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如同缓缓展开的画卷,最初的忙乱和新鲜感过去后,日常的节奏逐渐沉淀下来。课程对于林见鹿而言并不吃力,甚至有些基础课在他看来略显冗赘。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专业前沿资料的阅读,以及远程关注着“见鹿工作室”的运作和江西铜业的走势上——股价已然突破7元,走势稳健如磐石。
这晚,没有晚自习,金陵城秋意渐浓,窗外月色清冷,宿舍里却灯火通明。
李立正对着他那台好不容易组装好的电脑,奋战在CS的枪林弹雨中,嘴里不时爆出几句带着本地方言的惊呼。王浩则趴在床上,就着台灯的光,吭哧吭哧地写着高数作业,时而挠头,时而恍然。周浩轩摆弄着他的新款诺基亚手机,似乎在发着短信,嘴角偶尔牵起一丝得意的笑。
林见鹿则靠在自己的上铺,捧着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通信原理》英文原版书,安静地翻阅着,神态专注,仿佛周围的喧嚣与他隔绝。
“靠!又挂了!”李立懊恼地一拍键盘,悻悻地退出了游戏,摘下耳机,长舒一口气。他转头看了看各自忙碌的室友,感觉气氛有些沉闷,便没话找话地说道:“哎,你们说,咱们这无线电专业,毕业了到底能干啥?不会真去装电视机收音机吧?”
王浩头也不抬,笔尖沙沙作响:“能干啥?进移动联通呗,或者华为中兴,听说待遇还不错。实在不行,回我们那儿通讯公司也是个铁饭碗。”他的想法很实在,带着典型的北方汉子对稳定生活的向往。
周浩轩闻言,放下手机,嗤笑一声,带着几分上海小开的优越感:“进那些公司?熬年头罢了。要我说,还是得出国,麻省理工,斯坦福,那才是搞技术的地方。要不然,就跟我爸一样做生意,搞贸易,来钱快。技术?说到底也就是个高级打工仔。”
李立有些不服气,但又不太敢直接反驳家境最好的周浩轩,嘟囔道:“出国哪有那么容易……做生意也得有本钱啊。”
周浩轩显然很享受这种话题主导权,翘起二郎腿,侃侃而谈:“所以说,选择比努力重要。眼光得放长远。你看现在什么最火?房地产!我表哥前年在上海浦东买了套房,翻了一倍还不止!还有股市,去年要是买了……呃,不过今年好像不太行。”他大概是想起了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合金股份”事件,语气稍微顿了顿,下意识地瞥了一眼上铺依旧安静看书的林见鹿。
这个话题似乎引起了王浩的兴趣,他停下笔,抬起头:“房地产确实厉害,我们那儿市区房价也涨了不少。不过感觉跟咱们学生还挺远的。”
“远什么?”周浩轩来劲了,“这叫提前布局!信息就是金钱!”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林见鹿,轻轻合上了手中的书,发出轻微的声响。他并没有看向谁,目光似乎落在虚空中,语气平淡地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房地产,股市,都是周期。国运上升期,万物皆涨,不足为奇。”
他顿了顿,在三人或好奇、或不服、或探究的目光中,继续缓缓说道,语调沉稳,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洞察力:
“但真正的未来,不在这些表象的繁荣里。而在我们每天接触,却未必真正理解的东西里。”
“什么东西?”李立下意识地问道,连周浩轩也收起了那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信息。”林见鹿吐出两个字,他坐起身,目光扫过三位室友,“或者说,信息的产生、传输、处理和终端呈现。这才是我们无线电专业,乃至未来几十年,国运所系的核心战场。”
他并没有使用什么高深莫测的词汇,但话语间的格局却瞬间将话题从个人就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
“你们觉得手机就是打电话发短信?”林见鹿拿起周浩轩放在桌上的诺基亚,“未来的它,会是一个集通信、计算、娱乐、支付于一体的个人移动信息终端。它的核心,是芯片,是操作系统,是无线通信协议。而这些,正是我们专业涉猎或关联的领域。”
周浩轩张了张嘴,想反驳手机不就是用来通讯的,但看着林见鹿那笃定的眼神,话竟没能说出口。
林见鹿又看向李立的电脑:“个人电脑会普及,但更重要的趋势是网络化。未来的战争,是网络空间的战争;未来的经济,是数字经济。所有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都将依赖一张看不见的巨网。而构建、维护、提升这张网的能力,就是未来国家竞争力的体现。”
李立听得眼睛发亮,他本能地对这些技术前景感到兴奋。
“再说远一点,”林见鹿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我们现在学的模电、数电、信号与系统,看似基础,却是构建一切信息大厦的砖石。为什么国家强调科技创新?因为过去的竞争是资源和劳动力的竞争,未来的竞争,是技术标准、是知识产权、是核心算法的竞争!”
