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鼓响,西山别院外的松林如墨般浓稠。
白砚一挥手,禁军如影随形,无声围拢。
五名黑衣人刚踏入偏堂,尚未点灯,便已被铁桶合围。
没有打斗,没有嘶喊,只有兵刃出鞘时那一声冷冽的轻鸣,划破死寂。
老道士被押进来时,须发凌乱,眼中却燃着诡异的光。
他怀中那半块残符,边缘锯齿分明,与静心铜铃内刻纹路严丝合缝——苏识一眼认出,那是“门”之信物的另一半。
她站在影阁偏堂门口,素衣如雪,眸光沉静得像一口古井。
“不加刑具。”她淡淡下令,“设‘问心宴’。”
众人微怔。
五张蒲团按五行方位摆开,桌上空无一物,唯有一杯清水、一面铜镜、一支未蘸墨的毛笔。
烛火摇曳,映在铜镜上,竟似浮起层层涟漪。
“今夜不审口供。”苏识缓步走入中央,声音不高,却字字入耳,“只请诸位,照照自己。”
没有人笑。那种寂静,反而更令人脊背发凉。
柳绿悄然点燃熏香。
青烟袅袅升起,带着一丝苦涩腥甜的气息,那是“忆苦引”——取自南疆忘川花蕊,能扰动潜意识深处的记忆锁链,将压抑已久的愧疚、悔恨无限放大。
与此同时,隔壁乐坊传来《安魂曲》的旋律,缓慢、扭曲,仿佛从地底爬出的呜咽。
偶尔夹杂一声孩童啼哭,忽远忽近,似梦非梦。
时间一点点流逝。
起初,五人都低垂着眼,神情麻木。
可随着香气弥漫,曲调渐深,有人开始轻微颤抖。
老道士最先动了。
他的手指抠进掌心,指甲泛白,嘴唇喃喃,像是在念咒,又像是在忏悔。
然后是那个年轻的黑衣人,跪坐于东位,额角渗出冷汗,眼神涣散,仿佛看见了什么不可言说之景。
突然——
“砰!”
老道士猛地拍案而起,枯指直指对面青年,声音嘶哑如裂帛:“你娘死时还在喊‘别烧我’!你如今却要帮他们开门?!”
满堂骤然一静。
青年浑身剧震,脸色瞬间惨白如纸,继而涨红如血,仰头怒吼:“你说过只要做完这一次,就能超度她!你说过的!是你骗我入‘守棺人’,是你让我剜母骨、焚母尸来祭符!现在你倒问我为何要开门?!”
他双目赤红,泪水混着冷汗滚落:“我只想让她安息……我只想让她闭嘴……每天夜里,她都在火里哭啊!”
老道士踉跄后退,颤声道:“那是代价……谁让你家先祖贪图权势,自愿签下血契?九大家族轮值守门,以亲族之魂饲‘门’,换取一族百年荣华!你不做,自有别人做!”
“所以你们就用皇帝的命去换?”另一名中年妇人忽然冷笑开口,“现任龙气纯正,一旦被引入烬心殿地底,春分之时阳气最弱,阴魂最盛,第九任宿主便会借其精魄重生——这就是你们所谓的‘九魂归位’?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一旦‘门’重开,天地逆转,阴阳倒流,这世间还有谁能活?!”
“活?”老道士狞笑,“我们早就不算活人了。每一代‘守棺人’,生来即死,心已葬于碑下。我们所求,不过是让祖先的执念完成,让那扇门后的存在归来……那是神,是始源,是超越生死的存在!”
“疯子!”年轻男子崩溃大叫,“你们全都是疯子!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门’,毁掉整个王朝?!萧玦根本不知道他自己是谁的容器,你们竟然想把他当祭品?!”
