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南京城。
皇宫内,朱由崧正在和后宫的妃子们嬉戏,这时一个太监来报。
“陛下,骆大人前来求见。”太监轻声的对着朱由崧汇报道。
朱由崧听到太监的话后,眉头一紧,这时候打扰自己做什么,但还是让众妃子退出房间。
“臣,骆养性参见陛下。”骆养性见到朱由崧后,行礼。
“起来吧,你来此所为何事?”朱由崧对着下方的骆养性问道。
对于骆养性,朱由崧是看不上,但是南明的成立,需要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当初京师沦陷,骆养性没有死守城池,而是装扮成百姓,逃离了京师。
骆养性的命运也被顾临渊改变,如果清军入关后,此时的骆养性已经降清,并且成为了清朝的第一位总督,现在却成了南明的锦衣卫指挥使。
“陛下,这是顾临渊发行的最新一版的报纸,上面说清朝已经覆灭了。”骆养性拿出报纸,开口道。
“你说什么?”朱由崧不敢相信骚扰大明这么多年的鞑靼人,就此覆灭。
至于消息为何要从报纸中提取,是因为南明政权的消息在北方已经趋近于无,消息传递不但要经过李自成,还有顾临渊的辖区,这就让北方的消息获取渠道受限。
顾临渊这人对于官办的报纸审核严苛,除了政策以外,能大篇幅的刊登在官报上,说明了这件事的真实性。
“陛下,千真万确,不过暂时还无法进一步核实消息的准确情报。”骆养性开口接着说道。
“把报纸呈上来!”朱由崧不由分说,让身边的太监把骆养性拿来的报纸呈上来。
朱由崧虽然昏庸荒淫,沉迷酒色、重用奸佞,但是这么多年的王爷,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傻子,他知道清朝灭亡后的结果是什么。
那就是北方再无遗患,剩下的时间,顾临渊就有足够的精力来对付南方。
从顾临渊大军南下起,朱由崧就知道顾临渊的野心不止于此,就连李自成的大军都抵挡不住,现在李自成成立的大顺国都西安就即将面临大军围城。
朱由崧本来以为可以依靠长江天线阻隔一下顾临渊,所以长江以北的扬州府等地并没有太多的驻军,大军都在南京城等江南之地。
但是今天骆养性的这份报纸让朱由崧知道,顾临渊必然会侵入南方,而且时间不会太远,最慢三年,最快一年。
“来人,召集众大臣到华盖殿!”朱由崧难得的用着谨慎的语气让太监去通知朝臣。
“是,陛下。”
半天后,南明主要的朝臣到了华盖殿,朱由崧坐在龙椅上,对着下发的官员说道:“多余的话我也不多说了,顾临渊的大军已经覆灭了清朝,这件事诸位如何去看?”
听到朱由崧的话后,有人惊愕,有人沉思,有人面无表情,看到众人的表情,朱由崧就知道有些人已经知晓了,但是为何没有第一时间通知自己,想到这里,朱由崧面上不由的有些阴沉。
“陛下,臣也是刚得知顾临渊覆灭清朝,臣以为如果顾临渊真的灭亡了清朝,那么接下来就是开始肃清长城外围的游牧民族,待肃清后必然开始南下。”时任内阁首辅的马士英开口道。
“朕早已知晓,现在顾临渊的大军已经开始进攻河南府还有凤阳府,凤阳是我大明的祖地,朕已经派遣东平伯前去凤阳抵挡顾临渊的大军,但是这仍然不够。
顾临渊进攻凤阳的大军足有一个军,也就是四万五千人,都是装备步枪还有开花弹,这种武器,到现在兵器局还没有研究出来如何抵挡,无能!”
朱由崧不单单是生气,更多的还是恐惧,这种超远射程,超高伤害,大明现有的护甲根本无法抵挡,万一大军要是进攻南京,如何抵挡?
东平伯也就是刘泽清,他手下也不过三万余人,加上凤阳城的守军,也不过四万余,连清朝都覆灭了,凤阳又如何抵挡?
凤阳丢失了,那下一步是不是就是南京?虽然有着长江天堑,但是谁不知道郑芝龙已经投靠顾临渊了,郑芝龙手下可是有着千余艘的海船,到时候运兵南方,拿什么抵挡?
“陛下,臣以为可以联合李自成,共同抵抗顾临渊,我们需要时间,顾临渊也需要时间,顾临渊拿下土地后需要派兵驻扎,还要处理当地的事务,这就给了我们一些时间。
另外,臣建议在这时间内,抓紧制造出火炮,还有燧发枪,另外召集更多的工匠一起研究那栓动步枪。
还有,最近兵器局已经成功仿制出顾临渊的野火一型火炮,就是产量太低,瑕疵品占据六成,不过威力不弱。”阮大铖开口道。
阮大铖,得马士英的举荐,任兵部添注右侍郎,马士英不单是内阁首辅,还兼任着兵部尚书一职,两人共同把持着朝政。
“朕会从内帑拨出五十万两白银给兵器局,朕只有一个要求,那是要尽快制造出武器,至少要防住顾临渊的大军。”
“臣遵旨。”阮大铖应声道。
“陛下,臣以为广东湛江还有一支万人的士兵,那都是顾临渊的军队,现在湛江是顾临渊重要的中转枢纽,臣以为可以先行拿下,如果任由发展,恐对我大明不利。”
吕大器开口道,吕大器,吏部左侍郎。
“吕大人,上次因为顾临渊大军南下,本来要拿下湛江的大军撤回长江附近,防止顾临渊的大军,现在难道还要再回去不成?”
