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乌鲁鲁”是男子故乡的标志后,与他的沟通便有了明确的锚点。李恪让人在院落里辟出一块空地,用木炭在地上画出简化的红色岩石图案,旁边写上“乌鲁鲁”三个汉字,再标注出三佛齐语的发音。每日清晨,负责照料男子的士兵阿福都会先指着图案教他念,起初男子只是怔怔地看着,直到第五天清晨,当阿福再次念出“乌鲁鲁”时,他终于跟着发出了模糊的音节。
“乌...鲁...鲁...”男子的发音带着浓重的异域腔调,却让恰好路过的李恪停下了脚步。他快步走进院落,阿福惊喜地禀报:“都护大人,他跟着念了!”李恪笑着点头,从袖中取出一枚打磨光滑的贝壳——这是前几日从渔民手中换来的,壳面泛着珍珠般的光泽。他将贝壳递给男子,指着地上的图案:“乌鲁鲁,你的家。”
男子接过贝壳,指尖摩挲着光滑的壳面,眼神柔和了许多。他看了看贝壳,又看了看地上的“乌鲁鲁”,突然将贝壳放在图案旁,嘴里清晰地吐出“家”这个刚学会的三佛齐语词汇。李恪心中一喜,这是男子第一次主动使用学会的词汇,显然贝壳这类海洋信物,让他联想到了跨越重洋的归途。
沟通的突破口一旦打开,进展便日渐加快。李恪让人制作了一套简易的“实物词典”:用木牌刻上“水”“饭”“树”“山”等字样,每个木牌都系着对应的实物或模型。男子的学习能力远超众人预期,不过十日,便已能准确辨认三十多个常用词汇,甚至能说几句简单的短句。为了方便称呼,李恪给男子取了个简单的名字——“阿鲁”,男子听后反复念了几遍,笑着点了头,这是他来到巴林冯后第一次露出笑容。
这日午后,李恪带着画师再次来访。此次画师不仅带来了画具,还带来了一套由士兵手工制作的简易人偶和兽形模型。李恪让画师在地上画出大海,然后将人偶放在海边,问道:“阿鲁,你从乌鲁鲁来,怎么过大海?”
阿鲁看着地上的画,拿起代表自己的人偶,走到“乌鲁鲁”图案旁,然后做出推独木舟的动作,嘴里说着“独木舟,风,浪”。他又指了指画中一处漩涡图案,脸上露出恐惧的神色:“大漩涡,死很多人。”李恪心中一沉,看来巴图长老所说的危险海域并非虚言。
随后,画师拿出一个人形模型,将其涂成黑色,然后做出挥舞石斧的动作。阿鲁看到这个模型,脸色瞬间变得狰狞,他抓起一根木棍,猛地砸向模型,嘴里嘶吼着:“食人族!坏!吃我们的人!”众人皆是一惊,没想到南方大陆竟真的存在食人族。阿鲁情绪激动,用木棍在地上画出两个对立的部落图案,一边是自己的族人,一边是食人族,然后做出互相攻击的动作,“打!很多年!死很多人!”
