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证据寻踪,狱中暗斗-《穿越大唐,我助李世民打造盛世》

  “三天时间,我们必须找到证据!” 王忠将拳头重重砸在桌案上,木屑簌簌落在摊开的王府地图上,“张勇,你立刻带两个心腹,乔装成平民,悄悄去马御史府。记住,一定要避开魏王的眼线,马御史说的砚台在书房靠窗的书桌上,务必完好取回来!”

  张勇眼神一凛,单膝跪地:“末将遵命!定不辱使命!” 他起身时,腰间佩刀的穗子扫过地面,带着一股决绝的风 —— 自跟随李业以来,他从未见过殿下陷入如此绝境,此次无论如何也要拼一把。

  王忠又转向身旁的文书:“你立刻整理殿下近半年来的行踪记录,尤其是与马御史会面的次数和内容,标注清楚时间地点,若有第三人在场,务必注明身份。就算找不到砚台里的秘密,至少要证明殿下与马御史的往来光明正大,绝非私下勾结贪腐!”

  众人领命散去,王府书房内只剩下王忠一人。他走到窗边,望着院外被夕阳染成金色的槐树,眉头拧成了结。魏王李泰心思缜密,既然敢设下这个局,必然早就在马府布下了人手,张勇此行怕是九死一生。

  而此时的大理寺大牢,夜色正浓。李恪靠在冰冷的石壁上,借着从铁窗透进来的月光,仔细观察着牢房的每一处角落。白天那个狱卒的话还在耳边回响 ——“砚台之下”,马周究竟在砚台里藏了什么?是账本?还是能指证李泰的书信?

  突然,牢房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李业立刻闭上眼睛,装作熟睡的样子。脚步声停在他的牢房外,一个压低的声音响起:“殿下,小人是马御史的家仆,奉命给您送些衣物。”

  李恪缓缓睁开眼,借着月光看清来人 —— 是马周身边最忠心的老仆,脸上还带着未消的红肿,显然是受了刑。老仆将一个包裹从铁栅栏的缝隙递进来,小声道:“御史大人让小人转告您,砚台里的东西是李泰当年挪用赈灾款的账本副本,他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特意留了后手。只是现在马府被魏王的人盯着,怕是不好取。”

  “我知道了。” 李业接过包裹,指尖触到老仆粗糙的手,能感觉到他在发抖,“你尽快离开,免得被人发现。”

  老仆点点头,转身匆匆离去。李业打开包裹,里面除了几件厚实的衣物,还有一张折叠的纸条,上面是马周的字迹:“赵德言贪财,可从他入手,三司中有大理寺卿张文瓘是忠良,可设法联系。”

  李业心中一动 —— 张文瓘!他曾与这位大理寺卿有过几面之缘,此人刚正不阿,当年还曾直言劝谏过李世民不要过度修建宫殿。若是能让张文瓘察觉此案的蹊跷,或许还有转机。

  可如何才能联系上张文瓘?李恪盯着纸条上 “赵德言贪财” 几个字,突然有了主意。他将纸条塞进贴身的衣袋,然后对着牢房外喊道:“狱卒!本王有要事要见赵少卿!”

  没过多久,赵德言就带着两个随从走了过来,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吴王殿下,深夜找下官,是想通了要认罪了?”

  李恪靠在石壁上,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赵少卿,本王知道你想要什么。只要你能让本王见张文瓘大人一面,本王就把藏在王府密室里的黄金分给你一半 —— 那可是足足五千两,比你跟着李泰能拿到的多得多。”

  赵德言的眼睛瞬间亮了,但很快又沉了下去:“殿下,你以为下官会相信你的话?你现在就是阶下囚,还敢跟下官谈条件?”

  “信不信由你。” 李恪摊开手,“你可以派人去王府的西厢房,在书架第三层的暗格里找找看。不过,你最好快点,若是等李泰知道了,你觉得他还会给你好处吗?他不过是把你当枪使,等事成之后,第一个要灭口的就是你。”

  赵德言的脸色变了变 —— 他跟着李泰,图的就是钱财和权力,若是李泰真的要灭口,他岂不是得不偿失?他犹豫了片刻,对身后的随从说:“你们在这里守着,不许任何人靠近。” 然后又对李业说:“殿下,下官可以帮你联系张大人,但你若是敢骗下官,下官定让你在大牢里生不如死!”

  李恪冷笑一声:“本王现在还有骗你的必要吗?”

  与此同时,马府外的一条小巷里,张勇正带着两个心腹,躲在一棵老槐树后面。马府的大门紧闭,门口站着四个身穿黑衣的侍卫,腰间佩刀,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

  “将军,魏王的人守得太严了,硬闯肯定不行。” 一个心腹低声说道。

  张勇皱了皱眉,目光落在马府后院的围墙上 —— 那面墙不高,而且上面没有防盗的尖刺,或许可以从那里翻墙进去。他指了指围墙,对心腹说:“你们在这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从后院翻墙进去,拿到砚台就出来。”

  两个心腹点点头,从怀里掏出几个鞭炮,点燃后扔到了马府大门的另一侧。“噼里啪啦” 的响声瞬间响起,门口的侍卫立刻警觉起来,纷纷拔出刀,朝着响声传来的方向跑去。

  张勇趁机绕到马府后院,助跑几步,纵身一跃,双手抓住围墙的顶端,翻身跳了进去。后院里一片寂静,只有几棵老槐树在夜风中摇曳。他按照王忠的嘱咐,直奔书房,推开门后,借着月光,很快就找到了靠窗的书桌。

