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父母的担忧与骄傲-《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

  就在林见鹿于《对话》节目录制现场侃侃而谈,将“灵犀OS”的技术理念与生态蓝图清晰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的那个周末晚上,千里之外,一座宁静的江南小城里,一户普通民居的客厅中,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妇,正紧紧盯着那台有些年头的液晶电视机,神情是前所未有的专注,甚至带着一丝屏息凝神的紧张。

  电视屏幕上,正是他们许久未见的儿子——林见鹿。他坐在造型现代的沙发上,身姿挺拔,穿着一件合体的浅蓝色衬衫,面容清俊,眼神明亮而沉静,正从容地回答着主持人的提问。聚光灯打在他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光晕,与记忆中那个在家里书桌前埋头演算、在饭桌上沉默少言的青涩少年形象,产生了某种奇妙而令人恍惚的重叠。

  “老林……你看,是咱儿子……”母亲王慧娟下意识地攥紧了丈夫林建国的胳膊,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眼圈微微泛红。

  林建国没有说话,只是反手轻轻拍了拍妻子的手背,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屏幕,那平日里总是带着温和笑意的脸上,此刻写满了复杂的情绪——有难以置信的惊讶,有发自内心的骄傲,但更深处的,是那一抹化不开的、沉甸甸的担忧。

  他们只是这座小城里最普通的职工,林建国是市图书馆的管理员,王慧娟退休前是中学语文老师。他们的一生,循规蹈矩,安稳平和,最大的骄傲和寄托,就是这个从小就显得格外聪明、在学习上从未让他们操过心的儿子。他们知道他优秀,知道他考上了顶尖的大学,知道他进了大公司,后来又和同学一起创业……但他们有限的认知里,所谓的“创业”,大概就是开个工作室,接点项目,辛苦是辛苦,总归是在一个可以理解的范畴内。

  可最近这几个月,尤其是这几天,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

  先是儿子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电话也总是匆匆几句就挂断,问起来只说“在忙一个大项目”。然后,他们开始从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那里,听到一些零碎而夸张的消息:

  “哎哟,建国,你们家见鹿可了不得啦!听说搞了个什么系统,连华为那样的大公司都抢着合作呢!”

  “慧娟老师,我在网上看到见鹿的新闻了,说是拒绝了外国大公司一千多个亿的收购?我的天,一千多个亿啊!那是多少钱啊?”

  “老林,你儿子这下可是出名了,上电视了!咱们这小城,可是飞出金凤凰了!”

  起初,他们只当是误传,是旁人的夸大其词。直到今天,儿子真的出现在了这台家喻户晓的、代表着某种权威和成功的电视节目里,听着主持人用敬重的语气介绍他,听着他条理清晰、自信从容地讲述着那些他们听得半懂不懂的“微内核”、“开源生态”、“万物互联”……他们才真真切切地意识到,他们的儿子,似乎真的走上了一条他们完全无法想象、也无法企及的轨道。

  节目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片尾曲响起,屏幕上开始滚动字幕,客厅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王慧娟这才长长地吁出一口气,仿佛刚才一直憋着气,她松开攥着丈夫的手,发现手心竟然有些汗湿。她转过头,看着丈夫,声音带着一丝茫然和无措:“老林……见鹿他……他说的那些,都是真的?他真的……拒绝了那么多钱?”

  林建国沉默着,拿起桌上的遥控器,关掉了电视。客厅里只剩下窗外传来的隐隐蝉鸣。他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夜色中熟悉的街景,点燃了一支烟——他戒烟很多年了,只有在极心烦意乱的时候才会破例。

  烟雾袅袅升起,模糊了他布满皱纹却依旧端正的脸庞。

  “应该是真的。”良久,林建国才缓缓开口,声音有些沙哑,“这孩子……从小到大,没撒过谎。”

  “可是……为什么啊?”王慧娟走到丈夫身边,眉头紧锁,语气里充满了不解和焦虑,“一千多个亿啊!那得是多少钱?咱们一辈子,不,几辈子都挣不来!有了那些钱,他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可以过得轻松点,安稳点……为什么要拒绝呢?他是不是……压力太大了?还是被人骗了?”

  作为母亲,她的第一反应永远是儿子的安危和幸福。那巨额的数字让她感到的不是欣喜,而是恐慌。她无法理解,怎么会有人拒绝这样的“好事”?这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什么她无法洞察的危险?

