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密室,烛火摇曳。
青铜灯芯噼啪一声轻响,幽光映在人皮卷轴上,那些原本扭曲蠕动的文字,随着温度升高渐渐定型,如同苏醒的蛇群缓缓盘踞成行。
萧玦站在案前,指节紧压桌面,眼神冷得能割裂寒夜。
他看得清楚——那上面记录的,是他近三个月来每一夜的梦境。
分毫不差。
“癸卯夜,梦黑鸦衔玉圭飞入昭阳殿,啼声如泣。”
那是他梦见苏识被废黜的那一晚,醒来时掌心全是冷汗。
“丙午夜,见赤袍女子立于丹墀之下,执笔判生死。”
那夜他惊坐而起,窗外雷雨交加,正是苏识首次以协理国务夫人身份代拟诏书的日子。
这些不该存在的私密,竟被人一字不漏地抄录下来,用古篆刻在人皮之上,藏于《乾元历议》夹层之中。
更令人脊背发凉的是,其中一段赫然写道:
“壬寅夜,见苏氏立于钟楼之巅,手执铃而笑,铃声裂天。”
苏识站在灯下,指尖微凉。
她的确主持了那一夜的联盟推演仪式,但她从未踏足钟楼。
整个过程,她都在祭坛中央闭目施法,连影子都未曾偏移半寸。
“这不是记录。”她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却像刀锋划过冰面,“是回放。”
萧玦抬眼看向她。
“有人借你的眼睛,在复刻我的行动。”苏识冷笑,眸底寒光乍现,“他们在用你的梦境当镜子,照我一举一动。”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柳绿站在门边,手中捧着登记簿,手指微微发颤。
她终于明白为何这几日宫中异象频生——哨兵无故梦魇、禁军轮值时集体恍惚、甚至有小太监在值夜时喃喃自语起早已失传的谶语。
原来,从很久以前开始,就有一双无形的手,潜伏在梦与现实之间,窥视着权力中心的一举一动。
“查出入记录。”苏识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我要知道最近一个月,没一个进过‘天文志’专柜的人。”
片刻后,柳绿递上册页:“华贵妃三日前申时入阁,查阅《农政辑要》,停留两个多时辰。登记显示她在西阁阅览区落座。”
苏识眉梢一动。
“东库的书,怎么会在西阁看?”
“许是搬运疏忽……”柳绿迟疑道。
“不是疏忽。”苏识已迈步走向藏书阁西侧,脚步极稳,“是调包。他们需要一个理由,让她光明正大地坐在那里——就在‘天文志’旁边,对着那扇暗窗。”
阳光穿过窗棂,斜斜洒在地面,形成一片短暂的暖斑。
“午后未初到未末,阳光直射此地三刻。”苏识蹲下身,指尖轻触地板,“温差扰动,足够唤醒隐墨。”
她抬头,目光如刃:“热感显影术。”
这个名字一出,室内骤然一静。
那是前朝钦天监独有的秘技,专用于破解封印文书。
原理是以特定药墨书写,常温下不可见,唯有在精确温差刺激下才会浮现字迹。
此术因牵涉帝王梦兆与星象禁忌,早在先帝年间就被列为禁术,知情者皆遭清洗。
“所以他们不需要偷书,也不需要翻阅。”苏识站起身,唇角勾起一抹讥诮的弧度,“只要让这本书,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光线下,就能读取内容。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熟悉旧制、掌握秘技、且有权接触皇家典籍之人。”
“前朝遗脉。”萧玦低声道,“还活着。”
苏识没有回答,而是转身走到影阁专用书案前,提笔蘸墨,落纸如风。
“既然他们爱做梦,那就让他们多做几个。”
