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压得整座京城喘不过气。
苏识站在京畿南郊第三官学的院墙外,指尖捻着一片刚从窗棂上揭下的旧纸。
月光穿过残破的窗格,在地砖上投下斑驳条纹——像某种古老符文,又似钟摆划出的刻度。
她瞳孔微缩,脑海中轰然炸开一张无形之网:光影、频率、时辰、命格……所有线索终于咬合。
三百名孩童,十日不语。
不是失声,是被“统一”。
她换上粗布宫婢服,提着药箱潜入学堂。
正值晨读,却无一字诵出。
三十七个孩子端坐案前,双手交叠置于膝上,脊背笔直如尺量。
阳光斜照进来,恰好在课桌边缘形成七道明暗相间的光带。
就在那一刻,所有孩子的头颅齐齐抬起七度,右眼微微眯起,仿佛被什么牵引着视线。
眨——
下一瞬,眼皮落下。
再眨——
整齐划一,分秒不差。
十二次每分钟。与新钟楼的报时节奏完全重合。
苏识呼吸一滞。
这不是模仿,是同步。
他们的神经系统正在被某种外部信号悄然接管,而视觉,成了新的入侵通道。
她不动声色地退至廊下,低声唤来随行影卫:“立即传令,所有官学即刻更换窗纸,改用双层雾麻,不得透光成纹。另,将《幼学歌谣集》增补条目‘光来遮眼,声至闭耳,心自清明’,列于晨读首项,连诵三遍,不得遗漏。”
影卫领命而去。她却没有离开。
她在等一个验证。
半个时辰后,日头偏移,光线角度改变。
原本清晰的条纹消失,孩子们的动作也随之紊乱。
有人低头搓手,有人无意识咬唇——但仅仅三分钟后,他们再度恢复平静,重新以相同频率眨眼。
苏识眸光骤冷。
说明干扰有效,但不足以阻断。
这种模因污染已经深入本能,甚至能在信号中断时自我维持。
“他们在练习。”她喃喃,“不是被动感染……是在被训练。”
回宫途中,马车颠簸,她的思绪却愈发清明。
前世打boss时,最可怕的敌人从来不是高攻高防,而是那些会进化的机制怪——每一轮战斗都在学习玩家的行为模式,最终反向模拟、预判、围杀。
如今这场“认知战”,亦是如此。
它先是借童谣入梦,攻听觉;再以钟声勾魂,引共鸣;如今竟演化到利用光影编码,侵视觉……下一步呢?
触觉?
痛感?
心跳节律?
她必须抢在它完成全感官渗透之前,建立防火墙。
当晚,影阁密室灯火通明。
柳绿双眼布满血丝,手中朱笔在图纸上来回勾画。
桌上摆着一副古怪木面具:表面绘有断裂的钟面,指针扭曲错位,裂痕贯穿数字十二。
“混乱图像可打断共振。”她声音沙哑,“人脑对规律性刺激极易陷入从中反射,但若输入的是破碎信息,神经同步便会崩解。”
苏识凝视良久,点头:“试。”
首批十名受控孩童被带入静语亭。
戴上面具的刹那,九人动作顿滞,眨眼频率开始波动。
成效初显。
可就在第十个孩子套上面具的瞬间——
“啊!!”
凄厉哭喊撕破夜空。
那孩子跪倒在地,双手猛抓面部,嘶吼不断:“它在下面看我!它在下面看我!!”