苏识站在阴影边缘,静静听着。
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钥匙,缓缓插入她心中早已绘制好的逻辑链条。
原来如此。
“守棺人”并非一人,而是九大家族世代承袭的秘密职司,以血脉为引,以至亲之魂为饵,维系“门”的封印,同时换取家族权势绵延。
而真正的目的,并非守护,而是等待——等第九任宿主残魂觉醒,借真龙之气重启“门”。
而皇帝萧玦……正是那个注定被选中的容器。
她的指尖微微收紧。
但脸上依旧波澜不惊。
她没有打断,也没有追问。只是轻轻抬手,示意柳绿继续记录。
黄绢铺展于侧案,墨迹悄然浮现,一字一句,如实抄录。
堂中气氛愈发压抑。
其余三人原本尚存侥幸,此刻听同伴彼此揭底,信念开始动摇。
一人低头盯着水中倒影,忽然发出低低呜咽;另一人不断用笔尖戳自己的手掌,仿佛要靠疼痛确认现实。
而那老道士,在咆哮过后,竟缓缓坐回蒲团,眼神空洞望着铜镜,喃喃道:“我女儿……也该入轮回了吧?可若‘门’不开,她的魂便永远困在碑下……我这一生,到底是在赎罪,还是在造孽?”
烛火忽明忽暗。
苏识终于转身,走向门外。
风拂起她衣角,她低声对柳绿道:“让他们继续照。”
“是。”柳绿垂首应命,目光扫过黄绢上逐渐成形的文字,心头一凛。
那些字,像是从血里捞出来的,沉重得几乎要滴下水来。
而在堂内,第五个人——一直沉默的蒙面女子,忽然伸手,慢慢摘下了面纱。
她的脸苍白如月,右颊一道焦痕蜿蜒而下,像是被烈火灼烧多年未曾愈合。
她看着镜中自己,嘴唇微动,却没有发出声音。
但苏识看见了。
她在说:“对不起,阿娘。”
下一瞬,铜镜中的倒影,似乎眨了一下眼。
烛火在破晓前的黑暗中轻轻一跳,像是被无形之手掐住了喉咙。
影阁偏堂内,五张蒲团早已歪斜倾倒,铜镜映出的不再是人影,而是一片混沌扭曲的轮廓,仿佛灵魂正从躯壳里缓缓剥离。
苏识立于门侧,素衣未动,眸光却已扫过黄绢上最后一行墨字。
“守棺人第九代,姓沈,名未录。”
她仍不打断,只抬手轻挥。
柳绿会意,笔走游龙,将一字一句如实誊抄于长卷之上。
那黄绢悬于堂中横梁,随熏烟微荡,墨迹未干,竟似有血丝隐现——供词如刀,剖开的是信仰,是执念,更是深埋百年的罪与惧。
随着文字浮现,空气仿佛凝成了铅水。
东位黑衣青年突然抱头蜷缩,喉间发出野兽般的呜咽:“我……我在春狩时毒杀了三个人……他们只是梦见了红月,就被选为候选宿主……我不杀他们,我就得死!”他指甲抠进头皮,鲜血顺着手腕滑落,“可每到子时,他们的脸就浮在我眼前……一个比一个烧得焦烂……”
西位妇人冷笑一声,眼角抽搐:“你以为你干净?‘引魂幡’就藏在皇陵第三道夹壁,用婴儿生辰八字祭炼过的黑丝绸缝成,只要点燃,就能引导宿主魂魄归位——那是我亲手藏的。”她忽然抬头,直视铜镜,“但我没想到……它也会吸走我的孩子……”
寂静再度降临。
只有老道士还坐着,枯瘦的手搭在膝上,眼神空茫地望着那面映照人心的铜镜。
良久,他仰天长叹,声音沙哑如风穿荒坟:
“我们不是恶人……我们只是不想再被选中。”
一句话落下,如同崩塌的堤坝,其余三人相继伏地痛哭。
蒙面女子右颊的焦痕微微颤动,嘴唇无声开合,似在向镜中亡母谢罪;另一人则不断用毛笔尖刺掌心,直到满手鲜血淋漓,才终于嘶声道:“我不想做了……我真的不想再做了……”
苏识静静看着这一切,心中无悲无喜。
她早知道,“守棺人”不是狂信徒,而是被世代诅咒捆绑的囚徒。
他们所行之恶,并非出于疯狂,而是恐惧——对血脉宿命的恐惧,对轮回惩戒的恐惧,对死后不得超生的恐惧。
这才是最致命的破绽。
人可以对抗仇恨,但很难挣脱恐惧。
她转身走出偏堂,风拂起袖角,不留一丝涟漪。
白砚已在外等候,铠甲冷光映着残夜星斗。
“依令行事。”她淡淡道,“五人分囚,铁链锁脉,禁声闭识,不得相见,不得传讯。”
“是。”白砚抱拳领命,目光掠过她手中黄绢卷轴,“夫人真信他们不会再反口?”