他目光转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未来的波澜壮阔。
“你们以为美国为什么那么强大?不仅仅是航母和美元,更是硅谷,是英特尔、微软、谷歌……他们掌握着信息时代的底层架构和话语权。我们要崛起,不能只满足于做世界工厂,必须要在这些核心领域,拥有自己的‘灵犀一点’,自己的‘烛龙之眼’!”
“灵犀一点?烛龙之眼?”王浩喃喃重复,感觉这些词既陌生又充满力量。
“这只是比喻。”林见鹿收回目光,看向三位已被镇住的室友,“意思是,我们要有自己敏锐的感知判断体系(灵犀),也要有能照亮前行道路、突破黑暗的核心技术(烛龙)。这,才是我们这代人,尤其是我们学这个专业的人,应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进大公司、出国、做生意,都只是路径,而非终点。关键在于,你的能力,是否构建在了时代真正的脉搏之上。”
宿舍里一片寂静。
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风声,和几人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李立满脸崇拜,感觉林见鹿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原来自己所学的专业,竟然蕴含着如此惊天动地的能量。
王浩眼神闪烁,似乎在消化这远超他以往认知的宏大叙事,以往只想着找个好工作的念头,此刻显得有些苍白。
就连心高气傲的周浩轩,也陷入了沉默。他第一次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眼界”和“家世”,在林见鹿这番关于技术、国运和未来的论述面前,显得如此浅薄和功利。他原本以为林见鹿只是个读书厉害、运气好点的学霸,此刻才真正意识到,这个沉默的室友,其胸中的沟壑,远超他的想象。
林见鹿没有再多说,重新拿起那本《通信原理》,仿佛刚才只是随口闲聊。
但301寝室的气氛,已经悄然改变。
一场看似随意的“宿舍论道”,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见鹿三位室友的心中,漾开了层层叠叠的涟漪。潜龙未曾刻意张扬,但其不经意间展露的鳞爪与视野,已足以在小圈子里,奠定其不凡的格局。
王浩忍不住低声问李立:“立子,见鹿他……家里是做什么的?怎么懂这么多?”
李立摇摇头,小声道:“不知道,就听说他高中时搞了个什么工作室,好像还预测准了一次股灾……”
周浩轩竖着耳朵听完,看着上铺那个沉静的身影,眼神复杂。他第一次感觉到,在这个小小的宿舍里,或许真正需要仰望的,不是家境,而是某种更深邃的东西。
林见鹿感受到下方投来的各种目光,心中了然。
种子已经播下,只待合适的时机,生根发芽。大学,不仅仅是他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他编织未来网络,寻找志同道合者的起点。今夜,只是一个开始。
这晚,没有晚自习,金陵城秋意渐浓,窗外月色清冷,宿舍里却灯火通明。
李立正对着他那台好不容易组装好的电脑,奋战在CS的枪林弹雨中,嘴里不时爆出几句带着本地方言的惊呼。王浩则趴在床上,就着台灯的光,吭哧吭哧地写着高数作业,时而挠头,时而恍然。周浩轩摆弄着他的新款诺基亚手机,似乎在发着短信,嘴角偶尔牵起一丝得意的笑。
林见鹿则靠在自己的上铺,捧着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通信原理》英文原版书,安静地翻阅着,神态专注,仿佛周围的喧嚣与他隔绝。
“靠!又挂了!”李立懊恼地一拍键盘,悻悻地退出了游戏,摘下耳机,长舒一口气。他转头看了看各自忙碌的室友,感觉气氛有些沉闷,便没话找话地说道:“哎,你们说,咱们这无线电专业,毕业了到底能干啥?不会真去装电视机收音机吧?”