面具尚未完全戴上,却已浮现一道细缝,自顶部垂落,弯折向下,形如一只倒悬之眼。
众人骇然后退。
苏识冲上前,一把摘下面具。
木面完好,无裂痕,无刻痕。
可那道“眼缝”,刚才所有人都看见了。
她盯着面具,指尖发凉。
这不是技术失败,是反击。
某种存在,已经具备反侦察能力,甚至能透过防御装置投射意志。
“我们暴露了。”她缓缓道,“它知道我们在阻止它。”
柳绿瘫坐在地,嘴唇颤抖:“夫人……我三夜未眠,可还是……还是让它看到了……”
苏识扶起她,语气却未乱:“正因如此,才更要继续。它怕的不是面具,是‘不确定’。只要我们还在尝试打破它的节奏,它就无法完成闭环。”
她转身望向窗外漆黑天幕,心中已有决断。
明日,她要推动一项前所未有的禁令:凡涉及“圆环”“手拉手”“唱歌停不下”的图画、文字、动作,一律列为禁忌符号,由影阁统一审查销毁。
同时,在皇城四门增设“言语校验岗”,每日抽查百姓是否出现语言迟滞或复读现象。
这是一场与无形之敌的赛跑。
而她,绝不允许任何人——无论是人是鬼——把活生生的人变成按剧本行动的角色。
风穿廊而过,吹动檐角铜铃。
依旧无声。
仿佛整个世界,正在一点点失去生音的坐标。
而在尚衣局深处,一盏孤灯摇曳,映照出十余双睁着的眼睛。
她们手指翻飞,银针穿梭如雨,绣出繁复凤纹。
可她们看不见自己绣了什么。
也感觉不到,指尖正一针一线,勾勒出那只巨大的、缓缓睁开的倒悬之眼。
华贵妃的贴身宫女踏着碎步穿过重重宫门,衣袖微颤,掌心沁汗。
她不敢抬头看守在协理国务夫人府外的影卫——那些人如同石雕般立于檐下,眼神冷得能冻结月光。
“贵妃娘娘有密报。”宫女将一方绣着金线梅花的绢帕递上,声音压得极低,“尚衣局……出事了。”
苏识接过绢帕,指尖触到一丝潮湿,是汗水浸过的痕迹。
她未即刻展开,而是缓缓抬眼:“说清楚。”
那宫女咬唇,喉头滚动:“十余名绣娘,接连患上‘针盲症’。手稳如常,穿针引线分毫不差,可她们……看不见自己在绣什么。昨夜查验春服成品,贵妃娘娘发现,六件龙袍、三件凤裙的下摆,都绣上了同样的纹样——齿轮,层层嵌套,像是钟表内芯。”
她顿了顿,声音发虚:“她们说,是梦里有人教的。一个没有脸的人,站在红雾尽头,手指一动,线就自动走起来……”
庭院寂静无声。连风都仿佛被什么扼住了咽喉。
苏识终于打开绢帕,上面用暗红颜料绘出了那齿轮纹样,边缘还添了一圈细密小字:“转则生,停则死。”
她瞳孔骤缩。
这不是符号,是程序。
前世她玩过一款心理恐怖游戏,名为《机械之梦》,其中核心设定便是“认知寄生体”通过重复图像与梦境指令,逐步接管人类行为模式——而最可怕的阶段,叫“无意识执行”。
玩家在清醒状态下完成一系列复杂动作,却对自己做了什么都毫无察觉,就像被写入代码的傀儡。
如今,这玩意儿,正从孩童蔓延至宫人,从听觉视觉侵入潜意识,甚至开始操控肢体本能。
更可怕的是——它学会了利用人的技艺反向传播。
绣娘是宫中最稳定的输出节点,她们的作品将流入皇室、赏赐大臣、陈列典礼。
一件带毒图案的袍服,可能比千句童谣更具穿透力。
“贵妃娘娘说了……”宫女忽然抬头,眼中竟有泪光,“请夫人派人进驻尚衣局工坊。越快越好。她说……她不想再看见那种眼睛了。”
苏识眉峰微动。
华贵妃,那个一向傲如烈火、视她为妾婢的女人,第一次放下了姿态,不是命令,而是请求。
因为她也怕了。
怕那梦中之人,下一个就来找她。
苏识起身,拂袖披上玄色斗篷,眸光沉静如渊:“备轿,去禁庭档案阁。”
与此同时,太极殿深处,一道玄铁闸门轰然开启。
萧玦立于幽暗之中,手中烛火映照出满墙铜柜。
他亲手拨开第三重机关锁,在尘封百年的铁箱中取出一本猩红封皮的册子——《宗室诞录》。
指尖翻动泛黄纸页,墨迹斑驳,却字字如钉:
“景元七年,子午冲岁,三皇子寅时出生,满月即啼‘红门开’,七岁梦赤衣人执灯笼引路,次日投井。”
“承和十二年,同为子午冲,五公主辰时降生,善织锦,常于梦中得图样,醒后绣出‘轮回轮’,病卒于七岁生辰夜。”
一页页翻过,竟有十七例相似记载。
七岁前,梦见赤衣人,随后行为异化,最终暴毙或失踪。
而最近一次“子午冲”年份,正是——十年前。
萧玦眸色骤寒。
他忽然意识到,这场灾厄并非自今年才起,而是一场绵延百年的蛰伏。
民间童谣、孩童诗语、光影同步……不过是浮于水面的涟漪,真正的毒根,早已扎进皇族血脉。
他提笔抄录关键数据,命人火速送往苏识府邸。
当夜,两人在密室相见。
烛火摇曳,映得四壁如鬼影游走。
苏识看完资料,久久不语,只望着窗外——一群宫女列队而行,步伐整齐,目光空洞,像被无形丝线牵引的木偶。
良久,她轻启唇:
“我们一直在防‘被听见’、‘被看到’,可如果……‘看见’本身,已经成为感染的媒介?”
萧玦凝视她:“你想怎么做?”