“他们已经找了最不敢说的秘密。”苏识唇角微压,“当一个人亲口承认自己是凶手时,他就再也无法回头了。”
天边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晨光刺破松林。
协理国务夫人的轿辇悄然回宫,无人喧哗,亦无庆功。
唯有柳绿捧着木匣紧随其后,匣中黄绢卷得严实,封口烙着“唯识”暗印。
御书房内,萧玦披着玄色常服,指尖轻叩案几,听她禀报全程,眉峰不动。
“所以,”他低声道,嗓音如寒潭深水,“朕不是帝王,是祭品?”
“他们是这么计划的。”苏识平静回应,“但计划的前提,是你从未觉醒宿主印记。而现在——你知道了。”
萧玦缓缓抬眼,黑瞳深处似有烈焰翻涌:“那你告诉朕,敌人是谁?疯子,还是恶魔?”
她摇头:“都不是。敌人是一群怕死的人。”
话落,殿内久久无声。
当夜,紫宸宫偏殿烛火通明。
苏识独坐案前,取出一份副本,指尖抚过首页空白处。
她提笔蘸墨,添下一行小字:
守棺人第九代,姓沈,名未录。
笔锋收尽刹那,火折子划燃。
纸页边缘卷曲、焦黑,火焰猛然腾起,映亮她清冷的侧脸。
就在此时——
观星台地底,二十一枚静心铜铃齐鸣一声。
嗡——
余音盘旋不散,如潮退后的海啸低吟,在皇宫最幽深处,久久回荡。
窗外,月色骤暗。
而她的目光,已落向西山方向某处荒庵旧碑的模糊记载。
白砚一挥手,禁军如影随形,无声围拢。
五名黑衣人刚踏入偏堂,尚未点灯,便已被铁桶合围。
没有打斗,没有嘶喊,只有兵刃出鞘时那一声冷冽的轻鸣,划破死寂。
老道士被押进来时,须发凌乱,眼中却燃着诡异的光。
他怀中那半块残符,边缘锯齿分明,与静心铜铃内刻纹路严丝合缝——苏识一眼认出,那是“门”之信物的另一半。
她站在影阁偏堂门口,素衣如雪,眸光沉静得像一口古井。
“不加刑具。”她淡淡下令,“设‘问心宴’。”
众人微怔。
五张蒲团按五行方位摆开,桌上空无一物,唯有一杯清水、一面铜镜、一支未蘸墨的毛笔。
烛火摇曳,映在铜镜上,竟似浮起层层涟漪。
“今夜不审口供。”苏识缓步走入中央,声音不高,却字字入耳,“只请诸位,照照自己。”
没有人笑。那种寂静,反而更令人脊背发凉。
柳绿悄然点燃熏香。
青烟袅袅升起,带着一丝苦涩腥甜的气息,那是“忆苦引”——取自南疆忘川花蕊,能扰动潜意识深处的记忆锁链,将压抑已久的愧疚、悔恨无限放大。
与此同时,隔壁乐坊传来《安魂曲》的旋律,缓慢、扭曲,仿佛从地底爬出的呜咽。
偶尔夹杂一声孩童啼哭,忽远忽近,似梦非梦。
时间一点点流逝。
起初,五人都低垂着眼,神情麻木。
可随着香气弥漫,曲调渐深,有人开始轻微颤抖。
老道士最先动了。
他的手指抠进掌心,指甲泛白,嘴唇喃喃,像是在念咒,又像是在忏悔。
然后是那个年轻的黑衣人,跪坐于东位,额角渗出冷汗,眼神涣散,仿佛看见了什么不可言说之景。
突然——
“砰!”