  书桌上积了一层薄薄的灰尘,中间放着一方端砚,正是马周常用的那一个。张勇快步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拿起砚台,翻过来一看,砚台的底部有一个小小的暗格,里面放着一张折叠的纸。

  他刚想把纸拿出来,突然听到门外传来脚步声 —— 是魏王的人回来了!张勇心里一慌,赶紧把纸塞进怀里,将砚台放回原位,然后转身朝着窗户跑去。

  “谁在里面?!” 门外传来一声大喝,紧接着就是推门的声音。张勇纵身跳出窗户,落地时不小心崴了脚,疼得他龇牙咧嘴,但他不敢停留,一瘸一拐地朝着围墙跑去。

  身后的追兵越来越近,张勇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出围墙,与等候在外面的两个心腹汇合,朝着蜀王府的方向狂奔而去。

  回到蜀王府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张勇顾不上休息,一瘸一拐地走进书房,将怀里的纸递给王忠:“参军,找到了!这就是马御史藏在砚台里的东西!”

  王忠赶紧接过纸,展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李泰当年挪用赈灾款的明细,包括时间、地点、经手人,甚至还有李泰签字的凭证。王忠的眼睛瞬间亮了 —— 有了这份证据,殿下和马御史就有救了!

  “快!立刻进宫,把这份证据交给陛下!” 王忠激动地说道,他拿起证据,快步朝着皇宫的方向跑去。

  而此时的大理寺大牢,李恪正坐在牢房里,等待着张文瓘的到来。赵德言已经去联系张文瓘了,若是张文瓘能来,再加上马周藏起来的证据,他就能洗清冤屈了。

  没过多久,牢房外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李业抬头一看,只见张文瓘穿着官服,在赵德言的陪同下,走了过来。张文瓘的脸色严肃,眼神锐利地扫视着牢房里的李业。

  “蜀王殿下,” 张文瓘开口说道,声音低沉,“赵少卿说你有重要的事情要跟我说,不知是什么事?”

  李恪站起身,对着张文瓘拱了拱手:“张大人,本王是被冤枉的!马御史也是被冤枉的!这一切都是魏王李泰精心策划的阴谋,他就是想除掉我和马御史,以便夺取太子之位!”

  张文瓘皱了皱眉:“殿下,空口无凭,你有什么证据?”

  “证据很快就会到了。” 李业说道,“我已经让人去马御史府取证据了,相信很快就会送到陛下面前。张大人,你是朝中有名的忠良,本王恳请你能主持公道,还我和马御史一个清白!”

  张文瓘沉默了片刻,说道:“殿下,本官会秉公处理此案。若是真有证据证明你和马御史是被冤枉的,本官一定会向陛下禀明真相。”

  就在这时,牢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侍卫跑了进来,对张文瓘说道:“大人,陛下召您立刻去大殿,说是吴王府参军王忠有重要证据要呈给陛下!”

  张文瓘和李恪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希望。张文瓘对李业说:“殿下,看来你的证据到了。本官先去大殿,等事情有了结果,再来看你。”

  说完,张文瓘转身跟着侍卫走了出去。赵德言站在一旁,脸色难看 —— 若是李恪真的洗清了冤屈,他可就惨了。他犹豫了片刻,对身后的随从说:“走,我们也去大殿看看!”

  大殿之上,王忠正跪在地上,将手中的证据递给李世民。李世民接过证据,仔细看了起来,脸色越来越阴沉。证据上的内容清晰地记录着李泰挪用赈灾款的事实,甚至还有他签字的凭证,铁证如山!

  “好一个李泰!” 李世民猛地将证据摔在地上,怒声道,“朕一直以为他是个贤明的皇子,没想到他竟然做出如此贪赃枉法、陷害兄弟的事情!真是气死朕了!”

  大臣们纷纷低下头,不敢说话。李泰站在人群中,脸色苍白,身体微微发抖 —— 他怎么也没想到,马周竟然会留下这么致命的证据!

  就在这时,张文瓘和赵德言走进了大殿。张文瓘看到地上的证据,立刻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他跪在地上,说道:“陛下,臣刚刚在大理寺见过蜀王殿下,他说自己是被冤枉的,现在看来,确实如此!马御史也是被冤枉的,还请陛下为他们平反!”

  赵德言见状,也赶紧跪在地上,磕头道:“陛下,臣知错了!臣不该被魏王蒙蔽,助纣为虐!还请陛下饶臣一命!”

  李世民看着跪在地上的赵德言,又看了看脸色苍白的李泰,心中的怒火更盛:“来人!将李泰拿下,关进东宫偏殿,听候发落!赵德言滥用职权,陷害忠良,贬为庶民,永不录用!马周和吴王李恪即刻释放,恢复官职!”

  “遵旨!” 侍卫们立刻上前,将李泰押了下去。李泰一边挣扎,一边喊道:“父皇!儿臣是被冤枉的!是他们陷害儿臣!父皇!”

  李世民没有理会他,只是疲惫地挥了挥手:“退朝!”

  大臣们纷纷退下,王忠赶紧跑到殿外,朝着大理寺的方向跑去 —— 他要尽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殿下和马御史!

  大理寺大牢里,李恪正坐在牢房里,耐心地等待着。突然,牢房的门被打开了,王忠跑了进来,激动地喊道:“殿下!陛下已经知道真相了!魏王李泰被拿下了,您和马御史可以出去了!”

  李恪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激动的光芒。他走出牢房,看到马周正站在不远处,脸上带着笑容。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劫后余生的庆幸。

  “马御史,多谢你。” 李恪说道。

  马周笑了笑:“殿下客气了,若不是殿下信任我,我也走不到今天。我们都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这点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