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注意我群素质-《李言李语》

  我自东边来,将往西边去,恰如太阳每日升于东山而隐于西岭。

  东边的山峦沉稳如哲人垂思,西边的河流奔涌似少年意气。

  我们这群人,被无形的丝线系于一隅,如溪流汇入名唤“群”的深潭。

  群,数百人甚至上千人杂然共处,俨然缩微的人间巷陌。

  坊间百态,群中尽有;世相纷纭,群中尽显。

  据说西安地面,数万群如星罗棋布,吞吐着无数喧嚣的昼夜。群既如海,人便似水珠,难免清浊相混:谈理想的、诉衷肠的,骗财的、猎色的,如各色鱼虾沉浮其中。

  更有那沉默的大多数,如河底静卧的卵石,寂寥地沉在屏幕的光影里——大约真是因了尘世的无聊,才遁入这虚拟的江湖。

  群之设也,初衷各异。

  有图为聚饮之便,有旨在交心会友,更有专为牵线搭桥者。吾辈之群,虽未敢自诩必以文会友,然清流雅韵、寄意骋怀的旨趣,总如暗河潜行于众人心田。可文可骚,可圈可点,媚眼若有人接,香吻若有人喜,俱是千年人情练达的余温,亦是群中一点活色生香的气息。

  然而人间史册,何尝不是一页页血色斑驳?

  自从人类匍匐于大地,征伐与哀嚎便不曾止歇。群虽微末,亦盼一方安宁净土。

  奈何近日,和谐之声竟屡被撕裂。粗言秽语,市井久已不闻的污浊之词,竟如陈年沉渣般在群中翻腾涌起。

  破口谩骂,人身攻讦,字字如针,刺得人心痛楚。多年未见的戾气,竟在方寸之地借尸还魂,怎不令人扼腕长叹?

  有人于此,既无生趣幽默之能,又乏容人玩笑之量,长月不置一词,偏要悬名群中——其名若金玉,挂于自家粉壁朝暮相对岂不更妙?

  即便不肯退去,心有郁结,何不效古人“私室相诟”?纵然骂得天地昏黑,也不至污了众人耳目。

  如今偏在群中如入无人之境,莫非视此间为自家茅厕?这熙熙攘攘的市集,难道不该稍存体面?

  欲逐此辈于千里之外,又惧担流放之苛名;思送其至广寒月宫,又忧其孤寂难耐,反将一腔怨毒化做天上奔涌的黄河,永无休止地倒灌入我们耳中——那清净二字,岂非成了镜花水月?

  花犹知痛,草亦含情。既然不能挥剑斩乱麻,不如暂且留此等人物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只是,请莫忘了无怨尤女士时常温言提醒的:“注意我群素质。”

  此六字如古寺晨钟,虽轻犹重。素质非铁律,乃心之契约。

  群如长河,泥沙俱下本是常理,然而清流之可贵,正在于它懂得沉淀与自净。戾气与污言终究是浮沫,唯有沉静温厚的河床,能涵养如玉的卵石与悠游的锦鳞。

  我们这群人,终究不过是浩荡江河里偶然相遇的一捧水。

  有缘共行一程,与其任凭渣滓翻腾搅浑了水流,不如各自拂拭心镜,映照出彼此清澈的倒影。

  河底的石头万年不语,却以温润的肌理启示我们:唯有沉淀下粗粝的沙砾,水流才能映照云天,显出那真正澄澈的质地。

  群河汤汤,愿载雅言清谈,不纳污言秽浪——此非苛求,实为同舟者共护一水之清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