她写下一卷伪造残卷,题为《梦谳司残卷》,内载荒诞谶言:“九星归位之夜,门启于先农坛旧井,需以帝血为引。”文风古涩,用词考究,连纸张都选用陈年麻纸,封印则以旧式蜂蜡加盖残印,刻意留下破绽——仿佛真是一件侥幸逃过查缴的禁书。
“安排一个低阶女官,‘不小心’把它落在御书房外廊。”苏识将卷宗交给柳绿,“记住,要慌乱,要懊悔,要让人觉得她是无意泄密。”
柳绿点头退下。
那一夜,宫中异动再起。
白砚亲自值守宫城四门,却发现哨报如雪片般涌来——三名巡夜禁卫同时上报怪梦,内容惊人一致:“金冠坠地,血渗青砖”,时间恰好是那卷残卷“遗失”后的戌时三刻。
苏识立于寝殿檐下,望着漫天星斗,轻轻吹熄手中灯笼。
火光熄灭的刹那,她唇角微扬。
“鱼咬钩了。”子时将至,观星台外万籁俱寂。
宫墙深处的风裹着霜气,在檐角铜铃间穿行,发出细微如泣的轻响。
整座皇宫仿佛沉入黑雾,唯有这高台孤悬于夜幕之上,像一颗不肯闭眼的眼睛,冷冷注视着人间阴谋的脉动。
白砚亲自带人封锁了夹道出口,却没有抓人,更没有打草惊蛇。
他按苏识所授之策,放任那名送炭小太监被截、被审、被供出只言片语——那些混乱呓语中藏着最真实的恐惧:“梦不能改,只能替。”这不是偷听,是替换;不是窥探,是篡改。
幕后之人早已不满足于知晓帝王梦境,他们要的是成为梦境本身,借虚幻之境,种真实之祸。
苏识站在观星台密室门前,指尖还残留着血滴入铜铃时的灼痛感。
那枚静心铃本是前朝镇魂法器,传为“梦引之器”,可承执铃者心念化梦,通神而不伤体。
但如今以她之血唤醒,已是逆术而行——一旦铃身裂纹蔓延至底,便是执铃者神魂反噬之时。
她知道风险,但她也清楚,唯有如此,才能让那个藏在梦里的敌人,看到他们最想看到的东西:她的背叛。
萧玦就站在她身后一步之遥,玄色龙袍未卸,眸光却比寒星更冷。
“你要我梦见你启‘门’自立。”他声音低哑,像是从深渊里浮上来的回音,“梦见你用我的血,打开先农坛旧井下的禁忌之门。”
苏识没有回头,只是轻轻摩挲着铜铃表面那层细密浮现的光路。
它们像血管一样跳动,映得她掌心泛青。
“他们会读你的梦,所以我要让他们‘看见’我动手。”她语气平静,仿佛在解说一场早已写好的剧本,“他们会相信,这是命运的预兆,是轮回的必然。只有当他们确信时机已到,才会真正现身——动用真身,启动仪式。”
“那你梦中……会杀我吗?”他忽然问。
这一瞬,空气凝滞。
她终于转过头,目光与他对上。
月光从天窗斜落,一半照在他刀削般的轮廓上,一半落在她眼中,碎成星火。
“若我不够狠,他们就不会信。”她低声说,“若你不信我醒来仍站在此处,这场局,便从一开始就不成立。”
他沉默良久,终是抬手,覆上她握铃的手背。
那一瞬的温度,竟比血还要烫。
“好。”他说。
窗外,北斗偏移,第七星骤然黯去,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生生掐灭。
密室内烛影摇红,七盏未燃的魂灯静静排列于地,形如枷锁,又似祭坛。
铜铃在她掌心微微震颤,仿佛感应到了即将到来的灵魂撕裂。
而此刻的深宫某处,一道披着灰袍的身影正跪在地下暗室,手中捧着半卷焦帛,低声诵念:
“……壬寅夜,钟楼铃响,女主执权柄,帝陨于辰时三刻——此乃天命更迭之象,不可逆。”
话音落下,案前香炉中一缕青烟扭曲成鸦形,振翅飞向夜空。
观星台上,苏识闭上了眼。
铜铃轻鸣,一声,再一声,渐渐与心跳同频。
她不知道梦中自己会做出什么,也不知道醒来时是否还能完整地回来。
但她知道——
有人正等着她入梦,等着她“背叛”。
而现在,她要走进去,亲手把刀递到他们手里。
