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武协邀请-《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

  林见鹿一招制敌,轻松放倒振威武馆弟子的消息,如同投入古井的微小石子,虽然未能掀起公众层面的波澜,却在特定的圈层内漾开了难以平息的涟漪。振威武馆内部,馆主严厉的封口令并没能完全阻止消息在核心弟子间的小范围流传,林见鹿那“神秘莫测”、“出手如电”的形象,被添油加醋地描绘着,几乎成了年轻弟子们私下议论的传奇。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林见鹿,却仿佛无事发生。他依旧保持着工作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灵犀内核原型”的持续优化和对未来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前瞻布局中。那晚小巷里的短暂冲突,于他而言,不过是一次对自身“生物力学优化”成果的实践检验,检验完毕,数据归档,便不再占用他宝贵的思维带宽。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一周后的下午,一封样式古朴、透着正式意味的牛皮纸信封,被送到了“灵犀”工作室。信封落款处,清晰地印着“**北江市武术协会**”的字样。

  “武……武术协会?”王浩拿着这封信,手都有些抖,像是捧着个烫手山芋,一路小跑着送到林见鹿面前,“鹿哥,给你的!市武协来的!”

  这一嗓子,立刻把工作室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赵昊放下手中的账本,陈默从代码中抬起头,李立也停下了论坛版务的处理,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那封信上。

  “武术协会?他们又想干嘛?”赵昊眉头立刻拧成了疙瘩,语气带着警惕,“难道是打了小的,来了老的?找后账来了?”他对上次周正等人上门挑衅还耿耿于怀。

  陈默推了推眼镜,冷静分析:“如果是寻衅,直接上门或者打电话更直接。用正式信函,可能……是另一种性质。”

  林见鹿神色平静,接过信封,入手能感觉到纸张的厚实质感。他拆开封口,抽出一张印刷精美的公函信纸。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内容,他的眉头微微一动,随即嘴角泛起一丝难以察觉的玩味弧度。

  “念来听听,老林!上面写的啥?”赵昊迫不及待地催促。

  林见鹿将信纸放在桌上,语气平淡地转述:“北江市武术协会,诚挚邀请林见鹿先生,于本周六下午两点,莅临协会交流中心,参加‘传统武术与现代青年’主题座谈会,并希望能就武术技艺与发展,进行‘交流指导’。”

  “交流指导?”赵昊重复着这个词,一脸狐疑,“请你去……指导他们?黄鼠狼给鸡拜年吧?肯定是鸿门宴!”

  王浩和李立也面露忧色,觉得这邀请听起来就不怀好意。

  陈默却若有所思:“用了‘邀请’、‘莅临’、‘交流指导’这样的敬语,姿态放得很低。不像是寻仇,倒像是……招安?或者,摸底?”

  林见鹿点了点头,陈默的分析切中要害。这封邀请函,措辞客气,姿态端正,与其说是挑衅,不如说是一种试探性的橄榄枝,或者说,是一种基于实力认可后的“官方”接触。

  “看来,振威武馆那边,把情况报上去了。”林见鹿指尖轻轻点着信纸,“武协这是对我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野路子’产生了兴趣,想亲自掂量掂量斤两,或者说,看看能不能‘收编’。”

  “那你去吗?老林?”赵昊关切地问,“要不咱别去了,谁知道他们摆的什么龙门阵!万一到时候一群老师傅围着你‘交流指导’,车轮战下来,吃亏的肯定是你!”

  林见鹿笑了笑,眼神中却并无惧色,反而带着一丝考量:“去,为什么不去?人家以礼相邀,我们若是不去,反倒显得我们心虚或者不识抬举了。”

  他顿了顿,继续道:“而且,这也未必是坏事。如果能借此机会,与本地武术界建立一个相对平和、甚至友好的沟通渠道,以后也能少去很多类似周正那样的麻烦。毕竟,我们主要的精力,不应该浪费在这些无谓的冲突上。”

