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夜雨初歇。
尚宫局值房的窗棂上还挂着水珠,一灯如豆,在青瓷灯罩里摇曳着昏黄的光。
苏识坐在案前,指尖轻抚过一册泛黄的《内务档》,纸页间透出陈年霉味与墨香交织的气息。
她已整整三日未眠,眼底微有倦色,却无半分松懈。
在这座深宫之中,每一次呼吸都可能是杀机,而她要做的,不是躲避,而是——预判。
柳绿悄然推门而入,手中捧着厚厚一叠文书,声音压得极低:“夫人,近五年所有暴毙、疯癫宫人名录已全数调出,共一百三十七人。其中生辰带‘子午冲’者四十九,曾值夜钦天监旧址者……仅六人。”
苏识抬眸,目光如刀锋般扫过那串名字。
“拿笔来。”
朱砂小楷在纸上缓缓铺展,一道道命格被拆解、重组。
她像在解一局死局棋,每一步都必须精准到毫厘。
忽然,她的笔尖一顿。
夹在《春分祭典供品清单》中的一页副册残片,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是华贵妃亲笔所记的香料用量,字迹端秀工整,仿佛连呼吸都控制得恰到好处。
可就在“安神膏”一项后,多写了一个“七”字。
重复?笔误?
苏识的瞳孔微微收缩。
她太熟悉这种细节了——这是暗记。
是只有知晓“梦脉频率”之人,才会留下的密码。
七,北斗第七星,破军之位,主杀伐、动荡、觉醒。
更是梦境共振最不稳定的频率点。
传说中,当七重梦波叠加之时,现实与幽界之间的膜,便会裂开一道缝隙。
而那个数字,绝非随意书写。
她指尖轻轻摩挲着纸角,脑海中电光石火地闪回通灵宴那一夜:黑雾翻涌,紫焰虚影嘶吼,铜铃响七声,地底心跳同步……一切,竟都在一个“七”的节奏里。
这不是巧合。
这是仪式。
她不动声色,将残页原样归档,仿佛从未察觉异常。
转头却对柳绿低语:“放出风声,就说观星台梦脉紊乱,恐有宿主将醒。”
话音落下不过半日,尚药局那边便出了事。
一名老医婆在清理废弃药柜时,不慎跌倒,竟从夹层里翻出一只乌木匣。
匣身刻有褪色符文,封口以人皮为契,打开后是一卷用朱砂写就的命书,触手冰凉,似含怨气。
“壬戌年七月初七子时三刻,凤栖宫婢女阿沅降生。”
苏识念出这行字时,指尖微颤。
阿沅——那个被前皇后亲手刺死、焚尸灭迹的贴身侍女。
当年所有人都以为她是叛主求荣,唯有苏识后来从废后遗物中发现一封血书,写着:“她不是背叛我……她是想替我关上门。”
而现在,这卷人皮命书上的批语更是令人脊背发寒:
“此女非奴,乃门之钥;魂灭复燃,七转即归。”
七转?轮回七次?还是七年一劫?
她继续往下看,落款处赫然写着——
“钦天监正卿·沈”。
苏识猛地合上命书。
沈?
百年前因窥测天机被凌迟处死的那个疯子?
