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证据链锁-《签到渔村,我靠系统逆袭成海王》

  马明远的手刚触到船边,陈岸便往后退了一步。周大海已将鱼叉横在胸前,虽未开口,但意思再清楚不过——这个人,不能上船。

  海面依旧翻涌,远处火光忽明忽暗,映得人脸也跟着一亮一暗。陈岸低头看了眼手表:凌晨三点十七分。再过几个小时天就要亮了。他转身走进驾驶舱,从湿透的背包里取出一个塑料袋。里面是一块从沉船甲板上捡来的香烟箱碎片。

  纸壳早已泡软,边缘发黑卷曲,但上面那串字仍清晰可辨:YX-83-07。

  “你留这东西做什么?”周大海凑过来问。

  “有用。”陈岸把碎片放在仪表台上,“洪叔冷库查到的那批烟,外包装上有锯齿状荧光标记。我在沉船上见过一样的箱子。”

  周大海眯起一只眼:“你是说,走私船运的根本不是冻鱼,而是香烟?”

  “不止是香烟。”陈岸摇头,“香烟只是掩护。真正要运的东西,藏在夹层里。”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引擎声。几艘海警快艇正疾驰而来,探照灯扫过海面。一名穿制服的警员跳上船,递来一份通知:台风预警升级,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渔船需拖回港内固定。

  陈岸接过通知扫了一眼,随即重新包好香烟箱碎片,塞进怀里。“我得去一趟烟草局。”

  “现在?”

  “越快越好。”他说,“如果这批货和赵有德有关,档案里一定有记录。签收单位、出库时间、运输路线——只要对上一条,就能顺藤摸瓜。”

  周大海皱眉:“你现在走,万一他们回来怎么办?”

  “不会回来了。”陈岸望着漆黑的海面,“马明远都掉海里了,剩下的人只会想着自保。我们现在拼的是速度,看谁先拿到证据。”

  两人一前一后下了船,沿着防波堤往岸上走去。雨又开始下了,不大,却细密绵长。陈岸的裤子紧贴在腿上,每走一步都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到了岸上,他拦了辆拖拉机,直奔县城。

  县烟草局位于老街东头,一栋两层灰楼。门口挂着牌子:档案查阅请登记。值班的是个老头,戴着眼镜,打着哈欠。

  “查1983年的出库记录,重点批次。”陈岸递上证件。

  老头翻了翻登记本:“这个时间还办公?马上要停电了。”

  “我知道。”陈岸掏出一张盖了章的协查函,“公安催得急,台风前必须完成溯源。”

  老头看了看文件,点点头,领他们上了二楼档案室。房间不大,墙边摆着十几个铁皮柜,地上堆着几摞泛黄的登记簿。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纸张的气息。

  “YX开头的批次,在第七格。”老头指了指角落的柜子,“自己找吧,我待会儿要锁门。”

  门关上后,陈岸立刻拉开抽屉,一页页翻动,手指快速滑过纸面。YX-83-01……YX-83-03……一直到YX-83-06都有记录,唯独YX-83-07没有。

  他皱眉,将整本册子倒过来抖了抖。一张便签纸飘然落下。上面写着一行字:“YX-83-07,南渔供销社代储仓,已签收,未入库。”

  陈岸眼神一凝。南渔供销社,正是赵有德生前管理的集体账户。这批货明明已经出库,却未进入正规仓库,等于彻底脱离监管。

  “哥!”陈小满突然冲进来,怀里抱着一台相机,“我带来了!”

  她身后跟着周大海,拎着塑料袋,里面是几张打印的冷库监控截图。

  “你怎么来了?”陈岸问。

  “你不接电话。”陈小满把相机放在桌上,“我看你一直没回信,就让周大哥带我过来。”

  她说着翻开相册,指向一张照片:“你看这个,香烟箱侧面有个反光标记,像锯齿。我在洪叔冷库拍到的,和档案里的防伪标一模一样。”

  陈岸接过相机放大图片。果然,在箱体右下角有一道细小的荧光线,形状不规则。他翻开档案末页的防伪图例,仔细比对。

  完全一致。

  “这不是普通货。”陈岸低声说,“这是定向配额,只供给特定单位。能拿到这批烟的,要么是内部人员,要么是打通了审批环节的人。”

  “那就是赵有德和马明远合伙干的。”周大海冷笑,“用香烟打掩护,把不该运的东西混进去。”

