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的牙口异常好,张瀚阁再怎么问都没问出来林海打算干嘛。
晚上睡觉张瀚阁跟林海一个屋,家里房子虽多,可人也多。
三个家丁睡客房,这待遇比在张家都要好的多。
张瀚阁关上房门,拴上门栓后,对林海招了招手说道:“臭小子,过来”。
林海拿起保温壶倒了一碗热水放在张瀚阁面前,然后问道:“干嘛”?
张瀚阁盯着保温壶看了看,好奇的问道:“你这是什么玩意”?
大离皇朝没有保温壶,想喝热水都是现烧的。
林海指了指保温壶说道:“装热水用的,能保温,冬天差不多能保证烧好的热水三四个时辰不凉,夏天的保温时间更长”。
张瀚阁略微一思索,而后不屑的撇了撇嘴说道:“弄这玩意有什么用?大户人家用不上,百姓家里用不起,纯属摆设”。
张瀚阁这话说的没错,大户人家有客来都是现烧热水,灶台在白天就没熄过火。
普通百姓家里谁能喝得起热水啊,哪怕是寒冬腊月也喝凉水。
对普通百姓来说,柴火也是金贵的东西,只能做饭用,浪费不得,即使家里来了客人,也得跟着一起喝凉水。
林海解释道:“二叔,县城的大户人家是用不上,可这马上又要到踏春的时候了,到时候这东西可有大用啊!
你想想,别的人踏春渴了的时候,要吭哧吭哧的烧热水泡茶,你直接拎着这宝贝倒出来一壶热水,还不得羡慕死他们。
你想喝热水,随时随地都能喝,他们却只能先选好避风港,再费劲的点燃木炭,烧半天水才能喝一口热茶。
你坐在一边品着茶,看他们跟猴子似的一通忙活,这不比踏春有趣多了”。
张瀚阁听的双眼放光,禁不住幻想着今年踏春的场景。
不能想,越想越开心,越想越期待。
“好小子,没想到你这鬼主意还挺多的,不错,不错,这保温壶我要了,赶明你自己再弄一个”。
说着话,张瀚阁就把笨重的保温壶拉到自己身前,仔细研究起来。
林海弄得这个保温壶在形状上跟前世的保温壶很像,就是保温内胆差了十万八千里。
保温壶最里面是一个陶罐,然后就是一层起到保温作用的破布混合揉软后的麦秆作为填充物,最外面则是林正华编织的藤壶。
其实具有保温作用最好的填充物是棉花,可惜棉花太贵了,林海舍不得用。
最后只能选择用随处可见的麦秆加上破布头作为填充物,从而大大降低成本。
这种保温壶笨重不说,看起来也不甚美观。
张瀚阁仔细研究了一番,对林海问道:“你这保温壶里面的陶罐是在哪买的?我在县城里没见过啊”!
林海解释道:“我自己烧的”。
张瀚阁闻言惊讶的看着林海,问道:“你还会烧制陶罐”?
烧制陶罐非常费柴火,林海全家去年一个冬天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除了下雪天之外,其余时间几乎天天进山砍柴。
林海点了点头说道:“烧制陶罐不难,只要能控制住火候就行。二叔,你看这保温壶卖多少两银子合适”?
张瀚阁看了一眼保温壶,又拿起来掂了掂,摇头说道:“太笨重了,显得不够雅观。你这制作一个保温壶的成本是多少,多久能制作出来一个”?
林海指着保温壶说道:“这个属于残次品,在外形上不够雅观,有用绸布包裹更好看的没有拿出来,都在我阿爷的房间里放着呢。
算上人力物力,制作成本一个差不多要五钱银子。只要销量好,也可以批量生产,现在每天能制作出来十来个吧!
