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这群士兵将会进行残酷的训练,只保留一百二十人的队伍。
枪支弹药的要求就是每三天打废一把枪,也就是每天要射击一百多发子弹,并且还要上把。
各种野外生存的知识也必须熟练掌握,光是军医就配备了四个,受伤后随时可以治疗。
等到一个月后,还剩下一百四十多人,顾临渊看了看名单,最终决定多留下这二十人。
剩下的就是常态化的强化训练。
这时候顾临渊也不得不感叹,大明人只要吃好,身体素质是真的强。
顾临渊也算是忘了一点,那就是这一百四十多人,可是七万大军中选出的最精锐的一百多人,如何能不强。
顾临渊在卢山待了一个月,之后就让他们自行训练,强度略微下降了一些,人不是机器,适当的降低强度,维持住身体机能就可以。
在顾临渊专心训练的时候,李自成放弃攻打开封,于二月十七日攻陷襄城,杀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崇祯委任孙传庭代其陕西三边总督之职。
现在顾临渊已经拥兵八万,骑兵两万,其余皆为步兵。
受限于明中步枪的产能,兵工厂扩大了规模后,现在每日新式步枪生产一天约为一百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机床的扩建还有直流电机的膛线切削。
每月三千杆新式步枪,现在已经列装了八千杆新式步枪,最快差不多两年半全部列装完毕,对此顾临渊还是不甚满意,两年半的时间太长了。
顾临渊让兵工厂自行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正好兵工厂有自己的武器研究院,让他们解决步枪的装备问题。
迫击炮已经交付给了旅部的炮团,数量不多,仅有三十多门迫击炮,炮弹六百余枚。
至于旅一级人数是否超标的问题,顾临渊也曾想过,但是现在还不能更改,这时候不是二战的时候,精简编制,一个旅在两千到六千人。
现在是古代,属于大规模用兵的时候,面对的大军都是几万,十几万的存在,如果拆分成两千多人的军队,对面用人海战术也是麻烦,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所以顾临渊还是保留了骑兵旅的两万编制,步兵旅却是被拆分了,一个加强步兵旅六万人的规模太过夸张,顾临渊差分成了四个步兵旅。
平均每个旅一万五千人,可以称得上一个师级单位了。
重甲营还是保留了,三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取消了长弓营、火枪营,保留炮营,步兵营下发新式步枪,没有步枪的用燧发枪先行替代。
至此,一个团共五个营。
程立、张凯由副旅长正式任职为一零一旅旅长和一零二旅旅长,张响还是旅长,不过是一零二旅旅长。
一零四旅旅长由原参谋部的邹瑜暂时担任。
这一次步兵旅拆分,升职了大量的基层军官,让更多人有了发挥的空间。
同样每个旅配对两个副旅长,一个政委。
现在有了足够的军事人才,经过筛选后,也都是很快进行上任,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四月的时候,清皇太极出于内外形势需要,屡次遣使与明廷议和,兵部尚书陈新甲奏报崇祯帝,崇祯帝以松山之败,便令陈新甲秘密图之,马绍愉受命前往。
这件事百官暂不知情,但是顾临渊知道,而且很快清军就要攻伐山东塔山,但是这时候正是顾临渊军队整改的时候,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
现在顾临渊管辖的七座县城包括卢山电报已经全面铺设完成,城市之间军政通讯已然覆盖。
而且有了直流电后,顾临渊让研究院研发电话机,电报暂时只是过度使用,有了电话才算是命令传达效率最快。
顾临渊回到研究院后,把电话机的大概原理讲解给电器科的学生们。
早期电话使用碳粒话筒,需要碳粒(木炭可以研磨)、两个电极(金属片)和一个振动膜(兽皮或薄金属片)。
