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南海奇遇,鲸现龙涎-《穿越大唐,我助李世民打造盛世》

  船队驶离海盗巢穴第三日,南海的晨雾带着愈发浓重的暖湿气息,将海面晕染成一片朦胧的青灰。天刚破晓,“拓荒号”桅杆顶端的了望手赵虎突然扯开嗓子高喊,声音穿透晨雾,惊得甲板上整理缆绳的水手们纷纷抬头:“殿下!东南海面有异!水沸如汤,隐有巨影翻动!”

  李恪刚在船楼内阅完许敬宗昨夜整理的海况记录,听闻呼喊便快步登上了望台,顺手接过亲兵递来的琉璃望远镜。镜头中,数里之外的海面正剧烈隆起,青黑色的巨形轮廓在水雾中若隐若现,周身海水翻涌沸腾,如一锅被猛火煮沸的沸水,偶尔有巴掌大的青黑鳞片闪过,折射出冷冽的金属光泽。那巨影舒展时,长度竟比“拓荒号”还长出三倍有余,移动间掀起的浪涛,让远处的海平面都微微震颤。

  “是海鳞龙!”老舵手王伯拄着舵杆快步奔来,花白的胡须因激动而颤抖,他一把推开围拢的水手,朝着海面躬身行礼,动作虔诚得如同朝拜神明,“此乃南海神物!鳞如玄甲,喷息能化雾,腹中藏有‘龙涎’,那香气安神定魂,价比千金啊!只是这神物性烈,过往商船遇之,十有八九要船毁人亡!”

  船员们听闻“海鳞龙”三字,顿时脸色煞白。有个年轻水手曾随父辈跑过南洋,此刻声音发颤地补充:“我爹说,十年前有艘大食商船遇着海鳞龙,整船货物被掀翻不说,二十多个水手只逃回来三个,个个吓破了胆!”一时间,甲板上的气氛凝重如铁,玄甲亲兵们下意识握住了腰间的横刀,水手们也纷纷攥紧船桨,警惕地盯着那片异动的海面。

  李恪却放下望远镜,指尖轻叩了望台的木栏,目光沉静。他征战西域时,曾在波斯商人的货舱里见过一幅《四海异兽图》,图中记载着一种名为“巨鲸”的海中巨兽,体型堪比山岳,身披厚鳞,喷息可及数丈。方才望远镜中所见的巨影、鳞片与喷息之态,与图中描述分毫不差。所谓“海鳞龙”,不过是水手们对巨鲸的神话化称呼,虽体型庞大,却未必真有毁船灭顶的凶性。

  “诸位莫慌。”李恪的声音平稳有力,如定心丸般传入众人耳中,“此非神物,乃是海中巨鲸。波斯商图有载,其性虽野,却不主动伤人。且看它举止,似有异常。”他再次举起望远镜,这次将镜头对准巨影身旁——那里另有一团较小的黑影在挣扎,被纷乱的藤网缠在水下暗礁上,尾鳍处插着一截断裂的桅杆,暗红色的血迹正顺着海水扩散开来,在青灰的海面上晕出诡异的斑纹。

  “是红毛海盗的桅杆!”张武凑过来细看,一眼认出桅杆顶端残留的骷髅头雕刻,怒声道,“定是那伙海盗余孽捕猎幼鲸,不慎被藤网缠住,竟弃之不顾!”李恪点头,心中已有决断:“巨鲸护犊心切,才在此徘徊。若能助其救下幼鲸,不仅可解眼前之危,或许还能探明附近暗礁分布,更可印证巨鲸习性,为日后通航积累经验。”

  许敬宗却面露忧色:“殿下,暗礁区水浅礁密,‘拓荒号’吃水深,贸然靠近恐会搁浅。且巨鲸虽非神物,但其力足以掀翻快船,亲兵们贸然上前,风险太大啊!”李恪早有考量,指着海盗巢穴中缴获的三艘小型快船:“用海盗的快船!张武,你挑选十名精通水性、擅使短刀的亲兵,带上锋利的弯刀与昨夜刚捕获的新鲜金枪鱼,乘快船缓行靠近。我在‘拓荒号’上以旌旗指挥,绿旗进,红旗停,黄旗示好,若巨鲸有异动,立刻撤回。”

  张武领命而去,片刻后便带着亲兵登上快船。快船由四名经验丰富的水手掌舵,划着船桨小心翼翼地向暗礁区驶去。此时那巨鲸似已察觉异动,突然抬起巨大的头颅,喷出两道丈高的水柱,水雾在晨光中折射出一道绚烂的彩虹,随后发出低沉的咆哮,尾鳍在水中猛地拍打,激起的浪花如暴雨般落在快船甲板上。

  “停船!”李恪在“拓荒号”上挥动红旗,快船立刻稳住身形。他俯身对身旁的王伯道:“王伯,巨鲸咆哮却未发起攻击,想来是在警告而非宣战。烦请您指挥水手,将备好的金枪鱼用绳索系住,抛向巨鲸前方三十步处。”王伯虽仍有顾虑,但见李恪神色坚定,还是依言照做。十条肥美的金枪鱼被捆成一束,顺着绳索缓缓沉入海中。

  巨鲸盯着海面的鱼束,硕大的眼睛中闪过一丝迟疑。它在水中盘旋片刻,终于缓缓靠近,长吻一吸,便将整束金枪鱼吞入腹中。低沉的咆哮声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轻微的喷气声。李恪见状,挥动绿旗:“继续靠近,保持距离,切勿惊扰!”快船再次前行,这次巨鲸并未阻拦,只是将庞大的身躯挡在幼鲸与快船之间,警惕地注视着船上的人。

