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见鹿关于“创新者窘境”的警钟,如同一次精神上的淬火,让“见鹿科技”整个团队在短暂的亢奋后,迅速冷却下来,凝聚起一种更为内敛、也更具韧性的力量。那种感觉,就像一把好刀在经历锻打后,被投入冷水中,不仅没有变脆,反而获得了更坚硬的锋芒。
“蓝色弹弓”实验室在极度保密的状态下悄然成立,选址甚至不在见鹿科技总部大楼,而是隐匿于市郊一个由旧工厂改造的创意园区内。林见鹿亲自面试了第一批成员——一群背景各异,有的甚至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怪才:有痴迷于脑波交互的神经工程学博士,有坚信区块链将重塑应用分发规则的密码学极客,还有试图将中国古典算盘逻辑融入新型计算架构的狂想家。这里没有KPI考核,唯一的规则就是“打破规则”。
与此同时,“内部创业”计划和“趋势嗅探”网络也开始运转。公司内部论坛上出现了几个画风清奇的板块,讨论着诸如“如何让APP在五分钟后自我销毁”或者“基于气味识别的社交网络是否可行”之类天马行空的话题。周薇的团队定期提交的“边缘洞察报告”里,开始出现一些连沈渊的数据模型都难以归类分析的新鲜词汇,如“虚拟生物饲养”、“异步协同创作”等。
这一切都在静水深流中进行,而水面之上,见鹿科技这艘大船,依旧沿着既定的航线,破浪前行。它的下一个重要航标,就是代号为“昆仑”的灵犀操作系统2.0版本发布会。
发布会前夜,总部大楼的演示区依然灯火通明。林见鹿、周薇、沈渊和赵昊,正在进行最后一次全流程彩排。
“语音唤醒词最终确认了?”林见鹿问,目光投向演示台上那台外观流畅、屏占比极高的原型机。
“确认了,‘鹿鸣’。”周薇回答,她穿着一身干练的黑色套装,眼神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取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既有我们品牌的关联,又带有自然、呼唤、共鸣的意象,比冷冰冰的英文单词或者生硬的中文指令更有温度。”
赵昊在一旁咧嘴一笑:“嘿嘿,这名字好!到时候全场一起‘呦呦鹿鸣’,多带感!保证热搜预定了!”
沈渊则更关心技术细节,他扶了扶眼镜,对林见鹿说:“林总,云端协同的延迟数据,我们已经优化到理论极限以下,平均响应时间低于15毫秒,人类几乎无法感知。‘鹿鸣’的本地智能核心确保了基础指令的瞬时响应,复杂计算才交由云端,流畅度和智能度的平衡点已经找到。”
林见鹿点了点头,走上前,拿起那台原型机。机身温润的质感传递到掌心,他轻轻说道:“鹿鸣。”
屏幕瞬间亮起,一道柔和的光晕如水波般荡漾开来,一个极其简约、带着些许水墨晕染风格的灵鹿虚影在屏幕中央一闪而过,随即一个清澈、温和,带着奇妙亲和力的合成女声响应道:“我在。”
没有机械的“请吩咐”,也没有刻意的卖萌,就是自然而然的“我在”,仿佛一个随时准备提供帮助的、无声的朋友。
“明天,就看它的了。”林见鹿轻声说,眼神中闪烁着期待与冷静并存的光芒。
次日,发布会现场。媒体的长枪短炮早已严阵以待,观众席上座无虚席,线上直播频道的观看人数在开场前就突破了百万大关。经历了开发者大会的惊艳,所有人都想知道,林见鹿和他的见鹿科技,还能拿出怎样的硬货。
灯光暗下,一束追光打在舞台中央。林见鹿依旧是一身简单的深色休闲装,步履从容地走上舞台。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目光缓缓扫过全场,那种沉静的气场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手机,更像是一个装满工具的精致盒子。”林见鹿的开场白出乎意料的平实,“我们打开这个APP,完成一项任务,关闭它;再打开另一个APP,完成另一项任务…我们在不同的应用之间频繁切换,像一个忙碌的管家,奔波于一个个独立的房间。手机很智能,但我们的使用体验,却常常是割裂的、繁琐的。”