  “可是……”赵昊还想再劝。

  “放心,”林见鹿打断他,语气从容,“既然是‘座谈会’、‘交流指导’,就不是打擂台。就算真要动手,……”他没有说下去,但那份平静的自信,让赵昊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周六下午,林见鹿依旧是简单的衬衫长裤,独自一人,按照信函上的地址,来到了位于老城区一处僻静院落外的“北江市武术协会交流中心”。这是一栋带着明显民国风格的老式建筑,青砖灰瓦,朱红大门,门口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子,透着一种沉淀下来的肃穆感。

  通报姓名后,一位穿着练功服、神情精干的工作人员客气地将林见鹿引了进去。穿过一道回廊,来到一个宽敞明亮、铺着木地板的厅堂。厅堂内,已有十余人在此等候。

  这些人年纪跨度颇大,有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也有三四十岁、太阳穴高高鼓起、眼神锐利的中年人,甚至还有几位气质沉稳、看起来像是官员或学者模样的人。他们或坐或站,低声交谈着,当林见鹿走进来时,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惊讶、审视、好奇、怀疑……种种情绪混杂在那些目光中。

  林见鹿坦然自若,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微微颔首致意。

  一位身穿深色中山装、约莫六十岁上下、气度沉稳的老者站起身,他是市武术协会的常务副主席,姓李。他走上前,脸上带着公式化的笑容,伸出手:“这位就是林见鹿,林先生吧?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欢迎欢迎!”

  “李主席,您好。”林见鹿与他轻轻一握,感觉对方手掌宽厚,指节粗大,蕴含着不弱的力量。

  “林先生请坐。”李主席引着林见鹿在预留的主宾位置坐下,然后向在座众人介绍道,“诸位,这位就是最近声名鹊起的青年才俊,林见鹿先生。林先生不仅在文化创作上颇有建树,没想到在武学一道上,也有如此深厚的造诣,真是令我辈汗颜啊!”

  这番介绍,听着是夸奖,实则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捧杀和试探。

  林见鹿淡然回应:“李主席过奖了。晚辈只是偶有所得,当不起‘造诣’二字。今日受邀前来,是向各位前辈学习的。”

  寒暄过后,所谓的“座谈会”正式开始。最初的话题还围绕着“传统武术如何吸引年轻人”、“武术健身与现代生活”等不痛不痒的内容展开。林见鹿发言不多,但每每开口,总能切中要害,言语间逻辑清晰,视角独特,让在座的一些老前辈也不禁微微颔首。

  然而,随着讨论的深入,话题不可避免地转向了实战与技艺。

  一位身材魁梧、面色红润的中年武师(后来得知是某拳种的副会长)按捺不住,率先发难,语气带着明显的质疑:“林先生,听说你前几日与振威武馆的年轻弟子有些‘交流’,出手干脆利落,令人印象深刻。不知林先生师承何门何派?练的是哪家功夫?也好让我们开开眼界。”

  这话问得直接,几乎等同于询问“你的根脚来历”。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林见鹿身上。

  林见鹿早有准备,平静地回答:“晚辈并无师承,也未系统学习过任何门派功夫。”

  “无师自通?”那中年武师眉毛一挑,语气中的怀疑更浓,“林先生,这恐怕难以让人信服吧?武术一道,博大精深,没有明师指点,苦练多年,岂能轻易达到……嗯,达到一定的水准?”

  他的潜台词很明显:你要么撒谎,要么就是走了歪门邪道。

  厅堂内的气氛微微有些凝滞。

  林见鹿并不动气,反而微微一笑:“前辈说得是,武术确实博大精深。晚辈只是习惯于从一些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同样是为了击倒对手,为何一定要拘泥于固定的套路和招式?能否像解数学题一样,寻找最直接、最高效的路径?能否像优化程序代码一样,剔除冗余的动作,让力量的传导更加流畅、爆发更加集中?”

  他这番将武术与数学、编程类比的说法,新颖奇特,让在座众人都是一愣,有些人露出思索之色,有些人则觉得是奇谈怪论。

  那中年武师愣了一下,随即摇头:“荒谬!武术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瑰宝,岂是儿戏的算数、码字可比?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招式的积累,何来实战的应变?”

