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见鹿资本-《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

  秋意渐深,金黄的银杏叶如同熔化的金币,铺满了北京金融街的石板路。在这片资本汇聚、权力交织的核心区域,一栋线条冷峻的玻璃幕墙摩天大楼顶层,正在进行一场低调而意义深远的揭牌仪式。

  没有媒体长枪短炮的簇拥,没有喧闹的剪彩与香槟,只有寥寥数位核心人员安静地站立。深灰色的绒布被轻轻掀开,露出了一块黑底银字的牌匾,上面是四个锋芒内敛却又气势磅礴的字——**见鹿资本**。

  林见鹿站在牌匾前,依旧是那身简单的穿着,但气质已然与在“见鹿科技”时有了微妙的不同。少了几分技术领航者的专注与锐利,多了几分运筹帷幄的沉稳与深邃。他的目光扫过眼前几位即将共同执掌这片新天地的伙伴:周薇,作为资本运作的核心操盘手,眼神中闪烁着精明与干练;一位从顶级投行挖来的、擅长风险控制的资深合伙人;一位对前沿科技趋势有着惊人嗅觉的年轻分析师;以及作为技术战略顾问偶尔参与决策的陈默。

  “从今天起,这里就是我们的新战场。”林见鹿的声音在空旷的接待区回荡,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见鹿资本’,独立于‘见鹿科技’运作。我们的使命,不再仅仅是研发一款操作系统,构建一个生态。我们的使命是——**以资本为纽带,以洞见为罗盘,构筑并守护整个‘灵犀’生态的护城河,并探寻更广阔的数字未来。**”

  成立“见鹿资本”,是林见鹿深思熟虑后,必然要走的一步棋。

  随着“灵犀”生态初具雏形,他清晰地看到了两个层面的挑战:

  其一,**生态的防御与扩张需求。** 环星互联的狙击绝不会停止,只会更加隐蔽和多样化。下一次,可能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专利围剿、人才挖角、或者针对生态内关键初创企业的收购与扼杀。“见鹿科技”作为运营主体,需要聚焦于技术迭代和产品体验,难以分心应对这些来自资本和市场层面的全方位攻击。他需要一支独立的、敏捷的、专业的资本力量,作为生态的“战略防御部队”和“前沿侦察兵”。

  其二,**价值的发现与赋能需求。** 在推动“灵犀”生态发展的过程中,林见鹿目睹了太多拥有顶尖技术或独特创意,却因缺乏资金、资源或战略指导而夭折的初创团队。这些团队,可能就是未来某个关键技术的突破者,或是某个颠覆性应用的创造者。他需要有一个载体,能够更早地发现他们,投资他们,用资本和“灵犀”生态的资源去赋能他们,将他们纳入“灵犀”的星系,共同壮大。这既是未雨绸缪,也是生态活力的源泉。

  “见鹿资本”的成立,标志着林见鹿的角色,正式从一位技术天才和创业公司CEO,向**生态构筑者和战略投资家**跃迁。

  揭牌仪式后,在林见鹿简洁到近乎没有任何装饰的办公室里,第一次投资决策会议随即召开。周薇将几份精心准备的项目书放在了他面前。

  “第一个项目,‘深度视觉’,一家专注于边缘侧AI推理引擎优化的初创公司。”周薇介绍道,“他们的技术,可以极大提升在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端进行实时AI识别的效率和精度,这对于我们生态中智能家居、车载设备等场景的体验提升,至关重要。环星旗下的风投,已经接触过他们两次。”

  林见鹿快速翻阅着项目书,目光停留在其核心算法的架构图上:“技术路径很独特,避开了主流方案的专利墙。团队背景呢?”

  “核心团队来自中科院和伯克利,技术实力很强,但商业化经验几乎为零,目前融资困难。”年轻的分析师补充道。

  “投。”林见鹿几乎没有犹豫,“A轮领投,占股百分之二十。条件是,其下一代引擎必须优先适配‘灵犀OS’的NPU架构,并加入我们的开发者技术联盟。”

  “第二个项目,‘元音符’,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确权与分发平台,团队想打造一个更公平、对创作者更友好的数字内容生态。”周薇拿出第二份文件。

  这次,林见鹿看得更仔细了一些,眉头微蹙:“理念很好,但区块链技术与现有监管框架的兼容性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商业模式也过于理想化。风险太高。”

  负责风控的合伙人点头赞同:“目前看,更像是一个极客的理想国项目,商业化落地遥遥无期。”

  “保持关注,但暂不投资。”林见鹿做出了判断,“可以邀请他们的技术负责人来我们的开发者社区做个分享,探讨在合规前提下,某些技术点合作的可能性。资本不能仅仅为理想买单,更要为可实现的未来下注。”

  “第三个项目,”周薇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有点特别。不是技术公司,是一家名为‘新语’的在线教育机构,他们开发了一套基于认知科学的个性化学习系统,但受限于平台和渠道,发展缓慢。他们找我们,是希望其学习应用能深度集成到‘灵犀’的设备中,比如利用平板的 pencil 特性做手写笔记与智能批改。”

  赵昊(作为特邀列席)忍不住插嘴:“教育?这跟咱们的生态有关系吗?是不是有点远?”

  林见鹿却没有立刻否定,他沉思片刻,问道:“他们的学习系统,数据如何处理?能否做到离线化和隐私保护?”

  “他们强调数据本地化处理,只在必要环节进行匿名化云端同步,非常注重用户隐私。”周薇回答。

  “教育,是数字生活的重要场景,也是高粘性、高价值的场景。”林见鹿缓缓道,“如果‘新语’的系统真能做到他们宣称的效果,并且与我们的设备深度结合,提供无缝、安全、高效的学习体验,那将极大地增强我们生态对家庭用户、特别是学生群体的吸引力。这不仅仅是投资一个项目,更是**投资一个重要的生态场景**。”

  他看向周薇:“启动尽职调查,重点评估其教学系统的真实效果、数据安全架构以及团队的教育理念。如果通过,可以考虑战略投资,并给予其‘灵犀教育’战略合作伙伴的身份,开放相应的系统级接口。”

  会议在高效而务实的氛围中继续进行。林见鹿展现出的,不再是技术上的直觉,而是基于对生态格局的深刻理解、对产业趋势的精准判断、以及对风险与收益的冷静权衡的投资智慧。

  “见鹿资本”的成立,如同在“灵犀”生态这棵初长成的大树旁,埋下了一条深广而富有营养的根系。它不仅要为大树本身输送养料,更要探测四周的土壤,将那些有潜力的种子也培育起来,最终形成一片共生共荣的森林。

  潜龙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在技术的天空翱翔,它开始俯瞰大地,布局山河,用资本的杠杆,撬动一个更加庞大而稳固的数字帝国。风云激荡的舞台,灯光依旧聚焦,但幕后的棋局,已经进入了更深、更广的维度。属于“见鹿资本”的传奇,刚刚开始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