他顿了顿,抛出了核心问题:“我们有没有可能,让设备不再是工具的组合,而成为一个真正的智能整体?让它能主动理解我们的意图,无缝地调动所有能力,为我们服务?今天,我们带来的灵犀OS 2.0,以及它所承载的‘云 端’智能架构,就是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他没有急于展示炫酷的功能,而是首先阐释了设计哲学——“科技无形,服务有感”。他强调,真正的科技,不是让用户感受到技术的复杂与冰冷,而是让技术隐于幕后,让温暖、便捷的服务体验凸显于前台。
接着,重磅来袭。林见鹿正式宣布了灵犀OS 2.0的核心能力——深度整合的云服务与人工智能语音助手“鹿鸣”。
“它不是另一个语音搜索工具,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命令执行器。”林见鹿定义道,“‘鹿鸣’,是灵犀OS的智能中枢,是打通应用壁垒的调度官,是融入我们‘云 端’架构的灵魂。”
演示环节开始。大屏幕上投映出原型机的操作界面。
第一个场景,出差规划。
林见鹿对着手机自然地说:“鹿鸣,我下周一下午去上海出差,周三上午回来。”
屏幕上的“鹿鸣”界面柔和闪烁,清澈的嗓音回应:“好的。已找到下周一午后及周三上午往返上海的航班信息。根据您的历史偏好,筛选出靠窗座位选项。需要为您预订吗?”
“预订吧。另外,帮我找一家距离客户公司较近,评分4.5以上的酒店。”
“已筛选出三家符合要求的酒店,并对比了价格和设施。显示详情吗?”
“预订中间那家。再帮我规划一下从机场到酒店的路线,考虑到周一可能堵车。”
“行程已加入日历。航班、酒店预订确认信已发送至您的邮箱。实时路线规划已就绪,将在出发前提醒您。”
整个过程,没有打开任何一个旅行或地图APP,全部通过自然语言与“鹿鸣”的对话完成。那种流畅和智能,让现场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叹。
第二个场景,跨应用创作。
“鹿鸣,把昨天我在灵犀图库中标记为‘灵感’的三张图片,还有刚才录制的环境音,混合我之前在‘随笔’APP里写的那段关于‘城市黄昏’的文字,生成一个30秒的短视频短片,配一首舒缓的钢琴曲。”
这个指令复杂得多,涉及多个应用的数据调用和创造性整合。只见屏幕上的“鹿鸣”界面快速而优雅地流转,调用图库、音频文件、文本编辑器,甚至接入云端素材库寻找匹配的音乐。十几秒钟后,一段意境优美、音画同步的短视频生成完毕,效果堪比经过简单剪辑的作品。
“这…这简直是把一个创作团队塞进了手机里!”台下有科技记者失声感叹。
林见鹿适时地解释道:“这背后,是我们构建的‘灵犀云’的强大算力和算法支持,以及OS层面对应用数据和能力的彻底打通。‘鹿鸣’之所以能完成如此复杂的任务,正是因为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助手,而是整个‘云 端’生态的神经中枢。”
第三个场景,更是展现了“鹿鸣”的主动智能。
林见鹿没有发出指令,只是看着手机屏幕。过了一会儿,“鹿鸣”的声音主动响起:“检测到您已连续工作90分钟,建议休息10分钟。您关注的科技博客刚刚更新了一篇关于‘边缘计算’的文章,已为您提取核心观点。另外,您设定的‘购买牛奶’的提醒已触发,需要导航至最近的超市吗?”