她嘴角缓缓扬起,那一瞬,竟无半分温度,唯有刀锋般的决意:
“该换规则了。”
“这次,我们要让‘看见’,变成一种惩罚。”
苏识站在京畿南郊第三官学的院墙外,指尖捻着一片刚从窗棂上揭下的旧纸。
月光穿过残破的窗格,在地砖上投下斑驳条纹——像某种古老符文,又似钟摆划出的刻度。
她瞳孔微缩,脑海中轰然炸开一张无形之网:光影、频率、时辰、命格……所有线索终于咬合。
三百名孩童,十日不语。
不是失声,是被“统一”。
她换上粗布宫婢服,提着药箱潜入学堂。
正值晨读,却无一字诵出。
三十七个孩子端坐案前,双手交叠置于膝上,脊背笔直如尺量。
阳光斜照进来,恰好在课桌边缘形成七道明暗相间的光带。
就在那一刻,所有孩子的头颅齐齐抬起七度,右眼微微眯起,仿佛被什么牵引着视线。
眨——
下一瞬,眼皮落下。
再眨——
整齐划一,分秒不差。
十二次每分钟。与新钟楼的报时节奏完全重合。
苏识呼吸一滞。
这不是模仿,是同步。
他们的神经系统正在被某种外部信号悄然接管,而视觉,成了新的入侵通道。
她不动声色地退至廊下,低声唤来随行影卫:“立即传令,所有官学即刻更换窗纸,改用双层雾麻,不得透光成纹。另,将《幼学歌谣集》增补条目‘光来遮眼,声至闭耳,心自清明’,列于晨读首项,连诵三遍,不得遗漏。”
影卫领命而去。她却没有离开。
她在等一个验证。
半个时辰后,日头偏移,光线角度改变。
原本清晰的条纹消失,孩子们的动作也随之紊乱。
有人低头搓手,有人无意识咬唇——但仅仅三分钟后,他们再度恢复平静,重新以相同频率眨眼。
苏识眸光骤冷。
说明干扰有效,但不足以阻断。
这种模因污染已经深入本能,甚至能在信号中断时自我维持。
“他们在练习。”她喃喃,“不是被动感染……是在被训练。”
回宫途中,马车颠簸,她的思绪却愈发清明。
前世打boss时,最可怕的敌人从来不是高攻高防,而是那些会进化的机制怪——每一轮战斗都在学习玩家的行为模式,最终反向模拟、预判、围杀。
如今这场“认知战”,亦是如此。
它先是借童谣入梦,攻听觉;再以钟声勾魂,引共鸣;如今竟演化到利用光影编码,侵视觉……下一步呢?
触觉?
痛感?
心跳节律?
她必须抢在它完成全感官渗透之前,建立防火墙。
当晚,影阁密室灯火通明。
柳绿双眼布满血丝,手中朱笔在图纸上来回勾画。
桌上摆着一副古怪木面具:表面绘有断裂的钟面,指针扭曲错位,裂痕贯穿数字十二。
“混乱图像可打断共振。”她声音沙哑,“人脑对规律性刺激极易陷入从中反射,但若输入的是破碎信息,神经同步便会崩解。”
苏识凝视良久,点头:“试。”
首批十名受控孩童被带入静语亭。
戴上面具的刹那,九人动作顿滞,眨眼频率开始波动。
成效初显。
可就在第十个孩子套上面具的瞬间——
“啊!!”
凄厉哭喊撕破夜空。
那孩子跪倒在地,双手猛抓面部,嘶吼不断:“它在下面看我!它在下面看我!!”