老道士猛地拍案而起,枯指直指对面青年,声音嘶哑如裂帛:“你娘死时还在喊‘别烧我’!你如今却要帮他们开门?!”
满堂骤然一静。
青年浑身剧震,脸色瞬间惨白如纸,继而涨红如血,仰头怒吼:“你说过只要做完这一次,就能超度她!你说过的!是你骗我入‘守棺人’,是你让我剜母骨、焚母尸来祭符!现在你倒问我为何要开门?!”
他双目赤红,泪水混着冷汗滚落:“我只想让她安息……我只想让她闭嘴……每天夜里,她都在火里哭啊!”
老道士踉跄后退,颤声道:“那是代价……谁让你家先祖贪图权势,自愿签下血契?九大家族轮值守门,以亲族之魂饲‘门’,换取一族百年荣华!你不做,自有别人做!”
“所以你们就用皇帝的命去换?”另一名中年妇人忽然冷笑开口,“现任龙气纯正,一旦被引入烬心殿地底,春分之时阳气最弱,阴魂最盛,第九任宿主便会借其精魄重生——这就是你们所谓的‘九魂归位’?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一旦‘门’重开,天地逆转,阴阳倒流,这世间还有谁能活?!”
“活?”老道士狞笑,“我们早就不算活人了。每一代‘守棺人’,生来即死,心已葬于碑下。我们所求,不过是让祖先的执念完成,让那扇门后的存在归来……那是神,是始源,是超越生死的存在!”
“疯子!”年轻男子崩溃大叫,“你们全都是疯子!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门’,毁掉整个王朝?!萧玦根本不知道他自己是谁的容器,你们竟然想把他当祭品?!”
苏识站在阴影边缘,静静听着。
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钥匙,缓缓插入她心中早已绘制好的逻辑链条。
原来如此。
“守棺人”并非一人,而是九大家族世代承袭的秘密职司,以血脉为引,以至亲之魂为饵,维系“门”的封印,同时换取家族权势绵延。
而真正的目的,并非守护,而是等待——等第九任宿主残魂觉醒,借真龙之气重启“门”。
而皇帝萧玦……正是那个注定被选中的容器。
她的指尖微微收紧。
但脸上依旧波澜不惊。
她没有打断,也没有追问。只是轻轻抬手,示意柳绿继续记录。
黄绢铺展于侧案,墨迹悄然浮现,一字一句,如实抄录。
堂中气氛愈发压抑。
其余三人原本尚存侥幸,此刻听同伴彼此揭底,信念开始动摇。
一人低头盯着水中倒影,忽然发出低低呜咽;另一人不断用笔尖戳自己的手掌,仿佛要靠疼痛确认现实。
而那老道士,在咆哮过后,竟缓缓坐回蒲团,眼神空洞望着铜镜,喃喃道:“我女儿……也该入轮回了吧?可若‘门’不开,她的魂便永远困在碑下……我这一生,到底是在赎罪,还是在造孽?”
