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艰难的谈判-《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

  与华为梁工那场关于“生态”的深度交流,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理念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华为内部更高层级。梁工回去后撰写的详尽报告,以及其中对“灵犀”团队尤其是林见鹿本人“格局宏大、思路清晰、技术扎实”的高度评价,让之前仅是余承东个人看好的这次接触,正式进入了华为战略投资部的视野。

  几周后,华为方面正式发来了函件,邀请“灵犀”团队核心成员赴深圳,就“潜在的战略合作可能性”进行初步探讨。函件措辞严谨,但背后蕴含的机会让整个团队振奋不已。

  “深圳!华为总部!”赵昊拿着那封打印精美的函件,手都有些发抖,“老林,咱们这是要登堂入室了啊!”

  林见鹿却比任何人都清醒。他召集核心成员,开了一次战前准备会。

  “这次去深圳,不再是技术交流,而是**商业谈判**。”林见鹿的语气带着少有的凝重,“华为是商业巨头,一切合作都以利益和风险控制为核心。他们看中我们的潜力,但也会用最严格的标准来审视我们,尤其是在**知识产权**和**未来控制权**这两个核心问题上。”

  他看向陈默和赵昊:“默子,你负责整理我们所有核心技术的专利清单和着作权证明,哪怕是未申请的,也要有详细的研发记录和源代码归档。昊子,你负责准备商业计划书,重点是生态构建的路径、资源需求和预期收益模型。我们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带着精心准备的资料和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林见鹿、赵昊、陈默三人登上了飞往深圳的航班。这是“灵犀”团队第一次以正式商业合作者的身份,走出北江,直面顶级的商业世界。

  华为总部园区比他们想象的更加现代化和气势恢宏。在一间窗明几净、可以俯瞰整个研发园的会议室里,他们见到了华为方面的谈判代表:战略投资部的张总(一位气场强大的女高管),法务部的资深律师王律师,以及上次见过面的梁工。

  寒暄过后,张总直接主导了会议节奏,她笑容得体,但眼神锐利如鹰。

  “林先生,赵先生,陈先生,欢迎来到华为。”张总开门见山,“我们对‘灵犀’团队的技术理念和前瞻性非常欣赏。经过内部评估,我们认为存在战略合作的基础。今天,我们希望就合作的具体形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她示意旁边的助理投影出一份合作框架草案。

  框架的核心是:华为拟对“灵犀”进行一笔战略投资,并派驻一名董事,提供技术、渠道和市场资源支持,共同推进“灵犀OS”及其生态的发展。

  然而,当林见鹿仔细阅读框架下的具体条款时,眉头微微蹙起。

  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

  **第一,专利与知识产权归属。**

  草案条款规定:合作期间,基于“灵犀OS”平台产生的**所有**新的专利和技术成果,知识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并且,华为享有这些共同专利的**免费、不可撤销的全球授权**,可用于其自身任何产品和服务。

  王律师扶了扶眼镜,用专业的口吻解释:“这是为了保证华为作为战略投资者和重要合作伙伴的利益。我们投入资源,自然希望分享技术发展的成果,并确保这些成果不会反过来限制华为自身业务的发展。”

  这个条款极其霸道,几乎等于“灵犀”未来所有的技术创新,华为都可以无偿使用,而“灵犀”却可能因此失去技术的独占性和对其他潜在合作伙伴的吸引力。

  陈默的脸色瞬间就变了,他忍不住开口:“这……这不公平!核心架构和基础专利是我们独立开发的,未来的创新也理应主要由我们主导!这等于把我们未来的命脉交出去了!”

  张总面色不变,淡淡道:“陈先生,商业合作讲究的是共赢和风险共担。华为提供的品牌背书、渠道资源和研发支持,其价值难以估量。没有这些,你们的创新可能永远停留在De阶段。”

  **第二,版权与品牌控制。**

  草案要求,“灵犀OS”的商标所有权归**华为所有**,“灵犀”团队拥有使用权。并且,华为有权在未来基于商业考量,对“灵犀OS”进行分叉(Fork)开发,甚至推出替代品牌。

  赵昊一听就急了:“商标归你们?那我们还叫什么‘灵犀’?万一以后你们觉得我们不行了,直接把商标拿走,我们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分叉开发更是离谱,那生态不就分裂了吗?”

  梁工在一旁试图缓和气氛:“这只是初步设想,目的是为了保障合作项目的稳定性和品牌一致性……”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华为方面显然是有备而来,条款设置极具侵略性,旨在最大化控制风险和攫取未来价值。而“灵犀”三人,则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一种近乎“卖身”的危机感。

  第一轮谈判,在不愉快的气氛中暂时休会。

  回到酒店,赵昊气得在房间里直转圈:“太过分了!这哪是合作?这分明是收购!还是廉价收购!要是按他们的条款,咱们辛辛苦苦干到最后,连名字都可能不是自己的了!”