家里就我阿爷有编织藤壶的手艺,全靠他一人忙活。
要是把村里会编织手艺的老人聚集起来,每天至少能制作出来六七十个保温壶”。
张瀚阁摩挲着下巴,思考着林海说的话,过了好一会才开口说道:“我看就定二两银子一个,物以稀为贵,这东西还没在市面上出现过。
大家买去也能图个稀奇,用一段时间后,我估计就不怎么稀罕了,弄不巧还会有仿制的”。
林海闻言点头说道:“嗯,二叔说的没错,那就二十两银子一个,我想……”。
“多少”?
张瀚阁直接打断林海的话,不可置信的问道:“你说多少两?二十两?你打算抢钱啊”?
林海笑眯眯的摆手说道:“二叔,稍安勿躁。你刚才不是说物以稀为贵嘛!这东西又没在市面上出现过,价格多少还不是我们说了算”。
张瀚阁不满的说道:“那你也不能定这么高的价格啊!你定的价格这么高,人家都不买有什么用?你自己干看着啊”!
“浅了,浅了”,林海伸出食指冲张瀚阁摇了摇,唇角带笑的说道:“二叔,这是定价,又不是售价,这不是一回事。
你看啊,你以前读书同窗知道你在卖这些宝贝,想找你买一个,你卖不卖?你卖的话要不要给人家几分薄面,给人家打个折啥的。
标价二十两,友情价十五两,给了你同窗五两银子的薄面,你说你同窗会不会念你一个好?
跟你合作的生意伙伴,知道你在卖这些宝贝,也想找你采买一些,你卖不卖?再给他来个朋友价,十六两,留给他四两银子的利润,你说这钱他赚不赚”?
“嗯~嗯~”,听着林海的话,张瀚阁深以为然的点着头,仍是带着疑惑的问道:“你这分析的是不错,问题是现在没人知道你有这东西。
而且你这东西一看就很廉价,你想要卖到二十两一个,人家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买这玩意。
即使别人想买,也不会花这么高的价格,来买这么一个鸡肋的东西。就踏春的时候用一下,踏春过后真没几个人用的上这玩意”。
“浅了,又浅了”,林海再次伸出食指冲张瀚阁摇了摇,说道:“二叔,做生意不能循规蹈矩,你得要创新,要善于营销,善于包装,善于引领潮流。
现在用的保温壶内胆是陶罐,你完全可以找一家民窑瓷器厂,在他那里按照这种陶罐造型定制一批瓷罐。
到时候以瓷罐为内胆,再用丝绸加棉花作为填充物,外胆以竹丝编制,再以金银玉石作为装饰物美化外观。
这种保温壶即使卖给岱山府的大人物,价格肯定低不了,你往高了要,越贵越好。
价格越贵,那些大人物买了这种保温壶,才越能拿得出手……”。
接下来林海给张瀚阁一通分析规划,听的张瀚阁连连拍案称奇。
两人聊到后半夜,林海这才口干舌燥的停了下来。
张瀚阁忍不住赞叹道:“太绝了,你小子真是天生的奸商啊”!
林海不满的冲张瀚阁翻了个白眼,说道:“二叔,咋说话呢!我这是引领时代潮流,说谁奸商呢?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就是一小娃娃,屁事不懂,您老才是卖货的东家,别人看到的也是您老人家”。
张瀚阁问道:“你不打算站到台前?这可是出风头的好机会”。
林海下巴一昂,神气的说道:“我是读书人,岂能沾染这些铜臭味”。
士农工商,商排在最末位,大离皇朝官场上的人也大都看不起商人。
读书人的家里可以有人经商,但读书人不得经商,省的沾染一身铜臭味。
读书人若是经商,几乎等同于自断仕途。
这虽然没有写进大离皇朝的律法里面,却是大家默认的潜规则。
更何况林海不过是平民百姓出身,他做这种生意就像是小儿持金过市,一不小心就会被人连骨带渣的吞下去。
张家作为地方乡绅,在青石县这一亩三分地上,各方都要卖给张家几分薄面,做这种生意最为适合。
林海背靠大树好乘凉,反正张家不会亏待他。
晚上睡觉张瀚阁跟林海一个屋,家里房子虽多,可人也多。
三个家丁睡客房,这待遇比在张家都要好的多。
张瀚阁关上房门,拴上门栓后,对林海招了招手说道:“臭小子,过来”。
林海拿起保温壶倒了一碗热水放在张瀚阁面前,然后问道:“干嘛”?