烛火忽明忽暗。
苏识终于转身,走向门外。
风拂起她衣角,她低声对柳绿道:“让他们继续照。”
“是。”柳绿垂首应命,目光扫过黄绢上逐渐成形的文字,心头一凛。
那些字,像是从血里捞出来的,沉重得几乎要滴下水来。
而在堂内,第五个人——一直沉默的蒙面女子,忽然伸手,慢慢摘下了面纱。
她的脸苍白如月,右颊一道焦痕蜿蜒而下,像是被烈火灼烧多年未曾愈合。
她看着镜中自己,嘴唇微动,却没有发出声音。
但苏识看见了。
她在说:“对不起,阿娘。”
下一瞬,铜镜中的倒影,似乎眨了一下眼。
烛火在破晓前的黑暗中轻轻一跳,像是被无形之手掐住了喉咙。
影阁偏堂内,五张蒲团早已歪斜倾倒,铜镜映出的不再是人影,而是一片混沌扭曲的轮廓,仿佛灵魂正从躯壳里缓缓剥离。
苏识立于门侧,素衣未动,眸光却已扫过黄绢上最后一行墨字。
“守棺人第九代,姓沈,名未录。”
她仍不打断,只抬手轻挥。
柳绿会意,笔走游龙,将一字一句如实誊抄于长卷之上。
那黄绢悬于堂中横梁,随熏烟微荡,墨迹未干,竟似有血丝隐现——供词如刀,剖开的是信仰,是执念,更是深埋百年的罪与惧。
随着文字浮现,空气仿佛凝成了铅水。
东位黑衣青年突然抱头蜷缩,喉间发出野兽般的呜咽:“我……我在春狩时毒杀了三个人……他们只是梦见了红月,就被选为候选宿主……我不杀他们,我就得死!”他指甲抠进头皮,鲜血顺着手腕滑落,“可每到子时,他们的脸就浮在我眼前……一个比一个烧得焦烂……”
西位妇人冷笑一声,眼角抽搐:“你以为你干净?‘引魂幡’就藏在皇陵第三道夹壁,用婴儿生辰八字祭炼过的黑丝绸缝成,只要点燃,就能引导宿主魂魄归位——那是我亲手藏的。”她忽然抬头,直视铜镜,“但我没想到……它也会吸走我的孩子……”
寂静再度降临。
只有老道士还坐着,枯瘦的手搭在膝上,眼神空茫地望着那面映照人心的铜镜。
良久,他仰天长叹,声音沙哑如风穿荒坟:
“我们不是恶人……我们只是不想再被选中。”
一句话落下,如同崩塌的堤坝,其余三人相继伏地痛哭。
蒙面女子右颊的焦痕微微颤动,嘴唇无声开合,似在向镜中亡母谢罪;另一人则不断用毛笔尖刺掌心,直到满手鲜血淋漓,才终于嘶声道:“我不想做了……我真的不想再做了……”
苏识静静看着这一切,心中无悲无喜。
她早知道,“守棺人”不是狂信徒,而是被世代诅咒捆绑的囚徒。
他们所行之恶,并非出于疯狂,而是恐惧——对血脉宿命的恐惧,对轮回惩戒的恐惧,对死后不得超生的恐惧。
这才是最致命的破绽。
人可以对抗仇恨,但很难挣脱恐惧。
她转身走出偏堂,风拂起袖角,不留一丝涟漪。
白砚已在外等候,铠甲冷光映着残夜星斗。
“依令行事。”她淡淡道,“五人分囚,铁链锁脉,禁声闭识,不得相见,不得传讯。”
“是。”白砚抱拳领命,目光掠过她手中黄绢卷轴,“夫人真信他们不会再反口?”
“他们已经找了最不敢说的秘密。”苏识唇角微压,“当一个人亲口承认自己是凶手时,他就再也无法回头了。”
天边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晨光刺破松林。
协理国务夫人的轿辇悄然回宫,无人喧哗,亦无庆功。
唯有柳绿捧着木匣紧随其后,匣中黄绢卷得严实,封口烙着“唯识”暗印。
御书房内,萧玦披着玄色常服,指尖轻叩案几,听她禀报全程,眉峰不动。
“所以,”他低声道,嗓音如寒潭深水,“朕不是帝王,是祭品?”
“他们是这么计划的。”苏识平静回应,“但计划的前提,是你从未觉醒宿主印记。而现在——你知道了。”
萧玦缓缓抬眼,黑瞳深处似有烈焰翻涌:“那你告诉朕,敌人是谁?疯子,还是恶魔?”
她摇头:“都不是。敌人是一群怕死的人。”
话落,殿内久久无声。
当夜,紫宸宫偏殿烛火通明。
苏识独坐案前,取出一份副本,指尖抚过首页空白处。
她提笔蘸墨,添下一行小字:
守棺人第九代,姓沈,名未录。
笔锋收尽刹那,火折子划燃。
纸页边缘卷曲、焦黑,火焰猛然腾起,映亮她清冷的侧脸。
就在此时——
观星台地底,二十一枚静心铜铃齐鸣一声。
嗡——
余音盘旋不散,如潮退后的海啸低吟,在皇宫最幽深处,久久回荡。
窗外,月色骤暗。
而她的目光,已落向西山方向某处荒庵旧碑的模糊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