  “规矩和积累固然重要,”林见鹿不疾不徐地反驳,“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明白了发力、重心、角度背后的原理,或许就能跳出招式的桎梏,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晚辈不才,正是试图从‘所以然’的角度,去理解和优化一些基本的身体运用。”

  “无招胜有招?”中年武师嗤笑一声,“说得轻巧!那是传说中的境界!林先生年纪轻轻,口气倒是不小!既然林先生如此自信,不知可否现场‘优化’一下,让我们这些老古董也开开眼,看看你这‘所以然’的功夫?”

  图穷匕见。最终还是绕不过“手底下见真章”这一环。

  李主席和其他人都没有出声阻止,显然,这也是他们今天的主要目的之一。

  林见鹿知道,光靠嘴皮子是无法让这些浸淫武术多年的行家信服的。他站起身,走到厅堂中央的空地上,目光平静地看向那中年武师:“既然前辈有兴趣,晚辈就献丑了。不过,动手过招,难免失手。不如,我们换个方式?”

  又是换方式?厅堂内众人想起周正等人的描述,心中不由一动。

  “什么方式?”中年武师警惕地问。

  林见鹿指了指厅堂一侧用来练习力量的石锁(大约五十斤重),又指了指大约五米外墙壁上挂着的一个用来测试精准度的、画着同心圆的皮质靶子。

  “晚辈站在此处,请一位师傅将石锁抛向空中,无需太高。”林见鹿站定位置,语气从容,“在石锁下落,经过我面前某个高度时,我尝试用指尖发力,隔空击打那墙上的靶心。若能引得靶心微微震动,便算晚辈取巧成功,如何?”

  隔空发力?击打五米外的靶子?还要引得靶心震动?

  这话一出,满堂皆惊!连李主席都露出了愕然之色。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就算是内家功夫练到极高境界的高手,所谓的“隔空打牛”也多是传说,或者是在极近距离内凭借掌风、气压影响蜡烛火焰之类,想要在五米外隔空击动皮质靶心,这根本不可能!

  那中年武师更是以为林见鹿在戏弄他,怒极反笑:“林先生!你这是在消遣我等吗?!”

  “晚辈不敢。”林见鹿神色依旧认真,“只是尝试一种更注重发力凝聚与传导效率的‘交流’方式。若是不成,自是晚辈学艺不精,贻笑大方。”

  他的态度不像作伪。李主席与其他几位老者交换了一下眼神,压下心中的惊疑,对旁边一位身材精悍的年轻教练点了点头。那教练走到石锁旁,深吸一口气,双臂用力,将五十斤的石锁稳稳抛起两米多高。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下落的石锁,以及静立不动的林见鹿。

  就在石锁下落到与林见鹿胸口齐平,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的那个微妙瞬间——

  林见鹿动了!

  他右手食指与中指并拢,以指代剑,对着五米外的靶心,看似随意地凌空一“点”!

  没有呼啸的劲风,没有夸张的气势。

  但在悟性系统超频运转、全身力量遵循最优路径瞬间凝聚于指尖并以一种奇特的高频振荡方式透体而出的刹那,空气似乎发出了一声极其轻微、近乎幻觉的“嗡”鸣!

  与此同时,五米外,那悬挂着的皮质靶心,中心点仿佛被无形的细针刺中,极其明显地、剧烈地**颤动了一下**!带动着整个靶子都发出了细微的“啪”的一声轻响!

  厅堂内,时间仿佛静止了。

  所有人都僵在原地,眼睛死死盯着那还在微微颤动的靶心,脸上充满了极致的震撼与难以置信!

  隔空……五米……真的做到了?!

  这已经不是武术的范畴,这近乎……神通!

  那位抛出质疑的中年武师,张大了嘴巴,脸色煞白,半晌说不出一个字来。

  李主席猛地站起身,看着林见鹿,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凝重与……一丝敬畏。

  林见鹿缓缓收回手指,气息平稳,仿佛刚才那神乎其技的一击耗费的并非他的体力。他看向那中年武师,语气依旧平和:

  “前辈,这,便是晚辈所理解的,‘优化’后的发力。并非什么神功秘籍,只是对力量本质的一点粗浅探索,让前辈见笑了。”

  满堂寂然,唯有那皮质靶心,仍在微微颤动,仿佛在诉说着刚才那超越常识的一幕。

  潜龙浅吟,已显峥嵘。这一次,他显露的,是足以颠覆传统认知的“技”,近乎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