张瀚阁盯着保温壶看了看,好奇的问道:“你这是什么玩意”?
大离皇朝没有保温壶,想喝热水都是现烧的。
林海指了指保温壶说道:“装热水用的,能保温,冬天差不多能保证烧好的热水三四个时辰不凉,夏天的保温时间更长”。
张瀚阁略微一思索,而后不屑的撇了撇嘴说道:“弄这玩意有什么用?大户人家用不上,百姓家里用不起,纯属摆设”。
张瀚阁这话说的没错,大户人家有客来都是现烧热水,灶台在白天就没熄过火。
普通百姓家里谁能喝得起热水啊,哪怕是寒冬腊月也喝凉水。
对普通百姓来说,柴火也是金贵的东西,只能做饭用,浪费不得,即使家里来了客人,也得跟着一起喝凉水。
林海解释道:“二叔,县城的大户人家是用不上,可这马上又要到踏春的时候了,到时候这东西可有大用啊!
你想想,别的人踏春渴了的时候,要吭哧吭哧的烧热水泡茶,你直接拎着这宝贝倒出来一壶热水,还不得羡慕死他们。
你想喝热水,随时随地都能喝,他们却只能先选好避风港,再费劲的点燃木炭,烧半天水才能喝一口热茶。
你坐在一边品着茶,看他们跟猴子似的一通忙活,这不比踏春有趣多了”。
张瀚阁听的双眼放光,禁不住幻想着今年踏春的场景。
不能想,越想越开心,越想越期待。
“好小子,没想到你这鬼主意还挺多的,不错,不错,这保温壶我要了,赶明你自己再弄一个”。
说着话,张瀚阁就把笨重的保温壶拉到自己身前,仔细研究起来。
林海弄得这个保温壶在形状上跟前世的保温壶很像,就是保温内胆差了十万八千里。
保温壶最里面是一个陶罐,然后就是一层起到保温作用的破布混合揉软后的麦秆作为填充物,最外面则是林正华编织的藤壶。
其实具有保温作用最好的填充物是棉花,可惜棉花太贵了,林海舍不得用。
最后只能选择用随处可见的麦秆加上破布头作为填充物,从而大大降低成本。
这种保温壶笨重不说,看起来也不甚美观。
张瀚阁仔细研究了一番,对林海问道:“你这保温壶里面的陶罐是在哪买的?我在县城里没见过啊”!
林海解释道:“我自己烧的”。
张瀚阁闻言惊讶的看着林海,问道:“你还会烧制陶罐”?
烧制陶罐非常费柴火,林海全家去年一个冬天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除了下雪天之外,其余时间几乎天天进山砍柴。
林海点了点头说道:“烧制陶罐不难,只要能控制住火候就行。二叔,你看这保温壶卖多少两银子合适”?
张瀚阁看了一眼保温壶,又拿起来掂了掂,摇头说道:“太笨重了,显得不够雅观。你这制作一个保温壶的成本是多少,多久能制作出来一个”?
林海指着保温壶说道:“这个属于残次品,在外形上不够雅观,有用绸布包裹更好看的没有拿出来,都在我阿爷的房间里放着呢。
算上人力物力,制作成本一个差不多要五钱银子。只要销量好,也可以批量生产,现在每天能制作出来十来个吧!