传闻他临刑前大笑三声,说:“我不过代笔,真正写下命书的,是门本身。”
冷意顺着脊椎爬上来。
原来他们根本不是要复活前皇后。
他们是等“钥匙”自己归来。
宿主并非靠外力唤醒,而是按命格轮回,自动显现。
就像动漫里那些被命运选中的角色,无论经历多少死亡与重生,终将在既定时刻踏上宿命之路。
而下一个“七转之期”,就在十日内。
苏识闭了闭眼,脑中飞速推演。
若真是如此,那对方必然已在暗中布局,只待那一日降临,借梦脉共振,开启烬心殿铁门——这一次,或许不会再被礼法震慑。
她不能上报萧玦。
不是不信他,而是——一旦惊动中枢,敌方便会蛰伏,线索就此中断。
她要的不是阻止一次仪式,而是斩断整个信仰体系的根。
“柳绿。”她睁开眼,眸光凛冽如霜,“重绘《京畿梦脉经纬图》。”
“但这一次,不标哨兵,不设防线。”她顿了顿,声音低沉,“圈定全城所有‘子午冲’命格者,尤其关注近期接触过静心铜铃、或踏入观星台范围之人。”
两日后,图纸呈上。
红圈密布,线索纷杂,最终汇聚于一点——
尚宫局新晋录事姑姑,云袖。
生于壬戌年七月初七子时,三日前因誊抄梦谳司文书入过观星台,其母为烬心殿火灾中失踪的乐籍女子,户籍早已注销,生死不明。
苏识盯着那三个字,良久未语。
云袖……这个名字像一根细针,轻轻扎进记忆深处。
她记得那日在尚药局偶遇,少女低头行礼,袖口露出一段腕骨,上有淡红胎记,形如断裂的锁链。
那是“门之钥”的印记,她在某本古籍残卷上见过。
她缓缓合上图卷,唇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弧度。
“她不知道自己是谁。”
“但‘门’知道。”
窗外月色渐浓,风穿廊而过,吹动案头一纸空白文书。
苏识提笔蘸墨,写下一行看似寻常的记录标题:
《静心铃养护记录·三月庚申条》
然后,在页末不起眼处,加了一句模糊批注:
“铃音第七震时,西偏殿有回响,疑非建筑共振,或与近期入台人员有关。”夜雨未歇,元宵节的灯火早已冷去,宫墙深处只剩下风掠檐角的呜咽。
听雨轩外枯枝断裂的一声脆响,像是某种预兆的开端。
苏识站在院门外,玄色披风被湿冷的风吹得猎猎翻飞,手中那枚染血的铜铃悬在掌心,铃舌早已熔断——它不会再发出声音,只会吸收声音,吞噬意识。
她来得不算快,却也不迟。
正好,赶在“门”彻底开启前的最后一刻。
云袖赤足立于井口,单薄的身影仿佛随时会被夜风吹散。
可那姿态却诡异地稳如磐石,脚底甚至没有一丝颤抖。
她手中紧握的玉佩渗出暗红血丝,顺着指尖滴落,在青石板上蜿蜒成一道微不可察的符纹。
井底传来的低吟越来越清晰,不是一人之声,而是千百道重叠的嗓音,齐诵着《乾元历议》中的禁文——那是前朝帝王用来封印“幽界之门”的律令,如今却被反向吟唱,成了召唤的咒语。
白砚带人围住小院,刀已出鞘,却无人敢上前一步。
他知道,此刻的云袖已非活人,而是一具正在被唤醒的容器。
“夫人……是否拘押?”他低声问,手心全是冷汗。
苏识没答。
她只是缓缓抬起手,目光落在云袖那张苍白如纸的脸上。
少女双目纯白,瞳孔消失不见,嘴角扬起一抹极尽温柔又极端诡异的笑,像是一具被精心操控的人偶,正对着久别的主人展颜。
“你终于来了……”声音从云袖口中传出,却带着不属于她的空灵回响,“我等了九世。”
苏识眼神不动,心底却掀起惊涛。
九世?
原来宿主并非轮回一次两次,而是早已重复过无数次。
每一次觉醒,都有一扇门试图打开;每一次失败,都有一具身体化为灰烬。
而这一次,她们撞破了命格的真相,提前截住了“钥匙”的归位路径。
但她不能退。
退一步,便是万丈深渊。
她抬手,指尖划过空中一道隐秘轨迹,随即打出一道符火。
火焰呈青蓝色,自虚空燃起,沿着早埋于屋檐、地砖、梁柱之间的镇魂线迅速蔓延。
刹那间,整座听雨轩被一张无形的火网笼罩,每一根线条都在低鸣,如同锁链收紧。
“我不是来接你的。”苏识声音清冷,字字如刃,“我是来告诉你——这一世的‘钥匙’,我收回了。”
话音落下,井底的齐诵戛然而止。
仿佛有谁猛地掐断了所有喉咙。
云袖的身体剧烈一震,却未倒下。
她仍站在井口,双目纯白,唇角凝着那抹笑意,仿佛定格在某个永恒的瞬间。
风穿过庭院,吹不乱她的发丝,也吹不灭那层覆在她周身的诡异气息。
苏识缓缓收手,袖中符纸已焚尽三张。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对抗不在这里,而在千里之外——那个因共鸣而震动的棺材,才是“门”的真正锚点。
她转身,只留下一句命令:“封锁听雨轩,三日内,任何人不得进出。”
夜更深了。
而宫中哨兵接连惊醒,冷汗浸透寝衣。他们纷纷上报梦境:
梦见自己站在一片燃烧的宫殿之中,脚下是无数断裂的锁链,头顶星辰逆转。
一个声音在耳边低语——
“第七星亮了……钥匙丢了,但门……还能开。”
尚宫局值房的窗棂上还挂着水珠,一灯如豆,在青瓷灯罩里摇曳着昏黄的光。
苏识坐在案前,指尖轻抚过一册泛黄的《内务档》,纸页间透出陈年霉味与墨香交织的气息。
她已整整三日未眠,眼底微有倦色,却无半分松懈。
在这座深宫之中,每一次呼吸都可能是杀机,而她要做的,不是躲避,而是——预判。
柳绿悄然推门而入,手中捧着厚厚一叠文书,声音压得极低:“夫人,近五年所有暴毙、疯癫宫人名录已全数调出,共一百三十七人。其中生辰带‘子午冲’者四十九,曾值夜钦天监旧址者……仅六人。”
苏识抬眸,目光如刀锋般扫过那串名字。
“拿笔来。”
朱砂小楷在纸上缓缓铺展,一道道命格被拆解、重组。
她像在解一局死局棋,每一步都必须精准到毫厘。
忽然,她的笔尖一顿。
夹在《春分祭典供品清单》中的一页副册残片,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是华贵妃亲笔所记的香料用量,字迹端秀工整,仿佛连呼吸都控制得恰到好处。
可就在“安神膏”一项后,多写了一个“七”字。
重复?笔误?
