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资金链断裂-《签到渔村,我靠系统逆袭成海王》

  电梯门关上后,陈岸转身走向自己的车。

  他没有看手机,也没有回头确认张建国是否追出来。B2停车场的灯光忽明忽暗,地面斑驳交错,光影零落。

  他打开车门,插入钥匙,动作沉稳,手不曾有丝毫颤抖。

  车载系统与声呐仪仅用十秒便完成连接。他调出过去三十天内所有与张建国相关的数据记录,从对方第一次出现在生态馆外开始,逐条筛查。

  就在此时,耳边传来一声提示音:“今日签到成功,获得高速摄影术。”

  他瞥了眼时间——早上六点十五分,正是刚才监控视频拍到他的那个时刻。

  “有意思。”他低声说道。

  他滑动屏幕,开启“数据透视眼”功能。这是连续签到一百天才解锁的能力,可将庞杂信息按关键词自动归类。

  输入“资金”“账户”“跨境”三个词,三分钟后,一组异常交易记录浮现眼前。

  每七十二小时,便有一笔款项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一家公司汇入一个离岸账户。付款方签字人为“陈天豪”。

  收款账户名义为海洋科研基金,但实际操控者的IP地址指向张建国。

  每次五十万美元,已持续六个月。

  更关键的是备注栏写着:“NT-83项目维护费”。

  他记得这个编号——八三年南极科考站的内部代号,也正是昨夜邮件中提到的项目。

  “他们还在干。”他说,“而且一直有资金支持。”

  他立即拨通周大海的电话:“帮我查一艘船,注册地在巴拿马,最近三个月进入过南太平洋深水区,船上必须配备大型冷藏舱和独立供电系统。”

  “你是想找南极补给船?”周大海声音低沉,“这类船只不多,我让人去港务局调资料。”

  “越快越好。”

  挂断电话后,他将数据加密,通过洪叔留下的渔政专用通道发送出去。文件标题写的是:“三十年前失踪渔船案关联证据”。

  他知道,唯有这行字,才能让这份文件被优先处理。

  做完这些,他发动车辆,驶出地下车库。

  天刚破晓,海风顺着车窗灌进来,带着咸腥的气息。他一路开往城郊,抵达一座废弃的渔政雷达站。

  这里十年前已停用,围墙倒塌半边,铁门锈蚀得几乎要坠落。

  他绕至后墙通风口,趴在地上向内窥探。屋内透出微光,还有淡淡的烟味飘出。

  张建国正在里面焚烧文件。

  火盆置于房间中央,一张张纸页被投入火焰。火光映照出几张尚未燃尽的纸角,上面隐约可见银行回执章和“专项拨款”字样。

  陈岸屏住呼吸,掏出手机。新获得的“高速摄影术”已然启动,镜头对准缝隙,开始高速拍摄。

  一片残页在火中翻卷,依稀能辨认出账号尾数与金额:500,000。备注写着:“原体监控模块更新,南极生态舱第七批次耗材采购”。

  他心头一沉。

  这不是普通的洗钱行为。他们在维持一个长期运转的实验基地——就在南极。

  守卫换岗了。两人走到门口,背对通风口抽烟。陈岸抓住时机,翻进管道,贴着墙根悄然靠近火盆。

  距离太远,手机难以清晰捕捉画面。他必须再近一些。

  他脱下鞋,赤脚前行,动作轻如落叶。当火光照亮脸庞时,他蹲下身子,举起手机,对准燃烧的纸堆。

  突然,一张完整的单据在火光中显现——

  付款方:South Pole Research Ltd.

  收款方:Zhang Jianguo Private Trust

  金额:2,140,000

  用途:Antarctic Bio-Do Power Supply Upgrade

  最下方一行小字写着:Approved by C.T.H.

  陈岸瞳孔骤缩。

  C.T.H.——陈天豪。

  照片拍下的瞬间,火焰猛然蹿高,险些燎到手机。他迅速后撤,退回通风口,在守卫未察觉之际翻墙离开。

  回到车上,他立刻导出视频,使用图像还原工具处理。焦黑部分逐渐清晰,账户号、签名、银行代码一一可辨。

  他将资料打包,重新发送至渔政通道,并附言:“资金链源头确认,目标位于南极洲毛德皇后地附近,坐标待进一步定位。”

  三小时后,手机震动。

  是海警总局的加密回复:“已冻结该账户,审计组正在调查。初步确认该科考站无合法注册资质,负责人登记为已故人员。”

  他盯着屏幕片刻,拨通卫星电话。

  “周大海,船找到了吗?”

  “找到了。”对方压低声音,“‘极光号’,民间注册。燃料记录显示,去年它曾两次进入南极圈。最近一次返航卸货,报关单注明‘科研设备’,但实际上运下了大量金属箱,连夜被人运走。”

  “箱子什么颜色?”

  “银灰色,带锁扣,像是恒温运输箱。”

  陈岸握紧手机。

  克隆体需要低温保存。那些箱子,极有可能是用来转移实验成果的。

  “帮我联系上次台风夜护航的那批船长。”他说,“我要组织一支临时编队,准备出海。”

  “你要去哪?”

  “南极。”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你疯了?现在是南半球冬天!冰层厚得能卡住万吨巨轮!而且你一个人去?”

  “我不一个人。”陈岸看向副驾驶座上的药剂样本。那是今早签到获得的新奖励——“极寒适应药剂”,说明书上写着:可短暂提升人体耐寒能力至零下六十度环境。

  “我有系统。”

  “那你打算怎么过去?坐渔船横跨半个地球?”

  “不用。”他说,“‘极光号’还会再去一次。他们缺人手,也缺掩护。我可以应聘船员。”

  “你拿什么身份报名?”

  陈岸微微一笑:“一个会修声呐仪的技工。他们正需要这样的人。”

  他挂了电话,打开电脑,登录远洋船舶招聘网。果然,“极光号”正在招募两名随船技术人员,包食宿,月薪八千美金,任务周期三个月。

  第一条要求写着:熟悉深海探测设备维护。

  他直接点击申请,上传伪造的资格证与简历。不到十分钟,邮箱弹出回复:

  “面试安排在明早九点,码头三号仓见负责人。”

  他合上电脑,抬头望向窗外。

  海面灰蒙蒙的,风一阵阵吹过。他拿起背包,将药剂放进去,又塞了几件厚衣服和一把多功能工具刀。

  临行前,他站在镜子前打量自己。

  小麦色皮肤,短发,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裤。看上去就像个再普通不过的渔夫。

  但他清楚,这一趟远行,绝非只为捕鱼。

  第二天早上八点五十分,他抵达码头。

  三号仓门口站着一名穿皮夹克的男人,手里拿着名单。

  “你是陈岸?”

  “是我。”

  对方上下打量他:“听说你会修声呐?”

  “修过不少。”他说,“以前在渔场干过几年。”

  “我们这趟去的地方有点特殊。”男人压低声音,“路上可能会遇到些麻烦。你能扛得住吗?”

  “什么麻烦?”

  “冰层、风暴,还有...不该存在的信号。”

  陈岸心跳加快。

  “什么信号?”

  男人没有回答,只是递给他一张登船许可表。

  他接过笔,在签名栏写下名字。

  最后一栏写着:是否接受紧急任务调度?

  他在“是”前面打了个勾。

  这时,远处传来汽笛声。

  一艘白色科考船缓缓驶入港口,船身漆着:“极光号 南极科考支援船”。

  甲板上站着几个人。

  其中一人穿着三件套西装,正低头看着手表。

  陈岸的手顿住了。