当声音振动膜片时,碳粒被挤压,电阻发生变化,导致电流变化,这在明朝的材料工艺水平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听筒需要一个电磁铁和一块永磁铁,变化的电流会使电磁铁的磁性变化,驱动磁铁上的膜片振动发声。
电话需要一个小小的直流电源,电池使用研究院最新研发的铅酸电池。
其中的难点就在于集中精力攻克碳粒话筒和薄膜听筒的工艺问题。
这些顾临渊帮不上什么忙,但是顾临渊相信自己研究院的学生们。
在顾临渊和研究院的学生们一起研究电话机的时候,一份紧急情报已经送到了顾临渊的手中。
四月二十九日,清兵攻克塔山。
兵部郎中马绍愉驻塔山等候朝廷议和之命,派遣专人去了清军大营,告诉清兵不要攻打塔山,但是清军并没有听从,攻克了塔山城,城中兵民自焚,无一人降清。
顾临渊看着情报上的地址,找到了塔山的位置,看着地图上塔山陷落,顾临渊一阵沉默。
洪承畴镇守的松山沦陷,洪承畴本人降清,锦州门户洞开,镇守锦州的祖大寿降清。
至此松山、锦州这两个大明宁锦防线上最重要战略枢纽相继沦陷,整个防线完全崩溃,大部分城池要么陷于敌手,要么投降。
塔山堡这座横亘在锦州西南边的小城堡,彻底成了狂涛恶浪中的一叶孤舟。
过了几天,塔山的详细战报通过特殊手段到了顾临渊的手中,看着上面的情报,顾临渊也是心绪难平。
塔山孤立无援的绝望局势,驻守塔山的众将士和当地百姓没有投降,而是选择了众志成城殊死抵抗。
清军在劝降无果后,利用火炮对塔城进行猛烈炮轰,塔城守军借助高地优势进行还击,接连击杀清军炮手十多人,清军一时间毫无办法,多次组织进攻也都被守军强大的炮火击退,死伤惨重。
塔山百姓坚守了一个月,没有支援,最后清军从前线调了红衣大炮还有多尔衮研究的火炮,统统拉到塔山城,最终西城墙被完全轰塌,清军入城。
塔山军民假意诈降,待清军入城后点燃火药,城堡被炸成了废墟,塔山城数千军民选择了最悲壮的方式——与进城的清军玉石俱焚,同归于尽!
看着里面的情报,顾临渊沉默了良久,心里默默的说道:“对不起,现在还不是时候,请原谅我。”
枪支弹药的要求就是每三天打废一把枪,也就是每天要射击一百多发子弹,并且还要上把。
各种野外生存的知识也必须熟练掌握,光是军医就配备了四个,受伤后随时可以治疗。
等到一个月后,还剩下一百四十多人,顾临渊看了看名单,最终决定多留下这二十人。
剩下的就是常态化的强化训练。
这时候顾临渊也不得不感叹,大明人只要吃好,身体素质是真的强。
顾临渊也算是忘了一点,那就是这一百四十多人,可是七万大军中选出的最精锐的一百多人,如何能不强。
顾临渊在卢山待了一个月,之后就让他们自行训练,强度略微下降了一些,人不是机器,适当的降低强度,维持住身体机能就可以。
在顾临渊专心训练的时候,李自成放弃攻打开封,于二月十七日攻陷襄城,杀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崇祯委任孙传庭代其陕西三边总督之职。
现在顾临渊已经拥兵八万,骑兵两万,其余皆为步兵。
受限于明中步枪的产能,兵工厂扩大了规模后,现在每日新式步枪生产一天约为一百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机床的扩建还有直流电机的膛线切削。
每月三千杆新式步枪,现在已经列装了八千杆新式步枪,最快差不多两年半全部列装完毕,对此顾临渊还是不甚满意,两年半的时间太长了。
顾临渊让兵工厂自行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正好兵工厂有自己的武器研究院,让他们解决步枪的装备问题。
迫击炮已经交付给了旅部的炮团,数量不多,仅有三十多门迫击炮,炮弹六百余枚。
至于旅一级人数是否超标的问题,顾临渊也曾想过,但是现在还不能更改,这时候不是二战的时候,精简编制,一个旅在两千到六千人。
