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见鹿那番“点到即止”、“科技赋能传统”的论述,如同在滚沸的舆论油锅里滴入了一瓢冷静的清水,瞬间让喧嚣的争议沉淀下来,显露出清晰的价值底色。媒体们心满意足地带着“格局”、“远见”、“科技向善”等关键词散去,赶着回去炮制下一篇深度报道。线上直播间的人数在达到一个恐怖峰值后,也开始缓缓回落,但关于“三招之约”和“林见鹿语录”的二次创作和讨论,却在各大社交平台呈现出燎原之势,热度持续发酵。
然而,连林见鹿自己都未曾完全预料到,这场由闹剧开始、以理念升华告终的事件,其真正深远的影响,此刻才刚刚开始显现。
最先感受到变化的,是见鹿科技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和客服渠道。
原本充斥着产品咨询、技术问题和商务合作的留言区与邮箱,仿佛一夜之间被一股新生的洪流冲刷、改道。成千上万封邮件、私信和评论,如同决堤的江水般涌来,其内容却惊人的一致和……热血。
“林总!看了昨天的直播,我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我就是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我一直觉得咱们的传统武术里有大宝藏,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现代科学把它挖出来!请问见鹿科技还需要实习生吗?我不要工资,管饭就行!让我去‘蓝色弹弓’扫厕所都行!”
“见鹿科技人力资源部收:附件是我的简历和关于《基于惯性传感器与EMG信号的传统武术发力模式量化分析》的初步构想(本科毕业论文方向)。贵公司‘科学传承国术’的理念与我的人生目标高度契合,恳请一个面试机会!”
“我是北航机械工程专业的,擅长动力学仿真。林总,我觉得咱们可以用多体动力学模型,把‘白鹤亮翅’的力学结构彻底解析出来,开发更精准的辅助训练系统!求组织收留!”
“我是个程序员,但从小有个武侠梦!林总,收下我的膝盖吧!我想为‘新国术’写代码!”
这些邮件和留言,字里行间都跳跃着年轻的激情、未被磨平的棱角,以及对一个崭新领域的无限憧憬。他们不再仅仅将见鹿科技视为一个求职的好平台,更像是找到了一个能够安放他们理想与才华的精神家园,一个可以追随的“旗帜”。
这还不算完。几天后,一个名为“【新国术】科学解码传统武术”的民间线上社群,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建立起来,并在极短时间内聚集了超过十万名成员!社群里有体育生、程序员、工程师、医生、设计师,甚至还有几位对现代科技感兴趣的传统武术练习者。他们自发地翻译国外最新的运动科学论文,用编程模拟武术动作,用3D建模还原古谱图谱,用热烈的讨论碰撞着“科学传武”的无数种可能性。
这个社群甚至自发组织了一次线上黑客松(编程马拉松),主题就是“用技术解决一个传统武术传承中的小问题”。提交上来的项目五花八门,有基于手机传感器的“太极拳云手轨迹纠偏APP原型”,有利用计算机视觉识别“南拳马步稳定性”的小程序,甚至还有一个脑洞大开的“基于脑机接口的武术‘意念’训练可行性探讨”……
这股自下而上、蓬勃生长的力量,让密切关注舆情的沈渊都感到震惊。他在向林见鹿汇报时,一贯冷静的语气里也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林总,数据显示,‘新国术’、‘科学传武’等相关话题的搜索指数和讨论热度,在过去72小时内呈指数级增长,并且与‘见鹿科技’、‘林见鹿’的关联度超过85%。这股新兴的、以青年科技人才和爱好者为主体的力量,其凝聚力和创造力远超预期。他们……似乎将您视为了某种精神领袖。”
林见鹿看着沈渊展示的数据图表和那个热闹非凡的社群截图,沉默了。他走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河。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也映照在他沉思的脸上。
他当初提出“科技赋能传统”,更多是出于一种理性的商业战略和对社会责任的考量,是为了化解危机,构建更宽阔的护城河。他预见到了理念的吸引力,却未曾想到,会如此深刻地击中这个时代无数年轻灵魂的痒处和痛点。
他们厌倦了故弄玄虚和门户之见,渴望用自己熟悉的、信仰的“科学”语言,去重新解读和拥抱那些古老的智慧;他们渴望在追求效率和创新的同时,也能找到与自身文化根脉的连接;他们需要一个像林见鹿这样,既能在科技前沿开疆拓土,又能以尊重和智慧对待传统,并且具备强大行动力的“榜样”,来证明这条看似矛盾、实则充满无限可能的道路,是行得通的。
