姿势僵硬积下的老毛病。他忽然想起自己先前总爱蜷在榻上看书,一下就是大半天,母亲那时总念叨“坐直点,小心背驼了”,原来那时就埋下了淤塞的根。
“夹脊是三关最难处。”尹喜的声音从丹房外传来,他端着盆温水走进来,水汽氤氲里,他的声音也显得润润的,“你常年窝着看书,这里的淤塞早结了层壳,急着撞只会白费力气。”他把水盆放在案上,弯腰时袖角扫过窗台,带得迎春的花骨朵轻轻晃了晃,“人久坐伤脊,就像河床总积着泥沙,时间久了自然堵。别急着过,先看看这淤塞的性子。”
玄元听着,神念却没停,指挥金珠又撞了一次——这次金珠学乖了,没敢用蛮力,而是试着用光尾去扫那层滞涩,想把它们拨开。可滞涩像生了根似的,被扫过的地方只留下道浅浅的白痕,转瞬又合拢了,反而激起更多细碎的灰渣,在气脉里飘来飘去,像被搅浑的泥水。
金珠急了,光都暗了些,竟往后退了退,像是想绕开。玄元无奈地笑了笑,这金珠倒像有了性子,知道硬闯不行就想耍赖。他收了收神念,让金珠在原地打转,自己则仔细“看”那夹脊关的淤塞:靠上半部分的滞涩颜色深些,带着点青黑,像是常年憋气积下的郁气;下半部分偏灰,摸上去更硬,倒像久坐压出来的实淤。
“你看这淤塞,”尹喜不知何时凑了过来,神念跟着玄元的探念一起落在气脉里,“上半部分是郁气结的,得用散法;下半部分是实淤,得慢慢磨。就像洗衣服,油渍和泥垢不能用同一种法子洗。”他指尖沾了点温水,在案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图,“你总窝着时,后背是不是常发紧?那就是淤塞在‘长’,现在想通,就得一点一点‘拆’。”
玄元点点头,试着让神念分成两股:一股化得轻柔,像羽毛似的扫过上半部分的青黑淤塞,慢慢拂去那些细碎的郁气灰渣;另一股则凝成小凿子,对着下半部分的实淤轻轻凿——果然,青黑淤塞被扫过的地方,气脉壁透出点淡淡的粉,像是透进了光;而实淤被凿了几下,虽没碎,边缘却松了点。
金珠见状,也来了劲,光重新亮起来,跟着神念的节奏,用光尾扫扫、用头顶顶,倒像在帮着一起“拆”淤塞。可这夹脊关实在太窄,刚扫开点空隙,旁边的淤塞又往中间挤,像永远填不满的泥坑。金珠忙了半天,累得光都暗了,最后竟往后退了退,缩到尾闾附近不肯再动,连光都蔫蔫的,像是泄了气。
玄元也觉得神念有点乏,这淤塞就像块浸了水的棉絮,看着不大,却沉得很,每动一下都耗力气。他收回神念,看着气脉里还在微微晃动的细碎淤渣,忽然明白急不得。
尹喜端来的温水已经凉了些,他用指尖蘸了点水,抹在迎春花盆的土里:“你看这花骨朵,明明快开了,却还憋着劲,就是在等最暖的那阵春风。”他指了指盆里的根须,“底下的根没扎稳,开了也谢得快。夹脊关就像这花根,淤塞没清干净,强行冲过去,气脉只会更伤。”
玄元望着那盆迎春,花骨朵虽鼓,却稳稳地缀在枝上,一点没急着绽放的意思。他忽然笑了,神念轻轻碰了碰缩在尾闾的金珠:“不急,咱们明日再试。今天先养养神,等攒够了劲,再一点点拆这淤塞。”
金珠似乎听懂了,在尾闾附近转了两圈,光亮了亮,像是应了。玄元站起身,走到窗边,指尖轻轻碰了碰迎春的花骨朵,触感温凉,像极了夹脊关那层淤塞的外皮。
“等你开花时,说不定这关就通了。”他低声对花骨朵说,像是在许愿,又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尹喜在身后收拾着水盆,闻言笑了:“说不定呢。淤塞像冰,诚意像暖阳,等暖意够了,自然就化了。”