李恪连忙安抚阿鲁的情绪,递给了他一碗水。等阿鲁平静下来后,李恪又让画师拿出一个奇特的兽形模型——这是根据阿鲁之前偶尔比划的样子制作的,体型瘦长、后肢粗壮,肚子上有一个明显的袋子。阿鲁看到这个模型,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他放下木棍,小心翼翼地拿起模型,抚摸着肚子上的袋子,脸上露出温柔的神色:“袋鼠!好!跳得快,吃青草,不伤人。我们追它打猎,也养小的,它肚子装小袋鼠。”
他还踮起脚尖,模仿袋鼠用后肢跳跃的模样,蹦跳着绕了一圈,嘴里说道:“它后脚大,跳得比人快!小袋鼠生下来很小,躲在袋子里长到大,很乖。”画师连忙将袋鼠的样子详细画了下来,笔下的动物前肢短小、后肢强健,尾巴粗长,肚子上的育儿袋清晰可见,正是澳洲特有的袋鼠。紧接着,阿鲁又比划着另一种高大的鸟类,“还有鸸鹋!高,跑快,不会飞,蛋很大,我们吃蛋,羽毛做衣服。”
接下来的几日,李恪让通译和画师轮流陪伴阿鲁,将他讲述的信息一一记录、绘制下来。众人渐渐拼凑出南方大陆的大致轮廓:阿鲁所在的部落名为“乌鲁鲁部落”,世代居住在靠近红色巨石“乌鲁鲁”的内陆草原,部落人数约有数千人,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使用石制工具,尚未掌握金属冶炼技术。他们的天敌除了食人族部落“黑齿族”,还有一种体型庞大的有袋动物——阿鲁称之为“袋熊”,说它“长得圆,挖洞住,牙齿硬,啃树皮,有时候会偷我们的储存粮”。
阿鲁还提到,部落东边有大片“红土沙漠”,白天热得像火,晚上冷得发抖,只有耐旱的灌木能生长;西边则有“大森林”,里面有会开红花的桉树,还有尾巴像扫帚的袋貂。森林里的“木蠹蛾幼虫”是部落的美食,烤着吃喷香,而某种“夹竹桃”的叶子却有剧毒,巫医用它制作毒箭对付敌人。他比划的“彩色鸟”,正是澳洲鹦鹉,“羽毛红、绿、蓝,会学我们说话,部落老人说它是祖先变的,是吉祥鸟”。
这些信息让李恪心中掀起惊涛。红土、桉树、袋鼠、鸸鹋、袋熊、鹦鹉……这些独特的物产和地貌,与他曾在西域商人辗转带来的古卷残篇中看到的零星记载隐隐契合——那卷残篇提及“南溟极远之地,有赤石独峙,兽皆腹有囊,鸟多五彩能言”。他越发确定,阿鲁口中的“乌鲁鲁所在的大陆”,绝非普通岛屿,而是一片从未被中原记载的全新大陆,正是后世所称的澳大利亚。这份发现的激动让他热血沸腾,寻找这片大陆的决心愈发坚定。
“诸位,阿鲁的话已拼凑出一片全新大陆的样貌!”李恪指着画师绘制的草图,上面标注着红土沙漠、桉树林、乌鲁鲁巨石,还有袋鼠、鸸鹋的画像,“红土、有袋之兽、五彩言鸟,这些特征绝无仅有,绝非南洋诸岛所有。这是一块独立的大陆,是我们大唐从未触及的疆土边缘!探索它,不仅能得新奇物产,更能让大唐的旗帜插在前所未有的远方!”
王玄策看着草图上的漩涡和食人族标记,忧心忡忡地说:“殿下,食人族和危险海域都是巨大的威胁,我们的舰队虽然精良,但对南方海域一无所知,贸然前往风险极大。”
李恪早已考虑到这一点,他说道:“玄策所言极是,所以我们不能贸然行动。第一步,让水师挑选三艘最坚固的快船,由经验最丰富的老水手带领,先沿着阿鲁所说的大致航线进行试探,绘制详细的海图,标记危险区域。第二步,继续与阿鲁沟通,获取更多关于南方大陆的地理、部落分布以及食人族的详细信息,制定应对策略。第三步,从陆战队中选拔精锐,进行针对性训练,做好应对部落冲突和突发危险的准备。”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地说:“此事关乎南洋都护府的未来,关乎大唐的海外基业,纵使前路艰险,我们也必须迎难而上。阿鲁是我们通往南方大陆的向导,要好好保护他,让他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同时也让他了解大唐的强大和友善,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探索打下基础。”
众人齐声领命。散会后,李恪再次来到阿鲁的院落。此时阿鲁正在和阿福一起晾晒渔网,看到李恪前来,他主动走上前,用不太流利的三佛齐语说道:“都护大人,好。”李恪笑着点了点头,指着南方的天空:“阿鲁,等我们准备好,带你回家,好不好?”
