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孙传庭的感慨-《掘明》

  走出御书房的陈宇东脸上露出了苦涩的笑容,君臣之间的隔阂已经如此严重了。

  回到锦衣卫的陈宇东刚要收拾东西,就看到桌面上放着的海州城情报,顺手看了起来,看完之后才发现崇祯对他的态度一点也不冤枉。

  现在君臣之间的嫌隙已经无法弥补了,顾临渊这次也是把事情做绝了,直接强占一个县城,而且拿下了城卫军,并且派遣了政务人员前往赣榆县城。

  陈宇东作为顾临渊的提携人,顾临渊的动作自然牵连了陈宇东,而且君臣之间的关系在顾临渊私自建设军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苗头,这次的情报只是扩大了君臣的情谊裂痕。

  陈宇东苦笑了一声,自己现在职位还没有被撸下去,还是沾了顾临渊的光,朝廷目前还是需要顾临渊,自己是双方的纽带,万一哪天两方分道扬镳,自己将会是朝廷第一个清算的。

  收起情报,陈宇东从锦衣卫里牵出一匹马,带了一些干粮叫了几名锦衣卫便往海州城赶去。

  此时在京师勤王的队伍中,孙传庭于崇祯十二年正月的时候,被任命为保定总督,负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当时清军占领济南,明军却按兵不动,坐视山东被铁蹄蹂躏。

  实则不能埋怨孙传庭,京师被鞑靼攻打,东西两直门皆被攻击,鞑靼无果后才调兵去往山东,孙传庭如果支援山东,则京师危,但是也派遣了部分兵力阻击鞑靼士兵。

  “大人,您为何不和陛下解释您不是不出兵,而且还在东安、武清、蓟州、冷口关等处邀击清军,取得小胜?”亲卫看着孙传庭问道。

  孙传庭沉默了一会儿说道:“现在新任内阁首辅刘宇亮朝堂上指责我不出兵援救山东,但是刘宇亮充当的是督察,他想要京师安全,但是又不想出兵,并阻止我向山东进兵。

  我和陛下解释过了,但是本应关宁总监高起潜麾下的祖宽要对济南失守负责,现在两方一起和陛下诉说我的不是,陛下已经不再信任我了。”

  鞑靼入关后,朝堂上有刘宇亮、高起潜的掣肘,孙传庭坚持不轻出、严守备、伺机攻的既定御敌方略,在东安(今山东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东安村)、武清、蓟州、冷口关等处邀击清军,取得小胜。

  但是这些小胜的光辉全被顾临渊的一场举国震动的大胜覆盖掉了,这也让内阁首辅刘宇亮和高起潜有了攻讦的理由,而且此二人常年在崇祯身边,随时面见崇祯,导致崇祯对孙传庭的信任越发降低。

  而现在崇祯已经不想听孙传庭的解释。

  “大人,您说这镇安侯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用几万步兵歼灭了三万的鞑靼骑兵,还活捉了鞑靼两个王爷。”亲卫是真的好奇,现在他们跟随着孙传庭到处镇压叛逆还有和鞑靼对战都没有这么大的战果。

  而顾临渊不知不觉间招募了这么多的士兵,关键是招募也就算了,还这么凶猛,如何不令人好奇。

  孙传庭听到亲卫的问话后,也是神色复杂,他看过顾临渊的情报,哪怕是现在,也才是不到十八岁的少年,竟能做出如此惊天之事,而且其本身就是农家子弟,其父还仅仅只是一个秀才。

  孙传庭想不明白是什么样的人能在十几岁的年纪掌握着几万的大军,除了霍去病,哪怕是霍去病也是在汉武帝的教导下成才的,天下仅出了其一人,而他顾临渊凭什么?

  而且其极具战略眼光,先是借助诚隆商行起事,逐渐壮大,明面上只是一个商行的掌柜,暗中招兵买马,一步一步发展壮大,面对孔家的刁难,直接釜底抽薪,孔家就此落寞。

  而且此次鞑靼入侵山东,顾临渊本可以救援曲埠,也就是孔家的大本营,邹县到曲埠也就百里左右,顾临渊就这么看着孔家被抢夺,也证明了此子的心黑手狠。

  而鞑靼骑兵覆灭的事情可以说在朝堂上他孙传庭是第一个知晓的,毕竟他也曾派人到山东伏击鞑靼军队,最初的孙传庭也是难以置信,这三万鞑靼士兵可是骑兵,哪怕是他自己面对如此威势也要避其锋芒。

  而他顾临渊却早早制定好了埋伏方案,仿佛鞑靼的动向都在他顾临渊的规划中,每一步都是如此精准。

  孙传庭不知道是为了此次伏击,顾临渊接近两个月都在指挥室里,通过情报分析鞑靼的每一步走向,并且通过骑兵干扰强制鞑靼汇合,否则按照历史发展,鞑靼三线劫掠,对山东全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孙传庭也曾派人到海州城,但是去过的人都有些怀念,问其原因,才知道顾临渊的心有多大,改革,而且是强制改革,所有不服者要么远遁,要么抄家,明面上是自绝于士绅,但是百姓们却支持着。

  有了广大的百姓支持,海州城的改革虽然激进,但是却异常的顺利,毕竟不顺利的全部被劳改或者入土了。

  “我也看不透这人,不到双十的年纪,却做出了如此成就,如果他真心为大明,那么大明必然无惧一切宵小。”孙传庭开口说道。

  但是朝廷对顾临渊的防备一点也不比叛逆少,据说皇帝暗中已经培养了万余士兵已经开始前往山东了,为的就是防备顾临渊。

  “算了,吩咐下去我们回通州吧,陛下不想见我,我现在还是保定总督,走吧。”孙传庭最终决定回到通州待命,在京师与百官勾心斗角他孙传庭不愿意。

  “是,大人。”

  最终,孙传庭决定离开京师,现在的京师朝堂鱼龙混杂,哪怕是顾临渊来到京师,估计也会被啃得渣都不剩。

  如果顾临渊真的来京师,必然是用手中的刀让该闭嘴的人闭上嘴,大明朝的根已经烂了,顾临渊要是做,就会狠狠的砍向这些腐败的根系。

  随着孙传庭走出京师,回到通州后,朝廷也算是陷入了一段安静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