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安了,所以我不回来了-《李言李语》

  唯有白砚抚刀大笑,策马出京,投身江湖。

  他在酒肆题壁一首:

  “昔日执戈平乱世,今朝仗刀护书声。

  莫问将军归何处?人间处处有识灯。”

  数年之后,西域商旅带回奇闻:

  北漠雪原出现一座无名书院,门匾刻着两个字——“安了”。

  无人知其主是谁,但每年冬至,书院都会放出千盏河灯,每盏灯下压着一张纸条,写着当朝官员的心理弱点与应对策略。

  这些灯顺流而下,漂入中原各大水系,被人拾起、研读、实践。

  有人称其为“幽灵谏言”,也有人奉为“智者遗音”。

  而在大靖帝宫深处,萧玦独坐乾元殿,翻开最后一册《识学札记》,扉页赫然是苏识穿越初期所写的一句话:

  “所有角色都有bug,关键是找到他们的剧情逻辑。”

  他合上书,低语:“你们都走了,可你们留下的东西,正在改变这个世界。”

  窗外春雷初动,新芽破土。冬至清晨,京城突降大雪。

  鹅毛般的雪片自铅灰色天幕倾泻而下,顷刻间覆了宫墙、压弯了枯枝。

  整座皇城如被裹进一方素帛之中,寂静得近乎虚幻。

  唯有太极殿前那一排红灯笼,在风雪中摇曳出微弱的光晕,像是不肯熄灭的执念。

  萧玦披衣起身,未唤内侍,独自推门而出。

  寒气扑面,他却仿佛不觉冷,只抬眼望向宫苑深处——那一片曾属于尚宫局的方向。

  他登上了观星台。

  这里是宫中最高处,昔日专供钦天监观测天象,如今早已荒置。

  铁栏锈蚀,石阶结冰,但他一步步踏上去,脚步沉稳如刀刻。

  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刺骨却不痛。

  他的目光掠过重重屋脊,忽然顿住。

  宫墙内外,不知何时已悄然出现无数空碗。

  粗瓷的、陶制的、甚至有木碗竹器,摆放在门槛前、窗台边、街角石墩上,朝向各不相同,却无一例外地向上承接落雪。

  有的碗里积了半盏白,有的已被雪填满,边缘凝着细小的冰晶。

  没有人声喧哗,没有旗帜招展,但这无声的仪式比任何诏书都更撼动人心。

  他知道这是什么。

  “识灯”未燃,人心已亮。

  那些曾被权贵视作蝼蚁的百姓,如今正用最朴素的方式回应那场思想的燎原之火。

  一碗雪,是一份觉醒;一次静默的守候,是对“看透真相”的致敬。

  他们不再等待救世主,而是学会了自己破局。

  萧玦立于风雪中,指尖微微发颤。

  记忆如雪崩般涌来——那个瘦弱的身影伏在烛火下疾书,眉心紧锁,笔走龙蛇。

  她那时还不叫小荷,只是尚宫局里一个不起眼的掌事姑姑,连名字都不会被记入宫籍。

  可她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在悄然改写着这个王朝的命运轨迹。

  “所有角色都有漏洞,关键是找到他们的剧情逻辑。”

  他曾嗤之以鼻,如今却将其奉为治国铁律。

  他转身走入偏殿,取来笔墨,在起居注最后一页缓缓落笔:

  “她从未教我们如何开始,因为她一直在教我们如何结束。”

  墨迹未干,他合卷,亲手掷入炭盆。

  火焰猛地腾起,吞噬了纸页上的帝王言行、朝堂争锋、权谋算计。

  那团火映在他眸中,像一场落幕的祭礼,也像一次重生的序章。

  就在此时,窗外传来扫雪声。

  一名小太监握着竹帚,一边清扫廊下积雪,一边哼着一支不成调的童谣:

  “别找识夫人,她忙着……”

  歌声随风飘散,没人接下一句,仿佛这世间本就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