王浩头也不抬,笔尖沙沙作响:“能干啥?进移动联通呗,或者华为中兴,听说待遇还不错。实在不行,回我们那儿通讯公司也是个铁饭碗。”他的想法很实在,带着典型的北方汉子对稳定生活的向往。
周浩轩闻言,放下手机,嗤笑一声,带着几分上海小开的优越感:“进那些公司?熬年头罢了。要我说,还是得出国,麻省理工,斯坦福,那才是搞技术的地方。要不然,就跟我爸一样做生意,搞贸易,来钱快。技术?说到底也就是个高级打工仔。”
李立有些不服气,但又不太敢直接反驳家境最好的周浩轩,嘟囔道:“出国哪有那么容易……做生意也得有本钱啊。”
周浩轩显然很享受这种话题主导权,翘起二郎腿,侃侃而谈:“所以说,选择比努力重要。眼光得放长远。你看现在什么最火?房地产!我表哥前年在上海浦东买了套房,翻了一倍还不止!还有股市,去年要是买了……呃,不过今年好像不太行。”他大概是想起了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合金股份”事件,语气稍微顿了顿,下意识地瞥了一眼上铺依旧安静看书的林见鹿。
这个话题似乎引起了王浩的兴趣,他停下笔,抬起头:“房地产确实厉害,我们那儿市区房价也涨了不少。不过感觉跟咱们学生还挺远的。”
“远什么?”周浩轩来劲了,“这叫提前布局!信息就是金钱!”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林见鹿,轻轻合上了手中的书,发出轻微的声响。他并没有看向谁,目光似乎落在虚空中,语气平淡地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房地产,股市,都是周期。国运上升期,万物皆涨,不足为奇。”
他顿了顿,在三人或好奇、或不服、或探究的目光中,继续缓缓说道,语调沉稳,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洞察力:
“但真正的未来,不在这些表象的繁荣里。而在我们每天接触,却未必真正理解的东西里。”
“什么东西?”李立下意识地问道,连周浩轩也收起了那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信息。”林见鹿吐出两个字,他坐起身,目光扫过三位室友,“或者说,信息的产生、传输、处理和终端呈现。这才是我们无线电专业,乃至未来几十年,国运所系的核心战场。”
他并没有使用什么高深莫测的词汇,但话语间的格局却瞬间将话题从个人就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
“你们觉得手机就是打电话发短信?”林见鹿拿起周浩轩放在桌上的诺基亚,“未来的它,会是一个集通信、计算、娱乐、支付于一体的个人移动信息终端。它的核心,是芯片,是操作系统,是无线通信协议。而这些,正是我们专业涉猎或关联的领域。”
周浩轩张了张嘴,想反驳手机不就是用来通讯的,但看着林见鹿那笃定的眼神,话竟没能说出口。
林见鹿又看向李立的电脑:“个人电脑会普及,但更重要的趋势是网络化。未来的战争,是网络空间的战争;未来的经济,是数字经济。所有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都将依赖一张看不见的巨网。而构建、维护、提升这张网的能力,就是未来国家竞争力的体现。”
李立听得眼睛发亮,他本能地对这些技术前景感到兴奋。
“再说远一点,”林见鹿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我们现在学的模电、数电、信号与系统,看似基础,却是构建一切信息大厦的砖石。为什么国家强调科技创新?因为过去的竞争是资源和劳动力的竞争,未来的竞争,是技术标准、是知识产权、是核心算法的竞争!”
他目光转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未来的波澜壮阔。
“你们以为美国为什么那么强大?不仅仅是航母和美元,更是硅谷,是英特尔、微软、谷歌……他们掌握着信息时代的底层架构和话语权。我们要崛起,不能只满足于做世界工厂,必须要在这些核心领域,拥有自己的‘灵犀一点’,自己的‘烛龙之眼’!”
“灵犀一点?烛龙之眼?”王浩喃喃重复,感觉这些词既陌生又充满力量。
“这只是比喻。”林见鹿收回目光,看向三位已被镇住的室友,“意思是,我们要有自己敏锐的感知判断体系(灵犀),也要有能照亮前行道路、突破黑暗的核心技术(烛龙)。这,才是我们这代人,尤其是我们学这个专业的人,应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进大公司、出国、做生意,都只是路径,而非终点。关键在于,你的能力,是否构建在了时代真正的脉搏之上。”
宿舍里一片寂静。
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风声,和几人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李立满脸崇拜,感觉林见鹿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原来自己所学的专业,竟然蕴含着如此惊天动地的能量。
王浩眼神闪烁,似乎在消化这远超他以往认知的宏大叙事,以往只想着找个好工作的念头,此刻显得有些苍白。
就连心高气傲的周浩轩,也陷入了沉默。他第一次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眼界”和“家世”,在林见鹿这番关于技术、国运和未来的论述面前,显得如此浅薄和功利。他原本以为林见鹿只是个读书厉害、运气好点的学霸,此刻才真正意识到,这个沉默的室友,其胸中的沟壑,远超他的想象。
林见鹿没有再多说,重新拿起那本《通信原理》,仿佛刚才只是随口闲聊。
但301寝室的气氛,已经悄然改变。
一场看似随意的“宿舍论道”,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见鹿三位室友的心中,漾开了层层叠叠的涟漪。潜龙未曾刻意张扬,但其不经意间展露的鳞爪与视野,已足以在小圈子里,奠定其不凡的格局。
王浩忍不住低声问李立:“立子,见鹿他……家里是做什么的?怎么懂这么多?”
李立摇摇头,小声道:“不知道,就听说他高中时搞了个什么工作室,好像还预测准了一次股灾……”
周浩轩竖着耳朵听完,看着上铺那个沉静的身影,眼神复杂。他第一次感觉到,在这个小小的宿舍里,或许真正需要仰望的,不是家境,而是某种更深邃的东西。
林见鹿感受到下方投来的各种目光,心中了然。
种子已经播下,只待合适的时机,生根发芽。大学,不仅仅是他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他编织未来网络,寻找志同道合者的起点。今夜,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