  陈岸点头。这种操作并不罕见。八十年代物资紧张,许多紧俏商品常被用来搭售非法物品。香烟体积小、价值高、便于运输,最容易成为工具。

  他正准备拍照存档,头顶的日光灯忽然闪了一下。

  接着又闪了一下。

  “要跳闸了。”陈小满抬头,“我们得快点。”

  陈岸开启相机连拍模式,迅速拍摄登记簿内容。刚拍到一半,灯光骤灭。屋内瞬间陷入黑暗,唯有窗外透进一丝微弱的光亮。

  三秒后,备用电源启动,一台旧电脑屏幕亮了起来。

  “还能用。”陈岸插上U盘,准备拷贝照片。就在这时,耳边响起熟悉的声音:

  “今日签到成功,获得气象预判升级。”

  他微微一怔。系统很少在这个时候出现。上次连续签到七天,才解锁洋流推演功能。

  他闭眼接收信息。一组数据浮现脑海:台风中心移动加快,预计登陆时间提前六小时。原定下午四点的警报,现在必须按上午十点准备。

  “糟了。”他睁眼,“他们要是知道台风提前,一定会赶在封海前动手。”

  “谁?”周大海问。

  “剩下的人。”陈岸站起身,“马明远落水,组织失联,但他们还有货在外头。只要能在风暴前转移完毕,就能全身而退。”

  “他们会冒险出海?”

  “一定会。”陈岸抓起相机,“现在最关键的是找到交接地点。只要有位置,海警就能布控。”

  话音未落,门被猛地踹开。

  周大海立刻挡在前面,看清来人后才松了口气。

  “你怎么来了?”他问。

  来人浑身湿透,头发紧贴脸颊,手里攥着一部卫星电话。是海警队的联络员,负责海上搜救。

  “捞到人了。”他喘着气,“公海区域,离沉船点八海里,发现马明远趴在一块木板上。救上来时昏迷,但还有呼吸。”

  屋里三人顿时安静下来。

  “他身上有东西吗?”陈岸问。

  联络员摊开手掌,一枚金属U盘静静躺着,表面沾着血迹,外壳刻着一行小字:CHEN-T-83。

  陈岸接过U盘,指尖尚存余温——刚从水里捞上来不久。

  “是在他公文包夹层找到的。”联络员说,“防水设计,密封完好。我们试过读取,但加密了,打不开。”

  陈岸翻看U盘,接口处有些磨损,显然是经常使用。他拿出读卡器连上电脑,插入U盘。

  屏幕一闪,跳出密码输入框。

  他正准备尝试破解,头顶灯光剧烈闪烁。这一次更甚,整个房间陷入黑暗。备用电源也毫无反应。

  “电压不稳,设备没法工作。”联络员焦急道,“得换个地方。”

  “不行。”陈岸握紧U盘,“这里离档案最近,所有证据都在桌上。一旦转移中断,可能再也无法衔接。”

  “可没电怎么读?”

  “等。”陈岸坐在桌前,“电力不会一直断。只要恢复一次,就够我们传数据。”

  陈小满已打开手机热点,正将拍好的照片一张张上传至云端备份。周大海守在窗边,紧盯外面天气。风势渐强,树影摇曳,雨点噼啪敲打着玻璃。

  几分钟后,灯光忽然亮起。

  电脑重启,画面恢复。U盘仍处于连接状态。陈岸立刻点击导出,将所有档案扫描件与冷库照片打包发送至海警指挥中心。

  “发完了。”陈小满确认。

  陈岸看向U盘。加密文件尚未解开,但他知道里面有东西。CHEN-T-83,这个编号太过特殊。T可能是台湾,也可能是运输。83,正是年份。

  他刚想再次运行解码程序,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紧急通知!”一名穿雨衣的人冲进来,“全县停电,所有非必要岗位立即撤离!供电局撑不过半小时!”

  屋内气氛骤然紧绷。

  陈岸纹丝未动。他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4:23。

  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他拔下U盘,放进贴身口袋,随后检查相机电量。

  “我们不走。”他说。

  周大海默默坐回椅子,将鱼叉往地上一顿。

  陈小满翻开记事本,一笔一划重新誊抄所有批号。

  灯,又一次熄灭。

  这一次,黑暗持续了很久。

  直到一道微弱的红光,从U盘尾部悄然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