“领袖……”林见鹿低声重复着这个词,感觉肩头似乎又沉重了几分,但血液里,某种东西却也悄然升温。这不是权力带来的灼热,而是一种被信任、被期待,以及看到一条崭新道路在脚下延伸时,所产生的混合着责任与兴奋的暖流。
几天后,又一件标志性的事件发生了。
一位在国内武术界颇具声望、以开明和务实着称的老前辈——杨氏太极拳的正宗传人,年近七旬的杨振华老师,通过中间人递来了话,希望能与林见鹿“聊一聊”。
这次会面,没有选在现代化的会议室,而是在杨老师位于城郊、充满古意的庭院里。青砖灰瓦,竹影婆娑,石桌上摆着一套素雅的紫砂茶具。
杨老师穿着一身藏青色的中式褂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虽然年事已高,但眼神清亮,腰板笔直。他亲自为林见鹿斟上一杯清茶,动作舒缓而富有韵律。
“林总,冒昧请你过来。”杨老师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你和马保国那场‘对话’(他刻意回避了‘比武’二字),还有你后面那番话,我都看了。”他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目光透过氤氲的水汽,落在林见鹿身上,带着审视,也带着欣赏。
“马保国之流,是疥癣之疾,坏不了大事,但也确实污了‘武术’二字的名声。”杨老师放下茶杯,语气带着一丝无奈,随即转为郑重,“但你提出的‘科学化’、‘大众化’,说到了点子上,也说到了我们很多老家伙心里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话。”
他感慨道:“老祖宗的东西是好,但不能再抱着‘秘传’、‘心法不可言说’那套老黄历了。时代变了,年轻人不信这个,也学不会这个。再这么下去,很多真东西,就真要带进棺材里了。”
杨老师看着林见鹿,眼神变得热切起来:“我看得出来,你是真懂,也是真想做事。不是那种拿传统文化当噱头、沽名钓誉之辈。你那套数据、传感器,我看不太明白,但我明白一个道理——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能把这门技艺传下去,让更多人受益,用科学的方法,我看行!”
他最终表明了来意:“我们杨氏太极拳,愿意作为第一个深度合作的对象,向你们完全开放我们的核心技法,配合你们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不要赞助,不要虚名,只希望你们能用你们那套科学的方法,帮我们把这门拳理弄清楚,传下去,让它能真正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
这番话,从一个德高望重的传统武术家口中说出,其分量和意义,远超千万封年轻人的热血邮件。这代表着,林见鹿所倡导的“新国术”理念,不仅赢得了未来的青年,也开始撼动了坚实的、代表着“正统”的过去。
林见鹿肃然起敬,他双手接过杨老师再次斟满的茶,郑重道:“杨老师,您这份信任,重于千钧。见鹿科技,必不负所托。”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回到公司,林见鹿立刻召开了核心团队会议。他将与杨老师的会面情况,以及近期来自青年群体汹涌澎湃的追随浪潮,向大家做了通报。
赵昊听得两眼放光:“我靠!老大,这势头太猛了!咱们这是要开辟第二战场啊!‘新国术’这概念,绝对能成!”
周薇也显得十分振奋:“这不仅仅是商业机会,更是一个打造品牌文化深度和社会影响力的绝佳契机。我们可以围绕‘科学传武’,开发一系列线上线下联动的产品和服务,甚至打造独有的文化IP。”
沈渊则已经开始构建模型:“可以将‘新国术’生态纳入公司整体战略框架。初步构想,可以分为底层技术支撑(传感器、算法)、中层产品应用(智能硬件、APP、课程)、上层文化社群(线上社区、线下活动、IP衍生)三个层级……”
看着伙伴们摩拳擦掌、群情激昂的样子,林见鹿知道,一个全新的、充满想象力的篇章,已经在他面前展开。这不再是简单的危机公关,也不再是孤立的商业项目,而是一场由他无意中点燃,并注定要由他引领的、关于文化传承与科技融合的深刻变革。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一位核心成员,声音清晰而坚定:
“既然时代选择了我们,年轻人信任我们,前辈们也向我们敞开了大门。”
“那么,我们就正式把‘新国术’,作为见鹿科技生态构建中,**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战略核心**来推动!”
“我们要用最硬的科技,唤醒最深的传统,服务最广的大众。”
“这条路,我们一起,把它走宽,走实,走成一条通天大道!”