  快船行至暗礁旁十步处,张武令水手停船,亲自带着五名亲兵跳入水中。海水清澈见底,能清晰看到幼鲸被数层粗韧的藤网缠绕,藤网的一端牢牢系在暗礁的石缝中,另一端则缠着那截断裂的桅杆,深深扎进幼鲸的尾鳍。幼鲸痛苦地摆动身体,每动一下,桅杆便扎得更深,鲜血不断涌出。

  “先割藤网,再拔桅杆!”张武在水中打出手势,亲兵们立刻分散开来,手中的弯刀在水中划出寒光。这种弯刀是西域特产,刀身狭长锋利,即便在水中也能保持极佳的韧性。藤网虽粗韧,但在锋利的弯刀面前不堪一击,亲兵们分工协作,有的负责切割藤网,有的则用身体挡住幼鲸,避免它因挣扎而造成二次伤害。

  巨鲸在一旁静静观察,庞大的身躯始终保持着戒备姿态,但当它看到亲兵们小心翼翼地避开幼鲸的伤口时,眼中的警惕渐渐褪去。半个时辰后,缠绕在幼鲸身上的藤网被尽数斩断,只剩下那截扎进尾鳍的桅杆。张武示意两名亲兵按住幼鲸的尾鳍,自己则握紧弯刀,对准桅杆与皮肉的连接处,猛地发力切割。桅杆被海盗加固过,木质坚硬,张武接连割了十余刀,才将周围的皮肉与桅杆分离,随后与亲兵们合力,终于将桅杆从幼鲸体内拔出。

  幼鲸脱困后,立刻游到巨鲸身边,用身体亲昵地蹭着巨鲸的腹部,发出欢快的喷气声。巨鲸低下头,用长吻轻轻触碰幼鲸的伤口,随后缓缓转向快船,眼中竟似有感激之意。就在此时,它突然潜入水中,巨大的尾鳍掀起一阵水花,片刻后又猛地浮出水面,口中叼着一块拳头大小、呈灰褐色的物体,朝着张武的方向抛去。

  张武伸手接住,只觉入手温润厚重,并非想象中的冰冷坚硬。一股奇异的香气扑面而来,初闻时带着淡淡的咸湿海味,细品之下却醇厚绵长,即便在咸涩的海风中,也能清晰地钻入鼻腔。他心中一动,举起物体高声呼喊:“殿下!是龙涎香!真正的龙涎香!”

  甲板上的船员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王伯激动得老泪纵横,再次朝着巨鲸躬身行礼:“神物有灵!神物有灵啊!”李恪也露出笑容,他虽知巨鲸非神,但这龙涎香确实是意外之喜。龙涎香不仅是世间罕见的名贵香料,更是安神定惊的良药,对于常年征战的将士而言,是千金难买的至宝。若将此物献给父皇,既能彰显此次出海的功绩,也能为开辟南海商道增添筹码。

  巨鲸又朝着“拓荒号”的方向发出一声悠长的鸣叫,随后带着幼鲸缓缓沉入水中,庞大的身躯在海面上留下一圈圈涟漪,渐渐消失在深海之中。张武带着亲兵返回“拓荒号”,将龙涎香呈给李恪。李恪接过细看,只见这龙涎香表面布满细小的纹理,色泽温润,放在鼻下轻嗅,香气愈发浓郁,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殿下,昔年汉武帝派楼船将军入海求仙,耗资巨万也未曾得见此宝,今日殿下仅凭仁心便获神物馈赠,实乃天佑大唐啊!”许敬宗抚着龙涎香,感慨不已。李恪却摇头道:“非天助,乃人和。若不是张武与亲兵们舍身相助,若不是诸位将士同心协力,即便遇着巨鲸,也难有此收获。”他将龙涎香交给亲兵妥善保管,转身对王伯道:“王伯,根据今日所见,暗礁区的位置需在航线图上重点标注,日后通航需绕道而行。另外,巨鲸习性已明,可在航线图旁注明,遇之莫慌,若有幼鲸受困,可酌情相助。”

  王伯连忙应下,转身去修改航线图。甲板上的船员们依旧沉浸在喜悦之中,亲兵们擦拭着武器,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水手们则哼着渔歌,开始检修船帆。李恪站在船楼之上,望着巨鲸消失的方向,心中豁然开朗。此次南海之行,先是歼灭红毛海盗,扫清航线障碍,如今又意外获得龙涎香,更探明了暗礁分布,可谓顺风顺水。

  三日后的清晨,了望手赵虎再次传来欢呼:“殿下!前方发现陆地!是吕宋岛!”李恪登上了望台,望远镜中,一片郁郁葱葱的陆地出现在视野尽头,海岸线蜿蜒曲折,远处的山峰高耸入云,山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甲板上的船员们纷纷涌上船头,望着这片陌生的土地,眼中充满了期待。

  李恪握紧手中的航线图,感受着怀中龙涎香的温润。他知道,抵达吕宋岛只是第一步,寻找番薯种薯、与当地土着建立联系、绘制详细的岛屿地图,还有诸多事情要做。但此刻,海风轻拂,阳光正好,身后是士气高昂的将士与坚固的战船,身前是充满希望的未知土地,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