暮色漫进丹房时,玄元坐在榻上养气,神念偶尔探向夹脊关,见淤塞没再变厚,心里松了些。金珠在丹田附近慢慢转着,光虽不如先前亮,却透着股踏实的劲。窗外的迎春静静立着,花骨朵依旧鼓着,像在说:别急,好东西都值得等。
这一夜,玄元没再强闯,只让神念像温水似的慢慢润着夹脊关的淤塞,像用指尖轻轻焐着块冰,不求速融,只求一点点化。他忽然懂了,修道有时就像等花开,急不得,得等风来,等水暖,等自己攒够了能推开淤塞的力气,也等淤塞慢慢认了输。
第二天清晨,玄元刚凝神,就见金珠主动往夹脊关飘了飘,光比昨日亮了些。他笑了笑,知道这小家伙也攒着劲呢。迎春的花骨朵好像也鼓得更圆了,透着点要炸开的意思。
“来了。”玄元轻声说,神念跟着金珠往前,这一次,他没让金珠硬撞,而是学着尹喜说的“散法”,让光尾像软毛刷似的,一下下扫着淤塞的边缘,耐心得像在打磨块璞玉。
淤塞依旧顽固,却好像没昨日那么硬了。玄元看着,忽然觉得这夹脊关也没那么可怕了——就像那迟迟不开的迎春花,只要天天照看着,总有炸开金黄的那日。
金珠顺着脊椎气脉往上走,起初顺畅得让玄元有些意外。过命门时甚至带着点雀跃的光,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踩着气脉壁一路蹦跳,光尾扫过之处,气脉里的滞涩都被轻轻推开,留下淡淡的暖痕。玄元跟着神念往前,心里正松快,忽然觉得金珠猛地一顿,像撞在了堵看不见的墙上。
“嗯?”他凝神细探,才发现气脉到了夹脊关的位置,忽然收窄了大半,原本能容金珠轻松通过的通道,此刻窄得像根被捏扁的竹管,壁上还沾着层灰黑色的滞涩,摸上去冰冰凉凉,像结了层薄冰,细看竟还泛着细碎的裂纹,显是积了多年的老淤。
金珠显然也没料到这关如此棘手,愣了瞬才蓄力往前撞——“咚”的一声闷响,气脉都跟着颤了颤,金珠却被弹回来半尺多远,光都晃得明暗不定,像被打懵了的小兽,委屈地在气脉里打了个转。
玄元皱起眉,这夹脊关他早有耳闻,却没料到淤塞比尾闾重这么多。他试着让神念凝成细探,顺着气脉壁往窄口深处摸,才发现那层灰黑色的滞涩远比看上去厚,表面虽像薄冰,底下却像冻住的泥块,硬邦邦的还带着股陈腐气,显然是常年久坐、姿势僵硬积下的老毛病。他忽然想起自己先前总爱蜷在榻上看书,一下就是大半天,母亲那时总念叨“坐直点,小心背驼了”,原来那时就埋下了淤塞的根。
“夹脊是三关最难处。”尹喜的声音从丹房外传来,他端着盆温水走进来,水汽氤氲里,他的声音也显得润润的,“你常年窝着看书,这里的淤塞早结了层壳,急着撞只会白费力气。”他把水盆放在案上,弯腰时袖角扫过窗台,带得迎春的花骨朵轻轻晃了晃,“人久坐伤脊,就像河床总积着泥沙,时间久了自然堵。别急着过,先看看这淤塞的性子。”
玄元听着,神念却没停,指挥金珠又撞了一次——这次金珠学乖了,没敢用蛮力,而是试着用光尾去扫那层滞涩,想把它们拨开。可滞涩像生了根似的,被扫过的地方只留下道浅浅的白痕,转瞬又合拢了,反而激起更多细碎的灰渣,在气脉里飘来飘去,像被搅浑的泥水。
金珠急了,光都暗了些,竟往后退了退,像是想绕开。玄元无奈地笑了笑,这金珠倒像有了性子,知道硬闯不行就想耍赖。他收了收神念,让金珠在原地打转,自己则仔细“看”那夹脊关的淤塞:靠上半部分的滞涩颜色深些,带着点青黑,像是常年憋气积下的郁气;下半部分偏灰,摸上去更硬,倒像久坐压出来的实淤。