青铜灯芯噼啪一声轻响,幽光映在人皮卷轴上,那些原本扭曲蠕动的文字,随着温度升高渐渐定型,如同苏醒的蛇群缓缓盘踞成行。
萧玦站在案前,指节紧压桌面,眼神冷得能割裂寒夜。
他看得清楚——那上面记录的,是他近三个月来每一夜的梦境。
分毫不差。
“癸卯夜,梦黑鸦衔玉圭飞入昭阳殿,啼声如泣。”
那是他梦见苏识被废黜的那一晚,醒来时掌心全是冷汗。
“丙午夜,见赤袍女子立于丹墀之下,执笔判生死。”
那夜他惊坐而起,窗外雷雨交加,正是苏识首次以协理国务夫人身份代拟诏书的日子。
这些不该存在的私密,竟被人一字不漏地抄录下来,用古篆刻在人皮之上,藏于《乾元历议》夹层之中。
更令人脊背发凉的是,其中一段赫然写道:
“壬寅夜,见苏氏立于钟楼之巅,手执铃而笑,铃声裂天。”
苏识站在灯下,指尖微凉。
她的确主持了那一夜的联盟推演仪式,但她从未踏足钟楼。
整个过程,她都在祭坛中央闭目施法,连影子都未曾偏移半寸。
“这不是记录。”她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却像刀锋划过冰面,“是回放。”
萧玦抬眼看向她。
“有人借你的眼睛,在复刻我的行动。”苏识冷笑,眸底寒光乍现,“他们在用你的梦境当镜子,照我一举一动。”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柳绿站在门边,手中捧着登记簿,手指微微发颤。
她终于明白为何这几日宫中异象频生——哨兵无故梦魇、禁军轮值时集体恍惚、甚至有小太监在值夜时喃喃自语起早已失传的谶语。
原来,从很久以前开始,就有一双无形的手,潜伏在梦与现实之间,窥视着权力中心的一举一动。
“查出入记录。”苏识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我要知道最近一个月,没一个进过‘天文志’专柜的人。”
片刻后,柳绿递上册页:“华贵妃三日前申时入阁,查阅《农政辑要》,停留两个多时辰。登记显示她在西阁阅览区落座。”
苏识眉梢一动。
“东库的书,怎么会在西阁看?”
“许是搬运疏忽……”柳绿迟疑道。
“不是疏忽。”苏识已迈步走向藏书阁西侧,脚步极稳,“是调包。他们需要一个理由,让她光明正大地坐在那里——就在‘天文志’旁边,对着那扇暗窗。”
阳光穿过窗棂,斜斜洒在地面,形成一片短暂的暖斑。
“午后未初到未末,阳光直射此地三刻。”苏识蹲下身,指尖轻触地板,“温差扰动,足够唤醒隐墨。”
她抬头,目光如刃:“热感显影术。”
这个名字一出,室内骤然一静。
那是前朝钦天监独有的秘技,专用于破解封印文书。
原理是以特定药墨书写,常温下不可见,唯有在精确温差刺激下才会浮现字迹。
此术因牵涉帝王梦兆与星象禁忌,早在先帝年间就被列为禁术,知情者皆遭清洗。
“所以他们不需要偷书,也不需要翻阅。”苏识站起身,唇角勾起一抹讥诮的弧度,“只要让这本书,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光线下,就能读取内容。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熟悉旧制、掌握秘技、且有权接触皇家典籍之人。”
“前朝遗脉。”萧玦低声道,“还活着。”
苏识没有回答,而是转身走到影阁专用书案前,提笔蘸墨,落纸如风。
“既然他们爱做梦,那就让他们多做几个。”