现在是古代,属于大规模用兵的时候,面对的大军都是几万,十几万的存在,如果拆分成两千多人的军队,对面用人海战术也是麻烦,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所以顾临渊还是保留了骑兵旅的两万编制,步兵旅却是被拆分了,一个加强步兵旅六万人的规模太过夸张,顾临渊差分成了四个步兵旅。
平均每个旅一万五千人,可以称得上一个师级单位了。
重甲营还是保留了,三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取消了长弓营、火枪营,保留炮营,步兵营下发新式步枪,没有步枪的用燧发枪先行替代。
至此,一个团共五个营。
程立、张凯由副旅长正式任职为一零一旅旅长和一零二旅旅长,张响还是旅长,不过是一零二旅旅长。
一零四旅旅长由原参谋部的邹瑜暂时担任。
这一次步兵旅拆分,升职了大量的基层军官,让更多人有了发挥的空间。
同样每个旅配对两个副旅长,一个政委。
现在有了足够的军事人才,经过筛选后,也都是很快进行上任,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四月的时候,清皇太极出于内外形势需要,屡次遣使与明廷议和,兵部尚书陈新甲奏报崇祯帝,崇祯帝以松山之败,便令陈新甲秘密图之,马绍愉受命前往。
这件事百官暂不知情,但是顾临渊知道,而且很快清军就要攻伐山东塔山,但是这时候正是顾临渊军队整改的时候,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
现在顾临渊管辖的七座县城包括卢山电报已经全面铺设完成,城市之间军政通讯已然覆盖。
而且有了直流电后,顾临渊让研究院研发电话机,电报暂时只是过度使用,有了电话才算是命令传达效率最快。
顾临渊回到研究院后,把电话机的大概原理讲解给电器科的学生们。
早期电话使用碳粒话筒,需要碳粒(木炭可以研磨)、两个电极(金属片)和一个振动膜(兽皮或薄金属片)。
当声音振动膜片时,碳粒被挤压,电阻发生变化,导致电流变化,这在明朝的材料工艺水平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听筒需要一个电磁铁和一块永磁铁,变化的电流会使电磁铁的磁性变化,驱动磁铁上的膜片振动发声。
电话需要一个小小的直流电源,电池使用研究院最新研发的铅酸电池。
其中的难点就在于集中精力攻克碳粒话筒和薄膜听筒的工艺问题。
这些顾临渊帮不上什么忙,但是顾临渊相信自己研究院的学生们。
在顾临渊和研究院的学生们一起研究电话机的时候,一份紧急情报已经送到了顾临渊的手中。
四月二十九日,清兵攻克塔山。
兵部郎中马绍愉驻塔山等候朝廷议和之命,派遣专人去了清军大营,告诉清兵不要攻打塔山,但是清军并没有听从,攻克了塔山城,城中兵民自焚,无一人降清。
顾临渊看着情报上的地址,找到了塔山的位置,看着地图上塔山陷落,顾临渊一阵沉默。
洪承畴镇守的松山沦陷,洪承畴本人降清,锦州门户洞开,镇守锦州的祖大寿降清。
至此松山、锦州这两个大明宁锦防线上最重要战略枢纽相继沦陷,整个防线完全崩溃,大部分城池要么陷于敌手,要么投降。
塔山堡这座横亘在锦州西南边的小城堡,彻底成了狂涛恶浪中的一叶孤舟。
过了几天,塔山的详细战报通过特殊手段到了顾临渊的手中,看着上面的情报,顾临渊也是心绪难平。
塔山孤立无援的绝望局势,驻守塔山的众将士和当地百姓没有投降,而是选择了众志成城殊死抵抗。
清军在劝降无果后,利用火炮对塔城进行猛烈炮轰,塔城守军借助高地优势进行还击,接连击杀清军炮手十多人,清军一时间毫无办法,多次组织进攻也都被守军强大的炮火击退,死伤惨重。
塔山百姓坚守了一个月,没有支援,最后清军从前线调了红衣大炮还有多尔衮研究的火炮,统统拉到塔山城,最终西城墙被完全轰塌,清军入城。
塔山军民假意诈降,待清军入城后点燃火药,城堡被炸成了废墟,塔山城数千军民选择了最悲壮的方式——与进城的清军玉石俱焚,同归于尽!
看着里面的情报,顾临渊沉默了良久,心里默默的说道:“对不起,现在还不是时候,请原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