这种基于上下文、时空和用户习惯的主动关怀与服务,再次引发现场一阵热烈的掌声。
“当然,‘鹿鸣’的强大,离不开开发者的创造力。”林见鹿话锋一转,将舞台延伸至生态,“我们向所有开发者全面开放了‘鹿鸣’的语音交互接口和云服务能力。开发者可以轻松地将自己的应用功能,封装成‘鹿鸣’可以调用的‘技能’,让用户以更自然的方式使用他们的服务。”
他展示了几个第三方应用与“鹿鸣”结合的案例:一个健身应用可以通过语音记录训练数据并获取实时指导;一个智能家居应用可以通过“鹿鸣”统一控制家中的各种设备;一个教育类应用可以实现与“鹿鸣”的智能问答互动…
最后,林见鹿总结道:“灵犀OS 2.0与‘鹿鸣’,不仅仅是一次系统升级。它代表着我们对于移动智能体验的重新定义: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从‘手动操作’到‘自然交互’。我们正在迈向一个‘智能随处可在,服务随手可得’的时代。而这,只是我们构建‘数字生命共生体’愿景的第一步。”
发布会在一片雷鸣般的掌声和无数闪烁的闪光灯中落幕。
效果是爆炸性的。
“重新定义交互!”“语音助手的终极形态?”“见鹿科技再次领先一个身位!”类似的标题席卷了科技媒体。
社交媒体上,“呦呦鹿鸣”瞬间成了热门梗,网友们纷纷玩起各种召唤“鹿鸣”的段子。
资本市场也迅速做出反应,见鹿科技的股价在次日开盘后一路飙升。
然而,在这场巨大的成功面前,林见鹿却显得异常平静。发布会结束后,他回到办公室,窗外是城市的璀璨灯火,映照着他沉思的脸庞。
周薇敲门进来,脸上带着成功的喜悦:“反响远超预期!我们的生态吸引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嗯,”林见鹿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但眼神依旧清醒,“这只是证明了我们上一阶段的思考是正确的。但‘昆仑’之后,下一座需要攀登的山峰在哪里?‘鹿鸣’之后,下一个颠覆性的交互范式又会是什么?”
他走到窗前,望着夜空:“薇姐,别忘了,‘蓝色弹弓’里那些看似不着边际的想法,或许其中就藏着答案。灵犀2.0的成功,不是终点,它只是为我们争取了更多时间和资源,去探索那片更未知的星辰大海。”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见鹿科技凭借灵犀2.0的惊世骇俗,正式在风云激荡的时代舞台上,刻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舞台的中央,从来都是最危险的位置。林见鹿深知,在无数掌声和镁光灯的背后,那些被触及核心利益的巨头,绝不会坐视不理。更激烈的交锋,即将到来。而他和他的团队,必须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时刻准备着迎接下一场风暴。
“蓝色弹弓”实验室在极度保密的状态下悄然成立,选址甚至不在见鹿科技总部大楼,而是隐匿于市郊一个由旧工厂改造的创意园区内。林见鹿亲自面试了第一批成员——一群背景各异,有的甚至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怪才:有痴迷于脑波交互的神经工程学博士,有坚信区块链将重塑应用分发规则的密码学极客,还有试图将中国古典算盘逻辑融入新型计算架构的狂想家。这里没有KPI考核,唯一的规则就是“打破规则”。
与此同时,“内部创业”计划和“趋势嗅探”网络也开始运转。公司内部论坛上出现了几个画风清奇的板块,讨论着诸如“如何让APP在五分钟后自我销毁”或者“基于气味识别的社交网络是否可行”之类天马行空的话题。周薇的团队定期提交的“边缘洞察报告”里,开始出现一些连沈渊的数据模型都难以归类分析的新鲜词汇,如“虚拟生物饲养”、“异步协同创作”等。
这一切都在静水深流中进行,而水面之上,见鹿科技这艘大船,依旧沿着既定的航线,破浪前行。它的下一个重要航标,就是代号为“昆仑”的灵犀操作系统2.0版本发布会。
发布会前夜,总部大楼的演示区依然灯火通明。林见鹿、周薇、沈渊和赵昊,正在进行最后一次全流程彩排。
“语音唤醒词最终确认了?”林见鹿问,目光投向演示台上那台外观流畅、屏占比极高的原型机。
“确认了,‘鹿鸣’。”周薇回答,她穿着一身干练的黑色套装,眼神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取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既有我们品牌的关联,又带有自然、呼唤、共鸣的意象,比冷冰冰的英文单词或者生硬的中文指令更有温度。”
赵昊在一旁咧嘴一笑:“嘿嘿,这名字好!到时候全场一起‘呦呦鹿鸣’,多带感!保证热搜预定了!”