  陈默也脸色铁青:“专利共享,免费授权……这绝对不行!我们的技术是我们的根!”

  林见鹿始终沉默着,站在酒店房间的落地窗前,望着深圳璀璨的夜景。他知道,这才是商业世界真实的面目,没有温情,只有利益的博弈。华为的条款虽然苛刻,但也反映了他们对“灵犀”价值的认可和志在必得的决心。

  “生气解决不了问题。”林见鹿转过身,目光恢复了一贯的冷静,“他们抛出苛刻的条件,是谈判的策略,试探我们的底线和决心。我们需要拿出更有力的筹码,和更清晰的**替代方案**。”

  当晚,三人几乎一夜未眠。林见鹿重新梳理谈判策略,赵昊核算着各种合作模式下的利益分配,陈默则再次确认己方核心知识产权的边界和价值。

  第二天,谈判继续。

  张总似乎预料到他们会反弹,依旧气定神闲:“林先生,考虑得如何?我们的条款虽然直接,但确保了合作的效率和资源的集中。”

  林见鹿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抛出了己方精心准备的方案。

  “张总,王律师,梁工,”林见鹿语气平和却坚定,“我们理解华为对风险和回报的考量。但我们认为,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和公平互利**。”

  他首先针对专利问题:

  “关于知识产权,我们建议采用**分层界定**的方式。”林见鹿示意陈默展示一份清单,“**第一层,是我们已经拥有的核心基础专利**(如图形引擎架构、触摸处理算法等),这些必须明确归‘灵犀’独立所有,华为可以获得商业授权,但需要支付合理的授权费用,而非免费。”

  “**第二层,是合作期间共同研发产生的专利**,可以按投入比例共享所有权。但授权给第三方时,需要双方一致同意,收益按比例分配。”

  “**第三层,是各自独立研发的、未使用对方资源的专利**,归各自所有。”

  这个方案清晰地区分了历史贡献与未来合作,守住了团队的立身之本。

  接着,针对品牌和控制权:

  “关于品牌,‘灵犀’这个名称承载了我们的梦想和团队的心血,商标所有权必须归我们所有。”林见鹿的态度不容置疑,“我们可以授权华为在合作产品上使用。同时,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可能导致生态分裂的分叉开发行为。合作的目的是做大蛋糕,而不是分割蛋糕。”

  为了增加筹码,林见鹿抛出了一个新的构想:

  “我们提议,成立一家**独立的合资公司**来运营‘灵犀OS’生态。华为可以占股,可以派驻董事,但运营团队以我们为主。这样既保证了华为的战略利益和监管,也保障了‘灵犀’团队的独立性和创业活力。所有知识产权可以注入这家合资公司,按照股权比例和贡献度进行界定和管理。”

  这个“合资公司”的方案,比直接接受投资或苛刻的条款,显然更能保护“灵犀”的核心利益和自主权。

  林见鹿的回应,有理有据,有守有攻,既展现了合作的诚意,也划定了清晰的底线。

  张总和王律师显然没料到对方准备得如此充分,应对得如此老练。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只有中央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

  王律师率先开口,就分层专利的具体界定、授权费用标准、合资公司的治理结构等细节,开始了新一轮的、更加艰苦的唇枪舌剑。每一个词语,每一个百分比,都可能意味着未来巨大的利益得失。

  谈判从上午持续到下午,又从下午拉锯到晚上。双方就专利的划分细则、授权费的计算方式、合资公司的董事会席位和决策机制等展开了多轮激烈的博弈。赵昊负责财务模型的对垒,陈默坚守技术产权的边界,而林见鹿则总揽全局,在关键时刻拍板定调。

  这是一场智力、耐力和意志力的多重考验。华为方面经验丰富,条款严谨;而“灵犀”三人则凭借对自身价值的绝对自信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寸土必争。

  当夜幕深沉,谈判暂时告一段落时,虽然没有达成最终协议,但华为方面收回了最初那份极其苛刻的草案,同意基于“分层专利”和“合资公司”的思路,重新拟定合作方案。

  走出华为大楼,深圳的夜风带着一丝暖意。三人都感到精疲力尽,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昂扬的斗志。

  “妈的,跟这帮人谈判,真他娘的累!”赵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骂了一句,随即又笑了,“不过,真爽!咱们没怂!”

  陈默也长长舒了口气:“守住了底线,就是胜利。”

  林见鹿看着远处闪烁的霓虹,轻声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合作,建立在实力对等和互相需要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更快地变得强大。”

  艰难的谈判,如同一次淬火,让“灵犀”这支年轻的团队在巨头的压力下,迅速褪去了学生的青涩,锤炼出了商业的坚韧与智慧。潜龙之鳞,在一次次碰撞中,愈发坚硬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