  林建国深深吸了一口烟,又缓缓吐出。他没有立刻回答妻子的问题,而是回忆着刚才在电视上看到的儿子。那眼神,那神态,那不是一时冲动或者被人蒙蔽的样子,那是一种……一种他从未在儿子身上见过的、极其坚定的自信和……担当。

  “慧娟,”林建国转过身,看着妻子担忧的眼睛,“你还记得见鹿小时候,为了弄懂一个数学定理,能在书桌前坐一整天,不吃饭都不觉得饿吗?”

  王慧娟愣了一下,点了点头。

  “还记得他高中参加那个什么计算机竞赛,拿了全国一等奖,回来跟我们说,他以后想做出能让所有人都用得更好、更聪明的电脑吗?”林建国的语气渐渐变得平稳。

  “记得……可那都是孩子话……”

  “也许,那不只是孩子话。”林建国打断了她,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咱们的儿子,可能……跟咱们想的不太一样。他脑子里装的,心里想要的,可能不是咱们理解的‘轻松’和‘安稳’。”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试图去理解那个已经翱翔在另一片天空的儿子:“他拒绝那笔钱,或许不是因为傻,也不是因为被骗。而是因为……在他心里,有比那笔钱更重要的东西。是他正在做的那个‘系统’,是他说的那个……‘生态’,是他想亲手去创造的‘未来’。”

  这番话说出来,连林建国自己都觉得有些陌生和拗口。这些词汇离他的生活太远了。但他努力地去理解,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儿子。

  王慧娟听着丈夫的话,眼中的焦虑并未完全散去,但多了一丝若有所思。她回想起儿子从小到大的种种,他的专注,他的执着,他的那份不同于常人的安静和早慧……或许,丈夫说的是对的。他们的儿子,从来就不是一个甘于平庸、追求世俗安稳的孩子。

  “可是……我还是担心。”王慧娟的声音低了下来,带着母亲的柔软,“他现在名气这么大,盯着他的人肯定也多。拒绝了那么大的公司,人家会不会……报复他?他一个人在外面,应付得来吗?我看他都瘦了……”

  就在这时,家里的座机电话响了起来,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王慧娟走过去接起电话,是林见鹿的姑姑打来的,语气激动无比:“慧娟!慧娟!你们看《对话》了吗?见鹿!是见鹿啊!天呐,我侄子太给我们老林家争气了!现在整个小区都在议论呢!都说你们养了个好儿子!光宗耀祖啊!”

  紧接着,电话一个接一个地响起来,亲戚、朋友、老同事……几乎都是来表达祝贺和惊叹的。言语间充满了羡慕、恭维,甚至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巴结。

  王慧娟和林建国应酬着这些电话,脸上不得不堆起笑容,心里却更是五味杂陈。这突如其来的巨大荣耀,像一层无形的隔膜,将他们与过去那种简单平静的生活隔开了。

  好不容易电话铃声暂歇,王慧娟疲惫地坐回沙发,看着丈夫,叹了口气:“这下……真是出名了。”

  林建国掐灭了烟头,走到妻子身边坐下,握住了她的手,语气坚定了几分:“孩子长大了,有他自己的路要走。咱们帮不上他什么大忙,但至少……不能拖他后腿,不能让他还为我们担心。”

  他看着电视漆黑的屏幕,仿佛还能看到儿子刚才自信从容的样子,脸上终于露出了今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带着释然和骄傲的笑容:“他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敢走这样的路……说明咱们的儿子,是个有骨气、有担当的男子汉了。咱们……应该为他骄傲。”

  王慧娟看着丈夫,又看了看墙上挂着的儿子小时候的照片,那照片上的男孩笑容腼腆。再想想刚才电视里那个挥斥方遒的年轻人,一种奇异的、混合着担忧、不舍、陌生与无比自豪的情感,最终在她心中沉淀下来。她轻轻靠向丈夫,点了点头,眼角有泪光闪烁,嘴角却带着笑。

  “嗯……骄傲。我是骄傲的。”她轻声说,“就是……希望他别太累,记得按时吃饭……”

  窗外,小城的夜晚宁静而安详。而他们的儿子,正在远方那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舞台上,书写着属于他自己的传奇。作为父母,他们或许永远无法完全理解儿子所追求的那个世界,但他们选择用最朴素也最深沉的方式——理解、支持,以及那份藏在心底、与有荣焉的骄傲,作为他远航时,最稳固的港湾。潜龙腾空,搅动风云,而在那龙兴之地的深处,永远有两双默默注视、饱含深情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