她写下一卷伪造残卷,题为《梦谳司残卷》,内载荒诞谶言:“九星归位之夜,门启于先农坛旧井,需以帝血为引。”文风古涩,用词考究,连纸张都选用陈年麻纸,封印则以旧式蜂蜡加盖残印,刻意留下破绽——仿佛真是一件侥幸逃过查缴的禁书。
“安排一个低阶女官,‘不小心’把它落在御书房外廊。”苏识将卷宗交给柳绿,“记住,要慌乱,要懊悔,要让人觉得她是无意泄密。”
柳绿点头退下。
那一夜,宫中异动再起。
白砚亲自值守宫城四门,却发现哨报如雪片般涌来——三名巡夜禁卫同时上报怪梦,内容惊人一致:“金冠坠地,血渗青砖”,时间恰好是那卷残卷“遗失”后的戌时三刻。
苏识立于寝殿檐下,望着漫天星斗,轻轻吹熄手中灯笼。
火光熄灭的刹那,她唇角微扬。
“鱼咬钩了。”子时将至,观星台外万籁俱寂。
宫墙深处的风裹着霜气,在檐角铜铃间穿行,发出细微如泣的轻响。
整座皇宫仿佛沉入黑雾,唯有这高台孤悬于夜幕之上,像一颗不肯闭眼的眼睛,冷冷注视着人间阴谋的脉动。
白砚亲自带人封锁了夹道出口,却没有抓人,更没有打草惊蛇。
他按苏识所授之策,放任那名送炭小太监被截、被审、被供出只言片语——那些混乱呓语中藏着最真实的恐惧:“梦不能改,只能替。”这不是偷听,是替换;不是窥探,是篡改。
幕后之人早已不满足于知晓帝王梦境,他们要的是成为梦境本身,借虚幻之境,种真实之祸。
苏识站在观星台密室门前,指尖还残留着血滴入铜铃时的灼痛感。
那枚静心铃本是前朝镇魂法器,传为“梦引之器”,可承执铃者心念化梦,通神而不伤体。
但如今以她之血唤醒,已是逆术而行——一旦铃身裂纹蔓延至底,便是执铃者神魂反噬之时。
她知道风险,但她也清楚,唯有如此,才能让那个藏在梦里的敌人,看到他们最想看到的东西:她的背叛。
萧玦就站在她身后一步之遥,玄色龙袍未卸,眸光却比寒星更冷。
“你要我梦见你启‘门’自立。”他声音低哑,像是从深渊里浮上来的回音,“梦见你用我的血,打开先农坛旧井下的禁忌之门。”
苏识没有回头,只是轻轻摩挲着铜铃表面那层细密浮现的光路。
它们像血管一样跳动,映得她掌心泛青。
“他们会读你的梦,所以我要让他们‘看见’我动手。”她语气平静,仿佛在解说一场早已写好的剧本,“他们会相信,这是命运的预兆,是轮回的必然。只有当他们确信时机已到,才会真正现身——动用真身,启动仪式。”
“那你梦中……会杀我吗?”他忽然问。
这一瞬,空气凝滞。
她终于转过头,目光与他对上。
月光从天窗斜落,一半照在他刀削般的轮廓上,一半落在她眼中,碎成星火。
“若我不够狠,他们就不会信。”她低声说,“若你不信我醒来仍站在此处,这场局,便从一开始就不成立。”
他沉默良久,终是抬手,覆上她握铃的手背。
那一瞬的温度,竟比血还要烫。
“好。”他说。
窗外,北斗偏移,第七星骤然黯去,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生生掐灭。
密室内烛影摇红,七盏未燃的魂灯静静排列于地,形如枷锁,又似祭坛。
铜铃在她掌心微微震颤,仿佛感应到了即将到来的灵魂撕裂。
而此刻的深宫某处,一道披着灰袍的身影正跪在地下暗室,手中捧着半卷焦帛,低声诵念:
“……壬寅夜,钟楼铃响,女主执权柄,帝陨于辰时三刻——此乃天命更迭之象,不可逆。”
话音落下,案前香炉中一缕青烟扭曲成鸦形,振翅飞向夜空。
观星台上,苏识闭上了眼。
铜铃轻鸣,一声,再一声,渐渐与心跳同频。
她不知道梦中自己会做出什么,也不知道醒来时是否还能完整地回来。
但她知道——
有人正等着她入梦,等着她“背叛”。
而现在,她要走进去,亲手把刀递到他们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