史可法开口道,现在的史可法还没有离开南京,但是日子也并不如意,现在朝堂北马士英和阮大铖把持,马士英的日子可以说过得相当困难。
“史大人,我们不是还有左良玉当初的大军,虽然左良玉并没有成功抵达南京,但是仍有不少士兵,缺少了左良玉这个头目,现在他们群龙无首,我们可以借此招募他们为我们所用。”
吕大器开口道。
其余朝臣虽然对左良玉厌恶,毕竟左良玉当初可是号称八十万大军,占据武昌后,成为长江中游最具实力的军事力量,名义上归属弘光朝廷。
以武昌为中心,控制湖北、湖南部分地区,掌控长江中游航道,对南京形成战略威慑,表面臣服弘光帝朱由崧,实则不听调遣,朝廷对其既拉拢又忌惮,始终无法有效节制。
左良玉与东林党人关系密切,不满马士英专权,以“奉太子密诏”“清君侧、诛马士英”为口号,率大军顺流东下。
大军行至九江时,左良玉病逝,其子左梦庚继续率军东进,但是因为顾临渊占据京师,淮安府被其彻底掌控后后,怕顾临渊坐收渔翁之利,率兵撤回了武昌,一场清君侧无疾而终。
这就给了南明一次机会,拉拢左良玉的士兵,已经卓有成效,利用职位等承诺,拉拢了两万余人。
“两万人的队伍,你们如何去攻打湛江,现在的湛江防御可是不差,没有十万人如何进攻,而且你又如何保证一定能胜?别忘了他们也有迫击炮这种开花弹。
只要湛江的大军不动,我们就不能动,顾临渊的大军可是正在南下,多一份兵力,南京就有保障。”史可法不同意现在节外生枝。
“好了,这件事以后再说,现在当务之急,是防备顾临渊大军南下!”最终,朱由崧打断了两人的辩论。
皇宫内,朱由崧正在和后宫的妃子们嬉戏,这时一个太监来报。
“陛下,骆大人前来求见。”太监轻声的对着朱由崧汇报道。
朱由崧听到太监的话后,眉头一紧,这时候打扰自己做什么,但还是让众妃子退出房间。
“臣,骆养性参见陛下。”骆养性见到朱由崧后,行礼。
“起来吧,你来此所为何事?”朱由崧对着下方的骆养性问道。
对于骆养性,朱由崧是看不上,但是南明的成立,需要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当初京师沦陷,骆养性没有死守城池,而是装扮成百姓,逃离了京师。
骆养性的命运也被顾临渊改变,如果清军入关后,此时的骆养性已经降清,并且成为了清朝的第一位总督,现在却成了南明的锦衣卫指挥使。
“陛下,这是顾临渊发行的最新一版的报纸,上面说清朝已经覆灭了。”骆养性拿出报纸,开口道。
“你说什么?”朱由崧不敢相信骚扰大明这么多年的鞑靼人,就此覆灭。
至于消息为何要从报纸中提取,是因为南明政权的消息在北方已经趋近于无,消息传递不但要经过李自成,还有顾临渊的辖区,这就让北方的消息获取渠道受限。
顾临渊这人对于官办的报纸审核严苛,除了政策以外,能大篇幅的刊登在官报上,说明了这件事的真实性。
“陛下,千真万确,不过暂时还无法进一步核实消息的准确情报。”骆养性开口接着说道。
“把报纸呈上来!”朱由崧不由分说,让身边的太监把骆养性拿来的报纸呈上来。
朱由崧虽然昏庸荒淫,沉迷酒色、重用奸佞,但是这么多年的王爷,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傻子,他知道清朝灭亡后的结果是什么。
那就是北方再无遗患,剩下的时间,顾临渊就有足够的精力来对付南方。
从顾临渊大军南下起,朱由崧就知道顾临渊的野心不止于此,就连李自成的大军都抵挡不住,现在李自成成立的大顺国都西安就即将面临大军围城。
朱由崧本来以为可以依靠长江天线阻隔一下顾临渊,所以长江以北的扬州府等地并没有太多的驻军,大军都在南京城等江南之地。
但是今天骆养性的这份报纸让朱由崧知道,顾临渊必然会侵入南方,而且时间不会太远,最慢三年,最快一年。
“来人,召集众大臣到华盖殿!”朱由崧难得的用着谨慎的语气让太监去通知朝臣。
“是,陛下。”
半天后,南明主要的朝臣到了华盖殿,朱由崧坐在龙椅上,对着下发的官员说道:“多余的话我也不多说了,顾临渊的大军已经覆灭了清朝,这件事诸位如何去看?”