沈渊则更关心技术细节,他扶了扶眼镜,对林见鹿说:“林总,云端协同的延迟数据,我们已经优化到理论极限以下,平均响应时间低于15毫秒,人类几乎无法感知。‘鹿鸣’的本地智能核心确保了基础指令的瞬时响应,复杂计算才交由云端,流畅度和智能度的平衡点已经找到。”
林见鹿点了点头,走上前,拿起那台原型机。机身温润的质感传递到掌心,他轻轻说道:“鹿鸣。”
屏幕瞬间亮起,一道柔和的光晕如水波般荡漾开来,一个极其简约、带着些许水墨晕染风格的灵鹿虚影在屏幕中央一闪而过,随即一个清澈、温和,带着奇妙亲和力的合成女声响应道:“我在。”
没有机械的“请吩咐”,也没有刻意的卖萌,就是自然而然的“我在”,仿佛一个随时准备提供帮助的、无声的朋友。
“明天,就看它的了。”林见鹿轻声说,眼神中闪烁着期待与冷静并存的光芒。
次日,发布会现场。媒体的长枪短炮早已严阵以待,观众席上座无虚席,线上直播频道的观看人数在开场前就突破了百万大关。经历了开发者大会的惊艳,所有人都想知道,林见鹿和他的见鹿科技,还能拿出怎样的硬货。
灯光暗下,一束追光打在舞台中央。林见鹿依旧是一身简单的深色休闲装,步履从容地走上舞台。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目光缓缓扫过全场,那种沉静的气场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手机,更像是一个装满工具的精致盒子。”林见鹿的开场白出乎意料的平实,“我们打开这个APP,完成一项任务,关闭它;再打开另一个APP,完成另一项任务…我们在不同的应用之间频繁切换,像一个忙碌的管家,奔波于一个个独立的房间。手机很智能,但我们的使用体验,却常常是割裂的、繁琐的。”
他顿了顿,抛出了核心问题:“我们有没有可能,让设备不再是工具的组合,而成为一个真正的智能整体?让它能主动理解我们的意图,无缝地调动所有能力,为我们服务?今天,我们带来的灵犀OS 2.0,以及它所承载的‘云 端’智能架构,就是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他没有急于展示炫酷的功能,而是首先阐释了设计哲学——“科技无形,服务有感”。他强调,真正的科技,不是让用户感受到技术的复杂与冰冷,而是让技术隐于幕后,让温暖、便捷的服务体验凸显于前台。
接着,重磅来袭。林见鹿正式宣布了灵犀OS 2.0的核心能力——深度整合的云服务与人工智能语音助手“鹿鸣”。
“它不是另一个语音搜索工具,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命令执行器。”林见鹿定义道,“‘鹿鸣’,是灵犀OS的智能中枢,是打通应用壁垒的调度官,是融入我们‘云 端’架构的灵魂。”
演示环节开始。大屏幕上投映出原型机的操作界面。
第一个场景,出差规划。
林见鹿对着手机自然地说:“鹿鸣,我下周一下午去上海出差,周三上午回来。”
屏幕上的“鹿鸣”界面柔和闪烁,清澈的嗓音回应:“好的。已找到下周一午后及周三上午往返上海的航班信息。根据您的历史偏好,筛选出靠窗座位选项。需要为您预订吗?”
“预订吧。另外,帮我找一家距离客户公司较近,评分4.5以上的酒店。”
“已筛选出三家符合要求的酒店,并对比了价格和设施。显示详情吗?”