阿鲁抬起头,望向南方,眼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好!我带大人去乌鲁鲁!去看红土,看大袋鼠!”阳光洒在阿鲁的脸上,也照亮了李恪手中那张逐渐清晰的大陆草图。李恪指尖摩挲着草图上“乌鲁鲁”的标记,心中已然明了——这片被阿鲁称为故乡的土地,就是那片沉睡在南溟尽头、等待被发现的澳大利亚。
“乌...鲁...鲁...”男子的发音带着浓重的异域腔调,却让恰好路过的李恪停下了脚步。他快步走进院落,阿福惊喜地禀报:“都护大人,他跟着念了!”李恪笑着点头,从袖中取出一枚打磨光滑的贝壳——这是前几日从渔民手中换来的,壳面泛着珍珠般的光泽。他将贝壳递给男子,指着地上的图案:“乌鲁鲁,你的家。”
男子接过贝壳,指尖摩挲着光滑的壳面,眼神柔和了许多。他看了看贝壳,又看了看地上的“乌鲁鲁”,突然将贝壳放在图案旁,嘴里清晰地吐出“家”这个刚学会的三佛齐语词汇。李恪心中一喜,这是男子第一次主动使用学会的词汇,显然贝壳这类海洋信物,让他联想到了跨越重洋的归途。
沟通的突破口一旦打开,进展便日渐加快。李恪让人制作了一套简易的“实物词典”:用木牌刻上“水”“饭”“树”“山”等字样,每个木牌都系着对应的实物或模型。男子的学习能力远超众人预期,不过十日,便已能准确辨认三十多个常用词汇,甚至能说几句简单的短句。为了方便称呼,李恪给男子取了个简单的名字——“阿鲁”,男子听后反复念了几遍,笑着点了头,这是他来到巴林冯后第一次露出笑容。
这日午后,李恪带着画师再次来访。此次画师不仅带来了画具,还带来了一套由士兵手工制作的简易人偶和兽形模型。李恪让画师在地上画出大海,然后将人偶放在海边,问道:“阿鲁,你从乌鲁鲁来,怎么过大海?”
阿鲁看着地上的画,拿起代表自己的人偶,走到“乌鲁鲁”图案旁,然后做出推独木舟的动作,嘴里说着“独木舟,风,浪”。他又指了指画中一处漩涡图案,脸上露出恐惧的神色:“大漩涡,死很多人。”李恪心中一沉,看来巴图长老所说的危险海域并非虚言。
随后,画师拿出一个人形模型,将其涂成黑色,然后做出挥舞石斧的动作。阿鲁看到这个模型,脸色瞬间变得狰狞,他抓起一根木棍,猛地砸向模型,嘴里嘶吼着:“食人族!坏!吃我们的人!”众人皆是一惊,没想到南方大陆竟真的存在食人族。阿鲁情绪激动,用木棍在地上画出两个对立的部落图案,一边是自己的族人,一边是食人族,然后做出互相攻击的动作,“打!很多年!死很多人!”
李恪连忙安抚阿鲁的情绪,递给了他一碗水。等阿鲁平静下来后,李恪又让画师拿出一个奇特的兽形模型——这是根据阿鲁之前偶尔比划的样子制作的,体型瘦长、后肢粗壮,肚子上有一个明显的袋子。阿鲁看到这个模型,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他放下木棍,小心翼翼地拿起模型,抚摸着肚子上的袋子,脸上露出温柔的神色:“袋鼠!好!跳得快,吃青草,不伤人。我们追它打猎,也养小的,它肚子装小袋鼠。”
他还踮起脚尖,模仿袋鼠用后肢跳跃的模样,蹦跳着绕了一圈,嘴里说道:“它后脚大,跳得比人快!小袋鼠生下来很小,躲在袋子里长到大,很乖。”画师连忙将袋鼠的样子详细画了下来,笔下的动物前肢短小、后肢强健,尾巴粗长,肚子上的育儿袋清晰可见,正是澳洲特有的袋鼠。紧接着,阿鲁又比划着另一种高大的鸟类,“还有鸸鹋!高,跑快,不会飞,蛋很大,我们吃蛋,羽毛做衣服。”