家里就我阿爷有编织藤壶的手艺,全靠他一人忙活。
要是把村里会编织手艺的老人聚集起来,每天至少能制作出来六七十个保温壶”。
张瀚阁摩挲着下巴,思考着林海说的话,过了好一会才开口说道:“我看就定二两银子一个,物以稀为贵,这东西还没在市面上出现过。
大家买去也能图个稀奇,用一段时间后,我估计就不怎么稀罕了,弄不巧还会有仿制的”。
林海闻言点头说道:“嗯,二叔说的没错,那就二十两银子一个,我想……”。
“多少”?
张瀚阁直接打断林海的话,不可置信的问道:“你说多少两?二十两?你打算抢钱啊”?
林海笑眯眯的摆手说道:“二叔,稍安勿躁。你刚才不是说物以稀为贵嘛!这东西又没在市面上出现过,价格多少还不是我们说了算”。
张瀚阁不满的说道:“那你也不能定这么高的价格啊!你定的价格这么高,人家都不买有什么用?你自己干看着啊”!
“浅了,浅了”,林海伸出食指冲张瀚阁摇了摇,唇角带笑的说道:“二叔,这是定价,又不是售价,这不是一回事。
你看啊,你以前读书同窗知道你在卖这些宝贝,想找你买一个,你卖不卖?你卖的话要不要给人家几分薄面,给人家打个折啥的。
标价二十两,友情价十五两,给了你同窗五两银子的薄面,你说你同窗会不会念你一个好?
跟你合作的生意伙伴,知道你在卖这些宝贝,也想找你采买一些,你卖不卖?再给他来个朋友价,十六两,留给他四两银子的利润,你说这钱他赚不赚”?
“嗯~嗯~”,听着林海的话,张瀚阁深以为然的点着头,仍是带着疑惑的问道:“你这分析的是不错,问题是现在没人知道你有这东西。
而且你这东西一看就很廉价,你想要卖到二十两一个,人家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买这玩意。
即使别人想买,也不会花这么高的价格,来买这么一个鸡肋的东西。就踏春的时候用一下,踏春过后真没几个人用的上这玩意”。
“浅了,又浅了”,林海再次伸出食指冲张瀚阁摇了摇,说道:“二叔,做生意不能循规蹈矩,你得要创新,要善于营销,善于包装,善于引领潮流。
现在用的保温壶内胆是陶罐,你完全可以找一家民窑瓷器厂,在他那里按照这种陶罐造型定制一批瓷罐。
到时候以瓷罐为内胆,再用丝绸加棉花作为填充物,外胆以竹丝编制,再以金银玉石作为装饰物美化外观。
这种保温壶即使卖给岱山府的大人物,价格肯定低不了,你往高了要,越贵越好。
价格越贵,那些大人物买了这种保温壶,才越能拿得出手……”。
接下来林海给张瀚阁一通分析规划,听的张瀚阁连连拍案称奇。
两人聊到后半夜,林海这才口干舌燥的停了下来。
张瀚阁忍不住赞叹道:“太绝了,你小子真是天生的奸商啊”!
林海不满的冲张瀚阁翻了个白眼,说道:“二叔,咋说话呢!我这是引领时代潮流,说谁奸商呢?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就是一小娃娃,屁事不懂,您老才是卖货的东家,别人看到的也是您老人家”。
张瀚阁问道:“你不打算站到台前?这可是出风头的好机会”。
林海下巴一昂,神气的说道:“我是读书人,岂能沾染这些铜臭味”。
士农工商,商排在最末位,大离皇朝官场上的人也大都看不起商人。
读书人的家里可以有人经商,但读书人不得经商,省的沾染一身铜臭味。
读书人若是经商,几乎等同于自断仕途。
这虽然没有写进大离皇朝的律法里面,却是大家默认的潜规则。
更何况林海不过是平民百姓出身,他做这种生意就像是小儿持金过市,一不小心就会被人连骨带渣的吞下去。
张家作为地方乡绅,在青石县这一亩三分地上,各方都要卖给张家几分薄面,做这种生意最为适合。
林海背靠大树好乘凉,反正张家不会亏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