“预订中间那家。再帮我规划一下从机场到酒店的路线,考虑到周一可能堵车。”
“行程已加入日历。航班、酒店预订确认信已发送至您的邮箱。实时路线规划已就绪,将在出发前提醒您。”
整个过程,没有打开任何一个旅行或地图APP,全部通过自然语言与“鹿鸣”的对话完成。那种流畅和智能,让现场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叹。
第二个场景,跨应用创作。
“鹿鸣,把昨天我在灵犀图库中标记为‘灵感’的三张图片,还有刚才录制的环境音,混合我之前在‘随笔’APP里写的那段关于‘城市黄昏’的文字,生成一个30秒的短视频短片,配一首舒缓的钢琴曲。”
这个指令复杂得多,涉及多个应用的数据调用和创造性整合。只见屏幕上的“鹿鸣”界面快速而优雅地流转,调用图库、音频文件、文本编辑器,甚至接入云端素材库寻找匹配的音乐。十几秒钟后,一段意境优美、音画同步的短视频生成完毕,效果堪比经过简单剪辑的作品。
“这…这简直是把一个创作团队塞进了手机里!”台下有科技记者失声感叹。
林见鹿适时地解释道:“这背后,是我们构建的‘灵犀云’的强大算力和算法支持,以及OS层面对应用数据和能力的彻底打通。‘鹿鸣’之所以能完成如此复杂的任务,正是因为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助手,而是整个‘云 端’生态的神经中枢。”
第三个场景,更是展现了“鹿鸣”的主动智能。
林见鹿没有发出指令,只是看着手机屏幕。过了一会儿,“鹿鸣”的声音主动响起:“检测到您已连续工作90分钟,建议休息10分钟。您关注的科技博客刚刚更新了一篇关于‘边缘计算’的文章,已为您提取核心观点。另外,您设定的‘购买牛奶’的提醒已触发,需要导航至最近的超市吗?”
这种基于上下文、时空和用户习惯的主动关怀与服务,再次引发现场一阵热烈的掌声。
“当然,‘鹿鸣’的强大,离不开开发者的创造力。”林见鹿话锋一转,将舞台延伸至生态,“我们向所有开发者全面开放了‘鹿鸣’的语音交互接口和云服务能力。开发者可以轻松地将自己的应用功能,封装成‘鹿鸣’可以调用的‘技能’,让用户以更自然的方式使用他们的服务。”
他展示了几个第三方应用与“鹿鸣”结合的案例:一个健身应用可以通过语音记录训练数据并获取实时指导;一个智能家居应用可以通过“鹿鸣”统一控制家中的各种设备;一个教育类应用可以实现与“鹿鸣”的智能问答互动…
最后,林见鹿总结道:“灵犀OS 2.0与‘鹿鸣’,不仅仅是一次系统升级。它代表着我们对于移动智能体验的重新定义: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从‘手动操作’到‘自然交互’。我们正在迈向一个‘智能随处可在,服务随手可得’的时代。而这,只是我们构建‘数字生命共生体’愿景的第一步。”
发布会在一片雷鸣般的掌声和无数闪烁的闪光灯中落幕。
效果是爆炸性的。
“重新定义交互!”“语音助手的终极形态?”“见鹿科技再次领先一个身位!”类似的标题席卷了科技媒体。
社交媒体上,“呦呦鹿鸣”瞬间成了热门梗,网友们纷纷玩起各种召唤“鹿鸣”的段子。
资本市场也迅速做出反应,见鹿科技的股价在次日开盘后一路飙升。
然而,在这场巨大的成功面前,林见鹿却显得异常平静。发布会结束后,他回到办公室,窗外是城市的璀璨灯火,映照着他沉思的脸庞。
周薇敲门进来,脸上带着成功的喜悦:“反响远超预期!我们的生态吸引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嗯,”林见鹿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但眼神依旧清醒,“这只是证明了我们上一阶段的思考是正确的。但‘昆仑’之后,下一座需要攀登的山峰在哪里?‘鹿鸣’之后,下一个颠覆性的交互范式又会是什么?”
他走到窗前,望着夜空:“薇姐,别忘了,‘蓝色弹弓’里那些看似不着边际的想法,或许其中就藏着答案。灵犀2.0的成功,不是终点,它只是为我们争取了更多时间和资源,去探索那片更未知的星辰大海。”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见鹿科技凭借灵犀2.0的惊世骇俗,正式在风云激荡的时代舞台上,刻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舞台的中央,从来都是最危险的位置。林见鹿深知,在无数掌声和镁光灯的背后,那些被触及核心利益的巨头,绝不会坐视不理。更激烈的交锋,即将到来。而他和他的团队,必须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时刻准备着迎接下一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