接下来的几日,李恪让通译和画师轮流陪伴阿鲁,将他讲述的信息一一记录、绘制下来。众人渐渐拼凑出南方大陆的大致轮廓:阿鲁所在的部落名为“乌鲁鲁部落”,世代居住在靠近红色巨石“乌鲁鲁”的内陆草原,部落人数约有数千人,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使用石制工具,尚未掌握金属冶炼技术。他们的天敌除了食人族部落“黑齿族”,还有一种体型庞大的有袋动物——阿鲁称之为“袋熊”,说它“长得圆,挖洞住,牙齿硬,啃树皮,有时候会偷我们的储存粮”。
阿鲁还提到,部落东边有大片“红土沙漠”,白天热得像火,晚上冷得发抖,只有耐旱的灌木能生长;西边则有“大森林”,里面有会开红花的桉树,还有尾巴像扫帚的袋貂。森林里的“木蠹蛾幼虫”是部落的美食,烤着吃喷香,而某种“夹竹桃”的叶子却有剧毒,巫医用它制作毒箭对付敌人。他比划的“彩色鸟”,正是澳洲鹦鹉,“羽毛红、绿、蓝,会学我们说话,部落老人说它是祖先变的,是吉祥鸟”。
这些信息让李恪心中掀起惊涛。红土、桉树、袋鼠、鸸鹋、袋熊、鹦鹉……这些独特的物产和地貌,与他曾在西域商人辗转带来的古卷残篇中看到的零星记载隐隐契合——那卷残篇提及“南溟极远之地,有赤石独峙,兽皆腹有囊,鸟多五彩能言”。他越发确定,阿鲁口中的“乌鲁鲁所在的大陆”,绝非普通岛屿,而是一片从未被中原记载的全新大陆,正是后世所称的澳大利亚。这份发现的激动让他热血沸腾,寻找这片大陆的决心愈发坚定。
“诸位,阿鲁的话已拼凑出一片全新大陆的样貌!”李恪指着画师绘制的草图,上面标注着红土沙漠、桉树林、乌鲁鲁巨石,还有袋鼠、鸸鹋的画像,“红土、有袋之兽、五彩言鸟,这些特征绝无仅有,绝非南洋诸岛所有。这是一块独立的大陆,是我们大唐从未触及的疆土边缘!探索它,不仅能得新奇物产,更能让大唐的旗帜插在前所未有的远方!”
王玄策看着草图上的漩涡和食人族标记,忧心忡忡地说:“殿下,食人族和危险海域都是巨大的威胁,我们的舰队虽然精良,但对南方海域一无所知,贸然前往风险极大。”
李恪早已考虑到这一点,他说道:“玄策所言极是,所以我们不能贸然行动。第一步,让水师挑选三艘最坚固的快船,由经验最丰富的老水手带领,先沿着阿鲁所说的大致航线进行试探,绘制详细的海图,标记危险区域。第二步,继续与阿鲁沟通,获取更多关于南方大陆的地理、部落分布以及食人族的详细信息,制定应对策略。第三步,从陆战队中选拔精锐,进行针对性训练,做好应对部落冲突和突发危险的准备。”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地说:“此事关乎南洋都护府的未来,关乎大唐的海外基业,纵使前路艰险,我们也必须迎难而上。阿鲁是我们通往南方大陆的向导,要好好保护他,让他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同时也让他了解大唐的强大和友善,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探索打下基础。”
众人齐声领命。散会后,李恪再次来到阿鲁的院落。此时阿鲁正在和阿福一起晾晒渔网,看到李恪前来,他主动走上前,用不太流利的三佛齐语说道:“都护大人,好。”李恪笑着点了点头,指着南方的天空:“阿鲁,等我们准备好,带你回家,好不好?”
阿鲁抬起头,望向南方,眼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好!我带大人去乌鲁鲁!去看红土,看大袋鼠!”阳光洒在阿鲁的脸上,也照亮了李恪手中那张逐渐清晰的大陆草图。李恪指尖摩挲着草图上“乌鲁鲁”的标记,心中已然明了——这片被阿鲁称为故乡的土地,就是那片沉睡在南溟尽头、等待被发现的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