面具尚未完全戴上,却已浮现一道细缝,自顶部垂落,弯折向下,形如一只倒悬之眼。
众人骇然后退。
苏识冲上前,一把摘下面具。
木面完好,无裂痕,无刻痕。
可那道“眼缝”,刚才所有人都看见了。
她盯着面具,指尖发凉。
这不是技术失败,是反击。
某种存在,已经具备反侦察能力,甚至能透过防御装置投射意志。
“我们暴露了。”她缓缓道,“它知道我们在阻止它。”
柳绿瘫坐在地,嘴唇颤抖:“夫人……我三夜未眠,可还是……还是让它看到了……”
苏识扶起她,语气却未乱:“正因如此,才更要继续。它怕的不是面具,是‘不确定’。只要我们还在尝试打破它的节奏,它就无法完成闭环。”
她转身望向窗外漆黑天幕,心中已有决断。
明日,她要推动一项前所未有的禁令:凡涉及“圆环”“手拉手”“唱歌停不下”的图画、文字、动作,一律列为禁忌符号,由影阁统一审查销毁。
同时,在皇城四门增设“言语校验岗”,每日抽查百姓是否出现语言迟滞或复读现象。
这是一场与无形之敌的赛跑。
而她,绝不允许任何人——无论是人是鬼——把活生生的人变成按剧本行动的角色。
风穿廊而过,吹动檐角铜铃。
依旧无声。
仿佛整个世界,正在一点点失去生音的坐标。
而在尚衣局深处,一盏孤灯摇曳,映照出十余双睁着的眼睛。
她们手指翻飞,银针穿梭如雨,绣出繁复凤纹。
可她们看不见自己绣了什么。
也感觉不到,指尖正一针一线,勾勒出那只巨大的、缓缓睁开的倒悬之眼。
华贵妃的贴身宫女踏着碎步穿过重重宫门,衣袖微颤,掌心沁汗。
她不敢抬头看守在协理国务夫人府外的影卫——那些人如同石雕般立于檐下,眼神冷得能冻结月光。
“贵妃娘娘有密报。”宫女将一方绣着金线梅花的绢帕递上,声音压得极低,“尚衣局……出事了。”
苏识接过绢帕,指尖触到一丝潮湿,是汗水浸过的痕迹。
她未即刻展开,而是缓缓抬眼:“说清楚。”
那宫女咬唇,喉头滚动:“十余名绣娘,接连患上‘针盲症’。手稳如常,穿针引线分毫不差,可她们……看不见自己在绣什么。昨夜查验春服成品,贵妃娘娘发现,六件龙袍、三件凤裙的下摆,都绣上了同样的纹样——齿轮,层层嵌套,像是钟表内芯。”
她顿了顿,声音发虚:“她们说,是梦里有人教的。一个没有脸的人,站在红雾尽头,手指一动,线就自动走起来……”
庭院寂静无声。连风都仿佛被什么扼住了咽喉。
苏识终于打开绢帕,上面用暗红颜料绘出了那齿轮纹样,边缘还添了一圈细密小字:“转则生,停则死。”
她瞳孔骤缩。
这不是符号,是程序。
前世她玩过一款心理恐怖游戏,名为《机械之梦》,其中核心设定便是“认知寄生体”通过重复图像与梦境指令,逐步接管人类行为模式——而最可怕的阶段,叫“无意识执行”。
玩家在清醒状态下完成一系列复杂动作,却对自己做了什么都毫无察觉,就像被写入代码的傀儡。
如今,这玩意儿,正从孩童蔓延至宫人,从听觉视觉侵入潜意识,甚至开始操控肢体本能。
更可怕的是——它学会了利用人的技艺反向传播。
绣娘是宫中最稳定的输出节点,她们的作品将流入皇室、赏赐大臣、陈列典礼。
一件带毒图案的袍服,可能比千句童谣更具穿透力。
“贵妃娘娘说了……”宫女忽然抬头,眼中竟有泪光,“请夫人派人进驻尚衣局工坊。越快越好。她说……她不想再看见那种眼睛了。”
苏识眉峰微动。
华贵妃,那个一向傲如烈火、视她为妾婢的女人,第一次放下了姿态,不是命令,而是请求。
因为她也怕了。
怕那梦中之人,下一个就来找她。
苏识起身,拂袖披上玄色斗篷,眸光沉静如渊:“备轿,去禁庭档案阁。”
与此同时,太极殿深处,一道玄铁闸门轰然开启。
萧玦立于幽暗之中,手中烛火映照出满墙铜柜。
他亲手拨开第三重机关锁,在尘封百年的铁箱中取出一本猩红封皮的册子——《宗室诞录》。
指尖翻动泛黄纸页,墨迹斑驳,却字字如钉:
“景元七年,子午冲岁,三皇子寅时出生,满月即啼‘红门开’,七岁梦赤衣人执灯笼引路,次日投井。”
“承和十二年,同为子午冲,五公主辰时降生,善织锦,常于梦中得图样,醒后绣出‘轮回轮’,病卒于七岁生辰夜。”
一页页翻过,竟有十七例相似记载。
七岁前,梦见赤衣人,随后行为异化,最终暴毙或失踪。
而最近一次“子午冲”年份,正是——十年前。
萧玦眸色骤寒。
他忽然意识到,这场灾厄并非自今年才起,而是一场绵延百年的蛰伏。
民间童谣、孩童诗语、光影同步……不过是浮于水面的涟漪,真正的毒根,早已扎进皇族血脉。
他提笔抄录关键数据,命人火速送往苏识府邸。
当夜,两人在密室相见。
烛火摇曳,映得四壁如鬼影游走。
苏识看完资料,久久不语,只望着窗外——一群宫女列队而行,步伐整齐,目光空洞,像被无形丝线牵引的木偶。
良久,她轻启唇:
“我们一直在防‘被听见’、‘被看到’,可如果……‘看见’本身,已经成为感染的媒介?”
萧玦凝视她:“你想怎么做?”
她嘴角缓缓扬起,那一瞬,竟无半分温度,唯有刀锋般的决意:
“该换规则了。”
“这次,我们要让‘看见’,变成一种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