会议室内,掌声雷动。所有人的眼中,都燃烧着与窗外夕阳同样炽热的光芒。武学的新篇,已然揭开,而执笔之人,正是这群站在时代浪潮之巅的年轻人。风起云涌的舞台,因为注入了这抹独特的文化亮色,而变得更加波澜壮阔,动人心魄。
然而,连林见鹿自己都未曾完全预料到,这场由闹剧开始、以理念升华告终的事件,其真正深远的影响,此刻才刚刚开始显现。
最先感受到变化的,是见鹿科技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和客服渠道。
原本充斥着产品咨询、技术问题和商务合作的留言区与邮箱,仿佛一夜之间被一股新生的洪流冲刷、改道。成千上万封邮件、私信和评论,如同决堤的江水般涌来,其内容却惊人的一致和……热血。
“林总!看了昨天的直播,我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我就是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我一直觉得咱们的传统武术里有大宝藏,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现代科学把它挖出来!请问见鹿科技还需要实习生吗?我不要工资,管饭就行!让我去‘蓝色弹弓’扫厕所都行!”
“见鹿科技人力资源部收:附件是我的简历和关于《基于惯性传感器与EMG信号的传统武术发力模式量化分析》的初步构想(本科毕业论文方向)。贵公司‘科学传承国术’的理念与我的人生目标高度契合,恳请一个面试机会!”
“我是北航机械工程专业的,擅长动力学仿真。林总,我觉得咱们可以用多体动力学模型,把‘白鹤亮翅’的力学结构彻底解析出来,开发更精准的辅助训练系统!求组织收留!”
“我是个程序员,但从小有个武侠梦!林总,收下我的膝盖吧!我想为‘新国术’写代码!”
这些邮件和留言,字里行间都跳跃着年轻的激情、未被磨平的棱角,以及对一个崭新领域的无限憧憬。他们不再仅仅将见鹿科技视为一个求职的好平台,更像是找到了一个能够安放他们理想与才华的精神家园,一个可以追随的“旗帜”。
这还不算完。几天后,一个名为“【新国术】科学解码传统武术”的民间线上社群,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建立起来,并在极短时间内聚集了超过十万名成员!社群里有体育生、程序员、工程师、医生、设计师,甚至还有几位对现代科技感兴趣的传统武术练习者。他们自发地翻译国外最新的运动科学论文,用编程模拟武术动作,用3D建模还原古谱图谱,用热烈的讨论碰撞着“科学传武”的无数种可能性。
这个社群甚至自发组织了一次线上黑客松(编程马拉松),主题就是“用技术解决一个传统武术传承中的小问题”。提交上来的项目五花八门,有基于手机传感器的“太极拳云手轨迹纠偏APP原型”,有利用计算机视觉识别“南拳马步稳定性”的小程序,甚至还有一个脑洞大开的“基于脑机接口的武术‘意念’训练可行性探讨”……
这股自下而上、蓬勃生长的力量,让密切关注舆情的沈渊都感到震惊。他在向林见鹿汇报时,一贯冷静的语气里也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林总,数据显示,‘新国术’、‘科学传武’等相关话题的搜索指数和讨论热度,在过去72小时内呈指数级增长,并且与‘见鹿科技’、‘林见鹿’的关联度超过85%。这股新兴的、以青年科技人才和爱好者为主体的力量,其凝聚力和创造力远超预期。他们……似乎将您视为了某种精神领袖。”
林见鹿看着沈渊展示的数据图表和那个热闹非凡的社群截图,沉默了。他走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河。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也映照在他沉思的脸上。
他当初提出“科技赋能传统”,更多是出于一种理性的商业战略和对社会责任的考量,是为了化解危机,构建更宽阔的护城河。他预见到了理念的吸引力,却未曾想到,会如此深刻地击中这个时代无数年轻灵魂的痒处和痛点。
他们厌倦了故弄玄虚和门户之见,渴望用自己熟悉的、信仰的“科学”语言,去重新解读和拥抱那些古老的智慧;他们渴望在追求效率和创新的同时,也能找到与自身文化根脉的连接;他们需要一个像林见鹿这样,既能在科技前沿开疆拓土,又能以尊重和智慧对待传统,并且具备强大行动力的“榜样”,来证明这条看似矛盾、实则充满无限可能的道路,是行得通的。
“领袖……”林见鹿低声重复着这个词,感觉肩头似乎又沉重了几分,但血液里,某种东西却也悄然升温。这不是权力带来的灼热,而是一种被信任、被期待,以及看到一条崭新道路在脚下延伸时,所产生的混合着责任与兴奋的暖流。
几天后,又一件标志性的事件发生了。
