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烛龙”睁眼-《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

  数据泄露的危机感与污名化指控的阴云,如同两只无形的巨手,扼住了见鹿科技高速发展的咽喉。对手的攻势一环扣一环,从技术暗战到舆论抹黑,无所不用其极。

  林见鹿看着电脑屏幕上那条关于“非法收集用户隐私”的爆炸性新闻,眼神冰冷如霜。文章引用了一位所谓的“前核心员工”的匿名爆料,绘声绘色地描述见鹿科技如何通过车辆传感器“监控”用户车内谈话、记录家庭住址和常去地点,甚至“分析”用户的驾驶习惯和情绪状态,其内容之耸人听闻,足以在普通用户中引发恐慌。

  “反应很快嘛。”林见鹿冷哼一声,对方显然察觉到了他们对数据资产的重视,立刻祭出了最恶毒的一招——利用公众对隐私的天然敏感进行污名化。

  “林总,必须立刻回应!”周薇快步走进办公室,脸上带着怒意,“这篇文章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发酵,不少预订了G9和‘青鸾’手机的用户打来电话询问,部分订单出现了波动!”

  “回应是肯定的,但不能掉入他们设定的节奏。”林见鹿迅速冷静下来,“薇薇,你立刻准备一份措辞严谨的声明,强调我们所有数据收集均在用户授权和法律法规框架内进行,主要用于提升产品安全和用户体验,并重申我们极其严格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政策。同时,准备召开新闻发布会,我会亲自出席澄清。”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另外,让法务部立刻行动,对发布这篇文章的媒体和那个所谓的‘前员工’,以诽谤和商业诋毁罪提起诉讼!我们要用最强硬的态度,表明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斜!”

  “明白!”周薇雷厉风行地转身去安排。

  办公室里只剩下林见鹿和沈渊。沈渊推了推眼镜,语气凝重:“林总,舆论战还好说,关键是那些网络攻击。虽然暂时被我们挡住了,但对手显然没有放弃。我们的数据量和AI模型价值太大,他们一定会持续不断地寻找漏洞。依赖国外的AI训练芯片和算力基础设施,始终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而且数据跨境也存在合规隐患。”

  林见鹿走到窗前,看着楼下依旧车水马龙的城市,沉默了片刻。然后,他缓缓转过身,目光中燃烧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老沈,还记得我们几年前,在中央研究院内部立项的那个绝密项目吗?”林见鹿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沈渊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林总,你是说……‘**烛龙**’项目?它……已经成熟到可以发布了?”

  “是时候了。”林见鹿重重地点了一下头,“数据是我们的石油,AI模型是我们的引擎,而算力,就是驱动这一切的‘心脏’!我们不能让这颗心脏,掌握在别人手里,更不能在别人搭建的舞台上跳舞!‘烛龙’,必须睁眼!”

  “烛龙”项目,是见鹿科技中央研究院成立之初,就在林见鹿授意下启动的绝密计划——**自主研发专用于AI训练的超高性能计算芯片**。以《山海经》中“烛龙”命名,取其“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的掌控之力,寓意其将掌控智能时代的算力核心。

  这个项目投入了巨量的资源和最顶尖的人才,由沈渊亲自挂帅,在绝对的保密状态下进行了数年。期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挫折,甚至一度因为技术路线之争几乎夭折。但林见鹿顶住了所有压力和质疑,坚持投入,因为他深知,没有算力自主,所有的数据优势和AI梦想都是空中楼阁。

  而现在,在内外交困的巨大压力下,“烛龙”这颗秘密武器,终于到了亮剑的时刻!

  沈渊激动得手指都有些颤抖:“我立刻去准备!‘烛龙’初代芯片,基于我们独创的‘异步脉动阵列’架构,在特定AI训练任务上的能效比,已经**超越了目前全球最顶尖的同类芯片至少百分之五十**!只是量产和生态适配还需要时间……”

  “没有时间了!”林见鹿打断他,“我们必须抢在对手形成合围之前,打出这张王牌!立刻启动发布流程,一周后,我要在上海,向全世界展示‘烛龙’!”

  命令下达,见鹿科技内部最核心、保密等级最高的一部分团队,如同精密钟表最内部的齿轮,开始以极限效率运转起来。所有参与“烛龙”项目的工程师和科学家被集中到一处与外界物理隔离的基地,进行最后的冲刺。

  一周的时间,在紧张、兴奋与极度保密的氛围中飞逝。

  发布会的地点,没有选择华丽的会展中心,而是放在了见鹿科技中央研究院那座充满未来感的内部发布厅。受邀前来的,只有全球顶级的科技媒体、行业分析师、核心合作伙伴以及部分国家相关部委的代表。气氛庄重而神秘。

  舞台上,灯光聚焦。林见鹿依旧是一身简单的黑色着装,但他此刻的眼神,却比以往任何一次发布会都更加锐利和充满力量。

  “在过去的一周,很多人都在讨论数据、讨论隐私、讨论AI的边界。”林见鹿的开场白直接切入当下最热点的话题,“这些讨论很重要。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更底层、更核心的问题——支撑所有这些智能应用的**算力基石**,是否安全、是否自主、是否可控?”