苏识的瞳孔微微收缩。
她太熟悉这种细节了——这是暗记。
是只有知晓“梦脉频率”之人,才会留下的密码。
七,北斗第七星,破军之位,主杀伐、动荡、觉醒。
更是梦境共振最不稳定的频率点。
传说中,当七重梦波叠加之时,现实与幽界之间的膜,便会裂开一道缝隙。
而那个数字,绝非随意书写。
她指尖轻轻摩挲着纸角,脑海中电光石火地闪回通灵宴那一夜:黑雾翻涌,紫焰虚影嘶吼,铜铃响七声,地底心跳同步……一切,竟都在一个“七”的节奏里。
这不是巧合。
这是仪式。
她不动声色,将残页原样归档,仿佛从未察觉异常。
转头却对柳绿低语:“放出风声,就说观星台梦脉紊乱,恐有宿主将醒。”
话音落下不过半日,尚药局那边便出了事。
一名老医婆在清理废弃药柜时,不慎跌倒,竟从夹层里翻出一只乌木匣。
匣身刻有褪色符文,封口以人皮为契,打开后是一卷用朱砂写就的命书,触手冰凉,似含怨气。
“壬戌年七月初七子时三刻,凤栖宫婢女阿沅降生。”
苏识念出这行字时,指尖微颤。
阿沅——那个被前皇后亲手刺死、焚尸灭迹的贴身侍女。
当年所有人都以为她是叛主求荣,唯有苏识后来从废后遗物中发现一封血书,写着:“她不是背叛我……她是想替我关上门。”
而现在,这卷人皮命书上的批语更是令人脊背发寒:
“此女非奴,乃门之钥;魂灭复燃,七转即归。”
七转?轮回七次?还是七年一劫?
她继续往下看,落款处赫然写着——
“钦天监正卿·沈”。
苏识猛地合上命书。
沈?
百年前因窥测天机被凌迟处死的那个疯子?