“你看这淤塞,”尹喜不知何时凑了过来,神念跟着玄元的探念一起落在气脉里,“上半部分是郁气结的,得用散法;下半部分是实淤,得慢慢磨。就像洗衣服,油渍和泥垢不能用同一种法子洗。”他指尖沾了点温水,在案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图,“你总窝着时,后背是不是常发紧?那就是淤塞在‘长’,现在想通,就得一点一点‘拆’。”
玄元点点头,试着让神念分成两股:一股化得轻柔,像羽毛似的扫过上半部分的青黑淤塞,慢慢拂去那些细碎的郁气灰渣;另一股则凝成小凿子,对着下半部分的实淤轻轻凿——果然,青黑淤塞被扫过的地方,气脉壁透出点淡淡的粉,像是透进了光;而实淤被凿了几下,虽没碎,边缘却松了点。
金珠见状,也来了劲,光重新亮起来,跟着神念的节奏,用光尾扫扫、用头顶顶,倒像在帮着一起“拆”淤塞。可这夹脊关实在太窄,刚扫开点空隙,旁边的淤塞又往中间挤,像永远填不满的泥坑。金珠忙了半天,累得光都暗了,最后竟往后退了退,缩到尾闾附近不肯再动,连光都蔫蔫的,像是泄了气。
玄元也觉得神念有点乏,这淤塞就像块浸了水的棉絮,看着不大,却沉得很,每动一下都耗力气。他收回神念,看着气脉里还在微微晃动的细碎淤渣,忽然明白急不得。
尹喜端来的温水已经凉了些,他用指尖蘸了点水,抹在迎春花盆的土里:“你看这花骨朵,明明快开了,却还憋着劲,就是在等最暖的那阵春风。”他指了指盆里的根须,“底下的根没扎稳,开了也谢得快。夹脊关就像这花根,淤塞没清干净,强行冲过去,气脉只会更伤。”
玄元望着那盆迎春,花骨朵虽鼓,却稳稳地缀在枝上,一点没急着绽放的意思。他忽然笑了,神念轻轻碰了碰缩在尾闾的金珠:“不急,咱们明日再试。今天先养养神,等攒够了劲,再一点点拆这淤塞。”
金珠似乎听懂了,在尾闾附近转了两圈,光亮了亮,像是应了。玄元站起身,走到窗边,指尖轻轻碰了碰迎春的花骨朵,触感温凉,像极了夹脊关那层淤塞的外皮。
“等你开花时,说不定这关就通了。”他低声对花骨朵说,像是在许愿,又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尹喜在身后收拾着水盆,闻言笑了:“说不定呢。淤塞像冰,诚意像暖阳,等暖意够了,自然就化了。”
暮色漫进丹房时,玄元坐在榻上养气,神念偶尔探向夹脊关,见淤塞没再变厚,心里松了些。金珠在丹田附近慢慢转着,光虽不如先前亮,却透着股踏实的劲。窗外的迎春静静立着,花骨朵依旧鼓着,像在说:别急,好东西都值得等。
这一夜,玄元没再强闯,只让神念像温水似的慢慢润着夹脊关的淤塞,像用指尖轻轻焐着块冰,不求速融,只求一点点化。他忽然懂了,修道有时就像等花开,急不得,得等风来,等水暖,等自己攒够了能推开淤塞的力气,也等淤塞慢慢认了输。
第二天清晨,玄元刚凝神,就见金珠主动往夹脊关飘了飘,光比昨日亮了些。他笑了笑,知道这小家伙也攒着劲呢。迎春的花骨朵好像也鼓得更圆了,透着点要炸开的意思。
“来了。”玄元轻声说,神念跟着金珠往前,这一次,他没让金珠硬撞,而是学着尹喜说的“散法”,让光尾像软毛刷似的,一下下扫着淤塞的边缘,耐心得像在打磨块璞玉。
淤塞依旧顽固,却好像没昨日那么硬了。玄元看着,忽然觉得这夹脊关也没那么可怕了——就像那迟迟不开的迎春花,只要天天照看着,总有炸开金黄的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