一位在国内武术界颇具声望、以开明和务实着称的老前辈——杨氏太极拳的正宗传人,年近七旬的杨振华老师,通过中间人递来了话,希望能与林见鹿“聊一聊”。
这次会面,没有选在现代化的会议室,而是在杨老师位于城郊、充满古意的庭院里。青砖灰瓦,竹影婆娑,石桌上摆着一套素雅的紫砂茶具。
杨老师穿着一身藏青色的中式褂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虽然年事已高,但眼神清亮,腰板笔直。他亲自为林见鹿斟上一杯清茶,动作舒缓而富有韵律。
“林总,冒昧请你过来。”杨老师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你和马保国那场‘对话’(他刻意回避了‘比武’二字),还有你后面那番话,我都看了。”他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目光透过氤氲的水汽,落在林见鹿身上,带着审视,也带着欣赏。
“马保国之流,是疥癣之疾,坏不了大事,但也确实污了‘武术’二字的名声。”杨老师放下茶杯,语气带着一丝无奈,随即转为郑重,“但你提出的‘科学化’、‘大众化’,说到了点子上,也说到了我们很多老家伙心里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话。”
他感慨道:“老祖宗的东西是好,但不能再抱着‘秘传’、‘心法不可言说’那套老黄历了。时代变了,年轻人不信这个,也学不会这个。再这么下去,很多真东西,就真要带进棺材里了。”
杨老师看着林见鹿,眼神变得热切起来:“我看得出来,你是真懂,也是真想做事。不是那种拿传统文化当噱头、沽名钓誉之辈。你那套数据、传感器,我看不太明白,但我明白一个道理——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能把这门技艺传下去,让更多人受益,用科学的方法,我看行!”
他最终表明了来意:“我们杨氏太极拳,愿意作为第一个深度合作的对象,向你们完全开放我们的核心技法,配合你们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不要赞助,不要虚名,只希望你们能用你们那套科学的方法,帮我们把这门拳理弄清楚,传下去,让它能真正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
这番话,从一个德高望重的传统武术家口中说出,其分量和意义,远超千万封年轻人的热血邮件。这代表着,林见鹿所倡导的“新国术”理念,不仅赢得了未来的青年,也开始撼动了坚实的、代表着“正统”的过去。
林见鹿肃然起敬,他双手接过杨老师再次斟满的茶,郑重道:“杨老师,您这份信任,重于千钧。见鹿科技,必不负所托。”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回到公司,林见鹿立刻召开了核心团队会议。他将与杨老师的会面情况,以及近期来自青年群体汹涌澎湃的追随浪潮,向大家做了通报。
赵昊听得两眼放光:“我靠!老大,这势头太猛了!咱们这是要开辟第二战场啊!‘新国术’这概念,绝对能成!”
周薇也显得十分振奋:“这不仅仅是商业机会,更是一个打造品牌文化深度和社会影响力的绝佳契机。我们可以围绕‘科学传武’,开发一系列线上线下联动的产品和服务,甚至打造独有的文化IP。”
沈渊则已经开始构建模型:“可以将‘新国术’生态纳入公司整体战略框架。初步构想,可以分为底层技术支撑(传感器、算法)、中层产品应用(智能硬件、APP、课程)、上层文化社群(线上社区、线下活动、IP衍生)三个层级……”
看着伙伴们摩拳擦掌、群情激昂的样子,林见鹿知道,一个全新的、充满想象力的篇章,已经在他面前展开。这不再是简单的危机公关,也不再是孤立的商业项目,而是一场由他无意中点燃,并注定要由他引领的、关于文化传承与科技融合的深刻变革。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一位核心成员,声音清晰而坚定:
“既然时代选择了我们,年轻人信任我们,前辈们也向我们敞开了大门。”
“那么,我们就正式把‘新国术’,作为见鹿科技生态构建中,**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战略核心**来推动!”
“我们要用最硬的科技,唤醒最深的传统,服务最广的大众。”
“这条路,我们一起,把它走宽,走实,走成一条通天大道!”
会议室内,掌声雷动。所有人的眼中,都燃烧着与窗外夕阳同样炽热的光芒。武学的新篇,已然揭开,而执笔之人,正是这群站在时代浪潮之巅的年轻人。风起云涌的舞台,因为注入了这抹独特的文化亮色,而变得更加波澜壮阔,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