传闻他临刑前大笑三声,说:“我不过代笔,真正写下命书的,是门本身。”
冷意顺着脊椎爬上来。
原来他们根本不是要复活前皇后。
他们是等“钥匙”自己归来。
宿主并非靠外力唤醒,而是按命格轮回,自动显现。
就像动漫里那些被命运选中的角色,无论经历多少死亡与重生,终将在既定时刻踏上宿命之路。
而下一个“七转之期”,就在十日内。
苏识闭了闭眼,脑中飞速推演。
若真是如此,那对方必然已在暗中布局,只待那一日降临,借梦脉共振,开启烬心殿铁门——这一次,或许不会再被礼法震慑。
她不能上报萧玦。
不是不信他,而是——一旦惊动中枢,敌方便会蛰伏,线索就此中断。
她要的不是阻止一次仪式,而是斩断整个信仰体系的根。
“柳绿。”她睁开眼,眸光凛冽如霜,“重绘《京畿梦脉经纬图》。”
“但这一次,不标哨兵,不设防线。”她顿了顿,声音低沉,“圈定全城所有‘子午冲’命格者,尤其关注近期接触过静心铜铃、或踏入观星台范围之人。”
两日后,图纸呈上。
红圈密布,线索纷杂,最终汇聚于一点——
尚宫局新晋录事姑姑,云袖。
生于壬戌年七月初七子时,三日前因誊抄梦谳司文书入过观星台,其母为烬心殿火灾中失踪的乐籍女子,户籍早已注销,生死不明。
苏识盯着那三个字,良久未语。
云袖……这个名字像一根细针,轻轻扎进记忆深处。
她记得那日在尚药局偶遇,少女低头行礼,袖口露出一段腕骨,上有淡红胎记,形如断裂的锁链。
那是“门之钥”的印记,她在某本古籍残卷上见过。
她缓缓合上图卷,唇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弧度。
“她不知道自己是谁。”
“但‘门’知道。”
窗外月色渐浓,风穿廊而过,吹动案头一纸空白文书。
苏识提笔蘸墨,写下一行看似寻常的记录标题:
《静心铃养护记录·三月庚申条》
然后,在页末不起眼处,加了一句模糊批注:
“铃音第七震时,西偏殿有回响,疑非建筑共振,或与近期入台人员有关。”夜雨未歇,元宵节的灯火早已冷去,宫墙深处只剩下风掠檐角的呜咽。
听雨轩外枯枝断裂的一声脆响,像是某种预兆的开端。
苏识站在院门外,玄色披风被湿冷的风吹得猎猎翻飞,手中那枚染血的铜铃悬在掌心,铃舌早已熔断——它不会再发出声音,只会吸收声音,吞噬意识。
她来得不算快,却也不迟。
正好,赶在“门”彻底开启前的最后一刻。
云袖赤足立于井口,单薄的身影仿佛随时会被夜风吹散。
可那姿态却诡异地稳如磐石,脚底甚至没有一丝颤抖。
她手中紧握的玉佩渗出暗红血丝,顺着指尖滴落,在青石板上蜿蜒成一道微不可察的符纹。
井底传来的低吟越来越清晰,不是一人之声,而是千百道重叠的嗓音,齐诵着《乾元历议》中的禁文——那是前朝帝王用来封印“幽界之门”的律令,如今却被反向吟唱,成了召唤的咒语。
白砚带人围住小院,刀已出鞘,却无人敢上前一步。
他知道,此刻的云袖已非活人,而是一具正在被唤醒的容器。
“夫人……是否拘押?”他低声问,手心全是冷汗。
苏识没答。
她只是缓缓抬起手,目光落在云袖那张苍白如纸的脸上。
少女双目纯白,瞳孔消失不见,嘴角扬起一抹极尽温柔又极端诡异的笑,像是一具被精心操控的人偶,正对着久别的主人展颜。
“你终于来了……”声音从云袖口中传出,却带着不属于她的空灵回响,“我等了九世。”
苏识眼神不动,心底却掀起惊涛。
九世?
原来宿主并非轮回一次两次,而是早已重复过无数次。
每一次觉醒,都有一扇门试图打开;每一次失败,都有一具身体化为灰烬。
而这一次,她们撞破了命格的真相,提前截住了“钥匙”的归位路径。
但她不能退。
退一步,便是万丈深渊。
她抬手,指尖划过空中一道隐秘轨迹,随即打出一道符火。
火焰呈青蓝色,自虚空燃起,沿着早埋于屋檐、地砖、梁柱之间的镇魂线迅速蔓延。
刹那间,整座听雨轩被一张无形的火网笼罩,每一根线条都在低鸣,如同锁链收紧。
“我不是来接你的。”苏识声音清冷,字字如刃,“我是来告诉你——这一世的‘钥匙’,我收回了。”
话音落下,井底的齐诵戛然而止。
仿佛有谁猛地掐断了所有喉咙。
云袖的身体剧烈一震,却未倒下。
她仍站在井口,双目纯白,唇角凝着那抹笑意,仿佛定格在某个永恒的瞬间。
风穿过庭院,吹不乱她的发丝,也吹不灭那层覆在她周身的诡异气息。
苏识缓缓收手,袖中符纸已焚尽三张。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对抗不在这里,而在千里之外——那个因共鸣而震动的棺材,才是“门”的真正锚点。
她转身,只留下一句命令:“封锁听雨轩,三日内,任何人不得进出。”
夜更深了。
而宫中哨兵接连惊醒,冷汗浸透寝衣。他们纷纷上报梦境:
梦见自己站在一片燃烧的宫殿之中,脚下是无数断裂的锁链,头顶星辰逆转。
一个声音在耳边低语——
“第七星亮了……钥匙丢了,但门……还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