听到朱由崧的话后,有人惊愕,有人沉思,有人面无表情,看到众人的表情,朱由崧就知道有些人已经知晓了,但是为何没有第一时间通知自己,想到这里,朱由崧面上不由的有些阴沉。
“陛下,臣也是刚得知顾临渊覆灭清朝,臣以为如果顾临渊真的灭亡了清朝,那么接下来就是开始肃清长城外围的游牧民族,待肃清后必然开始南下。”时任内阁首辅的马士英开口道。
“朕早已知晓,现在顾临渊的大军已经开始进攻河南府还有凤阳府,凤阳是我大明的祖地,朕已经派遣东平伯前去凤阳抵挡顾临渊的大军,但是这仍然不够。
顾临渊进攻凤阳的大军足有一个军,也就是四万五千人,都是装备步枪还有开花弹,这种武器,到现在兵器局还没有研究出来如何抵挡,无能!”
朱由崧不单单是生气,更多的还是恐惧,这种超远射程,超高伤害,大明现有的护甲根本无法抵挡,万一大军要是进攻南京,如何抵挡?
东平伯也就是刘泽清,他手下也不过三万余人,加上凤阳城的守军,也不过四万余,连清朝都覆灭了,凤阳又如何抵挡?
凤阳丢失了,那下一步是不是就是南京?虽然有着长江天堑,但是谁不知道郑芝龙已经投靠顾临渊了,郑芝龙手下可是有着千余艘的海船,到时候运兵南方,拿什么抵挡?
“陛下,臣以为可以联合李自成,共同抵抗顾临渊,我们需要时间,顾临渊也需要时间,顾临渊拿下土地后需要派兵驻扎,还要处理当地的事务,这就给了我们一些时间。
另外,臣建议在这时间内,抓紧制造出火炮,还有燧发枪,另外召集更多的工匠一起研究那栓动步枪。
还有,最近兵器局已经成功仿制出顾临渊的野火一型火炮,就是产量太低,瑕疵品占据六成,不过威力不弱。”阮大铖开口道。
阮大铖,得马士英的举荐,任兵部添注右侍郎,马士英不单是内阁首辅,还兼任着兵部尚书一职,两人共同把持着朝政。
“朕会从内帑拨出五十万两白银给兵器局,朕只有一个要求,那是要尽快制造出武器,至少要防住顾临渊的大军。”
“臣遵旨。”阮大铖应声道。
“陛下,臣以为广东湛江还有一支万人的士兵,那都是顾临渊的军队,现在湛江是顾临渊重要的中转枢纽,臣以为可以先行拿下,如果任由发展,恐对我大明不利。”
吕大器开口道,吕大器,吏部左侍郎。
“吕大人,上次因为顾临渊大军南下,本来要拿下湛江的大军撤回长江附近,防止顾临渊的大军,现在难道还要再回去不成?”
史可法开口道,现在的史可法还没有离开南京,但是日子也并不如意,现在朝堂北马士英和阮大铖把持,马士英的日子可以说过得相当困难。
“史大人,我们不是还有左良玉当初的大军,虽然左良玉并没有成功抵达南京,但是仍有不少士兵,缺少了左良玉这个头目,现在他们群龙无首,我们可以借此招募他们为我们所用。”
吕大器开口道。
其余朝臣虽然对左良玉厌恶,毕竟左良玉当初可是号称八十万大军,占据武昌后,成为长江中游最具实力的军事力量,名义上归属弘光朝廷。
以武昌为中心,控制湖北、湖南部分地区,掌控长江中游航道,对南京形成战略威慑,表面臣服弘光帝朱由崧,实则不听调遣,朝廷对其既拉拢又忌惮,始终无法有效节制。
左良玉与东林党人关系密切,不满马士英专权,以“奉太子密诏”“清君侧、诛马士英”为口号,率大军顺流东下。
大军行至九江时,左良玉病逝,其子左梦庚继续率军东进,但是因为顾临渊占据京师,淮安府被其彻底掌控后后,怕顾临渊坐收渔翁之利,率兵撤回了武昌,一场清君侧无疾而终。
这就给了南明一次机会,拉拢左良玉的士兵,已经卓有成效,利用职位等承诺,拉拢了两万余人。
“两万人的队伍,你们如何去攻打湛江,现在的湛江防御可是不差,没有十万人如何进攻,而且你又如何保证一定能胜?别忘了他们也有迫击炮这种开花弹。
只要湛江的大军不动,我们就不能动,顾临渊的大军可是正在南下,多一份兵力,南京就有保障。”史可法不同意现在节外生枝。
“好了,这件事以后再说,现在当务之急,是防备顾临渊大军南下!”最终,朱由崧打断了两人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