  台下鸦雀无声,所有人都预感到,见鹿科技又将抛出一枚重磅炸弹。

  “算力,是智能时代的‘石油’和‘电力’。”林见鹿继续道,“然而,目前全球AI算力的核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少数几家公司的芯片架构和制造工艺。这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技术依赖、供应链风险、成本高企,以及……潜在的数据安全与主权隐患。”

  他目光扫过全场:“见鹿科技,从成立之初就坚信,真正的智能,必须建立在自主可控的根基之上。因此,在数年前,我们就在几乎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启动了一项艰难的探索。”

  背景大屏幕亮起,浮现出《山海经》中关于“烛龙”的古老文字和瑰丽想象图。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向全世界介绍,见鹿科技在算力基石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我们自主研发的、专为AI训练而生的高性能计算芯片:**‘烛龙’**!”

  随着他的话音,舞台中央的展示台缓缓升起,聚光灯打在一枚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恐怖能量的深灰色芯片上!芯片表面的纹理,隐隐呈现出龙鳞般的层次感。

  台下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和窃窃私语!自研AI训练芯片?这几乎是挑战目前全球AI产业格局的终极宣言!

  沈渊走上台,作为技术负责人进行详细讲解。他没有使用太多晦涩的技术参数,而是用更直观的方式展示了“烛龙”的恐怖性能。

  大屏幕上开始播放对比演示视频:同样的超大规模神经网络模型,使用相同的数据集进行训练。

  在使用目前主流顶级AI芯片的平台上,训练进度条缓慢爬升,耗时显示需要**7天**。

  而当切换到搭载“烛龙”芯片的见鹿自研AI服务器集群时,训练进度条如同打了肾上腺素般飞速推进,最终耗时定格在——**3天**!

  **效能提升超过130%!**

  “这不可能!”

  “上帝……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台下彻底炸开了锅!记者们疯狂地按动着快门,分析师们则在笔记本电脑上飞快地记录和计算着。

  沈渊平静地解释着“烛龙”芯片的核心——独创的“异步脉动阵列”架构,如何更高效地处理AI训练中常见的稀疏矩阵运算和动态计算图,以及如何在芯片层面原生支持见鹿生态内特有的数据格式和模型结构。

  “……‘烛龙’不仅仅是一枚芯片,它更是我们见鹿生态‘数据智能’战略的**算力心脏**。”沈渊总结道,“它将为我们处理生态内产生的海量数据、训练更强大的AI模型,提供源源不断的、自主可控的澎湃动力。同时,我们也将会面向经过严格筛选的合作伙伴,有限度地开放‘烛龙’的算力服务。”

  林见鹿重新回到舞台中央,接过话语权:“‘烛龙’的诞生,意味着见鹿科技的生态闭环,补上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块拼图——**算力自主**!从数据采集、到算法模型、再到算力支撑,我们实现了全链路的自主可控!”

  他语气铿锵,充满自信:“这确保了我们的用户数据,能够在更安全、更可靠的环境中转化为提升他们体验的智能。同时,这也为我们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形式的技术封锁和供应链风险,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烛龙’睁眼,只为守护智能时代的星辰大海!”

  发布会取得了碾压性的成功!“烛龙”芯片横空出世的消息,如同海啸般席卷全球科技界,其震撼程度甚至超过了之前的《山海》电影!见鹿科技的股价再次飙升,市值逼近两千亿美元大关!所有关于数据隐私的污名化指控,在“烛龙”带来的技术震撼和“算力自主”的安全承诺面前,瞬间显得苍白无力。

  然而,就在发布会结束当晚,林见鹿接到了一个来自“出海联盟”内部的加密通讯。通讯那头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和担忧:

  “林总,‘烛龙’发布震动全球,干得漂亮!但根据我们截获的情报,某些利益集团被彻底激怒了。他们正在游说,试图推动一项极其严厉的**‘半导体设备及EDA软件对华禁运’法案**。如果通过,不仅‘烛龙’未来的迭代升级将面临巨大困难,我们联盟内所有涉及高端芯片设计和制造的企业,都可能遭到毁灭性打击!”

  刚刚凭借“烛龙”扳回一城,甚至占据先手的林见鹿,还未来得及喘息,便发现对手已经将战场,升级到了能够扼杀整个产业基础的、更残酷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