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情报滞后,趁火打劫-《穿越大唐,我助李世民打造盛世》

  正当云州百姓忙着修补房屋、开垦新田时,辽东方向的天际线处,一支绵延十里的军队正踏着残雪前行。高句丽莫离支渊盖苏文身披玄色鳞甲,腰间悬挂五柄弯刀,在亲兵簇拥下勒马立于医巫闾山巅,目光扫过脚下冰封的辽河。

  “莫离支,探子回报,突厥十万大军围攻云州三月,大唐守军死伤过半,连城墙都塌了一角。” 副将阿史那骨咄禄双手递上羊皮情报,语气里满是兴奋,“那李恪刚到云州,忙着安抚百姓,根本没设防!”

  渊盖苏文嘴角勾起冷笑,指尖摩挲着刀柄上的饕餮纹。他麾下这支五万精兵,是高句丽 “男役女耕” 政策下锤炼出的劲旅,半数士兵配备了强弓硬弩,还有三百名专门挖掘地道的工兵 —— 这是他效仿隋炀帝征辽时的攻城技法训练的部队。更重要的是,他从漠北逃来的突厥流民口中得知,大唐援军刚在云州血战过,此刻正是最疲惫的时候。

  “大唐占我辽东故地百年,如今总算有机会讨回来了。” 渊盖苏文猛地挥刀指向西南,“传令下去,三日之内渡过辽河,先取玄菟城,再攻云州!拿下城池,财帛女子尽归士卒!”

  他不知道的是,那所谓 “守军死伤过半” 的情报,早已是半月前的旧闻。此时云州城头,新修的箭楼正沐浴在晨光中,侯君集留下的一万朔方骑兵已完成休整,秦叔宝每日带着士兵操练,城墙上的投石机旁堆满了新铸的铁弹。

  变故发生在第七日清晨。云州东北百里外的烽火台突然升起三道黑烟,守台士兵敲响铜钟,声音在空旷的原野上格外刺耳。正在巡查粮仓的李恪闻声驻足,腰间的玉佩因急促的脚步碰撞作响。

  “殿下,辽东急报!高句丽五万大军渡过辽河,已攻破玄菟城,正朝着云州杀来!” 斥候翻身落马,甲胄上还沾着玄菟城的血迹,“敌军有工兵营,擅长挖地道攻城,玄菟城就是被他们从地下凿开的缺口!”

  李恪心头一沉。他曾在长安翻阅过《隋书》,深知高句丽并非突厥那样的游牧部落,而是拥有两百多座城邑的中央集权强国,其军队组织严密,攻坚能力极强。更棘手的是,云州守军刚经历突厥之战,粮草虽有补充,但兵力分散在各州府,城中能立刻调动的仅有八千余人。

  “秦都督!” 李恪快步登上城楼,对着正在操练的秦叔宝喊道,“你带四千骑兵,即刻前往辽河沿岸迟滞敌军,务必守住西丰山口 —— 那里是高句丽进军的必经之路!”

  秦叔宝抱拳领命,虎头湛金枪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殿下放心,末将定让高句丽人尝尝大唐铁骑的厉害!”

  待秦叔宝率军离去,李恪立刻召集工匠们商议:“高句丽善挖地道,我们需在城墙内侧挖深沟,埋上陶瓮监听动静;再在城外五十步处设置铁刺网,阻止他们靠近城墙。” 他指着城防图,语气斩钉截铁,“户部刚运来的三万石粮食,分出一半屯到西门粮仓,万一东门失守,我们还能坚守待援。”

  工匠们连夜动工,城墙上的士兵也加紧备战。百姓们听闻高句丽来犯,自发带着锄头、镰刀赶来帮忙,老人们烧水煮粥,妇女们缝补箭袋,连孩童都在城根下捡拾石块。那位曾拉着李恪手道谢的老农,此刻正领着青壮年在城后挖掘壕沟,他粗糙的手掌磨出了血泡,却只是往手上吐口唾沫继续刨土。

  三日后,西丰山口传来隆隆战鼓。秦叔宝率领的骑兵与高句丽前锋在峡谷中相遇,唐军的马槊对阵高句丽的长戟,金属碰撞声震得积雪坠落。秦叔宝一马当先,金枪挑飞三名敌兵,却见敌军阵中推出十架抛石机,巨石呼啸着砸向唐军骑兵。

  “撤退!快撤到第二道防线!” 秦叔宝见势不妙,立刻下令撤军。他深知高句丽军的攻城器械精良,硬拼只会徒增伤亡,不如利用地形拖延时间。

  与此同时,云州城东门外,渊盖苏文望着加固后的城墙,脸色阴沉如水。他没想到唐军反应如此之快,城墙上的箭楼密密麻麻,城外的铁刺网泛着冷光,连护城河都拓宽了丈余。

  “挖地道!给我从西北角挖!” 渊盖苏文怒吼道。工兵营立刻行动起来,铁锹撞击冻土的声音在寂静的原野上格外清晰。

  可他们刚挖了不到两丈,城墙上突然传来呼喊:“殿下,西北方向有动静!陶瓮里能听到挖地声!” 李恪立刻赶到西北城角,命士兵往城下倾倒热油,再扔下火把。地道里瞬间传来惨叫声,浓烟从地下冒出来,高句丽的地道战术刚开局就遭重创。

  渊盖苏文气得暴跳如雷,正要下令强攻,却见远处尘烟滚滚 —— 侯君集率领的两万援军到了!原来李恪早在烽火台报警时,就已派斥候快马求援,朔方骑兵昼夜疾驰,终于在关键时刻赶到。

  “腹背受敌!快撤军!” 渊盖苏文看着两面夹击的唐军,无奈地下令撤退。秦叔宝率军从西丰山口回援,与侯君集合力追击,斩杀高句丽士兵三千余人,缴获抛石机五架、粮草万石。

  夕阳西下,唐军收兵回城。李恪站在城楼上,望着高句丽军溃逃的方向,眉头却未舒展。他知道,这次击退高句丽只是暂时的,这个占据辽东、拥有五十万常备军的强国,绝不会善罢甘休。

  “传信给父皇,” 李恪对身旁的内侍说道,“请调薛仁贵将军率军驻守辽东边境,再从关中调五万石粮食到云州。另外,立刻关闭与高句丽的互市,严查边境商旅 —— 我们要做好长期备战的准备。”

  夜风渐起,吹动城楼上的大唐旗帜。李恪抚摸着城墙上的砖石,想起了那位老农的话。他知道,边疆的安稳从不是一场胜利就能换来的,突厥未灭,高句丽又起,这场守护大唐疆土的硬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